嘎玛曲扎:翰墨飘香 沁满园
文、摄/黄志武 格桑伦珠 人物专访 2022-08-25
“未来,我想开发雕刻产品的经济价值,将雕刻技艺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加入新的元素,将作品缩小细化,易于携带,把我们尼木县的雕刻艺术推出西藏,走向内地市场。”嘎玛曲扎信心满满地说道。

嘎玛曲扎:翰墨飘香沁满园1.jpg       “尼字体”家族书法传承人多吉群培(第五代)(右)校对嘎玛曲扎(第六代)(左)雕刻的字体。

嘎玛曲扎:翰墨飘香沁满园2.jpg嘎玛曲扎雕刻的各种非遗文创产品。

嘎玛曲扎:翰墨飘香沁满园3.jpg嘎玛曲扎在书写“尼字体”。

嘎玛曲扎:翰墨飘香沁满园4.jpg合作社展厅内的藏文书法展。

嘎玛曲扎:翰墨飘香沁满园5.jpg嘎玛曲扎和他的合作社荣获的各种奖状和证书。

嘎玛曲扎:翰墨飘香沁满园6.jpg合作社成员将已刻好的雕版首印后为校对做准备。

嘎玛曲扎:翰墨飘香沁满园7.jpg嘎玛曲扎用于雕刻的各种工具。

嘎玛曲扎:翰墨飘香沁满园9.jpg嘎玛曲扎的非遗文创产品深受欢迎。

嘎玛曲扎:翰墨飘香沁满园8.jpg尼木普松雕刻传承人之一—嘎玛曲扎。

  普松乡被誉为“雕刻之乡”,全乡有一半的家庭从事雕刻和经幡印制。普松雕刻历史悠久,是普松乡群众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一项古老技艺,雕刻艺人在长年累月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和发展雕刻技艺。现在,雕刻内容从最初的体现宗教活动、人物礼仪、自然风光等扩展到现在的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随着旅游市场日益繁荣,雕刻内容逐渐向艺术产品、旅游产品演变,木雕工艺品已成为广受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2009年,普松雕刻制作技艺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普松雕刻手工细致、工艺精湛、工序繁杂,从木料选用、制作、雕刻到最后制成优质的雕板可细分30多道工序,且全部由手工完成,被认为是现代雕刻钻机无法代替的古老技艺。此外,普松雕刻形式多样,应用广泛,不仅有文字、图案雕刻,还应用于经幡印制。

  在西藏自治区尼木县普松乡如巴村,有一座清新雅致的院落,院中花朵争妍斗艳,散发出阵阵芳香。院内摆放着很多大小、内容、形状各异的成品雕刻,小小的木板上或呈现出藏文书法、或呈现出动物形象,每处雕刻的纹路恰到好处,整座院落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院内楼房二层楼一间宽敞的屋子里,只见一人正埋头认真雕刻,整个房间都是刻刀碰撞木板的声音,记者看到,中国共产党五代领导人的雕刻像悬挂在房间最亮眼的地方,雕刻像旁边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满满的荣誉证书,嘎玛曲扎便是这些证书的主人。

  嘎玛曲扎出生在一个藏文经书抄写和雕刻世家,爸爸多吉群培培养了不少誊印刻经人才,爷爷欧珠多吉一生都在从事经文雕刻,曾祖父索朗旺杰更是当地著名的藏文书法大师,哥哥丹巴热杰长他8岁,如今在布达拉宫从事藏文古籍抢救保护工作。“自打我记事起,哥哥已经‘出师’了,爸爸和哥哥每天都在做誊印刻经的工作,我童年的记忆大多都与藏文书法和经文雕刻有关。”嘎玛曲扎一边雕刻一边告诉记者,当时的他正在雕刻领导人画像,只见他手中小小的刻刀在木板上灵活自如,他一边雕刻,一边用铅笔在原有基础上画出人物形象轮廓,人物的发丝也刻画得格外逼真。

  因祖辈是藏文书法雕刻界的“翘楚”,学习雕刻艺术似乎成为嘎玛曲扎天生的责任。13岁那年,嘎玛曲扎开始了漫长的雕刻之路。“学习藏文书法雕刻的过程困难重重,首先,我需要用硬笔蘸墨汁将需要雕刻的经文写下来,然后贴在木板上进行雕刻,每天需要盘足端坐很长时间。那时候我内心是排斥的,尤其看见同龄人每天都聚在一起玩耍,我非常羡慕。”嘎玛曲扎回忆道,“爸爸每天都会给我任务,每当我完成不了或者偷懒,便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如今的多吉群培已经退居二线,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院子里悠闲地晒着太阳。“我眼睛不太好,已经退休了,儿子现在干得挺好的,将藏文书法雕刻事业交给他,我挺放心。”老人笑着告诉记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长期的学习与磨炼,嘎玛曲扎的藏文书法雕刻手艺越来越好,并于2014年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初没有放弃学习雕刻是正确的,身边有不少朋友非富即贵,但我一点都不羡慕,我现在只想一心一意做好藏文书法雕刻事业。这是我热爱的工作,也是我快乐的源泉。”嘎玛曲扎告诉记者。

  如今,嘎玛曲扎的藏文书法雕刻早已名声在外,订单不断,走上了致富路,但他却不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我们村有很多雕刻手艺人,然而大多数村民还是以农牧业为主,春耕秋收属常态化,但农牧业收益不佳,很难富裕起来。针对农牧民需要下地做农活的实际情况,我会将自己接到的订单承包给他们,他们完全可以一边做农活一边完成订单。”嘎玛曲扎说。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2016年4月11日,嘎玛曲扎在尼木县政府的扶持下,作为法人成立了德乐白觉藏文书法雕刻传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就地解决就业、兑现分红等多种方式,成为带领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扩大了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民生。“我们合作社收的学徒大多来自村里的贫困户,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发给他们一定的工资,希望可以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嘎玛曲扎说,“我总共收了40名徒弟,目前已有12名‘出师’了,学习藏文书法雕刻3年即可‘出师’。立体雕刻则更需要功夫,8年时间方可‘出师’,大多数‘出师’的徒弟靠自己的手艺已经走上了致富路。”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办一所学校,主要招收贫困孩子和真心想学习的学生,我会教给他们藏文书法雕刻、藏文和经书撰写及壁画修复等技艺,一方面是为了下一代继续传承雕刻技艺,另一方面则是教会贫困家庭的孩子一门手艺,希望他们可以靠自己的手艺走上致富路。作为传承人,我愿意将自己所学教给下一代。”嘎玛曲扎说。

  “未来,我想开发雕刻产品的经济价值,将雕刻技艺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加入新的元素,将作品缩小细化,易于携带,把我们尼木县的雕刻艺术推出西藏,走向内地市场。”嘎玛曲扎信心满满地说道。


来源:西藏日报
编辑:喜热布

用手机扫码浏览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