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笛演奏家次旦

本站原创 tibetcul 2008-05-01发布

著名藏族演奏家次旦在用鹰笛演奏(资料照片,摄于2002年)

西藏歌舞团民族乐队队长、国家二级演员次旦从小就热爱音乐。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艺术,特别是对吹笛子。感觉笛子的声音非常好听,而且自己本身也有这方面的爱好,因为当时我也爱唱歌,在学校也经常组织参加一些文艺活动。”

次旦于一九六三年八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学习器乐专业。一九六九年八月毕业后来到西藏话剧团工作,并任西藏话剧团乐队队长。一九七三年调到西藏歌舞团工作。一九八二年八月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三十多年来他在西藏话剧团、西藏歌舞团上演的各类节目中多次担任笛子独奏,包括竖笛独奏,巴乌独奏,鹰笛独奏,以及担任藏戏鼓师、寺庙乐器的领奏等,他的演奏技巧娴熟,音色优美,风格独特。

1986年次旦投身于西藏宫庭音乐、寺庙音乐、民间音乐的继承和研究。他从中发现西藏没有一种能供专业演员独奏的乐器。一种民族责任感让次旦萌发了要研制出能供专业演奏用的鹰笛。

“从1983年开始,我们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就开始开展从民间艺人手里继承宗教、宫庭、民俗这方面的传统艺术。从中我就发现西藏不是一般,光靠一个竹笛来演奏,肯定是对我们这个民族特别不负责任。作为我们干这个器乐专业演奏这一行来讲的话,我的第一任务就是宣传我们这个民族。但是我们西藏有一些什么呢?一个是鹰笛、一个是木笛(木头做的)、一个是泥笛(泥巴做的),这三种乐器对我来讲,因为我现在是西藏的‘第一把笛子’,我有这个义务把这三种乐器改良好。”

1986年,他找到第一根制作鹰笛的秃鹫翅骨,经过当时中央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家宁保生的帮助,在1997年年底制成了第一支鹰笛,也是他至今仍在使用的鹰笛。回想当初,次旦感慨万千。由于秃鹫翅骨珍贵,材质又比较脆,容易开裂,次旦和宁保生找来与翅骨模样接近的竹子,在竹管上尝试开孔、调音,直到完全有把握后才真正开始制作鹰笛。几个月以后,一支跟成人手指差不多粗细、20厘米长的鹰笛诞生了。次旦说:“这是除(扎年琴)六弦琴之外,真正源于西藏的乐器”。

现在在互联网上和社会上有一些关于鹰笛的传说,说鹰笛是西藏北面的新疆地区塔吉克族独有的乐器。塔吉克族人民通常用鹰的一对翅骨,做成形制相同的两只鹰笛,成双成对、左右相衬,吹奏起来音色音调也完全相同。对于这种说法,次旦有他个人的见解。

“各有各的地区不同的鹰笛,新疆也有,我也看过,他的吹法也不一样,但是他那也是属于民间性的。”

鹰笛在藏语中又叫“魁岭”,是藏族的一种民间乐器,一般在西藏北部和藏东康巴地区流传,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用来制作鹰笛的翅骨取自身高超过一米、双翼展开达2米多的秃鹫。传说,秃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向着太阳飞去,直到化为灰烬,地面上很难见到它的尸骨。因此,多数人如今只能在西藏博物馆见到这种古老而神奇的藏族乐器。

不少人在认识和欣赏到鹰笛这种古老而神奇的乐器后,都希望从次旦那里学习鹰笛演奏。因为没有足够的乐器,次旦一时还无法满足他们的愿望。

次旦说,每次用鹰笛演奏,他都感到非常自豪,这不是因为鹰笛是他亲手制作出来的,更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抢救了这一几乎失传的西藏艺术珍宝。

次旦潜心研究并不断提升鹰笛的演奏技艺,对常用的缓吹、急吹、超吹等演奏技法作了多方面的分解,根据这些特色陆续创作出“鹰笛”的独奏曲。比如乐曲《我的梦》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次旦没有满足现有的成就,他还打算继续用鹰翅骨研制汉族的吹奏乐器横笛和洞箫。现在,次旦最想做的就是申请鹰笛专利,并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一地道的西藏传统乐器,为它的继承和发展作出进一步的贡献。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755阅读 32 编辑:华锐·索南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