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1]言教的心要是什么?

本站原创 土丹却准 2009-11-02 12:54:54发布

佛陀[1]言教的心要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避免损害别人并且尽可能地帮助他人,换言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通过弃舍诸如伤害他人等不善业[2]并消除贪、嗔[3]、痴[4]等有害的动机,我们就可不再损害自己与别人;由修习圆满的善,则使我们产生平等的慈悲等善心,并令自己的行为变为善良;通过调伏自心并悟解真理,我们就能抛除一切主观不实的妄念,而使自己变得安宁寂静。佛法的心要也可以用道之三要来总括:即出离心[5],菩提心[6]与证悟无主观构想存在方式的智慧[7]。最初,我们必须要有脱离困惑及其出离苦因的决心;其次我们会看到别人同样也面临困境,因此便依靠慈悲心而产生菩提心——为了能有力地帮助他人而希望成佛;要这样做,我们必须生起悟解自我以及诸法[8]本性的智慧,由此而去除一切不实的妄念。

1佛(佛陀)﹕已清除一切过失并圆满一切功德的人。有时书上所说的佛指的是二千五百年前出生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2业﹕业的意思是行为。我们的行为在心中留下“印迹”,由此便能带来未来的经历。3瞋﹕精确地说瞋是指对于有情或使自己产生痛苦的刀、杖、荆、刺等对象产生愤恨、粗猛之心,希望他们受到损害。瞋、恨、忿、恼等心所(心理活动)是互有差异的,但是有时书中将怨恨气恼等相似的心理状态都归在同一类,泛称为瞋。本书的译文交替地使用了瞋恨、愤恨、发怒、怨恨等词来表示这一概念。4痴﹕亦作无明,执着有实有的我。5出离心﹕希望摆脱一切苦与困境并获得解脱的态度。6菩提心﹕为了最有效地利益一切有情而希求成佛的心。7证空慧﹕也称作证悟真实的智慧或证悟无主观构想的存在方式的智慧。它指的是正确悟解人与其它事物存在方式的心,即证悟自性空的心。8法﹕用来指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有时特指佛法。

摘自《大乘精髓与日常实践》

3538阅读 41 编辑:喜饶嘉措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