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亚:积极开拓藏族文化的先行者——斗拉加教授

西北民族大学校友网 覃 亚 2023-11-17发布

1700188349768644.jpg

斗拉加,男,藏族,1965年出生在青海省同仁县一个普通家庭。1982年斗拉加从黄南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便开始在还珠小学任教,“当时西北的整个氛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好了起来,知识分子的求知欲也随之增强了”。他在回忆当时自己的大学梦时如是说。在还珠小学执教的四年中,斗老师坚持边教边学,为高考做准备。按照他自己的总结,前三年主要学习藏文化、宗教哲学,后一年全心全意备战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斗拉加考入西北民族大学(当时为西北民族学院),4年后因优异的表现留校工作,转眼间已有22年。在此期间,斗老师于1992年至1995年在学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取得学位,2005年又考入我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点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学方向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毕业。

访谈间隙,斗老师说起了对他从事藏文化研究影响深远的一位恩师—拉玛才让,一位民间宗教人士。初中毕业后,缘于对藏族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厚情感,18岁的斗拉加拜拉玛才让为师,只要有时间就跟随自己的恩师到处讲学。“上午抄写、整理资料,下午恩师单独给我讲课,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用他自己的话说,“恩师拉玛才让对我的宗教观和哲学理念起到了真正在意义上的启蒙影响。”说到这里,其实对前文稍作整理,便可以知道,这个阶段也正好是斗老师初中毕业后开始他四年执教的时期,可见,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斗老师是十分坚持、非常努力和极其勇敢的。

1700188381237401.jpg

进入大学后,随着知识的增加和眼界的开阔,斗老师对藏族传统文化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那时开始,斗老师心中便隐隐约约有着一种把藏族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梦想。回想起当时的初衷,他坚定地说出了那时这样做的缘由,“藏族传统文化跟社会历史的发展,我觉得有些脱节。我的关注点不仅在于对藏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更在于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那时开始,斗拉加成为了勇敢的探索者。斗老师说,由于受到20世纪80年代文化氛围的影响,他对朦胧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致力于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在研究藏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他也开始关注藏族诗体的悄然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藏族文学焕然一新,产生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新的思想内容和新的表现形式;诗歌也一样,尤其出现了自由诗,这是前所未有的形式。当初有些保守者在完全不懂得欣赏自由诗的情况下诋毁这个新的诗体。我在两个诗体的比较研究中,阐述自由诗的审美特性,重新界定传统诗歌的思想本质及艺术形式。这点现在来说仍然属于前沿研究。”渐渐的,他在这方面有了自己的认识,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传统诗歌有它的审美观,自由诗或新诗有其自己的审美原则及艺术形式。二者属于两个不同历史阶段。传统诗歌的魅力在于修辞,新诗的魅力不在于词句,而在于整体”。 

大学毕业后,斗拉加留校任教。从事教学20多年来,斗老师坚持做着把藏族传统文化和新中外文学相结合的努力。“我觉得你们很难理解藏族教育内容的现状,虽然看着我们生活在现代都市里,享受着现代化的多方面成果,但是,藏族教育内容上新的学科建立得很少,至今在课堂上学生接受有别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少而又少,这是难于想象的。”从中可以看出,哪怕时至今日的大学藏族文化教育里,大都以藏族传统文化为主,而新知识的融入很难也很少。斗老师说,虽然我们需要继承优良的藏族传统文化,但同时为了藏族传统文化的更好发展,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吸收新的思想文化,而只有两者有机有效结合,藏族文化才能更好的被世人所熟知、所接受、所理解、所敬仰;也只有这样,藏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

1700188413620047.jpg

在谈到开拓藏族文化时,斗老师的心才有这样一分不安定,因为他知道,在这条路很难走,这条路也还很长……在这条路上,斗老师一走就走了这么多年,而他仍在继续走着……说到这里,周围的空气似乎已凝固了,氛围显得格外沉重。但此时,斗老师几句简单的话在打破僵局的同时也令笔者顿感欣慰,“虽然这么多年一直是自己一个人在这方面坚持着,但自己并不感到孤独,因为这样做是我身为一名藏族学者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便可以充分说明,斗老师是勇士,是一位积极开拓藏族文化的先行者。

课堂上,他把藏族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思想结合起来阐释佛教哲学概念,比如尼采的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康德的宗教观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源于其对藏族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对西方哲学知识的积累。他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授课方式很能吸引我们”、“斗老师的课我们很爱上,这样既能激起我们的学习兴趣,也能使我们开阔眼界”、“斗老师的课我们很少缺课”。

1997年至1998年,斗老师被学校派往北师大做访问学者,这一年的学习对他的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影响深远。近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2000年至2010年相继出版了译著《杜威教育论著选》、《培根论人生》、《大学人文读本》,2005年—2011年参与的国家社科项目《新中国藏族文学研究》圆满完成。从2007年起,应邀参加高中《藏语文》教材编写工作;2009年被聘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每年赴该校7月讲授藏族当代文学;曾担任第六届章恰尔文学奖评委、第四届岗尖梅朵文学奖评委、首届藏族大学生仁卓文学奖评委,近期斗老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藏族母语小说研究》(2011年—2014年)也正在按计划进行当中。

斗拉加教授,一位不断努力学习的藏族学者,一位敢于开启新的教学方式的教师,一位着力于对藏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新旧结合”的文化使者,一位勇敢、积极开拓藏族文化的先行者。一路走来,虽然有很多的困难和阻碍,但他总从容面对,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虽然这么多年一直是自己一个人在这方面坚持着,但自己并不感到孤独,因为这样做是我身为一名藏族学者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也坚信,这种信念会使斗老师一直坚持下去,并最终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斗老师的伟大理想也会得以实现!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校友网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079阅读 75 编辑:刚杰•索木东 岗路巴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