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格萨尔故事代代相传:访《格萨尔》说唱艺人才让旺堆

新华社 庞书纬 2012-06-11发布

才让旺堆(图片转自百度百科)

清晨,一位年近八旬的藏族老人焚香祷祝后,对着一台破旧的录音机,开始说唱史诗《格萨尔》。“六十多年了,我几乎每天都梦到格萨尔的故事,第二天就把梦里的故事说出来。”老人告诉记者。 这位老人,就是著名《格萨尔》说唱艺人才让旺堆,他从流浪汉到“国宝”的经历,同样是个传奇。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生活中,如何传承格萨尔文化,老人有着自己的思考。

从流浪汉到“国宝” 才让旺堆于1933年出生于西藏那曲一个贫苦牧民家庭,不到十岁父母双亡。根据母亲遗愿,幼小的才让旺堆到冈底斯山为父母超度亡灵,开始了十多年的流浪生涯。 “那些年,我几乎朝拜了西藏所有寺庙,最后磕着长头,绕着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神湖整整13圈,终于功德圆满。”才让旺堆说。 才让旺堆告诉记者,有一天,他在纳木错神湖边不知不觉睡着了。“我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全是格萨尔的故事。” “后来我又流浪了好多年,直到1957年成家后,才在青海唐古拉地区当了牧民,有时候给乡亲们说唱。”才让旺堆说。 命运的转机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抢救《格萨尔》的工作被国家列入“六五”“七五”重点项目,1987年,青海省《格萨尔》研究会在省内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格萨尔》艺人调查,才让旺堆脱颖而出。很快被聘为专职说唱艺人,后来又相继获得“《格萨尔》说唱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格萨尔》杰出传承人”等称号。 截至目前,才让旺堆已录制了《阿达夏宗》《吉祥五祝福》《犀岭之战》等11部濒临失传的史诗珍本,超过300万字。

“人亡艺绝”的担忧 有“东方伊利亚特”之称的藏族史诗《格萨尔》,成形于公元10世纪前后,经过历代传唱,逐渐形成约2000万字的宏大规模,超过世界“四大史诗”的总和。同时《格萨尔》还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部“活史诗”之一,至今仍在民间艺人口中传唱不衰。 才让旺堆坦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格萨尔文化面临受众减少的问题。“现在藏族青年都听流行歌、看大片了,真正愿意听我唱的不多了。”同时,才让旺堆认为,在藏区之外影响有限,也是制约格萨尔文化传承的原因之一。“现在外面的人对《格萨尔》的关注越来越多,但基本还局限在学术界。”才让旺堆还分析道,仅靠录音保存《格萨尔》文本,对于格萨尔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开发是不够的。“《格萨尔》吸引人的另一方面,是艺人在表演中与观众的互动,如果能把表演场景录下来,对《格萨尔》的研究应该有帮助。”才让旺堆说。

多层次的保护与开发 才让旺堆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青年《格萨尔》艺人,已将现代舞台技术融入表演。“艺人穿上盔甲,拿上马鞭,简直就像格萨尔降临人间,观众们非常喜欢。” 近年来,《格萨尔》汉译本的翻译出版稳步推进,据介绍,今年年初,由青海省《格萨尔》研究会牵头完成的汉译本《格萨尔王传》,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时,《格萨尔儿童文学丛书》,也已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汉译本出得越全越好,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阅读喜欢上《格萨尔》。”才让旺堆说。 才让旺堆还说:“现在小孩爱看《哈里·波特》,我觉得《格萨尔》里面的想象力,要比《哈里·波特》丰富多了,可以把格萨尔的故事拍成电影或动画片,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它。” 在采访的最后,才让旺堆一字一顿地对记者说:“我年纪大了,但我不守旧,只要对保护格萨尔文化有好处,我都赞成,要让格萨尔的故事代代相传。”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782阅读 30 编辑:Largo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