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颁奖会上,年轻的护士给获奖者献花。右一为泽仁娜姆。(刘卫兵/摄)
守卫麻风病患者的白衣天使
“护士在藏语里的意思是‘伺候病人的公仆’,照顾病人是我应该做的,没想到会获得这么大的荣誉。”这是青海省同仁慢性病防治院主管护师泽仁娜姆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18年来,她的主要救助对象是麻风病人。在一些人对病人歧视和排斥时,她却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呵护那些深受肉体和精神折磨的人。
一次,她发现一位患病的藏族老奶奶被家人歧视,生活特别困难,就主动把老奶奶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经常送去面粉、衣物等生活用品,这一坚持就是10多年;还有一次,一名孕妇要进行剖腹产手术急需输血,值夜班的泽仁娜姆得知病人的血型与自己相符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胳膊——输血300毫升,挽救了这对母子的生命。
在院里,有这样一件事让大家津津乐道:前些年青海省委宣传部要拍一部介绍青海省慢性病防治院的纪录片,其中有个场景是要拍一名护士给一位麻风病人梳头。很多人望而生畏,年轻的泽仁娜姆却自告奋勇地站出来。当时正值夏天,患者刚从地里种菜回来,满头大汗,而麻风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正是通过患者的汗液、唾液等分泌物传播,但是泽仁娜姆不顾危险,在几乎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给那位病发期的藏族老奶奶梳了头。拍摄结束后,这位老奶奶拉住泽仁娜姆的手,不停地对她说:“姑娘啊,你一定要把手洗干净啊!”
“照顾麻风病人不害怕吗?”很多人这样问泽仁娜姆。
“其实刚开始我也是有点害怕的。”泽仁娜姆说,“起初,我在护理病人时不敢正面看他们的脸。而那些病人,面对我这个新来的护士,可能感觉有些陌生,所以也不太愿意和我说话,这让我很难过。”也就是这“难过”的心情,促使她走近麻风病人。
她开始努力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主动同院里的病人接触。渐渐地,她发现,这些病人因为病毒的侵袭,不仅导致面部毁容,更因为得了此病,遭到亲人和社会的冷落。“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失去了依靠,而作为护士的我们如果也不管他们,谁来给他们关爱和活下去的勇气呢?”泽仁娜姆说。 麻风病患者何时才能被理解?
青海省同仁慢性病防治院每年都组织全院医生、护士在全省范围内跟踪、随访和调查麻风病患者。一次调查中,泽仁娜姆发现了藏族老人仁青加,他曾经患过麻风病,现在在家继续治疗,也因为此病,老人至今未娶。泽仁娜姆找到他时,老人已双目失明。
看到老人生活艰难,她心情非常沉重,劝说老人到院里接受护士的照顾。然而老人却因为害怕成为大家的累赘,说什么也不肯跟她回去。“每每想起这位老人,我半夜都能从梦中惊醒,都快一年了,等忙完这几天我一定要再去老爷爷那里,这次说什么也要把他接过来。”泽仁娜姆告诉记者。
这件事触动了泽仁娜姆,“对病人的关照仅靠医院是不够的,病人需要坚强,更需要社会提供援助之手。” 泽仁娜姆说。
在泽仁娜姆所在的防治院,专门为麻风病患者划出了一大片土地,盖了几排房子,每位患者都有一间房,既是病房,也是宿舍。病人可以在附近的地里种蔬菜,还经常有人把收获的土豆、菠菜塞给泽仁娜姆。“我们防治院像一个村子,在这里大家和睦相处,我们这里的病人还很长寿呢!”泽仁娜姆每天一上班就到病区看望每一个病人,为他们送药,检查身体。
对于一些麻风病患者来说,由于担心被传染,家人放弃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用人单位也拒绝他们。泽仁娜姆和她的同事看到这样的状况,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建议把麻风病人列入到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范围之内。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青海全省登记在案的麻风病患者都享受了“低保”。
但泽仁娜姆并不满足于此,她有一个心愿:希望所有的麻风病患者都能被社会所接受,希望所有不幸而又无助的老人都能衣食无忧地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