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编写全国统编藏医药规划教材近100种;完成藏药首个滴眼液剂“吉堪明目液”的临床前研究;开创“藏医心理学”“W+2+5+3”的藏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新模式……37年来,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院长李先加一心致力于藏医药教学、科研、临床及对外宣传,成为青海省藏医药科技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领跑者。
1985年,李先加从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藏医班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南州藏医院工作。1989年至1992年,李先加赴西藏藏医学院进修学习,并师从国医大师强巴赤列攻读藏医学硕士研究生。他的医术得到了极大提高。1997年,他被调至青海大学医学院,从事藏医药教学科研工作。
从临床走向科研,对于李先加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如何做好教书育人,李先加觉得健全教材体系是关键,应建立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藏医药学教材体系,才能更好地传承藏医学。自1998年起,李先加主持编写了“全国藏医学本科教学大纲”“藏医药学本科教育规划系列教材”“藏医药学专业研究生试用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等100多种教材,全面建立了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教材体系,填补了全国藏医药统编教材的空白,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教材体系除了在我国五省区藏医药院校使用外,在美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等多国藏医学院校使用,成为全球相关机构通用的藏医药教材。由他著作出版的《藏医心理学》填补了藏医学史上没有完整、系统的心理学教材的空白,该著作获得青海省第八次科技进步奖和我国藏学界最高奖项即中国藏学珠峰奖。
作为青海大学藏医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先加不但博学,更善于教学。在教学中他坚持立德树人,针对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多样化的特点,做到有教无类、教亦多术、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潜能,达到“传道授业”的境界。
李先加说,每当站在讲台上,他总有一种使命感,保证课堂上有新的思想、新的认识、新的观点和独到见解,使学生认识到现代藏医学学术体系的基本构想。每年临近学生毕业时,李先加就开始忙碌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学生眼里他更像是一名销售员,为学生们四处奔波找出路。截至目前,李先加培养藏医药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人才3000余人,其中研究领域博士26名、硕士58名。
在李先加不懈努力下,2006年,藏医学院获得民族医学(藏医藏药方向)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青海省高等教育博士点零的突破,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培养藏医药博士的高校。李先加依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创新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获批建设藏医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藏医药学青海省“国内一流”学科、《藏医方剂学与藏医泻治学》国家级一流课程。2021年,在民族医学(藏医藏药)二级学科博士点基础上增列中医学(藏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构建了集藏医药学本、硕、博、留学生教育为一体的办学新格局,建立了藏医药教育、医疗、科研、产业和文化传承“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完成了藏医药学从传统师徒传承进入高等医学教育殿堂的教育革命,成为民族医药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成果。
在做好教书育人的同时,李先加长期致力于藏药新药的研发工作。主持完成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创新团队、“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创新共享平台建设”等20多个项目。其中主持的“新型藏药‘吉堪明目液’研发研究”“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及仁庆璋皎的研制开发”“藏药重金属制品的安全性及代表性组方的药效学研究”取得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为藏药复方药药效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藏药首个滴眼液剂“吉堪明目液”产品作为医院制剂已成功推广于临床。藏药重金属制品的安全性及代表性组方的药效学研究,验证了含重金属代表性复方藏药的安全性,为藏药临床用药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对新时代藏药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加强国际合作,开创藏医药对外交流新模式,李先加以藏医药教育、医疗、科研、产业、文化传承“五位一体”资源为主要平台,开创“W+2+5+3”的藏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新模式──“青海模式”,实现藏医药教育发展“三级跳”,建立了藏医药国际合作国家级示范基地。
历经三十余载的藏医教学生涯,李先加始终坚持严谨的科研作风,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先后被评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优秀学科带头人、青海省藏医药学领域人才“小高地”领军人物、2023年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殊荣,并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喜热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