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湖泊明澈如镜,浩瀚星空繁星满天,热情好客的藏乡村民,隔着屏幕就可闻到的酥油茶香……“小袁的故事”突然就有点火了。小袁,雅砻江畔一个追光的藏族小伙子,利用大学里学来的本领,拍摄系列短视频,记录日常生活。在四川南充读大学的小袁即将毕业,他决心回到家乡,像爷爷和父亲那样,助力乡村振兴。
这个松茸虫草养大的孩子
想着怎么回报乡亲
“我们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全靠父母采挖松茸虫草,可以说是松茸虫草养大的孩子。”这个长得有点像丁真的藏族小伙子成了村里特色农产品的代言人,22岁的袁福生,一名大三学生,老家在甘孜州雅江县八衣绒乡木灰村。
爷爷当了多年的村支书,现已退下来;父亲有点文化,当了6年乡村振兴志愿者后,录用为村会计。袁福生下面还有正在读书的弟弟和妹妹。2020年那个夏天,袁福生高中毕业,经过两天跋涉,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四川阆中,成为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第一批招收的学生。
大学校园里的小袁
大学校园开阔了袁福生的视野,他一直在纳闷,为什么商贩来村里收松茸虫草只有几十块钱,拿到外面就可以卖到几百上千元?想想辛苦劳作的父亲母亲,袁福生总觉得自己应该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这个追光的藏族小伙子
妥妥的学霸一枚
进大学第一年,袁福生就提交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他能歌会唱,普通话标准,选上了班长,成为学院文化服务系文娱部长,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
袁福生还是妥妥的学霸,名副其实的三好生。四次获得学院奖学金,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大一下学期,代表学校参加南充市一年一度的“网络春晚”。爱好广泛的他,曾在校运会上获得接力赛第三,男子1500米第五等好成绩。
航拍下的木灰村
袁福生学习的专业方向是“文化活动策划”,“家乡的农产品,像一块璞玉,缺了包装,少了策划,所以没有卖出一个好价钱。”小袁认识了两个新媒体专业的同系校友,三人在校园经常交流学习,时下热门的短视频成为他们共同的话题。就像黑夜里照进一束光,袁福生觉得自己找到了回报家乡的路子,用短视频平台去推广家乡美。“家乡有拍短视频的绝好素材,漫山遍野都是宝,有美丽的风景,有特别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一家人盖房子,全村人都来无偿帮忙,世世代代都这样。”
初试身手
“小袁的故事”有点吸引人
一部索尼相机,一个稳定器,一个补光灯,两个三脚架,三名大学生凑钱添置了拍摄设备。利用短视频平台返乡创业不需要太多的启动资金、上手快,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往往几分钟的视频需要几个少年花费许久的时间去准备。袁福生自己出镜,自己配音,地地道道的藏族帅小伙,“万一我也像丁真走红了咧!”
小袁和外婆在一起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这个暑假超长,三个追光少年静下来,扎进木灰村,每一期视频都精心拍摄。袁福生说:“内容都是藏乡的日常生活,习以为常的一些东西,只是想把我们最真实淳朴的生活展示出来。更好地去推广自己的家乡。”在他的视频里,家乡的生活习惯和特色民俗风情、青稞酒、酥油包子等食物被一一展示出来,与外婆的对话更是增添了不少温情。
走遍家乡的每一个角落,寻找具有特色的拍摄素材,“小袁的故事”里,你能了解到特色美食的做法,也能见识到田间乡村不可多得的美景。家乡正在规模化种植高山雪菊,视频中高山雪菊随风摇曳,老百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木灰村的湖光山色
回到家乡
愿意作大山里的第一扇窗
“第一条视频发送出去后,心里忐忑又紧张,害怕大家不喜欢我们的内容。”小袁略带成就感地笑着说。3个多月时间里,更新了48条视频,粉丝3700多人,点赞4500,在家乡,这已是短视频达人了,几个少年的创业之路迎来了新的希望。目前短视频还没有一分钱的收入,袁福生表示先帮助乡亲,乡亲富了,自己自然也会创业成功。
“读书,不是为了走出大山,而是为了建设大山。我愿意作大山里的第一扇窗,一扇可以让外界看到这里的窗。”家乡的美景,爷爷的朴实,配以浑厚的男中音,袁福生拖着行李箱,一路翻山越岭,和爷爷聊天,青山白云下,视频引来无数人共鸣。
临近毕业,他心中也有无数的想法,想去大城市实习工作,也想留在学校继续深造。但是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亲人以及爷爷的经历,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到家乡。离校在即,袁福生抓住最后的大学时光,如饥似渴地学习。
雅砻江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跟袁福生一样坚信,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他们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成为乡村振兴的“摆渡人”,这是一种现状,也是一种希冀。
来源:封面新闻
编辑:喜热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