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旺俊美

本站原创 佚名 2006-09-08发布

服从需要 执著进取

1972年7月,刚刚恢复招生的西藏师范学校分来了两名大学生,一个是次旺俊美,另一个是他的妻子--北师大中文系70届毕业生张廷芳。师范学校尽管设在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内,但当时校内条件十分简陋,也很难有几个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到这里。在完成招生任务后,次旺被分在藏文教研组执教。 他二话没说捡起了生疏了几年的藏文,同教研组长一起提出新编藏文补充教材,改进藏文传统教学的设想,于是《铁人王进喜》、《一件小事》、《海燕》等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被编译到藏文教材中,向藏族学生介绍大庆精神、文学巨匠鲁迅、高尔基等,既开阔了藏族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藏文教学的思想内容。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次旺,给校园带来了师范生的风采:新生入学汇报演出的舞台上有他的英姿;宣传栏中有他眼中的校园生活;篮球场上是主力队员。他多才多艺,热情爽快,校园处处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师生都愿意跟他接近。 1973年,次旺被借调到汉语文教研组带中师汉语文专业班的课,尽管他不是学中文专业的。他边熟悉教材边教学,同妻子一起钻研教材,并利用自己兼通藏、汉两种语言文字的优势,在课堂上采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比较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汉语文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校的支持下,以他和他的妻子为主编写编译的西藏师校自己的汉语文"三合一"(即藏文、汉文和汉语拼音三对照)教材,解决了当时藏族学生初学汉语文的不少难点。 次旺正式调到汉语文教研组不久,便承担音美专业学生的公共汉语文课教学。他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教材,一方面向学生传授汉语文的基本知识,一方面又向学生讲授党的文艺思想、方针和政策。同时,结合语文教学,自己动手写歌词、编小剧本、谱曲,后来还自编了《扬琴》初学教材,兼起了民族器乐课的教学,成为音美专业学生欢迎的教师。 1975年7月,在师校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西藏师范学院,第二年次旺就调到了音体美系任教。在4年多的日子里,次旺的工作被调整了三次,"只要干一行,爱一行,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他对此充满自信。如果说勤于钻研,执著进取表现了他师范生的责任感、事业心,那么,服从需要,任劳任怨的精神就体现了他对自己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 新生的西藏师院正在飞速发展,次旺和着师院前进的步伐在雪域高原健康成长。

沐浴春风 爱校敬业

1978年9月,西藏师院要选派一批当地骨干教师到上海进修,艺术系、教育心理教研室、政治语文系几家争着推荐他进修本专业,次旺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在复旦大学主修文学概论和马列文论,兼修中文专业基础课程和研究生的一些课程,还挤时间听外语课。课余时间他还注意了解上海高校办学的特点,学习好的经验。 他认为应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全面地吸收先进院校的办学经验,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1980年元月,他带着在复旦学术讨论会上书面发表的《藏族文学概况及发展问题》结业论文回到师院。 回校后他被评为讲师,逐步走上系领导岗位。 他担任系领导工作后,从建立健全学生成绩档案入手,规范学籍管理,修订教学计划,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依法治教;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并努力做到寓教于乐;率先请求开展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组织教研活动,支持教师课余办班为校内外服务。为建立健全教学秩序,创建西藏民族高等教育的特色,为活跃校园生活,凝聚全系师生创优良系风,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合格人才,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了几件深受师生欢迎、影响全院的工作。 在成绩面前,次旺没有沾沾自喜,他深知西藏的民族高等教育刚刚起步,与全国各兄弟院校的差距很大,要做一名合格的系领导任重道远。

勇挑重担 艰苦创业

1983年9月,西藏大学筹备组在师院成立,次旺任筹备组副组长。"人生能有几回搏",他怀着迎接新的挑战的心情,走马上任。 国家教育部派出的北京大学援藏干部、临时党委副书记、筹备组副组长刘宝珍和次旺分工负责筹备工作。在临时党委的领导下,大方向、大前提制定后,他组织参与了发展规模与专业设置,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教学计划与招生计划,教材、图书及实验建设与科研工作,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后勤改革与校园建设等等阶段性规划的制定工作。这期间他既当头又是兵,还经常奔波于内地和拉萨之间,和同事一起向教育部、向中央领导汇报工作;绘制《基建总体规划图》并争取、落实援藏基建项目;组织落实援藏教师进藏;带队招生;联系设计制作西藏大学的校旗、校徽;最后他还起草了西藏大学成立大会上的报告。 在回忆藏大筹建的那两年时,他最大的感受是大家工作都很卖劲,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既要稳定师院在校生的正常教学秩序,保证连续招生,又要完成筹建的各项任务,似乎一切都得从头开始。那两年次旺更瘦了,但他很充实,在风风火火的筹建过程中,他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应当说他把握住了自己。 1985年2月,次旺被任命为西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当时他39岁。 在初创的日子里,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他带领全校各民族师生员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将学科扩建到八系一部共18个专业,首届藏医专业本科生和英语师资、导游翻译、经济管理、藏汉翻译等大专生先后走进西藏大学的校门。几年来,他强调教学科研相长,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化和规范了各专业并增设具有地区特点和相关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积极推进师范各专业藏汉双语教学试点工作;广泛开展同区内外,国际高校之间的交流活动,请进外籍教师强化英语教学;多边合作建立了西藏大学羊八井国际宇宙射线观测站;新建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改善了教学条件,并积极推进藏文信息处理和藏文字符国际编码研究工作;校产开发迈出自己的步子,藏大科技产品悄然打进西藏各大商场、宾馆。次旺还亲自策划、指导创办《西藏大学学报》、校刊;建立和规范全校一年一度的学术讨论会、运动会、文艺汇演、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军训以及新生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制度,全面开创新局面,为西藏大学的建立和西藏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到1992年,校园内盖起了一座座现代楼房,小树也长成了大树,绿地花坛疏密有致地点缀校园,世界屋脊上的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西藏大学,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崭新的姿态,正跻身于全国乃至世界的高校之林。

勤于探索 再创辉煌

1992年12月,次旺被调往西藏民族学院任院长、党委副书记。 西藏民族学院是1958年在陕西省咸阳市创办的西藏公学的基础上,于1965年扩建的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建院以来为新西藏的建设培养了各类人才,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毕竟是几十年过去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全面陈旧老化,在新的形势下各种关系也需重新理顺。可以说,次旺是面对着困难与挑战的双重压力,担子不轻。 他上任后,西藏民族学院先后组织了多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派出教育考察组,向省内外兄弟院校进行对口考察学习取经;1994年又理出了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大体思路;1995年民院第八次党代会上通过了《西藏民族学院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明确提出今后10-15年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全面的规划。 行成于思,思益于行。几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次旺带领全院师生员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办学的新路子,揭开了民院综合改革的一幕幕: 1993年,为加快适应新形势下西藏对各方面人才的需要,及时调整、增设专业,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培养人才;修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将英语作为本专科生的必修课,调整和规范了藏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对这两门课实行"通级考试"制度;1994年增设了"计算机应用"公共必修课;推行"学分制";开展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试点工作,使教学管理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迈进。经过几年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基础理论较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较强、藏汉英三语及计算机运用能力较突出的民院人才培养特色。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强调以培养跨世纪新人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努力营造育人氛围,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1993年推行德、智、体综合考评条例;1994年改助学金为奖学金,建立贷学金制度;实行包括行为规范、宿舍管理在内的一整套管理机制,使学生管理工作具体化。1997年"民院综合考评"被评为自治区教育成果二等奖。 与此同时,着手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强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强化按教育规律办学,努力使民院的各项工作与全国高校框架上一致,体制上接轨,从而提高了为教学、科研和全校各民族师生员工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在推进学校各项改革的过程中,次旺作为院长,始终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在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阵地作用的同时,结合形势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教育,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素质教育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1995年,民院代表西藏高校第一次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到1997年参赛队员在两届"挑战杯"获奖榜上都有入选名单,并获得两次优秀组织奖;1995年院团委被陕西省教工委、教委、团省委、学联评为社会实践先进集体;1996年春次旺亲自策划并率团代表西藏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文艺汇演,获"优秀节目"三等奖;同年9月由次旺亲自带团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获得一枚铜牌,实现了西藏在大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并有两名藏族学生先后打破了自治区运动会的记录,运动队和代表团双双获"精神文明奖"。 从1995年起,民院打开校门积极参与陕西省委、省政府及省教委开展的"创佳评差"活动,先后下发文明学生、文明教室、文明宿舍等条例和"禁酒"、公共场所禁烟等决定,开展"四个十"(即:十个文明教师、学生、教室、宿舍)和"两个一"(即一个文明职工宿舍楼和文明职工住宅区)活动等,校园文明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1998年民院被自治区评为首批"文明学校"。 在政治思想工作的实践中,次旺力求在目标上注重实际,在方式上注重创新,在载体上注重实效,在工作上注重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始终保持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的生机与活力,努力使学校各项改革和建设得以顺利进行,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教育、教学、后勤改革进程。 通过几年的综合改革,初步打破了民院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模式,较快地实现了民族教育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主动与全国高等教育接轨的目标,无论在办学的层次上、规模上、渠道上,还是在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办学综合实力上都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为学院的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跨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民院的人都认为次旺主持工作的那几年,是民院发展史上又一次办学的高峰期,条件年年在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提高了一大步,应当说这一切得益于全国加快改革开放的大好趋势,得益于上级领导的支持,也得益于民院领导班子的团结奋进和次旺院长的苦心、苦干。 1998年9月20日,风和日丽,金秋送爽。民院3000多名各民族师生员工迎来了建院40周年华诞。此时次旺又接到了调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通知。 咸阳古道连接着高原新路,次旺新的人生旅程又开始了。如今他到西藏社科院已多年了,院内新建起了一座科研楼和学术厅;计算机局域网正在筹建中;在自治区领导的支持关怀下,在拉萨组织召开了"2000经济全球化与西藏大开发拉萨研讨会"和"2000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暨社科援藏研讨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签订协议,"十五"期间组织整理出版第一部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民间艺人桑珠说唱本;同挪威、奥地利、美国、法国等国藏学研究机构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以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为龙头的院内综合改革正在起步…… 他的路正在延伸,他的路还很长。 (来源:《中国西藏》)

在西藏民族学院任院长期间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研究学院发展总体规划

1985年陪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中央代表团吴帮国、王兆国等领导同志视察西藏大学

陪同第十世班禅大师视察西藏大学

接待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西藏大学

向外宾介绍西藏社会科学院珍藏的藏文古籍

向甘肃省小活佛参观团介绍西藏民族学院情况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5897阅读 44 编辑:华锐·索南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