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宝甲:1986年,对甘加白石崖溶洞 开展科学考察情况的回忆

原载《记忆甘南》中国文史出版社,2021年8月 才宝甲 2024-04-25发布

《甘南日报》于2019年12月11日刊登了《甘南夏河县白石崖溶洞遗址化石入选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的报道。16万年前丹尼索瓦人的发现,把青藏高原的人类活动史向前推进了12万年,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我在第一时间告诉了与我共同担任科考队负责人的杨宇宏等老朋友。媒体披露的这一重要信息,让我们回忆起了35年前甘南州青年联合会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组成联合科学考察队对甘加白石崖溶洞等三个“景点”开展科考活动的情况。

白石崖位于夏河县城北30公里处的甘加草原东北部,东西走向13余公里。站在远处看,白石崖就像是人们为了守护草原而专门筑起的一道高耸的石墙,山势陡峻,恢宏雄起,壮美如画。整座石崖垂直高度约300米,每当晨雾缠绕时,宛如仙境,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白石崖溶洞位于白石崖西段江拉沟口西测耐日石山底部,海拔3280米,距离我的老家甘加仁艾村约16公里。小时候我多次跟随大人进洞探秘朝圣,整个童年是在父母大人讲述有关白石崖溶洞的神奇传说中度过的。

仁艾村龙骨化石点就在我家冬季牧业点(冬窝子)向东300米处的红土坡面上,藏语叫欧仓尕巴(意为猫头鹰窝土坎)。据说是龙的骨头,可入药,但我看来除了坚硬如石头外与马牛等大牲畜骨头没有明显不同。

我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参观过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在无锡参观过宜兴溶洞。1983年的州庆期间我作为州委宣传部干部陪同《中国农业报》等三个大媒体记者走遍了全州四个牧业县。他们从人文遗存,自然景色,生态多样,区位海拔,不阴湿,离城近等角度评估,认为甘加草原属于甘南境内乃至青藏高原最适宜人们旅游观光的草原。还有龙骨化石、白石崖溶洞、八角古城等。我觉得这些优势资源及尘封千万年的“宝贝”,都需要有人去研究发现、宣传保护和开发建设。

1985年11月初,我作为共青团甘南州委书记兼甘南州青联主席,召集州青联副主席们及秘书长杨宇宏研究工作,将对甘加白石崖溶洞等三个“景点”开展科学考察确定为州青联第二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12月份通过省青联马德全秘书长的联系,我到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见到了谷祖刚教授。他是研究古生物的教授,曾到日本留过学,受命赴庆阳合水县首次认定大象化石,并参加了当时轰动世界考古界的黄河古象挖掘工作。他年长我30岁,但对我非常热情,对我们甘南州青联关于地校联合考察甘加白石崖溶洞等三个“景点”的设想大加赞赏。他的热情与专业知识拉近了我俩年龄上的距离,使我感受到了知识分子可贵的进取精神与思想境界。

12月17日,州政协金巴主席亲自主持召开州政协机关干部及合作地区委员会议,听取了我代表州青联所作的关于甘南无锡两市州青联开展“东西互助活动”情况的汇报。汇报快要结束时,向会议通报了不久前我向州人大专题会议上汇报并讨论通过的邀请无锡市青联委员陈钢设计制造合作城标——羚羊雕塑决定的情况,汇报了甘南州青联准备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组成联合科考队对甘加白石崖溶洞等三个“景点”开展科学考察的工作计划,并提出了得到州政协领导指导与支持的希望。会后,金巴主席将杨积德副主席、部分相关委员会及州政府部门领导留下来研究如何支持州青联开展科考工作的问题。他指出:“甘加白石崖溶洞作为一处整个藏区著名的洞穴,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前来朝拜的香客。州青联与兰州大学联合组织科考队对甘加白石崖溶洞、仁艾村龙骨化石点和达力加山高山湖泊群进行古生物及自然文化、社会人文多角度的科学考察,具有超前意识,不论对保护自然文化遗迹,还是对推进甘南州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好事。州青联是州政协的界别团体,我们应当支持他们的这项工作。”并要求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以及州文化局、州科委等州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从人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并确定由杨吉德副主席负责协调与督促工作。

1986年4月6日,我去兰州接回谷祖刚教授和赵希璋老师两人。我和杨宇宏从合作陪同他们先去白石崖溶洞及仁艾村龙骨化石点现场踏勘。白石崖溶洞归白石崖寺院管辖,路经夏河县城时我们去拜访了夏河县政协常委、白石崖寺院寺主光日仓女活佛。她听了我们的来意介绍后高兴地说:“作为由国家组织专业团队考察白石崖溶洞,你们是历史上的第一家。为了表示我对你们的欢迎和支持,今天派我的管家加阳加木措与你们一起前去进洞当向导,夏天你们驻点开展野外考察时,就住我们加阳加木措家,我让他为你们的考察提供服务。我预祝你们扎西德勒,期待你们的考察取得圆满成功!”

到甘加白石崖洞后,我们借着火把和手电筒的光亮进洞了,跟着加阳加木措管家爬独木梯,走独木桥,一会儿爬上坡,一会儿踩着石阶走下坡,一会儿到了能看见清澈见底的深水池子,听到底下暗河流淌声音的宽敞地带,一会儿又钻进只能一人爬行的狭窄通道。自到了洞口开始谷祖刚教授显得愈加兴奋,在一处距离洞口大约50米的相对宽敞松软的地方,他亲自挖掘采集样品近一个小时,他说洞内此类地方最有可能发现古人类的化石。加阳加木措管家说:“今天咱们走完了洞内所能走的约100米的全部路程。洞内还有从未走进人的洞口,据传说曾有人放进一只狗,若干天后狗从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石洞里走了出来。

结束了对于白石崖溶洞内的现场踏勘时,太阳快要落山了,大家又累又饿,都想吃了饭后再走。可是谷祖刚教授仍兴奋地说,夕阳映照下的草原太美了,现在真是考察地形地貌的最佳时段,抓紧时间上路。就这样谢绝了加阳加木措管家一家人的再三挽留,没有吃饭,向仁艾村进发了。

从白石崖到仁艾村,是整个甘加草原地形地貌的最佳观景路线。从白石崖看甘加草原,除了白石崖北面的达力加山外,整个草原西高东低,平川、丘陵、远山和河流尽收眼底,辽阔美丽;仁艾河、赛金河、尼玛龙河从南、西方向流向白石崖脚下,与流出白石崖的江拉河汇合流出甘加草原最东段的美勒石峡。其中,仁艾河和江拉河发源于甘加草原。根据这一地形地貌和白石崖溶洞附近石头上看到的大量海底鱼虾珊瑚化石,谷祖刚教授说:“可以断定远古时代甘加草原是青藏高原这片海洋的浅海地带,可以期待下一个考察点会有令人满意的收获。”途经八角古城时,风蚀残留的八角古城遗址以及斯柔古城附近丘陵山坡上千年留下的梯田痕迹清晰可见,无不体现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

仁艾草原西面为高耸入云的甘青两省省界的年麦尔山,东南北三个方向地势平缓,多为开阔平展的草原或起伏不均的丘陵。从108个泉眼流出的大小溪流,百转千绕,汇入仁艾河,又不像玛曲阿万仓草原的沼泽湿地那样难以行走,丘陵草原独有的起起伏伏,又不像张掖山丹草原一马平川那样缺乏韵律感,它是整个甘加最美丽的草原。来自年麦尔山以西山地青海加吾人经常说自己下辈子宁愿生为甘加草原的旱獭也不愿做加吾沟里的人。这是外人对于仁艾为代表的甘加草原水草丰茂、景色迷人的由衷赞美和真切期许。我们到仁艾村天已黑了,想到第二天要到州政协开会,大家很着急,好在我哥哥家里已煮好羊肉等着我们,大家吃饱喝足后马上睡觉了。第二天早晨就到龙骨化石点踏勘。大约一个小时的踏勘、采挖、拍照后赶路回合作。

4月8日在金巴主席办公室小范围开会,听取了我和谷祖刚教授关于地校联合科考活动的前期准备情况和考察专业有关问题及杨积德副主席协调落实有关部门支持的情况汇报。讨论并研究确定了甘南州青联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甘加白石崖溶洞等“景点”地校联合科考队正式组建;利用兰州大学暑假期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野外科学考察活动;谷祖刚教授担任业务队长,我担任行政队长,杨宇宏担任白石崖溶洞考察现场驻点负责人,抽调州文化局干部李建国驻点工作,甘南报社派人进行宣传报道;已收到有关部门捐助的8000元活动经费用于校方租借矿灯等科考设施及队员驻点野外考察期间的生活补贴。州文化局局长尕藏才旦,州科委主任赵维新,州司法局局长杨志强等州政府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表示支持地校联合科考活动。

此后的两个多月里,我和杨宇宏利用星期天去甘加联系乡政府及白石崖、仁艾村两个村委会,向他们介绍开展科学考察的目的意义和需要乡政府及村里配合支持的具体事项。兰州大学方面也本着节俭的原则,对于深入溶洞踏勘及化石点采挖必需的工具设备,大部分使用学校里的或借用兄弟单位的,只有矿灯等少部分设备从窑街煤矿等单位租用或购买。

7月16日科考队8人分两组正式进入白石崖村和仁艾村安营扎寨。我们三位负责人的分工为:谷祖刚教授和杨宇宏共五人组成溶洞组住在加阳江加木措管家家中,谷祖刚教授兼顾仁艾化石点的考察,杨宇宏负责进洞考察工作;兰大另外两人和我组成化石组驻仁艾村,我还要兼顾甘南无锡两地青联承建的合作城标——羚羊雕塑的建造工作,基本上每个礼拜天及其前后的一两天住在化石组里工作,利用我的小车在两个考察点之间接送谷祖刚教授。为期32天的野外科考活动开始了。

8月13日,州政协金巴和杨积德两位主席一行四人带着哈达及慰问品,深入两个考察点进行慰问,了解了考察队员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听取了考察工作的情况汇报。谷祖刚教授就白石崖溶洞和仁艾化石点考察获得的业务成果及其下一步考古研究计划进行了汇报和阐述,他说:“白石崖溶洞内部主要是方解石,是一种品质很好的工业用矿石,虽然朝拜者能走的溶洞内被火把和桑烟熏得面目全非,大部分溶洞壁面都看不清,但进入溶洞深处,特别这次我们新探明的洞内可谓晶莹剔透,非常漂亮。还发现甘加草原,特别是仁艾草原植物非常丰富,据初步统计达上千种之多。白石崖应该是两亿多年前地球造山运动时形成的断裂层,断层上面高山草原和镶嵌其中的高山湖泊群,富饶美丽的甘加草原及其境内1700多米的海拔落差,复杂多样的自然地貌,自南而北四季变换着的不同自然景色,至今保留完整的藏族原始宗教苯教寺庙——作海寺院,第一世嘉木样活佛诞生地——哇代村,人们许愿祈福圣地佛光洞——白石崖溶洞,保留完好的八角古城遗址,汇集了不同历史时期丰富多元的文化,蕴藏着藏族久远纯朴的人文风情。特别是这次在白石崖溶洞内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在仁艾化石点发现的三趾马等化石和八角城出土的铜牦牛等文物和化石都可谓无价之宝。甘加草原既是国内海拔最高的著名洞穴所在地,又是甘南境内海拔最底的大草原。江拉沟石林及达力加山顶高山湖泊群是人们回归自然,高山探险,寻求奇特旅游体验的最佳地方,这些得天独厚,甚至独一无二的资源,使甘加草原的未来开发具有了非常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谷祖刚教授充满信心地讲道,我们来甘加草原考察是我牵头或参与考察挖掘文物中最有收获的一次,其意义不亚于1973年我受命去庆阳认定挖掘的黄河古象。因为,在仁艾化石点除大量的犀牛等化石外,还发现了3000万年前绝迹的三趾马化石。白石崖溶洞考察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石片工具,有些石器上还有古人类生产或打猎时留下的痕迹。溶洞内30多米以上属恒温恒湿,冬季也不会低于8摄氏度。经过对于溶洞内外环境的深入考察,白石崖溶洞具备了古人类活动的所有条件,尽管这次获得的石器及一些化石有待进一步鉴定,但我认为白石崖溶洞内现有的这些发现将一定会改写或重建青藏高原古人类活动的历史,其意义将可能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比较。回去后我要向国家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方面的领导和权威专家建议,将白石崖溶洞作为省上和国家层面寻找古人类遗迹的考古重点来安排。

谷祖刚教授再三感谢州青联的得力而愉快的合作与州政协领导自始至终的关心支持,还称赞我很有远见和责任心,作为发起组织这次科考活动的甘加人,为甘南、为家乡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好事。赞赏杨宇宏在负责协调村里关系的前提下,发挥了探洞业务活动中的骨干作用。谷祖刚教授说:“杨宇宏学习能力很强,很快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术要领,每次探洞他是全队唯一的全勤者。因为新探明的300多米洞深,前人从未踏足,再说洞内地形和地质结构很复杂,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我更担心瓦斯中毒,每次探测中的打头阵者,其危险性与战场上的排雷者相似。进洞12次,每次进洞前,我都反复强调安全要求,除了禁止携带打火机等易燃品外,凡是进入洞内探测新路时,要求每个人低头弯腰或匍匐前进,以防止瓦斯中毒。杨宇宏几乎每次主动打头阵,第一个踏‘雷区’,表现出了很强的责任性和奉献精神。”

杨宇宏就与校方专业人员一同进洞勘测的情况做了汇报。他说:“我和李建国跟着专家们进入洞内探险勘测,每天都能看到不少朝拜者在洞口煨桑,进洞磕头献哈达,显得十分虔诚。我们起名白石崖溶洞叫许愿祈祷圣地佛光洞。从朝拜者到过的洞深100米之外,没有发现现代人留下的任何痕迹。1982年十世班禅副委员长朝洞时洞内拉通的电线,只有留在岩石上的电线瓷瓶及残留电线。我们全靠矿灯和手电筒的光亮进洞考察探测的,溶洞内时宽时窄,忽上忽下,曲径通幽,绵延400多米。特别是这次新探测的洞内,形形色色的溶岩及钟乳石,造型千姿百态,灯光下熠熠闪光,形人似物,惟妙惟肖,玲珑可人。经过近一个月的进洞勘查测量,探明白石崖溶洞总长度为407米,其中本次考察新勘测洞深长度达300多米。还有一个洞没有进去,洞内狭窄而非常寂静。谷祖刚教授判断洞穴如此寂静,加上洞很深,说明与外面空气不流通,这种情况下,洞内十有八九暗藏瓦斯毒气,万一遇火星燃烧或有人中毒,出洞路远而难走,单拼我们现有设备与力量继续冒险会出大危险的,他坚决否决了我们年轻人继续进洞勘测的请求,这是这次考察留下的一个遗憾。”

我汇报了八角城出土的铜牦牛情况及科考队下一步的安排:按照八角城群众的反映,我去夏河县文教局常铭副局长处拿来八角城出土的铜牦牛让谷祖刚教授鉴定(因铜牦牛右牛角尖有点残缺,我们起名叫残角牛)。他看了以后说:“从材质及工艺角度看,很像是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同一时代的文物,武威张掖一带是古代的皇家马场,出土马踏飞燕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八角城出土的铜牦牛既说明牦牛在当时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说明了当时的甘加草原很繁荣,其文物价值可能与铜奔马媲美。我作为从事古生物研究的人员对它只能做此评估,建议县上妥善保管并组织专家对于铜牦牛进行考古研究。”第二天我专程去将铜牦牛转交给了夏河县分管文教的张格草副县长,同时也转达了谷祖刚教授的鉴定意见及工作建议。鉴于白石崖溶洞和仁艾村化石点的考察接近尾声,谷祖刚教授带人做补充调查和整理化石、石器等样品,我们其他人集中两天时间考察达力加山顶高山湖泊群,《甘南报》社佳阳也参加此次考察。

金巴主席先后到白石崖村和仁艾村慰问科考队员,看了石器和化石,听了科考队的汇报后说:“我去年随省上慰问团到崂山前线慰问过兰州军区前线指战员,今天与那次的慰问一样感到震撼,后面的考察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你们这次考察取得的成果,特别听了谷祖刚教授关于白石崖溶洞遗址的进一步考古研究将会改写古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的历史的专家预判,使我们非常高兴,也很受启发。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外力的帮助和指导,更需要当地人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实践证明这次的地校合作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探索。你们今天的艰辛与努力将一定会开启甘加地区考古与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时代。我们很快向州委汇报你们的考察情况,并建议有关部门做好保护与建设工作。我代表州政协向谷祖刚教授为首的地校科考队全体成员表示慰问和感谢!”

8月15日早晨8时,我们带着简易帐篷及干粮,从白石崖村骑马向达力加山顶出发了,顺江拉河而上,大约一小时就到了达力加山上靠近白石崖顶部。江拉沟深约3公里,又是一处自然胜景,山间植被茂盛,沟两边为形态各异的石山石林,山势陡峻,其雄伟壮美可与迭部扎尕那媲美。达力加山顶高山牧场非常辽阔,平均海拔4000米,东西长约25公里,白石崖顶部南端到北部的山顶翠湖还要骑马走6个小时才能到达。这里生长着各种名贵药材,整个牧场水草丰美,坡缓地平,地阔天宽,甘加全乡20多万牛羊可在此度过近两个月的炎热夏季。吃了达力加山顶高山药草的甘加羊肉因此驰名全国。

按照乡里的统一安排,达力加山顶高山牧场属于禁牧期。牧场植被很好,繁花似锦,又是一片美丽而奇特的山顶大草原。我们起名叫“空中草原”。甘加乡政府给我们提供了马匹,白石崖村安排了熟悉路线的加老做向导。出发前,乡党委书记次合尼委托我们顺便代行草原纠察队的职责,检查有无在山顶高山牧场禁牧区域内偷吃牧草的现象。

白石崖顶部以上大片草山属于高山草甸草原,丘陵起伏不平,走山顶翠湖还要翻山越岭横跨两条沟,途经措尔刚措(意为山顶湖)、措江措(意为绿色湖)、措那合措(意为黑色湖),最后到达英木措(意为深蓝色湖,也叫翠湖),第二天考察了大小两个措勒合瑞措(意为园湖)。通过两天的考察,我们发现在这片神奇的山顶草原分布着6个颜色各异的高山湖泊。其中措尔刚措最大,湖面约30亩;措那合措和翠湖最小,湖面约6亩。这些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达力加高山牧场景色更加丰富,更有灵性。这次考察,也使我们觉得唯有经过江拉沟走到达力加山顶翠湖时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壮观和绝美风姿。

海拔4200多米的雪线以上岩石裸露,植被也显得越来越稀少,仅有的植被几乎全是雪莲等珍稀名贵药材。大家都觉得这次考察新鲜、好奇,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观满足感。但同时,不少人感觉到头重脚轻,脚下不稳,有不同程度的高山反应。除了在三个湖边停下来考察与休息外,一直马不停蹄地赶路,下午4点多钟就到了山顶翠湖西山根。大家稍事休息后,有的支帐篷,有的拾干牛粪准备生火煮茶。这时才发现没有一个带火的人,我问路上唯一抽烟人佳阳,可他说火柴用完了,其他人仍牢记着谷祖刚教授定的进洞考察不准带火的工作纪律,也都没有带火。我们只好用石片敲开罐头,拿出干粮,喝着冰凉的山泉水,体验了一次史前原始人的吃饭做法,但都吃得津津有味,别有情趣。

翠湖在山梁东侧,山梁虽不高,但全是巨石堆积,只能靠步行爬。翠湖周边全是火成砾石,湖面呈圆形,似锅底状,以高、深、险、神、蓝著称。藏语湖名英木措意为深蓝色翡翠般天池,临夏人叫五山池。湖水东北边有一条人为开挖的壕沟,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临夏群众引湖水用于灌溉农田,现已封堵。达力加山向四面八个方向延伸出八座山脉,据传说整个藏族地区唯有达力加山神宝座为八头大象,地位非常高。翠湖在周边三个名叫达力加勒格色木(意为达力加山神的三羊羔的)山峰之间,另外两个山峰离湖较远,其中名叫达力加中易格(意为达力加山神的秘书)的山峰为甘南境内第二高峰,海拔4636米,翠湖湖平面也在海拔4400米以上。加老说:“我见过天气阴沉时有人在湖边高声喊,刹那间湖面起雾,天上下雨。咱们今天运气好,平时这个季节里很难遇上这么好的天气。”我们也在湖边高声大喊,虽没有起雾下雨,但湖面有明显震动,似铺展开的丝绸被人有意在抖动着。谷祖刚教授解释说,那是高海拔区域特定环境和天气条件下,声波所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

回到帐篷处,夜幕已经降临。东面天上的月牙投下柔和的光,天空的繁星距离我们那么近,闪烁的星光,感觉比月光亮一些,四周山上怪石嶙峋,夜莺、猫头鹰,还有不少从未听过的鸟和动物的叫声一直不断,或人叫,或鸟鸣,或狼嚎,在此氛围下都难以入睡。繁星,山峦,叫声,掳面吹过的凉风,让人感觉自己已到了另一个星球上了,都为有这样的经历而兴奋不已。

第二天返程途中的海拔4500多米的达力加垭口两侧及谷底发现了古冰川遗迹,冰碛垅保存完好,冰碛石上的冰川痕迹清晰可见。考察大小两个措勒合瑞湖泊时,在举目所及的山顶牧场西北方向有一股炊烟在冉冉升起,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哪里有人,去看看是否偷吃禁牧区的牧草。到底是为了保护草场,还是为了喝口热茶,应该说二者兼而有之吧。大家快马加鞭地赶到了冒烟处一问,果然是青海循化群众从碌曲买了300多只羊,为了逃避路上的检疫和检查,连夜赶路在此休息吃饭。本可以重罚他们,但看到他们赶路很辛苦,只作了责令他们限时把羊群赶出禁牧区的警告处罚。看着他们走远后才上路返回,另选点起灶,摆上全部剩余干粮彻底放松了一次。经历了12天钻洞探险和两天一夜雪线以上没有烟火的煎熬,那次达力加高山牧场上的野外午餐成了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而难忘的“浪山节”了!

8月18日上午10点钟,在州府所在地合作举行的羚羊雕塑落成典礼正式开始,我履行完典礼主持任务后,就陪同36位专程来甘南出席羚羊雕塑落成典礼的无锡市青联委员们来甘加草原观光,杨宇宏向无锡客人介绍了联合科考队科考活动的情况。科考队其他队员也在当天早上撤离。

随后,我寻找机会专门就组织开展地校联合科学考察情况向时任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胡培珍进行了专题汇报。并顺便提出了州政府安排有关部门解决白石崖溶洞内照明的希望。胡州长充分肯定地校联合科考活动的意义,高度评价所取得的成果。此后不久,白石崖溶洞内的照明问题在州水电局拨款5万元后彻底解决了。据说,此后白石崖溶洞内再也没有断过电。

2021年3月于兰州

1705369013418735.jpg

才宝甲,197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1983至1986年任共青团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员会副书记、书记兼州青年联合会主席。1986年至1990年任中共碌曲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1990年至1995年任甘南州政府法制局局长。1995年至退休先后担任甘肃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执法监督处处长、副主任、副巡视员兼甘肃省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等职务。曾是甘肃省行政法学会副会长、省政府行政审批专家组成员、甘肃省“六、五”普法讲师团成员。2005年至2008年研读了甘肃省委党校法学研究生。通过《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法治政府研究论文等70余篇,出版著作有《社会变革中的政府法制工作》,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会长应松年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指出“综揽行政法学研究领域,类似这样有丰厚实践基础,反映政府法制乃至依法行政实践需求,具有较强指导作用的书是难能可贵的”。多次到省级机关和市州县宣讲政府法制和法治政府业务知识。退休后仍应邀给州县及青海省黄南州干部讲课。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2457阅读 69 编辑:岗路巴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