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洮河岸上,一段温暖的旧时光——略谈完玛央金近年散文的文化品质

甘南文学微信公众号 知否 2020-11-23发布

        甘南文学界中,完玛央金是一道温文尔雅的风景。她1986年进入《格桑花》做文学编辑以来,鼓励和扶持了无数文学青年,甚有功德;她自己的创作从诗歌起步,随着学识与经历的增长,又涉及小说、散文等领域,一路坦然而行。细细品读其《洮河岸上》的散文作品,犹如轻饮一杯淡淡的清茶,有苦涩,有清香,也有温馨,光影婆娑,岁月恒久,滋味悠长。


《昨天的太阳当空照》:一幅幅素描的风俗画


        《洮河岸上》散文集分“从沼泽来”“卓尼卓尼”“无尽丧事”“捋艾花”四部分,基本是作者对20世纪末三十年间乡情和市井的种种回望。

        其中,第二辑“卓尼卓尼”中《昨天的太阳当空照》一组散文,是比较精致的一组美文。其“墙”“房子”“巷道”“菜园”“院落”五篇分别以古雅川农家小院小巷的一隅为场景,上演了农人古朴、地道、有趣的生活情景,作者以口语化的语言娓娓道来,像是给围在她身边的朋友讲述那里的陈年旧事。作者以一种讲述的口吻讲故事一样,而不是伏案写作,读者能感觉到,作者处于一种“悠然的回忆”状态。里边讲到了传之久远的“贴窗花”“烙馍”“婚礼”“吃霉梨”等等民俗现象,语言朴素、干净、从容,似一幅幅不施粉黛的素描画。当你遥思历史的沧桑烟云时,适合读余秋雨的散文;当你远眺高山大河时,是适合读李存保散文的时候;当你走过了许许多多的人生之路,对这个世界不再大惊大喜时,可以悠然地坐在窗前,泡上一杯香茗,正是展卷阅读《昨天的太阳当空照》的时候,她可以领你去品味过去那种简陋、泥土却温暖的年代。她,会让你进入一种淡雅的诗意状态,心境趋于平静和宽容。

 

《洮河岸上》:一张张淡彩的乡情图

 

        第二辑“卓尼卓尼”,应该是完玛央金的家乡古雅川系列最为集中的篇章。这一辑中大多数文章与《昨天的太阳当空照》相近,讲的是乡间村里多年不变的部分,可以说,是“逝去岁月的挽歌”。首篇《二姨娘的狗》写得生动有趣,活灵活现,联系后面三篇,好似仍在写岁月中“不变”的东西;后三篇《卖家》《办家养鸡场》《青豆子》好似写一些悄悄在“变化”的东西,让读者有“风物依旧时不古”的感慨。其中《卖家》以一句“没见过一角钱都不讲价的卖家”起头,文中有三个情节,其中有洮河岸边的卖家——“中年男子歪了歪衔着一根烟的嘴,含混不清地说:不讲价,就是这个价。”有大夏河边的临夏人——“见有人进来,早早地迎上来,殷勤地问吃什么……一边扯下搭在肩上的毛巾为客人擦桌椅、擦桌子”,是对生意场上洮河人与洮州人的态度对比。末了,写道:“不过三五年,在先前那家化妆品店的地块上开了一家超市,又过了三五年,这家超市在古雅川周边几个县开起了连锁店。店老总是地地道道的古雅川人,他的眼光却是与众不同的,白玛常去他的连锁店买东西。”写到了古雅川生意人的变化。《青豆子》里写道:“吃青豆子的时候,若是家中有在城里的亲戚,家里人定要不顾露水打湿裤子,在大清早下地,摘一背篼青豆子,赶去坐长途汽车带给他们。”“吃青豆子的时节,但凡来了客人,主人家也会立马下地,采摘青豆子,招待客人。”纯朴的乡亲跃然纸上。文末写道:“这个时期……堂哥就院子四周全部盖起了简易房,出租给学生和装潢房子的南方匠人……邻居们一家效仿一家,都改建扩建老房子,都租出去了。豆子地无形中委缩,最终消失了,吃青豆子自然而然成了从前的事情。”展示了社会变迁中乡野滋味逐渐消失的遗憾。在《洮河岸上》一文中,作者对时代的潜在变化作了细微的观察,有生动的回应。文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贯穿其中,不是类型化、概述性的“女人”“男人”“他们”的写法,而是有个案的情节和细节,有微电影的形式和意味。确实,读完玛央金的许多散文,有一种可视化的感觉,且有一种温馨的诗情渗透在画面之中,如《昨天的太阳当空照》就很适合拍摄成一部散文化的视频作品,适宜在荧屏前慢慢品味。


《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一帧帧艰难岁月的旧照片


        第四辑《捋艾花》中,《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中的《广播站》一节,写了那个年代北方小城到处有南方来的职工群像,文笔淡定从容,写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其中,写到了那个年代县城标配的

        大礼堂景观:“大礼堂是全镇最威严的建筑……大门顶端有个长长的平台,也是观礼台。全镇有大集会的时候,最高领导或坐或站在那上面,扯开嗓门讲话。那时候广播站的广播打开了,讲话的声音在全镇上空轰然作响,小学、中学宣布停课,学生们集合在观礼台下,与所有的公职人员一起开大会。”“广播站上工作的人大多是外地来客。一对北京夫妇,妻子当之无愧是操持标准普通话的广播员,丈夫打杂。一名上海籍青年妇女,心细精明自然是会计。一名本省中部地区来的电工,也是全站最有专业本领的人,统管大礼堂所有照明设施及广播站广播线路。还有一位陕北的老八路,贫苦出身,不识字,做门卫,带着一家老小七八口人。他每次讲话,都得先把一杆烟锅从嘴里拔出,一开口,牙黄黄的。”那时、那景、那人,形象各异,各有特征。还有《老师们》中,“满月般洋溢着富相脸”的音乐鲁老师,“学生们三三两两偷偷摸摸去他家买果子”的眼镜数学老师,“上课不讲课本,一节课一节课接连给我们讲《水浒传》的讲故事高手”的眼镜语文老师,“特别严肃……满场找短跑快的女学生……被戴上锦标主义帽子”的体育老师,等等,虽然写的人物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但不粉饰和拔高,字里行间仍然有浓浓的温情。这种写作手法和效果,不是一般的学生腔和文艺青年所常见的写老师就必须是崇高的、善良的单纯写法,显示了完玛央金表现真实人物的写作能力。

        让笔者感叹的是,完玛央金写狗、写猫的部分,动物形象、逼真,犹如在读者眼前晃动。如《二姨娘的狗》里的一些段落:“二姨娘是个急性子,往往等不得狗食凉下来便端到板凳狗面前。板凳狗一下把嘴伸进盆子,立马被烫得跳起来,后退几步,又不甘心,向前扑几下。如此反复,最后无奈地在一旁趴窝下来,嘴里呜呜叫唤,似有许多冤屈,守候着。”场面活灵活现。《大院里的猫和人事》中,通过对花猫、灰猫、虎纹猫的生动描写,写出了三个少女对她们的猫的眷恋,道出了人和宠物相处久了会结下深厚的感情,若猫咪不幸病去就会使人凄然伤感,茶饭不思。这里,作者抒发了浓郁的悲悯情怀,秉持的是伦理的心态和视角。

 

绪语:面对生活,好好活着

 

        读完玛央金的《洮河岸上》,给人以“素素的画卷”“温婉的回望”“怅然的思念”的感受。

        安少龙老师在《现实主义文学的地域文本实践——新世纪甘南作家多元创作论》中对完玛央金散文的文学肌理作了深刻剖析。他说:“她长于叙事,长于细节描写,却不注重抒情,不注重说理。她在叙事中保持了情感和理性的双重克制,既不煽情,也不去刻意阐发。她只是行云流水般地叙述出来,让情感和哲理意味从叙事中自然生发出来。她在叙事中也不刻意去结构布局,不设计情节、冲突,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浑然天成。”这些解剖甚为精当。

        纵览近四十多年来中国的散文创作,余秋雨的散文《山居笔记》等以不同文化和文明现象的考察和思辨为特色,表现出理性主义风格;李存葆的散文如《大河遗梦》中的篇什,以大主题、大景观为观察思考对象,有浪漫主义气质;刘亮程的《在新疆》主要写殊异的民族风情,关注的是乡场市井,但也有对生命生生不息的幽幽感慨,走的是现实主义的路子;湖北李修文的《山河袈裟》一书,以悲悯情怀关注与书写了一个个小人物的不幸遭遇和命运,是一种更底层的人生写作,是批判现实主义的路数。

        以上述所说为坐标,完玛央金的散文大体应该与刘亮程的散文在一个谱系上,都以状物、绘景、写人为主,以再现乡场的、民俗的场景和人事为主。只是刘亮程比她稍稍多了一袭思辨色彩,她比刘亮程多了一袭人性温情;同时,她的散文比李修文的多了一袭人情温馨,李修文的比她的更加冷酷一些。

        从百年来的散文星河来看,众多散文家有以审美发现为趣向的,有以伦理关怀为初心的,有以文明思辨为倾向的,等等,志趣不一;而完玛央金的散文内持的是社会考察的心态和视角,她心里有潜在的古典主义情结,对农业文明产生的那种乡情有怅然的思念。因而,她的散文将写作重心降低到了地面和俗世的生活,较多地用纤细的素描勾勒着生活的原生状态和民间况味;她品味着历史和现实,又从其中提取出了善良的、诗意的成分氤氲着自己的人生和文字,呈现出阅尽沧桑后的淡定、包容和超脱。她散文中透出的意蕴或许是:“面对生活,淡泊对待,好好活着”,人生应如品清茶一样温情地对待历史和乡风,内心坦然淡定,自足悠然地信步于当前的阳光下生活。


原刊于《甘南日报》 2020年11月23日

知否.jpg

        知否,本名张斌,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甘南州政协理论研究室。

完玛央金1.jpg

        完玛央金,女,藏族,甘肃卓尼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甘肃作协会员。现供职于甘南州文联。 1982年起发表诗歌、散文作品,在《诗刊》《民族文学》《星星诗刊》《飞天》《朔方》等刊物上发表多首(篇)诗歌、散文作品,撰写电视专题片《写意洮河》解说词,先后入选《她们的抒情诗》《中国当代女诗人诗选》《西部的抒情》《藏族当代诗人诗选》等专集,著有诗集《日影•星星》《完玛央金诗选》,散文集《触摸紫色的草穗》《洮河岸上》等,曾获多种省级以上奖励。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488阅读 34 编辑:索木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