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若尔盖:保护高原之肾 启动“山水工程”

四川日报 寇敏芳 2022-10-27发布

若尔盖:保护高原之肾 启动“山水工程”1.jpg作为我国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连同周边区域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水源涵养区、高原生态屏障区等黄河流域生态重任。 尹钢 摄

若尔盖:保护高原之肾 启动“山水工程”2.jpg修复后。受访者供图

若尔盖:保护高原之肾 启动“山水工程”3.jpg修复前。 在若尔盖山水工程中,通过松散岩石清理、采坑回填、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措施手段进行修复,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改善了矿区生态景观环境。图为若尔盖县红星镇扎窝村采石场修复前后照片。 受访者供图

10月,高原的天气转凉,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红星镇扎窝村,工人们抢在冬天来临之前,抓紧对一处废弃采石场边坡进行最后的修整。今年,采坑回填了、边坡修整了、土壤重构了、植被恢复了,采矿留下的伤痕被彻底修复……来年春天,山坡将重新找回本来属于它的绿色。

今年,为了更好地保护若尔盖生态系统,四川谋划并启动了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若尔盖山水工程”),并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工程名录,获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若尔盖山水工程将探索构建以生态资源禀赋及其功能价值提升的“两山转化”模式,实现生态与发展共赢。

保护之迫

过度开垦放牧,“中华水塔”急需修复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四川,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回眸”,这就是被称作中国“最美湿地”的若尔盖。

四川境内流域面积只占黄河全流域的2.4%,但黄河干流枯水期40%的水量、丰水期26%的水量来自四川。“四两拨千斤”的关键就是若尔盖,作为我国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连同周边区域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水源涵养区、高原生态屏障区等黄河流域生态重任,在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卓玛泽郎一家生活在若尔盖县麦溪乡俄藏村,祖祖辈辈依靠放牧为生。在他印象中,若尔盖的生态破坏始于上世纪70年代,“所有人都去挖沟放水,我家锄头都挖断了几把。”大规模开垦湿地放牧,拖拉机、锄头齐上阵,开辟道道沟渠,将湿地中的水排出来,以便牲畜进入吃草。

若尔盖本就是生态脆弱区,受气候变化、自然侵蚀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湿地草原存在一定程度退化。生态系统牵一发动全身,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森林退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一系列“生态病”威胁着若尔盖,也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产生影响。

理念之转

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整体把脉”

“最近十年,若尔盖的各类生态修复工作一直没有停过。”省地矿局405队副总工程师向国萍是若尔盖山水工程方案编制团队负责人,早在2017年他就开始在若尔盖区域从事生态修复工作。据他观察,每年自然资源、林草、水利、环保等领域都有项目在若尔盖实施,包括矿山治理、植树造林、鼠害防治、河堤加固等,区内生态环境确实有一些好转。虽然保护力度持续加码,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若尔盖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较差的现状,这是为何?“以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生态修复的内容和治理措施相对单一。”省国土整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各个部门所开的“药”有些重复了,有些药力不够,所以功效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按照传统思路,管理山、水、林、田的等部门各自安排项目,项目管理和验收不能越界,如治水的项目,根源其实在湿地和草原,各生态要素之间的保护和修复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

若尔盖山水工程试图打破“九龙治水”的困局,实现“整体把脉”,光是方案编制,就用了三年。项目区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涉及阿坝州内阿坝、若尔盖、红原、松潘4个县、6条流域。将通过三年的时间实施39个工程,采取以保护和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措施为辅的方式,量身定制修复方案。

“整个方案都突出源头性、系统性、根本性。”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这是若尔盖山水工程与其他生态修复项目在理念上的根本区别。

路径之变

技术手段一体化,体制机制“一盘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调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若尔盖山水工程不是各类修复工程的拼盘,而是从源头上实现系统修复的新工程。

系统化的修复理念将如何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当初,方案编制团队也没有头绪。向国萍和团队40多位成员花了一年多时间,开展了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采集土壤、植被、水体样本,遥感影像解译和室内计算分析评价工作,初步对项目区范围生态“病灶”进行了摸排,研究“病理”、找出“病根”。通过识别得到各生态要素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打通生态修复存在的堵点、痛点,兼顾治理流域上下游生态问题,从而形成系统性的思维。

以项目区黑河流域的生态修复为例,遵循“流域特征+生态功能+生态问题”原则,首先对黑河修复单元进行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将生态服务功能极为重要、生态系统较脆弱、生态恢复能力一般的区域进行归类,分清轻重缓急之后,再统筹部署实施治草、治水、治沙等子项目。“当治理湿地时,要考虑如何防止周边草地的生态问题被带入到湿地;治理草地时,也会考虑湿地是否会进一步退化为草地,是否会影响周边长势较好的草场。”向国萍说。

不仅技术手段体现一体化,体制机制上也形成“一盘棋”“一条线”。省委省政府建立了统筹协调机制,阿坝州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构建了一体化管理机制,强化了资金保障,制定了配套制度。同时,形成多领域、跨学科、高水平的专家智库,建立适应性管理机制。

阿坝州山水办副主任刘帅介绍,按照“一湿地六流域”总体生态格局,项目细划了6个修复单元,涉及具体项目133个,目前已开工68个,其余项目也正在加快实施。

瞄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位一体”,若尔盖山水工程实施后,预计每年可新增固碳量4.56万吨、水源涵养量3.33亿立方米,将全面恢复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将较大程度改善16.8万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预计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增加91亿元,实现生态产业产值133亿元,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259阅读 28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