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念一:一生所歌皆为雪域之情
唐召明 人物专访 2023-06-09
每当耳边响起熟悉的“洗衣歌”时,人们都会自然会想到它的创作者罗念一;而每当人们提起罗念一的名字时,又会自然地联想到西藏的音乐。

  “望不到边的纳木湖哟,湖边已是夏季牧场。雪白的羊群低头吃草,草原上来了最美丽的牧羊姑娘……”这是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中央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指导,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承办,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协办的“‘美丽的西藏 可爱的家乡’——罗念一作品音乐会”里所演唱的其中一首《纳木湖情歌》。

罗念一,一生所歌皆为雪域之情1.jpg       这是“美丽的西藏 可爱的家乡”——罗念一作品音乐会现场(唐召明2023年5月24日摄)

  5月24日晚,当我坐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欣赏由原18军老战士、著名作曲家罗念一作词和作曲的《纳木湖情歌》,以及《洗衣歌》《叫我们怎么不歌唱》《美丽的西藏 可爱的家乡》《难忘那雪山》等17首视听盛宴时,不由得想起罗念一在西藏工作近50年里,长期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经典音乐作品的感人故事。

  每当耳边响起熟悉的“洗衣歌”时,人们都会自然会想到它的创作者罗念一;而每当人们提起罗念一的名字时,又会自然地联想到西藏的音乐。

  罗念一是让藏族音乐走向大众的音乐人、被人们誉为“藏汉和声第一人”。

罗念一,一生所歌皆为雪域之情2.jpg  这是《圆梦》歌舞剧音乐顾问罗念一(右)从成都来京后,在与主创团队音乐监制杨戈芳(左)进行藏族音乐交流(唐召明2015年4月17日摄)

  我与罗念一有幸相识于2015年4月的一天。当时,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正在出品一部藏歌乐舞《圆梦》歌舞剧,邀请老艺术家罗念一担任该剧音乐顾问,而我恰恰又是这部歌舞剧的主要“原型人物”。于是,我与从成都来京的罗念一及主创团队艺术家们一同探讨艺术创作,也为我深入采访这位仰慕已久的老艺术家创造了机会。

  当时,年逾八旬的罗念一由于中风导致偏瘫,虽步履蹒跚,但一顶毛呢格纹帽子和一件红色轻型羽绒服的装扮,仍不失军旅艺术家那独有的气质。

  时光回到1950年初春,罗念一作为 18 军文工团团员,同战友们一起经历进军西藏的伟大壮举。

  遵循党中央“背着公路进西藏”的号召,罗念一跟随部队一边修路,一边采风进藏。

  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砸碎了百万农奴的枷锁,“朗生”(奴隶)、“差巴”(佃户)获得了新生。在广场上、庄园里、田野中,当人们看到数百万张农奴主用以剥削农奴的契约、债券在一阵阵烈火中化为青烟时,当长年乞讨的人们第一次分到土地、看到沉甸甸的青稞等待收获时……人们的欢乐之情如火山爆发,如江河决口。过去连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终于变成了现实,翻身农奴唱啊、跳啊……

  罗念一置身其中,感悟深切。那一年,罗念一为电影《农奴》配乐,情动其中,写出了插曲《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在演唱时常常被感动得泣不成声,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在昌都农村体验生活的日子里,罗念一住在一名叫德钦的藏族阿妈家里。阿妈有个儿子,名叫贡嘎旺秋,和罗念一年龄相差无几,是当地很有名的一位歌手。他们一起上山打柴拾牛粪,挑到街上换回茶叶、盐巴。就在放牧过程中,罗念一向贡嘎旺秋学到了许多藏族民歌。

  夜晚,伴着一盏若明若暗的酥油灯,德钦阿妈陪着他整理曲谱,给他吟唱“昌都弦子”。待到夜半,阿妈总要为他端来一杯贫穷牧民家弥足珍贵的酥油茶。罗念一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写出了成名作《叫我们怎么不歌唱》,并获得了当年西南军区文艺汇演一等奖,很快传遍全国。

  罗念一说,也是在那里,德钦阿妈为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藏语名字——贡嘎巴登,意为“受人喜爱的勇敢者”。3个月后,他告别了母子俩继续上路。“临别时,德钦阿妈送了我好几里路都不愿回去。快到昌都城了,她从怀里拿出青稞饼子塞给我,还带着她的体温,我很高兴地放在军挎包里。后来走了一段路回头望,她还站在那里不愿离去。这个场景我现在都记得。”回到拉萨,罗念一写出了《阿妈,你不要远送》《请喝一杯酥油茶》等感人歌曲,至今仍在西藏等地广为传唱。

罗念一,一生所歌皆为雪域之情3.jpg       这是音乐会上播放的罗念一纪念短片《罗念一我们永远怀念您!》(唐召明2023年5月24日摄)

  罗念一有一个习惯,只要有藏族歌舞,他就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录下来。“我其实没有接受过正规音乐教育,所以自学了简谱及和声学,也无形中锻炼了记谱的能力,后来还练就了一副好耳朵,哪里有好听的旋律都可以迅速记下来。”他在川藏公路上一面劳动,一面采风,大胆汲取藏族民间小调的特色,写出了自己的歌剧处女作《运输线上》,赞誉著名支前模范曲美巴珍。

  《运输线上》的成功使罗念一很受鼓舞,他埋头创作,先后共谱下了六七百件作品,千余首歌曲,收集整理出几近湮灭的上千首西藏民歌和小调,为电影《农奴》、电视剧《远方的课堂》等10多部影视作品谱了曲。今天,《叫我们怎么不歌唱》《美丽的西藏 可爱的家乡》《夏尔巴的歌声飞向天安门》等歌曲依然传唱不衰。

  《沈衣歌》是罗念一酝酿10年之久的一首蜚声中外、独树一帜的经典之作。

  1964年,全军在北京举行文艺会演,西藏军区文工团领导希望他能创作出反映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优秀作品。

  当年,部队在解放西藏“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战斗中,在砸碎封建枷锁、实现民主改革的日子里,同藏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罗念一亲身经历了这些难忘的岁月,感受深切,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形式表现它。如今他有了灵感。

  罗念一回想起一次藏历新年拥军活动中,藏族群众为部队拆洗衣被的场景。同时,又有几个画面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在川藏公路修筑过程中,解放军战士辛苦劳动,藏族小姑娘们为战士送饭后,“抢”去被汗水沁透、沾满尘土的军装,洗干净后送还给战士。

罗念一,一生所歌皆为雪域之情4.jpg  这是《洗衣歌》舞蹈编导李俊琛(左三)、第三代班长扮演者叶鹏(左一)在音乐会上讲述《洗衣歌》的故事,共同缅怀老艺术家罗念一(2023年5月24日摄)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和舞蹈编导李俊琛写出了歌词:“是谁带咱们翻了身?是谁帮咱们修公路……架桥梁,收青稞,盖新房……”这些通俗易懂却饱含深情的歌词敲击着罗念一的心弦,他找出以前记下的一段段具有浓郁藏族民歌旋律特色的乐谱谱曲,《洗衣歌》就这样诞生了。

  《沈衣歌》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故事:一群藏族姑娘去河边背水。遇到一位解放军炊事班长端着要洗的衣服。她们用“计”骗走班长,帮亲人解放军洗衣服。而当她们洗完衣服,水桶却不见了。原来是班长帮她们把水挑了回去。这个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军民一家亲、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

  《沈衣歌》奏响了时代的强音,首次进京演出就夺得了作曲、编舞、创作等7个大奖。周恩来总理观看后表扬这是一部表扬军民关系的好作品。全国的剧团、部队歌舞团纷纷来京观摩学习。

  《沈衣歌》犹如歌舞海洋里的一颗明珠,给首都舞台增添了绚丽光彩;又似草原上的格桑花,拍成电影,普及祖国各地,甚至被外国艺术家带回本国。

  《洗衣歌》一演就是半个世纪,久演不衰,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被载入音乐史册。“《洗衣歌》的排演次数至少上万次,国内外各种音乐书籍、音像制品出版、再版不下千次,播放次数至少几十万次。”罗念一笑着说,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

  在46年的西藏生涯中,罗念一的足迹遍及大半个西藏、上千个村落,直至他退休后回到成都休养。

  “我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西藏度过的,音乐在我脑子里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罗念一说,“我现在经常回忆当年生活和工作的情景,和藏族群众在一起的场景在脑海里永远忘不了。尽管在进藏的时候吃了不少苦,但是感觉很充实,我不会后悔,我的根就在那里。赶上那个时代,是我和西藏的缘分,让我这辈子活得不冤枉,很值得!”

  2015年初,藏歌乐舞《圆梦》歌舞剧主创团队制作人张源和音乐监制杨戈芳第一次到成都拜访罗念一,想聘请他担任音乐顾问。他张口就问张源:“你们这部藏剧有经费吗?”接着又说,“如果缺钱,我这里还有两万元稿费可以帮助你们。”

  看着老人为西藏艺术奉献了一生,住在一间摆满西藏音乐和文化书籍的拥挤简朴的小屋里,还主动要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来支持《圆梦》的演出时,“真的被罗念一老师崇高的精神所感动,眼里禁不住充盈了感激的泪水!”张源后来动情地说。

  罗念一担任《圆梦》歌舞剧音乐顾问不久,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朱强召集该剧制作人张源及张源邀请的各方艺术家,在一家小咖啡馆里聚会策划……

  接着,我作为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成员,又因对西藏情况的熟悉和了解,被朱强请去为主创团队介绍情况,以帮助他们获得创作灵感。

  我生在山东,长在青海,后又进藏工作,血管里流淌着青藏高原30多年的青春血液。我将自己亲历和报道的有关西藏图片倾其箱底,拿来边播放,边介绍。

  时光飞转,我虽已离开西藏30年,但心却一直没有真正离开过。西藏,变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事业的一部分。即使在北京也长期从事着涉藏报道,并年年坚持上高原,从不间断,最多时一年10次到西藏采访,不停地向世人介绍西藏,宣传西藏。

  当然,雪域高原于我,实在是有许许多多难以忘记的记忆,藏北草原一直是我的采访基地和“精神的伊甸园”。在西藏工作的几年里,我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1991年,当我调到北京工作的时候,高原让我频频回首。多少次合上双眸,多少次午夜梦回,我一直守望着覆满皑皑白雪的“第二故乡”。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结合图片讲述我参与救助藏族朋友和自己被救助的故事,感动了在座的主创人员。正在为虚构的几个故事很不满意的制作人张源当时兴奋地拍板,将我作为《圆梦》歌舞剧的主要原型。

  这部歌舞剧以“火车进拉萨”为背景,讲述一位深入藏北草原采访的摄影记者在暴风雪中被藏族群众所救,死里逃生,后又帮助草原牧女乘坐“天路”列车来到北京治愈疾病的故事。

  该歌舞剧当时集结国内外音乐创作、舞蹈编排、舞美设计等精英艺术家,将原汁原味的藏歌乐舞呈现到了人们眼前。全剧通过藏北草原庆典、错那湖畔、青藏铁路施工现场、拉萨火车站四个章节,很好地反映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热情歌颂了民族团结和“老西藏精神”,赞美了建藏援藏工作者不畏艰难的无私奉献精神。

  当年10月13日,这部由罗念一担任音乐顾问的藏歌乐舞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一经演出,就获得了满堂喝彩。

  对罗念一的音乐作品,人们一直喜爱有加。2011年,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西藏自治区评选罗念一为“60位感动西藏人物之一”。

  2023年1月,罗念一在自己所创作的《洗衣歌》的旋律中安然辞世,享年90岁。

罗念一,一生所歌皆为雪域之情5.jpg  这是新牧人组合在演唱藏北牧歌。他们是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拉伊”(拉伊是一种在藏族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民歌形式)传承人,也是2017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季军(唐召明2023年5月24日摄)

  今天,罗念一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作品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弘扬“老西藏精神”,无私奉献,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西藏征程中不断前进、前进、再前进!(原标题为【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 罗念一,一生所歌皆为雪域之情)


用手机扫码浏览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