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琴:澄澈心灵润万物——评白玛娜珍《高原上的小星星》

本站原创 徐琴 2019-10-23发布

        白玛娜珍以往的作品都是立足于西藏大地,这一次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她第一次将笔触转向了藏区各地被忽视的儿童群体,在体察儿童心理的基础上,对高原儿童的生存和成长困境予以关注,表现他们“与生俱来的欢喜、纯善与勇敢”。
        《高原上的小星星》包括八个故事,是白玛娜珍走访藏区各地进行取材完成,因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是简单的高原童话,而是将现实生活和人生体验相结合的,作品探视着的是辽阔雄浑的高原世界,描述着藏地特殊的生存景观,去触摸西藏儿童的生命成长历程,让读者体悟着特定环境下的文化精神。白玛娜珍表现儿童世界里的苦难,却不那么沉重,故事简单而蕴意深刻,既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的体现,又有高原上梦想与爱的传递,渗透着高原文化和精神。高原儿童的童年时代往往是在高原牧场和雪山草甸上度过,伴随他们成长的是牦牛羊、藏獒、虫草等自然界的伙伴们,因而他们更加亲近敬畏自然。《虫草女孩》就是这样一篇具有保护生态教育性的文章,鲁姆达措的奶奶教导孩子们挖完虫草后,把挖开的草甸回填好,因而鲁姆达措和旺堆挖虫草也不忘复原和保护草甸的方法,草原人懂得感恩,祖祖辈辈不吃虫草,在藏历十五不挖虫草。《雪山的召唤》则更加深刻,在一次参加珠峰牦牛运输队的行动中,丹真和弟弟诺桑明白了人类和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他们“在冰雪之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威严,感受到生与死的瞬间转换”,迅速地成长了起来。丹真兄弟始终用恭敬和感恩之心对待大自然和牦牛,攀登珠峰是一场艰苦的跋涉,丹真兄弟在暴风雪中替牦牛减负,让我们看到,高原儿童与动物之间的怜惜之情也是那样可贵。梦想和爱可以传递,高原的大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他们从小就有自然生态教育:“奶奶所说的邻居,包括天空中的飞鸟、草甸里的蚂蚁,还有牛羊……”、“大山不只是人的家园,也是万物的家园”;有珍视生命的教育:如鲁姆达措听大人说蛾子的孩子小白虫出生后窒息而死就变成虫草,挖虫草的时候她感叹着蛾妈妈今年死了这么多孩子,“每挖到一根虫草,我就看到一次它们临死挣扎的样子,它们临死时是不是像我们人死的时候一样害怕和痛苦呢?”,世间万物在高原人的眼里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意识的。当鲁姆达措家心爱的藏獒在路上死掉后,车主内心满含愧疚,“我不应该带他离开草原,都是我的贪念害死了它”,大人对动物的关爱和自省意识,感染着一代又一代。
        他们自幼生存在艰苦的条件下,却拥有如同雪莲花一般坚韧、纯洁的品质,乐观不抱怨,时刻葆有童真、童趣。《尼巴公主》中偏远的尼巴村贫瘠和交通不便困扰着,这里的大人小孩一年四季中少有蔬果吃,斯朗泽茜在每天天未亮时就跟妈妈去田间割草,背了相当于体重两倍的野草,却还没有失去纯真的笑靥,尼巴村当地每个小孩都会跑到高山牧场上玩,“小泽茜在花丛里打滚,满身满脸沾着野花,仿佛童话故事里的森林公主”,大山为他们造就一个惊险的游乐场,森林里有活蹦乱跳的猕猴、可爱的旱獭和安静饮水的岩羊。在这里,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丹那游学记》中,作者描述像丹那这样的高原儿童,童真不可被抑制, “这些孩子的眼睛黑亮亮的,闪耀着顽童特有的光芒”,回到拉萨娘热乡的丹那因他的热心善良而出了名,不嫌贫爱富,对农村孩子特别照顾,地震献爱心时,鼓动要父母多捐钱;在面临升学伙伴各奔东西时,在荣誉和友情面前,友情才是他的最爱。即使是顽皮的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安稳和快乐,“这是西藏生活给他的品质。无论以后从事怎样的工作,大人们都相信,这样的心性能给他带来更多创造和感受爱与幸福的能力”。永葆童心,也是可贵的品质。
        他们怀揣着理想,绽放自身的光芒,明白梦想需要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实现,因而积极勇敢地追求理想。《雪山的召唤》里,丹真和诺桑小小年纪便有“保护珠峰宇宙银河”的梦想,为了实现当地质学家的理想,兄弟俩跟着父亲顶着风雪呼啸,不畏艰难,只为近距离拜见珠穆朗玛圣母峰。他们存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宇宙的关系,“研究雪山和大地的语言,还有诗歌……”;《漫画小子》中,泽美和米玛的梦想是四十岁时绘画能像久保带人一样好,有生之年去遥远的日本拜见久保带人,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勤于练习,终于在老师强巴的帮助下,一步步离梦想更近。《光》和《刻刀下的阳光》中,既有梦想与爱的传递,也有对民族文化的事业传承。盲童尼玛的命运在盲校彻底改变,并将萨布瑞亚和保罗开创的西藏盲童的教育事业担当起来,成为西藏盲童的希望。作为“波罗木刻”的第四代传人,朗加自小便跟着父亲苦学木刻,在一步步游学和实践中,成长了自己的技艺,也理解了关于“人生难得”的经文要义,将民族文化继承下去。
        其次,白玛娜珍没有忽视儿童真实的生命体验,充分理解高原儿童的现实和精神世界,探索儿童内心的欢与忧。高原上的每一颗“小星星”们都以各自的方式闪耀着,他们对于幸福的感知不是计较眼前的实际利益,而是和平与友爱。如果说其他篇目都是现实性更强,那么具有童话性的一篇则是《马熊小弟》,帕珠和小伙伴们的内心从小便藏着一个美好的童话,这个美好的童话源于关于动物们相亲相爱的民间传说:动物们齐心协力采摘果实,并将果实分给山林里所有的瑞禽灵兽共同分享,使地方安宁、人寿年丰。在马熊威胁到村庄的安全的时候,帕珠却换位思考,“如果没有人去森林里狩猎,不霸占藏马熊最爱吃的蜂蜜,那么藏马熊会和人拥抱,会和我们一起玩耍吗?”当爸爸受到马熊伤害后,他产生了找马熊复仇的心理,后来知道爸爸生命无虞,从嘉措爷爷家里看到马熊模仿人类抽烟喝酒,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关于马熊的梦魇又很快变成了童话,在作品最后帕珠营救可爱的小马熊逃脱奶桶,这样的情景读来是意趣动人的。《光》中,西藏儿童纯洁的心灵在无法分辨颜色的盲童尼玛心中,马儿是绿色的,这些细节描写则展现出白玛娜珍对于儿童心理现实的精准把握,能更好地激发儿童读者的情感共鸣。
        《高原上的小星星》中,有令人珍视的童真和浓郁的人文情怀。高原上自由奔跑的孩子,他们与雪山、草甸、动物的关系是那么亲近,他们敬畏自然,心存感恩,他们良善纯净的心灵如美丽的星辰般闪亮在雪域大地。同时,白玛娜珍在创作中还融入了对严肃问题的思考,触及现代城市文明和个人价值观的冲突,不止有教育意义,也在唤醒孩子们内心的纯真和快乐。澄澈心灵润万物,在雪域大地,万物蓬勃生长!

 
        徐琴,女,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10060阅读 121 编辑:索木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