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布:像素为媒“重构”西藏
赵振宇、旦曲 人物专访 2023-10-10
在卡布看来《T-bit》是他对非物质性,对人性、社群、文化传承、地缘的思考,也是对数字技术带来的诸多问题的尝试和回应。

提起西藏,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符号代表。你是否曾经想过,这些不同符号的排列组合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数字洪流之中的“潮流”之作呢?10月6日晚,在拉萨雪鹰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开幕的卡布《T-bit》地景艺术揭幕仪式上,藏族导演卡布给我们带来了认识西藏的全新视角。W020231008537335626846.jpg

图为卡布《T-bit》地景艺术揭幕仪式上的传统艺术表演 摄影:旦曲

这是一幅以数十万张照片为像素基础,重构“布达拉宫”的地景艺术。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20年来卡布拍摄了数十万张关于西藏的照片,还有大量的视频和声音素材,但他从未举办过任何一场个人的关于西藏的展览。在他看来,所有的拍摄和纪录都源自于个人化的观察,这导致了表达的片面性和局部性。而这次他以截然不同的视角,将20年来拍摄的照片凝结为一幅幅完整的图像,并为它们取名为《T-bit》。 

“‘T-bit’听上去像是‘TIBET’的谐音,我们都知道这和西藏的历史吐蕃有关,但是我发现Ti-bet这个称呼和我们今天的网络时代和大数据密切相关。也许是巧合,也许它意味西藏的未来和数据化紧密相连。是的我故意让其有着一个发音上的联系,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计算机和通信以及数据流。”在卡布的眼里,“T”代表了西藏,而“BIT”有着多重的含义,其中之一是计算机内部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因此我们可以顾名思义,T-bit就是西藏最小的信息量单位。W020231008537432972636.jpg 

图为卡布《T-bit》地景艺术作品和远处的布达拉宫交相辉映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在数字洪流涌动的当下,人人都是摄影师,人人都是纪录者,人人也都是最小信息量的生产者、使用者和流通者,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而对庞大复杂的西藏,没有人可以解释,但人人都在试图解释。我们当然不可能在当下,用几张或几十张作品来解释西藏。我们到底在创作,还是在纪录?从另一个维度看,《T-bit》让我所有的拍摄和凝视,变成了数据流中的一个个环节,将这些行为变得有意义,这些纪录,将所有的拍摄,都变得有意义。当我终于明白,片段中的每一个瞬间,最多也只是构成‘西藏’的一个像素的时候,我懂得了《T-bit》对于这个时代,对于我的意义。”在卡布看来《T-bit》是他对非物质性,对人性、社群、文化传承、地缘的思考,也是对数字技术带来的诸多问题的尝试和回应。 

作为一名“漫游”西藏的纪录片导演,卡布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相比大多数区域性县城或乡镇适用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在西藏并不完全适用。反而越是偏远的地方,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因为这里有本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滋养并保留至今。也正是因为有像卡布这样长期扎根在西藏的文化工作者的纪录,才能让更多人看到文化自信的力量。 

未来,卡布将带着《T-bit》,去到那些曾经感动、温暖、帮助过他,那些他工作过、观察过的地方:在冈仁波齐、札达、古格、雍布拉康、南迦巴瓦、珠峰以及羌塘无人区……去完成时间、空间、人和一切生灵的对话,并再次纪录。


来源中国西藏网
编辑:喜热布

用手机扫码浏览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