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瓦仁青:在“更接近太阳”的地方当老师是幸福的
张恪忞 、符洪铫 人物专访 2019-10-12
2008年,达瓦仁青来到距离措勤县城50公里的江让乡,由于这里是牧区,牧民们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当时乡里路不好,日常水、电供应也有困难。学校没有食堂,周围也没有小卖部,有时下班回到宿舍想煮包方便吃,都没地方去买。
达瓦仁青跟孩子们在一起
       有人说,教师是世界上最光辉的职业。
       对于工作在海拔49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江让乡小学的老师来说,他们可能是更“接近太阳”的老师,达瓦仁青就是其中一位。
       中国海拔最高的大学在拉萨,高出海平面3000多米,而江让乡小学比它还高了1000余米。
       每周一清晨,江让乡小学的师生们会在新修建的红色塑胶跑道操场举行升国旗仪式。新建的白色教学楼和不远处的学生宿舍楼交相辉映,在阳光下亮得有些炫目,十年间变化,今非昔比。
       2008年,达瓦仁青来到距离措勤县城50公里的江让乡,由于这里是牧区,牧民们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当时乡里路不好,日常水、电供应也有困难。学校没有食堂,周围也没有小卖部,有时下班回到宿舍想煮包方便吃,都没地方去买。
       达瓦仁青虽是阿里本地人,但家离江让乡小学有七八百公里,一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目前,他跟妻子都在学校教书,而一岁多的儿子则在老家由父母照顾。
       后来学校慢慢发展,情况改观了不少。村里的公路通了,也能用太阳能发电了,虽然下雨阴天只能供应几个小时,供电情况还不稳定。
       江让乡小学与其他小学不太一样:这里只有一、二、三年级和幼儿园。全校10名老师,需照顾来自周边牧区五个自然村的150多名学生。
       所以在这做一名乡村教师远不止时间上的“坚守”那么简单,要做好一名称职的教师,还得花尽心思。
       “刚来的时候我其实很失落,倒不是因为环境的问题,而是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感受到了挑战。孩子不听话,就算我自己很努力了,但学生的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就感觉付出得不到回报。”
       特别是后来教材的改编,从藏语版到汉语版的变化,让很多读不懂汉语的学生难上加难。
       “还能怎么办?只有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探索,探索出适合这里孩子学习的方法。小孩不能太着急,要有耐心。他们不熟悉汉语,我就平时多跟他们说普通话;这里没有专业的美术音乐体育老师,我就学习各种技能,给他们用磁带播放和教唱《五十六个民族》。”
       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达瓦仁青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
       他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网站,他都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载下来看,只要是学习的机会他就不会放过。
       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江让乡,达瓦仁青就用自己的十一年岁月坚守,所幸,他守住了牧区孩子的升学率,守住了孩子们得到更好教育的机会。
       达瓦仁青本身也是牧民的孩子,他来到这最单纯的目的就是“尽自己所能,给大山里面的孩子多教一点知识。”
       这儿的孩子总是喜欢抱住或拉住达瓦仁青的手,对他说“老师你真好,我们喜欢你。”每次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他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他悉心地用爱与孩子沟通。
       一年,新入学的学生里有一位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达瓦仁青不仅要管孩子的学习,还要照顾其饮食起居。“晚上这个孩子在我宿舍跟着我,刚来那会儿孩子还小并且身体很虚弱,大小便不能自理。冬天天冷时,一晚上要给换三四次尿布和衣服,有段时间整晚都顾不上睡。”他说,每当看到孩子天真的笑脸,他觉得再累也开心。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达瓦仁青的身上很多很多。
       2019年,他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去给残疾学生送教下乡,为残疾儿童开展活动。他很是可怜那些上不了学的孩子,只有去他们家里教他们画画、写写自己的名字。
       达瓦仁青给予孩子们的爱,是他班里始终洋溢着的一股暖流,似和风细雨,感染着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来京参加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可是,当被问及“是否想离开这个地方”,他却很真诚地说,“想过离开。”
       何尝不想离开啊!一岁多的儿子还距离他七八百公里啊。
       何尝不想离开啊!如此恋家的他,故乡却只剩冬夏,再无春秋。
       何尝不想离开啊!以他的能力应该能找一个更好的学校,拥有更先进的教学设备,教授更好带的学生。
       可是他这一句“想离开”说了十一年,也还没走出江让乡的大山。
       “我希望有更多青年教师能来到这。我相信在国家的重视下,这是很有可能的。”
       这几年来,西藏牧区的教育变化很大,国家很是重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
       政策出台了很多,效果也变得明显:学校物资设备丰富了,乡村教师补贴一个月有1800元,优先考虑教师职称,一级教师的工资涨到了11000元…….
       对于江让乡来说,国家的重视、乡村边远地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而达瓦仁青的坚守,守住的是江让乡教育的发展,守住的是这里孩子的希望。
       对于达瓦仁青来说,他花了十一年的时间,在江让乡这片土地上播种教育的希望。在他的课堂上,一群群放羊娃走出了大山,而他,还在那三尺讲台上。十一年的青春奉献给平凡的岗位,他在更接近太阳的地方,与太阳争辉。
       又也许,坚守不一定是坚守那一片土地,而是坚守老师的初心。作为教师,无论身在何处,传道授业解惑永远是他们的初心,无论在哪一片土地,只要有三尺讲台,一寸粉笔,教师便能托起孩子的未来。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编辑:喜热布

用手机扫码浏览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