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首位藏医博士后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出站报告

西藏商报 李海霞 2017-01-20发布

日前,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科教处处长普穷次仁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出站报告,他是“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第一批传承人,也是全国首批入站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唯一藏医。他的研究方向是藏医萨志病(相似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病)。下一步,他计划回归古籍文献,将经典方剂和特色技术抢救出来,为临床提供很有效的药物。

普穷次仁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科教处处长,也是2012年中国首次将博士后制度引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中的第一批传承人。在全国首批入站中国中医科学院的134名传承博士后中,他是唯一的藏医药专业博士后。此后的时间,他一直都在为出站做准备,而这不仅需要完成出站报告,还要把出站的藏医药专业论文翻译成中文,工作量不亚于再写一遍。就在不久前,他终于顺利完成了出站报告。

经过考核 成为当时入站唯一藏医

藏医药自诞生以来,师承教育一直是其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2013年,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开始招收,但前提是必须获得过中医、民族医博士学位,当时,全国共招收了134名中医药(包括藏医)博士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入站,经过几轮严格的考核后,普穷次仁成为了当时唯一一名入站的藏医。

普穷次仁告诉记者:“入站后,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下达了一系列任务指标,主要就是传承方面的。而我的研究方向是藏医萨志病(相似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病),师从洛桑多吉导师。”2015年,又经过两次更加严格的中期考核后,和普穷次仁一起入站的几名医生遭到了淘汰,而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留了下来。

2016年12月8日,对于普穷次仁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天他圆满完成了博士后出站答辩,这在西藏藏医界也属首例。他博士后出站答辩的论文是《藏医萨志病理论和诊疗方法传承研究》。“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并将此病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因为对这个病症感兴趣,最早的时候我在心脑血管科工作,当时接触到了很多患此病症的病人,由于西藏高海拔、缺氧的大环境,再加上人们日常饮食高盐高脂,导致该病在西藏常见多发。脑溢血康复期治疗历来是困扰病患的医疗难题,临床实践表明,藏医药能有效治疗脑溢血后期症状,明显恢复神经功能。”普穷次仁说。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为充分发挥藏医药优势,西藏将建设首家脑溢血防治中心,专事脑溢血防治工作,造福广大患者。“西藏计划每年投入460万元用于脑溢血防治工作,目前启动经费已到位,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完成。防治中心将主要依托自治区藏医院医师队伍,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开展脑溢血防治工作。”普穷次仁说。

发展传承 回归文献抢救经典方剂和技术

作为传承博士后,普穷次仁一直也努力践行着传承这项工作。“藏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传承,在我看来传承是对名老藏医专家留下的古籍文献进行深入挖掘,因为里面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没有挖掘出来;也是对目前在世的名老藏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传承。”普穷次仁说,“通过学习、传承、分析、整理和总结他们的学术思想,能够解决现代藏医学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客观问题是最终目的。”

说到这里,普穷次仁以萨志病为例告诉记者:“目前在临床上能用的针对此病的治疗方剂和技术很有限,方剂只有几种,治疗技术只有5种,所以医生也只能用这几种来治疗,但是我通过查阅大量的古籍文献发现,里面记载的对此病有效的有根有据的方剂达到了270多种,治疗技术更是有170多种。可见,在这个方面,我们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

那么,既然古典文献中记载了这么多方剂和方法,是不是就可以照搬并进行研制呢?答案是否定的。普穷次仁说:“我们这一代,虽然从事临床工作多年,但是要想短时间内开发新药,是很难而且不客观的。所以我想根据古籍文献整理并将这些药物开发出来,为临床提供很有效的药物是很有必要的。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是回归文献,将这些经典方剂和特色技术抢救出来。”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345阅读 20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