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多在牧区采访
索多在生态保护区采访
在民族电视道路上他孜孜笔耕,忙碌充实而快乐,面对快节奏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那份割舍不下的民族电视事业情结让他在这个熟悉而又全新的领域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他就是海西州广播电视台编导——索南多杰(简称“索多”,笔名为尕布·索多)。
首部电视剧《终极的黑帐篷》获“金鹏展翅”一等奖颁奖现场(2012-2013年完成)
第二部5集电视剧《失落的幸福》拍摄现场(2013--2014年完成)
第三部6集电视剧《达娃的童年》拍摄现场(2015-2020年完成)
索南多杰,男,藏族,出生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一户普通农户家,2005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被聘用到青海广播电视台藏语卫视频道工作。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第五期全国文艺骨干(编剧)高研班学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三期新文艺群体电影、电视人才研修班学员,2017中国电视纪录片导演国际特训坊研修班学员,青海省影协会员,青海省作协会员,海西州摄协会员,海西州作协会员。作为青海藏语卫视少儿栏目《梅朵岗拉》节目创办人之一,先后创作优秀节目若干期,期间所采写的新闻和专题、纪录片曾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项,得到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可是他并没有因为一点点的荣誉而固步自封,相反严格要求自己,利用闲暇时间不断加强学习电视策划和电视编导,并于2008年担任完成首部藏语动物寓言剧《羊格历险记》的拍摄策划、制片、摄像、现场录音等工作。在当年青海藏语卫视首创的8集电视连续剧《昨天的故事》中担任摄像工作。当年他策划、导演完成的青海藏语卫视首届藏语电视少儿文艺晚会《祁连山的晨曦》,填补了藏语电视青少年晚会的历史空白。2009年担任天峻县与青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首创大型少儿文艺晚会《大年初一》执导,并后期制作。期间采写的代表性社交作品《城乡孩子手拉手活动》,新闻《进城务工农民》,《梅朵岗拉》专栏《山沟里飞来的金凤凰》和《雪域小演员——卓玛加》等若干作品在全国和全省藏语广播电视评奖节目中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项。
索多在青海广播电视台首部创作的藏语电视剧《昨天的故事》担任摄像。图为该剧导演多智合一起取景
首部藏语动物寓言剧《羊格历险记》在青海湖畔拍摄。图为索多与《梅朵岗拉》栏目组留影
2010年3月调入海西州广播电视台工作,2011年元月2日,海西州广播电视台藏语节目正式开播,期间索多担任藏语电视开播和节目顺利播出做出自己的贡献,主要负责藏语新闻编译、审稿、审片、包装,专题节目策划、编导、撰稿、审片、后期制作等工作,积极与青海安多卫视沟通,多次组织采编人员跟班培训、学习,提升了一线采编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索多在拍摄现场导戏
索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拍片
索多参加大型采风团与跨区采访
2012年以来,索多编剧、导演、制作的小成本电视剧《终级的黑帐篷》和纪录片《藏家有女初长成》《都兰吐蕃古墓群之行的所见所闻》,专题片《弘扬民间民俗文化》,新闻《培育牦牛品种 增加牧民收入》等多个电视作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尤其是2集非遗电视剧《终级的黑帐篷》是海西电视台建台以来的首部首创电视剧,先后获得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人文类长纪录片“玉昆仑”入围奖,第八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中荣获人文类三等奖, “青海广播电视藏语优秀节目奖”评奖中获电视剧类一等奖,首届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上,一举摘得“最佳品牌作品奖”和“优秀作品奖”,第六届“金鹏展翅”奖上荣获原创影视剧类一等奖, “第二届中国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作品奖,此作品被推举为宣传青海和海西的力作,得到了海西州委州政府领导和州文体广电局等领导的认可和赞赏,自此,他在电视传媒界崭露头角,于是他借势追击。自青海省文联八代会以来,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泛团结和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奋力推动青海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精神,先后策划、导演、摄制完成填补了海西州首部藏历新年电视文艺晚会的历史空白。
电视剧《达娃的童年》剧组人员留影
电视剧《终极的黑帐篷》剧组人员留影
电视剧《失落的幸福》剧组人员留影
2014年索多创作完成第二部全国涉藏第一个妇幼保健、防治艾滋病体裁5集民族语言电视连续剧《失落的幸福》诞生,该片成为藏区第一部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唤起人们对预防艾滋病的影视佳作,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七届中国民族题材电视“金鹏展翅”奖,全国藏语广播电视评析会中获得原创电视剧一等奖等奖项。2020年6月17日,索多创作的第三部6集法治、教育原创藏语电视剧《达娃的童年》获得全国首张国产藏语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发行许可证编号:(青)剧审字(2020)第001号,并在青海广播电视台安多卫视成功首映。这是海西广播电视台聚焦新时代新思想,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中取得的又一佳绩。此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涉藏地区首部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审核颁发许可证的藏语电视连续剧。以上三部电视剧是“文教卫”为主题的影视佳作,也是这十年索多在电视编导路上创作出来的“藏地岁月”三部曲,影片分别讲述:1、《终极的黑帐篷》讲述以呼吁继承和弘扬西藏传统文化、重视中华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和谐相处。2、《失落的幸福》讲述呼吁关注艾滋病防治和妇幼保健、提高人类卫生健康意识、注重建设健康中国,号召下一代健康成长,艾滋病给家庭和社会敲响了灾难和痛苦的警钟。3、《达娃的童年》讲述人类必经的教育环境和人生旅程中,进一步明确单亲家庭与三位一体的教育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从一个充满憧憬的少年沦落为“问题少年”,引导青年农牧民担负起家庭观、爱情观、增强自身法制观念,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价值观,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每个孩子的幸福家庭梦。
索多在景区采访
索多内地采访、拍片
索多参与文化教育活动
这十年,索多创作完成人文纪录片《仁波切传记》等7部,电视剧《失落的幸福》等3部,微电影《孤儿泪》等2部,拍摄新闻和专题片近100多部,策划、导演并后期制作完成了《情满长江源 锦绣柴达木》等6台多大小型藏历春节晚会,12场多大型文艺演出和海西春晚的导播、后期制作。以上多部作品荣获全国(藏语)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全省广播电视新闻、文艺等奖项。为了联系工作实际,他钻研写作,在省内外刊物上撰写发表了《浅谈藏语电视发展思想》《浅谈电视文艺导演应具备的素质》《新媒体视野下藏语电视节目创新思考》等论文,诗歌《失落的春天》,战疫诗歌《武汉与你同在》《难忘的废墟》等,创作战疫歌曲《盼春》《家园》等作品,并部分作品获得了可喜成绩。
索多在“两会”现场导播
索多在“晚会”现场导播
索多在访谈节目导播
在海西广播电视台工作10多年的时间里,索多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妻女,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扑在工作中,时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平常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在他的眼里工作看作事业来创作的同时,他始终把每天的《海西新闻联播》和《海西藏语新闻》作为新闻宣传报道的核心,并首次提出了“编、采、译合一”的理念,并带头践行,强化特色。有些重大新闻由藏汉双语播出,使自采量逐年递增;积极参与部台领导安排的各项文体和采访活动,每年在全省和全州“两会”期间,打通栏目界线发挥了藏语电视的优势,及时反映了中央和省州农牧区各项事业与时俱进的主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感染着身旁的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我的每一部作品不是为了追求奖项,而是希望更多的去服务社会,服务群众,让更多藏族群众认识了解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每次选择一个题材我都会细心研究,认真策划,组织拍摄,只要能服务社会群体,我尽自己所能,能拍出更多的作品展现给群众,”索多说。海西州广播电视台台长万晓东介绍,“索多在海西电视台工作以来,为海西藏语电视的跨越式发展和丰富藏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付出了艰辛努力,无论从事记者、编辑,还是审稿、审片,导播、制作等方面,他始终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努力奉献。在工作中以大局为重,发挥优势,带头闯路子,谋发展,为做大做强藏语电视,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付出了心血,成为了一名有责任心的藏语电视人,其优良的工作作风维护了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和信誉”。
索多在颁奖晚会现场
索多在领奖台上
奖杯
获奖证书
获奖证书
荣誉证书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十年多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守在广电战线的前沿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十年镜头语言和四力,展示柴达木人文魅力,丰富、独特、神奇,是志趣、是精神、是情感、是人生的结晶,他的作品处处鲜靓,每一组都闪光,都是震撼,他真实地、质朴地、多角度地启开着柴达木美好丰富神秘的之门。先后荣获了“海西州对外宣传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第一届青甘川藏语电视新闻协作“十佳通讯员”荣誉称号、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特约记者”、“柴达木文学艺术创作奖”荣誉等称号。并荣获 “青海新闻奖”、“全国藏语广播电视评析会奖”、“青海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奖、“金鹏展翅”奖,“中国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奖”,“人文中国第七季—变迁”纪录片 “好作品奖”、“青海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一等奖等荣誉。
如今,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吹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柴达木盆地的每一个角落,索多有更多的梦想,在新闻探索和影视创作路上,逐梦前行,再起航……
来源: 本站原创
编辑:喜热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