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人桑珠老人

光明日报 杨恩洪 2011-03-26发布

今年2月16日,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一颗耀眼的明星骤然陨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著名藏族格萨尔说唱家桑珠,这位从藏北高原走来,前半生浪迹高原以说唱格萨尔为生,后定居墨竹工卡县,在抢救、保护藏民族口头文化遗产格萨尔的工作中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人,在墨竹工卡家中走完了九十年的人生旅程。近十年来,桑珠老人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时常需要住院治疗,甚至抢救,但他从未停止工作,总是积极配合西藏社会科学院格萨尔课题组的同志,从事整理、出版桑珠说唱本的工作。桑珠老人的说唱本共45部49本,至今已出版37本,尚有12本等待出版。桑珠老人的离去,是格萨尔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桑珠是目前仍在世的几位老艺人中的最年长者,他经历了口头传统逐渐从兴旺走向衰弱的过程,见证了二十、二十一世纪史诗发展的现状与轨迹。他的辞世是传统的老一辈艺人传承史诗时代的终结。我和桑珠老人相识、相知以及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之交快三十年了。1984年,我们在拉萨格萨尔艺人演唱会上初次见面。1985年他参加在赤峰召开的《格萨尔》学术研讨会,经过北京时,我曾陪他去雍和宫、北海等处参观,对他的说唱生涯进行了深入的采访。1986年他来北京参加全国格萨尔工作表彰大会并领奖。后来,在1989年成都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上、1990年与西藏社科院的同志一起前往桑珠老人家乡墨竹工卡县采访、在1991年拉萨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上、1991年底在北京格萨尔艺人命名大会,我同桑珠老人多次接触后,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当时,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尽快录音、尽快出书。他多次对我说:我希望能在活着的时候看到自己说唱的《格萨尔》出版,哪怕一部也好。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西藏社会科学院合作,开始立项并启动了桑珠说唱本(共45部)的录音、整理与出版项目。从此,桑珠老人便长期住在西藏社会科学院分给他的住所,积极投入到长达十余年之久的工作中。西藏社会科学院历届领导十分关心德高望重的老艺人,从说唱录音到生活起居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令老人一直在毫无后顾之忧的氛围中工作与生活,堪称抢救说唱艺人之典范。我作为本课题的倡导者之一及课题组组长,从此有了更多与桑珠老人见面的机会。由于对格萨尔事业的热爱及共同的追求,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年龄整整相差24岁,却成为相知相念的忘年交。我每到拉萨便马上去看望桑珠老人,询问他的身体、生活以及课题进展情况。而他也十分关心我的健康,我一到拉萨,他就会叫女儿给我送来刚刚打好的酥油茶。1922年,桑珠出生在昌都与那曲交界的丁青县琼布地方一个叫作“如”的村庄。这里是从青海、昌都去那曲、拉萨的交通要冲。由于桑珠的外祖父洛桑格列做一点小本生意,家境不错。外祖父喜欢广交朋友,朋友聚在一起便喝酒,然后他就唱上几段《格萨尔》。他的小屋经常坐满了来听故事的乡亲们。久而久之,他得到了一个“洛格诺布占堆”(“洛格”是洛桑格列的简称,“诺布占堆”是格萨尔的名字)的美名。

桑珠就是在外祖父的膝盖上听着格萨尔的故事长大的。后来家境败落,债主上门逼债,苦难的童年开始了。小桑珠生活唯一的乐趣就是他心中的格萨尔故事。11岁那年,桑珠放牧时做了一个梦,梦见当他与逼债人扭打的时候,格萨尔大王出来解救了他。此后他经常做梦,梦中自己象活佛一样在看《格萨尔》的书,一部接一部。醒来满脑子都是格萨尔的故事。父亲把桑珠送到仲护寺请列丹活佛明鉴,活佛把桑珠留在寺院住了一段时间,当桑珠返回家中时,他已可以自如说唱《英雄诞生》的片段了。家境贫寒使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走上了朝佛之路。高原的神山、圣地他都去过,也曾聆听过许多艺人的说唱。桑珠成为一个典型的游吟艺人,他随身带着艺人说唱帽子,还有一端带有可以套在手指上的小铁环的木杖,据说这木杖源于格萨尔大王的鞭子,它具有神奇的力量,既是坐骑,又是格萨尔的法器。二十多年的流浪说唱生涯,使他成为一位优秀的说唱艺人。他可以说唱65部,其语言生动活泼,赞词、谚语比比皆是。西藏民主改革时流浪到拉萨说唱的桑珠与妻子在墨竹工卡县定居下来,政府分给他们一头奶牛和一些土地,从此桑珠开始了安定的生活,这时他37岁。1985年,桑珠被选为墨竹工卡县和拉萨市的政协委员。此后,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西藏社科院抢救《格萨尔》的录音工作中。特别是2000年后,《格萨尔》“桑珠本”的立项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他总是精力充沛地配合课题组的工作,有求必应。录音中听不清的地方、记录中的笔误以及说唱中出现的前后不一致等问题,课题组的同志都要一一与他核对,以保证这套艺人说唱本的忠实性与科学性。有时,他回墨竹工卡家中处理家务,为了抓紧时间说唱又避免干扰,他经常提着录音机和一壶酥油茶到附近的山洞中说唱录音。桑珠身上体现着老一辈格萨尔说唱艺人的共性,他浪迹高原,阅历颇丰,且在漫长的游吟生涯中与多位有影响的说唱艺人接触,集众人之长,以丰富自己,使他成为老一辈艺人中的佼佼者。老一辈说唱艺人多为神授艺人,他们自称大脑中格萨尔的故事来自神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全凭大脑记忆史诗,且能够说唱长达三、四十部以上,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均称童年做梦,经过活佛上师开启智门后开始说唱;他们大都出生在说唱艺人家庭,他们的父辈或祖辈曾是格萨尔说唱艺人;他们都有着浪迹高原、以说唱格萨尔为生的经历。史诗格萨尔的传播需要通过说唱艺人的旅行为它插上飞翔的翅膀、在高原不胫而走,而艺人的说唱技艺更需要在浪迹高原中,与其他艺人及听众的互动中得到不断升华。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虽然是一个个艺人的个体,但实际上他们所继承和传播的史诗格萨尔是藏民族民间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世代说唱艺人的集中体现和代表。桑珠在具有老一代艺人共性的同时,又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由于对格萨尔的独特理解,他在处理史诗构架及划分各部内容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均系按照自己精心梳理的脉络进行。桑珠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认为四部降魔(《魔岭之战》、《霍岭之战》、《姜岭之战》、《门岭之战》)是奠定史诗基础之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还有自己的独特之部,如讲述格萨尔的母亲果萨拉姆的来历及最后成婚的《果岭》,是以单独成部的形式出现的,如此处理,使这一人物在史诗中处于更与凸显的地位。在说唱时,他总是十分虔诚地在心中默默祈祷,请格萨尔大王保佑自己一切顺利,而后进入到史诗的境界中。此时,他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幕格萨尔故事的场景,只需依次把它们描述出来。桑珠的说唱极具感情色彩,当他唱到格萨尔王英勇杀敌时,他会感情激越、曲调高昂地唱出铿锵有力的诗句;唱到珠牡与格萨尔分别时,他会低声细语,表现出二人绵绵情思和依依惜别的情愫。他的游吟说唱语言丰富、诙谐有趣,其间包含了许多民间谚语与赞词,为史诗增色不少。桑珠的心愿终于实现了,2001年他的说唱本前四本面世。旧社会他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吟艺人,以说唱格萨尔为生,近于乞讨。今天,他不但成为了新中国的主人,还被国家政府部门命名为格萨尔说唱家,他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为了藏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无以伦比的史诗格萨尔,桑珠的骨子里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傲然。桑珠老人是一个奇迹,他是众多格萨尔说唱艺人中最长寿者,这与他生命的顽强及对格萨尔的挚爱是分不开的。他是至今说唱录音最多(45部,达2114小时)的艺人,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出版完整说唱本的艺人。而这部说唱本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则是难以估量的。它必将是人类认识未知的、逝去的英雄时代的一把金钥匙。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7864阅读 69 编辑:华锐·索南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