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星生:以大海的胸怀“珍藏西藏”

中国文化报 徐涟 2008-03-26发布

看着自己的珍藏,叶星生的眼神如此闪烁

有谁,能够九死一生,几十年苦苦追寻和研究藏族文化艺术?有谁,能够壮士断腕,一次捐赠出价值8000万元的2300件藏品?一己占有与文明共享、财富金钱与人生境界的选择,在他心里有了一场实实在在的较量。叶星生,被藏族百姓取名“嘉措”——有大海一样的胸怀,也被色拉寺赠与“群则”——大功德者的法号。是他,以生命的真诚与痴爱投注于西藏文化,以大海的胸怀“珍藏西藏”。

啊西藏,有多少值得永久珍藏的文化印迹

叶星生,四川成都人。现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藏族文化博物馆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而他为人所熟知的,则是他几十年收藏西藏珍贵民间艺术珍品,并将几千件珍贵藏品捐赠给西藏的感人事迹。

一见面,顾不上寒暄,叶星生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一件件展品。“这是藏族同胞用野驴皮和珊瑚制成的火镰,坚硬如铁,千百年不变形,可惜现在工艺已经失传了。它的花纹纯属天然,技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一件是清末民国时期藏族同胞使用过的腰带,全部用黑白色牦牛毛纺织而成,有42种完全不同的图案。你看图案精致、讲究,其中有藏族的纹样,也有汉族的寿字纹样、宝瓶图案,既抽象又概括,反映出藏族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可以看出藏汉文化交流的密切与深入。这一件相当于西藏的文房四宝,图案精美,记录了藏族人民与蒙古族人民的交往历史……”

这是一个以个人之力,抢救、保护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成果的展览。展览以民俗文化、宗教艺术两大部分及远古文明、生产生活、餐饮文化、服饰与家具、木雕艺术、唐卡艺术、佛像艺术、宗教法器8个类别组成,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出古老、神秘、博大、精深的西藏传统文化。其中有历史悠久、形式独特的民俗生活用具;有抗英斗争中用过的土枪土炮;有在全国“赛宝大会”上获得金奖的宋代经书护板;有最新发现的受汉族道教文化影响、图文并茂的《藏文羊皮书》;有表现汉文化代表人物孔子在藏族人民心目中形象的清代的民间唐卡《贡子曲吉图》……

展品中还有2007年经北京警方从国外追回的叶星生藏品中的部分唐卡艺术藏品。“这件孔子唐卡现在也有不同的学术观点,但它上面所绘制的八卦图,显然是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这件关公唐卡,也可能是当时在西藏的汉人所画,它采用的完全是唐卡的形式,这也说明了汉藏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入。还有这两幅唐卡,采用的是汉族绘画多视点构图的技巧,技艺精湛,非常珍贵!”展出的唐卡中,有不少丢失了卷轴,叶星生十分痛心:“这些都是今年警方追回的200多件唐卡中的一部分,偷盗者将其像衣服一样叠放,破坏了这些唐卡。所幸被偷走的200多件唐卡、50多尊佛像全部追回。”

叶星生告诉记者,这些收藏品中,不光有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经济价值的金银器物,还有许多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生产生活用具,如藏族人民的服饰、家具、劳动工具等。“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收藏目标。但因为我是一位画家,从艺术家的审美眼光来看,只要是美的东西我就留下来,因此收藏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东西,随着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东西都不可能再有了!”叶星生说,“不要小看这些民间民俗文化,它们是西藏的母亲文化,没有这些民间民俗文化的滋养,就没有西藏的文化艺术。”也正因此,叶星生获得了“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的称号。

叶星生质朴、善谈,对一件件展品娓娓道来,可以看出他对西藏文化熟谙在心。在他普通而平凡的外表下,内心之中蕴含着一股激情,一份虔诚。几十年来,他将收藏西藏文化、为西藏留下历史的印迹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倾尽了全部心血。如此庞多的藏品,全部是他一人所藏,无怪乎被称为“西藏收藏第一人”。在他的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感谢上天让我来到雪域高原

一位汉族人,与西藏结缘,穷尽全部心血,收藏西藏民间艺术珍品,对于叶星生而言,是偶然,更是必然。他曾说:“感谢欧亚大陆板块相撞,而创出了世界第三极地——西藏。感谢上天让我来到西藏,这伸手就可抓住蓝天白云的地方。感谢这里的土地养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藏族。感谢藏族人民为人类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让我艰辛地醉倒了45年。”

叶星生出生在四川,成长在西藏,继父是藏族。6岁就随继父吃糌粑、说藏语。13岁随父母来到了被称为西藏文化摇篮的山南地区。1962年,他成为当时西藏最高学府拉萨中学的第一位汉族学生,并跟随原十世班禅画师西洛老人学习藏画,成为他的首位汉族弟子。西藏文化就这样慢慢地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扎根。

13岁那年,叶星生在西藏昌珠寺临摹壁画时,一位云游高僧赠送给他一只绿色陶罐,这成为他人生中的第一件藏品。1965年,叶星生参加社教工作组,住进一位以放牧为生的孤寡老人波查色家,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同吃同住同劳动近两年之久,临别时老人将家中唯一的奢侈品——一件墨竹工艺官窑烧制的薄陶花瓶送给叶星生做纪念。

1979年,一直没有放弃绘画的叶星生在继承传统唐卡的基础上创作的布画《赛牦牛》,获得了西藏美展一等奖、全国美展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0年起叶星生5年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创作绘制《扎西德勒图》等7幅大型壁画,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艺术上的进步使得叶星生对于西藏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厚的情感,而小有名气的他也开始有了微薄收入。从此,叶星生越来越痴迷于收藏,跑遍西藏的农村、牧区,用艺术家的眼睛,用狂热的激情去发现、搜集流散于民间的宝物。

“从对西藏民间艺术的追随、热爱到对这个民族的理解与崇敬,让我开始带着一种责任和爱心进行收藏,决心将这个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多保留些下来。”叶星生节衣缩食,卖掉了一切可以卖的东西及全部绘画作品。看的是黑白电视,用的是“文革”前自制的家具,睡的是用层板搭成的床,铺的塑胶地板已伤痕累累但仍舍不得丢掉,过的是贫困线以下的生活,但他的藏品却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珍贵。入手的藏品他基本不流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拿出去变卖,他把“收藏”称作自己的“儿子”,为了这个“儿子”甚至连画画的时间也放弃。

从收藏入手,叶星生开始了藏学的研究,成为藏族民间文化的研究者、创新者、传播者。1987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藏概况》、《西藏壁画艺术》两本大型画集,在全国九省区书展上获二等奖;《西藏面具艺术》1988年出版、1990年以中英文再版,是全国第一本有关西藏面具、图文并茂的专集,被学术界认为是“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空白”;《西藏民间艺术珍藏》大型画集,2002年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是全国第一本专题反映西藏民间收藏的画册;他还在海内外发表“西藏壁画艺术历史沿革及艺术特色”等多篇学术论文,成为知名的藏学专家。

就这样,叶星生“艰辛地醉倒”在西藏的文化艺术当中。此时的他,已经把抢救珍藏西藏文化作为自己此生的历史使命,无怨无悔。

叶星生:收藏带来的苦与乐

捐赠之后,寒风中追着车子哭喊

“一开始收藏几件东西可以放在屋子里观赏,几十件东西可以拿来慢慢把玩,几百件东西我就想着办展览,可是当藏品越来越多,一千件几千件的时候,我玩不动了。每天在家里关上卷帘门,几小时、十几小时翻看那些藏品,我突然觉得太累了!还不说常常担惊受怕,怕盗怕火。其实,那些藏品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反映藏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珍贵物品汇集在一起,它们存在着,可以时时让更多的人们看到,那才是最重要的!”占有与拥有,是绝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叶星生从中悟出了人生的至高真理。

1999年,叶星生做出了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决定:将自己2300件藏品捐赠给了西藏政府。其中:一级文物22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100件。他在给西藏自治区党委的一封信的开头写道:“经受过多少的不眠之夜,我逐渐清晰了多少年来萦绕在心中的一个愿望——将我视若生命的民间艺术珍藏,全部回报西藏这块抚育我的土地,报恩于厚爱我的西藏人民。”

对于一个痴迷的收藏家来说,这些藏品绝不仅仅是8000万元的估价。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而言,如果仅仅将收藏作为财富金钱的积累,没有事业心、使命感,是不可能几十年节衣缩食,将全部时间、金钱、精力投入其中。可以说,这些藏品,几乎等同于他的生命,甚至比生命更重要。因而,捐赠2300件藏品,成为叶星生人生中永远无法磨灭的时刻——“2月11日捐赠仪式在拉萨隆重举行,我难舍难分但义无返顾地在捐赠书上签上了我的名字。在一个寒冬的早上,在全部藏品运走之前,我焚香祈祷并为40多箱藏品一一系上哈达,才让武警抬上军车。当车子开起来,哈达飘起来,我简直疯了!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撕裂感,让我不顾一切地迎着寒风、哭着喊着跟着军车追逐奔跑……”

叶星生的无私奉献受到西藏自治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高尚的行为和对西藏民族文化突出贡献将永远载入西藏文化发展史册。”同时,他的藏品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叶星生先生所收藏品已自成体系,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西藏传统文化及藏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并有力地证明了藏汉关系源远流长,尤其是大量的历代民俗藏品,填补了我区对外宣传与博览上的一个重要空白。其中部分藏品为历代罕见的珍品、孤品、绝品,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其价值的西藏文化瑰宝。”阿沛·阿旺晋美亲自为他题词:抢救民间艺术,弘扬藏族文化,祝叶星生研究西藏艺术取得更大的成就。

将藏品捐赠之后,叶星生又将政府奖励的130多万元奖金和价值48万元的汽车,以及姐姐从香港寄来的10万美元全部投入到新的收藏当中,继续为西藏文化珍藏着点滴精华。

2003年10月,叶星生又将保护下来的一级文物《马头明王堆锈珍珠唐卡》无偿捐回西藏色拉寺,受到拉萨七大寺院的联合祈祷祝颂,并授予“色拉大乘洲·群则”法位,从而成为西藏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汉族艺术家。色拉寺赠给叶星生的一枚金质法印,法印四周镂刻着各种吉祥图纹,章面刻有“色拉大乘洲·群则嘉措”藏汉二文,“大乘洲”是寺院的雅称,“群则”意指大功德者,而“嘉措”也是拉萨八廓街上的老百姓给他起的藏名,意为“大海”。

1998年由于他在抢救、保护西藏民间文化的杰出贡献,获得世界杰出人士奖“美国联邦肯塔基克罗最高荣誉奖”。美方在致词中评价道:“叶先生的行为可以纠正国外对西藏的一些偏见。证明中国与国民是尊重、保护藏族人民的权益和传统文化的,是尊重知识产权的。这对于维护中国的形象与尊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自己的全部藏品,叶星生表示其最后的归宿仍然是国家,是人民。叶星生说:“我的一生没什么可夸耀的,无金钱、无地位,而且至今无妻子无儿女。”是的,他是一位最富有的穷光蛋,也是一位最穷的亿万富翁。财富和金钱从他的指缝中漏去,留下的却是他的研究成果,是他对西藏文化的热爱,和那颗没有被杂念羁绊的自由心灵。

叶星生:收藏带来的苦与乐

捐赠之后,寒风中追着车子哭喊

“一开始收藏几件东西可以放在屋子里观赏,几十件东西可以拿来慢慢把玩,几百件东西我就想着办展览,可是当藏品越来越多,一千件几千件的时候,我玩不动了。每天在家里关上卷帘门,几小时、十几小时翻看那些藏品,我突然觉得太累了!还不说常常担惊受怕,怕盗怕火。其实,那些藏品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反映藏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珍贵物品汇集在一起,它们存在着,可以时时让更多的人们看到,那才是最重要的!”占有与拥有,是绝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叶星生从中悟出了人生的至高真理。

1999年,叶星生做出了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决定:将自己2300件藏品捐赠给了西藏政府。其中:一级文物22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100件。他在给西藏自治区党委的一封信的开头写道:“经受过多少的不眠之夜,我逐渐清晰了多少年来萦绕在心中的一个愿望——将我视若生命的民间艺术珍藏,全部回报西藏这块抚育我的土地,报恩于厚爱我的西藏人民。”

对于一个痴迷的收藏家来说,这些藏品绝不仅仅是8000万元的估价。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而言,如果仅仅将收藏作为财富金钱的积累,没有事业心、使命感,是不可能几十年节衣缩食,将全部时间、金钱、精力投入其中。可以说,这些藏品,几乎等同于他的生命,甚至比生命更重要。因而,捐赠2300件藏品,成为叶星生人生中永远无法磨灭的时刻——“2月11日捐赠仪式在拉萨隆重举行,我难舍难分但义无返顾地在捐赠书上签上了我的名字。在一个寒冬的早上,在全部藏品运走之前,我焚香祈祷并为40多箱藏品一一系上哈达,才让武警抬上军车。当车子开起来,哈达飘起来,我简直疯了!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撕裂感,让我不顾一切地迎着寒风、哭着喊着跟着军车追逐奔跑……”

叶星生的无私奉献受到西藏自治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高尚的行为和对西藏民族文化突出贡献将永远载入西藏文化发展史册。”同时,他的藏品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叶星生先生所收藏品已自成体系,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西藏传统文化及藏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并有力地证明了藏汉关系源远流长,尤其是大量的历代民俗藏品,填补了我区对外宣传与博览上的一个重要空白。其中部分藏品为历代罕见的珍品、孤品、绝品,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其价值的西藏文化瑰宝。”阿沛·阿旺晋美亲自为他题词:抢救民间艺术,弘扬藏族文化,祝叶星生研究西藏艺术取得更大的成就。

将藏品捐赠之后,叶星生又将政府奖励的130多万元奖金和价值48万元的汽车,以及姐姐从香港寄来的10万美元全部投入到新的收藏当中,继续为西藏文化珍藏着点滴精华。

2003年10月,叶星生又将保护下来的一级文物《马头明王堆锈珍珠唐卡》无偿捐回西藏色拉寺,受到拉萨七大寺院的联合祈祷祝颂,并授予“色拉大乘洲·群则”法位,从而成为西藏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汉族艺术家。色拉寺赠给叶星生的一枚金质法印,法印四周镂刻着各种吉祥图纹,章面刻有“色拉大乘洲·群则嘉措”藏汉二文,“大乘洲”是寺院的雅称,“群则”意指大功德者,而“嘉措”也是拉萨八廓街上的老百姓给他起的藏名,意为“大海”。

1998年由于他在抢救、保护西藏民间文化的杰出贡献,获得世界杰出人士奖“美国联邦肯塔基克罗最高荣誉奖”。美方在致词中评价道:“叶先生的行为可以纠正国外对西藏的一些偏见。证明中国与国民是尊重、保护藏族人民的权益和传统文化的,是尊重知识产权的。这对于维护中国的形象与尊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自己的全部藏品,叶星生表示其最后的归宿仍然是国家,是人民。叶星生说:“我的一生没什么可夸耀的,无金钱、无地位,而且至今无妻子无儿女。”是的,他是一位最富有的穷光蛋,也是一位最穷的亿万富翁。财富和金钱从他的指缝中漏去,留下的却是他的研究成果,是他对西藏文化的热爱,和那颗没有被杂念羁绊的自由心灵。

叶星生:收藏带来的苦与乐

捐赠之后,寒风中追着车子哭喊

“一开始收藏几件东西可以放在屋子里观赏,几十件东西可以拿来慢慢把玩,几百件东西我就想着办展览,可是当藏品越来越多,一千件几千件的时候,我玩不动了。每天在家里关上卷帘门,几小时、十几小时翻看那些藏品,我突然觉得太累了!还不说常常担惊受怕,怕盗怕火。其实,那些藏品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反映藏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珍贵物品汇集在一起,它们存在着,可以时时让更多的人们看到,那才是最重要的!”占有与拥有,是绝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叶星生从中悟出了人生的至高真理。

1999年,叶星生做出了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决定:将自己2300件藏品捐赠给了西藏政府。其中:一级文物22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100件。他在给西藏自治区党委的一封信的开头写道:“经受过多少的不眠之夜,我逐渐清晰了多少年来萦绕在心中的一个愿望——将我视若生命的民间艺术珍藏,全部回报西藏这块抚育我的土地,报恩于厚爱我的西藏人民。”

对于一个痴迷的收藏家来说,这些藏品绝不仅仅是8000万元的估价。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而言,如果仅仅将收藏作为财富金钱的积累,没有事业心、使命感,是不可能几十年节衣缩食,将全部时间、金钱、精力投入其中。可以说,这些藏品,几乎等同于他的生命,甚至比生命更重要。因而,捐赠2300件藏品,成为叶星生人生中永远无法磨灭的时刻——“2月11日捐赠仪式在拉萨隆重举行,我难舍难分但义无返顾地在捐赠书上签上了我的名字。在一个寒冬的早上,在全部藏品运走之前,我焚香祈祷并为40多箱藏品一一系上哈达,才让武警抬上军车。当车子开起来,哈达飘起来,我简直疯了!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撕裂感,让我不顾一切地迎着寒风、哭着喊着跟着军车追逐奔跑……”

叶星生的无私奉献受到西藏自治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高尚的行为和对西藏民族文化突出贡献将永远载入西藏文化发展史册。”同时,他的藏品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叶星生先生所收藏品已自成体系,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西藏传统文化及藏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并有力地证明了藏汉关系源远流长,尤其是大量的历代民俗藏品,填补了我区对外宣传与博览上的一个重要空白。其中部分藏品为历代罕见的珍品、孤品、绝品,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其价值的西藏文化瑰宝。”阿沛·阿旺晋美亲自为他题词:抢救民间艺术,弘扬藏族文化,祝叶星生研究西藏艺术取得更大的成就。

将藏品捐赠之后,叶星生又将政府奖励的130多万元奖金和价值48万元的汽车,以及姐姐从香港寄来的10万美元全部投入到新的收藏当中,继续为西藏文化珍藏着点滴精华。

2003年10月,叶星生又将保护下来的一级文物《马头明王堆锈珍珠唐卡》无偿捐回西藏色拉寺,受到拉萨七大寺院的联合祈祷祝颂,并授予“色拉大乘洲·群则”法位,从而成为西藏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汉族艺术家。色拉寺赠给叶星生的一枚金质法印,法印四周镂刻着各种吉祥图纹,章面刻有“色拉大乘洲·群则嘉措”藏汉二文,“大乘洲”是寺院的雅称,“群则”意指大功德者,而“嘉措”也是拉萨八廓街上的老百姓给他起的藏名,意为“大海”。

1998年由于他在抢救、保护西藏民间文化的杰出贡献,获得世界杰出人士奖“美国联邦肯塔基克罗最高荣誉奖”。美方在致词中评价道:“叶先生的行为可以纠正国外对西藏的一些偏见。证明中国与国民是尊重、保护藏族人民的权益和传统文化的,是尊重知识产权的。这对于维护中国的形象与尊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自己的全部藏品,叶星生表示其最后的归宿仍然是国家,是人民。叶星生说:“我的一生没什么可夸耀的,无金钱、无地位,而且至今无妻子无儿女。”是的,他是一位最富有的穷光蛋,也是一位最穷的亿万富翁。财富和金钱从他的指缝中漏去,留下的却是他的研究成果,是他对西藏文化的热爱,和那颗没有被杂念羁绊的自由心灵。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711阅读 96 编辑:华锐·索南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