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首府拉萨市西南10多公里处的堆龙德庆县,有家由瑞士籍藏胞杰素丹珍女士创办的保育院。 1990年,当杰素丹珍和丈夫在离开祖国几十年后第一次回到拉萨,她没想到,自己从此和中国孤儿们的命运紧紧地连到了一起。 “(有一天)在拉萨街头,我看到两个年纪很小的乞讨者冻饿交加,非常可怜,便请他们去一家餐馆吃饭。但餐馆老板不让他们进去,因为怕他们坐在餐桌前吃饭,别的客人不愿进来。我就和他吵了起来,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为别人的权利而抗争,而不是为我自己。” 杰素丹珍女士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孤儿,至今也不知道是哪年生的。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故乡西藏,在德国一家孤儿院里长大。对孤儿和需要帮助的孩子,她一直感同身受。回瑞士后,她在和家人、朋友们商量后决定,到西藏办一家保育院,收养那些因为失去双亲或因家贫而失学的孩子们。 1993年10月,杰素丹珍在西藏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堆龙德庆县建成了第一家保育院,首批收养了7个孩子。后来,她又在丈夫的祖籍地——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办了另一家保育院。目前,这两家保育院共收养了105名孩子,还资助西藏北部牧区26名孩子上学。 为维持保育院的正常运转,丹珍女士和丈夫后来在瑞士发起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在德国和奥地利还陆续设立了分支机构,基金会成员都是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当地朋友。每年大部分时间,丹珍夫妇俩人都呆在中国西藏或云南的保育院里照顾孩子们,冬季才返回瑞士,并向基金会成员汇报资金使用情况。 在西藏堆龙德庆县杰素丹珍保育院,我们看到,有52名各族孩子住在一排两层藏式小楼里。保育院里有花园、蓝球场、乒乓球台,还有一个儿童乐园。保育院会客室的墙上帖满了孩子们和丹珍一家、还有资助他们的各国友人的合影。孩子们都喜欢叫杰素丹珍为姑姑或是阿姨。今年20岁的格桑加措在保育院生活了12年,是院里最大的孩子。 “丹珍阿姨真的特别伟大。她做的每件事都让我很感动。现在我只是高中毕业,没有太多的能力去报答她。但是我很想报答她。我只能尽自己的能力给(保育院的)小孩子带头,给他们教点儿作业。” 格桑加措说,丹珍阿姨现在年纪大了,保育院里最小的孩子只有4岁,他很担心他们的未来。自己刚参加完高考,正在等待高考成绩。不管怎样,自己将来都会留在这里,照顾保育院的弟弟妹妹们。 今年16岁的卓玛拉姆八年前因父亲去世、母亲身体不好而被杰素丹珍收养,如今,她已从拉萨市第六中学初中毕业。这位藏族小姑娘说,自己将来想当一名医生,因为医生能治病救人,就像丹珍姑姑收养她们这些孩子一样,能够帮助别人。 “是姑姑丹珍收养了我们。到了这里,我觉得很好。姑姑有空的时候,就带我们到各地游玩。我们去了山南、林芝、日喀则。这些我们都不会忘记。我们应该好好读书,将来报答姑姑的养育之恩。” 杰素丹珍的善举也感动着许多人。33岁的仓决小姐在堆龙德庆县杰素丹珍保育院已服务了12年,为照顾孩子们,她至今未婚。谈到杰素丹珍和自己,她说话有些语噎: “丹珍阿姨很喜欢孩子们。对待工作人员和孩子们一样,都特别照顾和关心。我也很喜欢丹珍阿姨,一直留在这里工作。” 丹珍女士说,开办保育院十多年来,她既有辛酸,也有快乐。但看到保育院的孩子们学习成绩都很好,许多孩子还考到内地西藏中学和高校学习,有的中专毕业后主动回保育院当老师和养母,帮助她共同照料弟弟妹妹们,这让她非常自豪。丹珍说:“当我看到刚入院的孩子在几周后像一朵朵鲜花开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时我就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当我为钱(保育院的经费)发愁的时候,总有人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有各国的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其中,既有中国的藏族人,也有汉族人,有美国人,也有欧洲人。这简直太令我高兴了。我在德国和瑞士上学的时候,从未想过以后会有中国朋友,但现在我有许多中国朋友,这使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