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2日,为期8天的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北京盛大举办。这个备受关注的国际电影盛会,共迎来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家中外电影机构的1.5万名嘉宾参会。
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重要单元,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北京市民委、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指导,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和北京电影家协会承办的北京民族电影展同期开幕。
据影展组委会主席、北京市民委副主任范宝介绍,除了组织优秀民族题材影片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展映,主办方还在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设立主会场,通过举办“中国三大史诗图片展”、在京少数民族群众歌舞表演等活动,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让少数民族电影人共享春天的盛会。
纳西族演员在开幕式走红毯。
跻身主流,民族电影绽放异彩
4月15日,由北京民族电影展组委会推荐的影片《天上的额吉》(蒙古族)和《寻找雪山》(纳西族)剧组主创,走上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的红毯。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吸引了媒体和海内外电影人的目光。
本届电影节上,少数民族电影成为中国电影的一张靓丽名片。
4月6日,在率先启动的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29岁的藏族导演拉华加执导、万玛才旦监制的藏族题材影片《旺扎的雨靴》作为该单元开幕影片与观众见面。与《旺扎的雨靴》一道纳入“北京展映”单元的影片还有:反映中缅边境留守傣族儿童生活的《米花之味》、藏族题材影片《被阳光移动的山脉》等。这些充满独特地域元素和民族特色的影片,为电影节的多元化调色盘增添了一抹亮色。
电影节的闭幕影片选定了蒙古族题材影片《战神纪》。影片特效制作阵容强大,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视觉震撼,值得期待。“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闭幕式环节都有少数民族特色电影参与展映,这还是首次,预示着进入新时代的少数民族电影踏上了新的征程。” 中国民族影视研究中心主任、影展组委会艺术总监牛颂说。
而在电影节“天坛奖”公布的入围影片中,反映湖南湘西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故事片《十八洞村》,从71个国家和地区的659部影片中脱颖而出,成为15部入围影片之一。该片会摘得什么奖项,也令观众十分好奇。
少数民族电影的抢眼表现,吸引了不少外国电影人的目光。牙买加加特福斯特电影节主席Ian Boxill就专程到电影市场民族电影展的展位拜访,希望突破时间截止限制,邀请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参加他们在6月举办的电影节,并表示乐意在明年为中国电影设立单独展映单元。
“中国和牙买加的关系十分友好,我们非常希望通过电影这一媒介,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Ian Boxill说。
矢志不渝,三大史诗电影破冰前行
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是极具影视开发价值的“超级IP”。
为推动史诗影视化工作,北京民族电影展启动了“中国三大史诗电影工程”。格萨尔系列电影计划拍摄“五部曲”——《霍岭大战》《丹马青稞国》《大食财国》《提鸟让玉国》《地狱之门》;江格尔计划拍摄《英雄江格尔》系列动画片;玛纳斯计划拍摄百集动画剧《英雄玛纳斯》和传记电影《说唱大师》。
影展期间,在主会场展出的“中国三大史诗图片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三大史诗的基本情况和影视化的最新进展。与此同时,电影市场民族电影展展位也以大篇幅重点推荐“三大史诗电影工程”。
据牛颂介绍,目前,格萨尔系列电影项目IP孵化的核心资料——5大卷、150万字的《英雄格萨尔》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电影剧本创作工作已经启动,电影《战神纪》的编剧团队将加入《英雄格萨尔》的剧本创作,联手打造魔幻史诗大片。《玛纳斯》项目也已完成剧本创作,进入立项筹拍阶段。
在三大史诗电影中,步子走得最快的江格尔团队,4月17日在主会场举行了战略发布活动。江格尔影业CEO同古龙表示,他们将从单个江格尔动漫品牌运营公司延伸为一家专业的动漫IP内容孵化和输出平台,承接制作、宣发、知识产权保护、产品研发等动漫全产业链服务,并与北京思格非知识产权公司、蓝海传媒集团,达成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市场传播的深度战略合作。
“在江格尔团队历时8年的探索中,我们占据了一座文化的金山,建立了游牧文化系列的动漫模型数据库,完成了江格尔动漫品牌第一阶段的成长和铺垫。接下来,我们将在不失原本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拥抱市场,走向未来。”同古龙说。
当日,江格尔影业还启动了“金骏马”电影孵化工程,《英雄江格尔》总导演大海携嘉宾现场对5部动漫作品《神驹回归》《格斯尔传奇》《马可波罗》《魔王大战》《东归英雄传》进行了推介。
电视剧《马可波罗》编剧胡长顺表示,他愿意将《马可波罗》的动漫改编权授予江格尔影业。“对于马可波罗这样一个超级IP,可开发方式很多,如动漫、电视剧、电影、手机游戏,甚至影视城建设等。江格尔影业在动漫制作方面有了很好的基础,我相信,他们制作的动漫版马可波罗‘东游记’,会像《西游记》一样火爆。” 胡长顺说。
电影为媒,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本届影展也评选出了2018年度“金杉叶”奖获奖名单:《战神纪》导演哈斯朝鲁获得“最佳导演奖”;《天上的额吉》获得“最佳影片奖”;《斗·鼓》获得“最佳制作奖”;《大象林旺》获得“最佳动画片奖”;《红剪花》获得“文化传承奖”;《内蒙古电影七十年》获得“最佳纪录片奖”;《战神纪》获得“最佳创新成就奖”。此外,《哭嫁》《寻找雪山》共同获得“优秀影片奖”。“评委会特别奖”授予了《我的未来谁做主》。这些影片以展映的方式与观众见面。
今年对优秀影片的展映,改变了过去在影院包场模式,以民族电影进学校、进社区、进民族乡村形式,把民族文化大餐送到了各族群众的身边。
“过去,我们把观众‘请进来’;现在,我们把电影‘送下去’,这样既扩大了少数民族电影的影响力,又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举两得。” 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影展组委会总协调王薇说。
据介绍,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量质齐升,但受资金限制,还是以小成本影片居多。这些影片进入院线存在困难,但其呈现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团结思想,有利于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相互欣赏,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好抓手。
另一个有利条件是乡村、社区、街道、中小学校大多具备数字电影的放映条件。老百姓茶余饭后,在家门口和老街坊聊着天就能把影片看完了,既不耽误日常工作,还能享受一顿精神文化大餐,老百姓对此很欢迎。
4月13日,电影节开幕前夕,民族电影进乡村活动率先走进了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二道营村,播放了民族影片《骆驼客2·箭在弦》,为展映工作打响了头炮。
4月16日,民族电影进社区和进街道活动,分别走进东城区东半壁街社区、东城区永外街道办事处,让居民享受了一道色彩绚丽的“文化大餐”。
4月18日,民族电影进学校活动在东城区回民小学举行。江格尔影业团队携手说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给孩子们现场表演了江格尔说唱,并播放了《英雄江格尔》动画片,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民族工作部门的本职。我们紧紧围绕这一定位,以电影文化为抓手,以民族电影展为平台,以滴灌式渗透的方式努力做好首都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王薇说。
据介绍,北京民族电影展是只有开幕、没有闭幕的长期活动。接下来,北京市各级民族工作部门会将优秀少数民族电影发放到重点街道、社区、学校、乡村、老年驿站等基层组织,让各族群众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润物无声中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