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寺
天堂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天祝县西部的天堂乡,东、西、北三面靠山,南隔大通河与青海省互助自治县嘉定藏族乡相邻。
该寺建寺历史悠久。据该寺所存历史资材记载,远在唐宪宗(806一820 )时期,就在大通河附近建造了名日“阳庄寺” 的原始苯教寺,这便是天堂寺的前身。经500余年后被毁坏。元代初年,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萨班·贡噶坚赞等人到凉州地区以后,在蒙古统治者的支持下,萨迦派得到了当地一些群众的信仰,于是在阳庆寺的基础上建起了萨迦派寺院,藏语称为“萨什迎贡”。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至二十年(1360),藏传佛教噶举派噶玛噶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噶玛若贝多杰,进京途经此地,在当地群众的要求下,于寺前平地——扎西滩建造镇龙塔108座,建塔之地遂得名“乔典堂”(即“塔儿滩”之意),由原来的萨迦派寺院改宗为噶举派寺院,后来该寺又再度毁于燹。格鲁派(黄教)兴起以后,天堂寺又改宗为格鲁派寺院。至明嵩帧年间(约1639),青海名僧丹玛·崔臣嘉措重建该寺,称力“朝天堂”(即“乔典堂”之音转),自此以后人们便将该寺叫做“天堂寺”,沿用至今。清顺治四年(1647),青海东科尔寺四世活佛多居嘉措应天堂寺僧众的邀请,多次大规模地扩建寺院,并成为天堂寺寺主,天堂寺亦成为车科尔寺的属寺。清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罗桑嘉措进京路过平番(今永登县)镇羌川(今天祝县金强川 )时,给“天堂寺” 赐“扎西达吉林”之名称,汉语意为“广慧寺”。
自唐代初建到解放初期,该寺历时1000多年,其间曾数度毁于兵燹,又多次重建扩建,建筑规模日趋宏大。据统计, 1956年该寺占地1500多亩,有佛殿14座,经堂40座,活佛昂欠有东科尔、嘉义、嘉若、八哈、玛其、阿万、赛义、莫科、仓哇、德格、夏玛、达隆、华藏等17座;僧人院落300多廓,房屋 4000多间。殿堂楼阁,高墙滦院,各有姿态,互为衬托,共同组成景象壮观的汉藏建筑群。寺内分浚文学院和时轮金刚学院,开设显宗五部经典(即般若、中观、释量、戒律、俱舍)与密宗学科,显密兼备、尤重密宗,并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寺院有一整套修业、升级、考核及学位评定制度和严密的学经制度,培养出了一大批高僧,遂渐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名寺之一,最盛时僧徒超过800人,素有“天堂八百僧”之美称。寺内有大量的塑像、雕刻、壁画、经典、法器及木版印刷、手抄的藏文经典和历史资料。寺院存在的后期,常有不少云游僧人驻足学经,清末有两位西德人在此地研读佛学,可见该寺当时在国外也有影响。
该寺宗教节自最隆重的是每年正月间的毛兰木法会,尤其是正月十四日,众多的教徒、游客涌进寺院,观看跳欠(宗教舞),十五晚上规模盛大的灯节,人们可以观赏到制作精巧的各种灯饰和艺术珍品——酥油花。
据统计,解放初期天堂寺有活佛10人,僧人和其他人员 540人。该寺寺主活佛为东科呼图克图,解放初时任甘肃省佛协副会长、天祝县政协副主席,1957年去印度,1983年圆寂。寺院在1958年和以后的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重新开放,现在陆续修建中。
天堂寺千佛殿内木雕宗喀巴大师像
来源:网络
编辑:喜饶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