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洛登喜饶
佚名 雪域学者 2006-12-01
宋嘉祜四年(藏历第一饶迥阴土猪年,公元1059年),洛登喜饶诞生在吐蕃羊卓地区. 洛登喜饶在孩提时代,便跟在叔父雷必喜饶这位当时著名的译师身后,识字学经。他小小年纪就很有见解,善于

宋嘉祜四年(藏历第一饶迥阴土猪年,公元1059),洛登喜饶诞生在吐蕃羊卓地区.

洛登喜饶在孩提时代,便跟在叔父雷必喜饶这位当时著名的译师身后,识字学经。他小小年纪就很有见解,善于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常把一个个大人问得十分尴尬。

宋熙宁八年(1075),他年满17岁,再也不愿受环境的束缚,不满足于在当地所能取得的知识,产生了离开家乡、扩大视野、到大小勃律(克什米尔)求学的念头。翌年,洛登喜饶终于得到了一次好机会,他与热译师和年译师一起阿里参加当地富豪孜德举办的“火龙年法会”。在这个法会上,他结识了孜德的儿子旺秋登,俩人引为知己。洛登喜饶的学识和为人使旺秋登十分佩服,他爽快地答应做洛登喜饶的施主。法会结束以后,他在旺秋登的资助下,直接自阿里前往求学。

在大小勃律,洛登喜饶先后拜班智达·萨迦那,拔热希多等6人为师,学习梵文及各种经典。他在紧张的学习中,遇到了各种困难,这些他都不在乎,但缺乏学费,使他不得不再次写信向阿里旺秋登求援。热心的旺秋登对这位好学的年轻人再次给予关照,派人送去不少黄金,并希望洛登喜饶翻译教义深奥的佛教逻辑经典——《量庄严论》。洛登喜饶感到十分棘手,但为了不辜负旺秋登的希望,便在学习之余,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加紧翻译。班智达·噶丹杰波闻听此事,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在翻译技巧等各个方面给予很多帮助。就这样,在导师的帮助下,洛登喜饶终于完成了这部经典的翻译,而且较为完善。就这样,洛登喜饶在大、小勃律度过17年的学译经生涯。

宋绍圣二年(1095),洛登喜饶返回吐蕾,尽管他学富五明,但仍继续拜师求学,先后从班智达奔查松巴、松底积谛等人学经。以后,他再次离开家乡,赴尼婆罗求学。这期间,他主要学习密宗。这次学习后。他回到吐蕾,开始了翻译事业。

洛登喜饶把从大、小勃律、尼婆罗等地带回的大量梵文经典译成藏文,并对前人译文的纰漏之处作了修订。他翻译的各种经文成了吐蕃、南方尼婆罗、朵堆(指西康地区)、朵麦(指安多地区东部)、宗喀(今青海西宁湟水一带)及西夏等地佛门弟子的必读之经,他也成为吐蕃当时译经最多的人之一。洛登喜饶在从事译经的同时,还编写了一些经论注释,著有《道次第广论》和《教次第广论》等。他还前往逻些、桑耶等地讲经,主要讲授以《量决定论》为主的法称著述及其注释,阐述佛教逻辑和认识论,还讲授了“慈氏五论”中观论书及其他论著。洛登喜饶在叔父雷必喜饶逝世后,担任了桑浦寺的堪布。据载,他的弟子聚集如云,多时达23000人。仅协助他讲授《量庄严论》、《量决定论正疏)的就有55人;能阐释《量决定论)的有280人;能讲经论的有1800人;能讲经说法的有2130。其中著名的有向才绷却吉喇嘛、卓垅巴·罗追迥乃、琼仁·钦扎、则喜饶跋等四人。由此可见洛登喜饶讲学授经的卓著成效。

宋大观三年(藏历第二饶迥阴土牛年,公元1109),洛登喜饶不幸病逝于桑耶附近的旅途中,享年52岁。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基于他在佛学及译经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超过了其叔父俄·大译师·雷必喜饶,后人对他十分敬仰,称之为俄·小译师洛登。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华锐·索南

用手机扫码浏览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