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措扎西:深入生活 收获真实

网络 王舒 小牛 2010-11-11发布

平措扎西

平措扎西 摄影:王舒

如果问平措扎西创作之源何处来?他会告诉你:“是我从小生长的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为我解开了西藏世俗文化的密码。”思想和情感要如何编织,才能呈现出最真实的西藏?那便要用灵魂去述说,去将那个流淌在他血液中的真实西藏娓娓道来。

鲜为人知的故事 深藏在人们的心底

西藏的民俗,西藏的故事,于平措扎西来说,需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这片热土,真正深入到西藏的生活中去,才能有所收获和感悟。黑色牛毛帐篷里传出的古老歌谣,悠悠茶香中品味出的风土人情,需要慢慢体会,方可一探鲜为人知的故事,而这却正是那些到西藏旅游、探险亦或猎奇的过客,匆匆一瞥后无法真正理解和透彻表达的。

“来西藏的人越来越多,个中高手走马观花,几月便成书,却大多直观而表层。这里的生活、习俗和故事是要到人们心灵深处去挖掘和发现的,这才是我要深究和表达的。” 在平措扎西的《世俗西藏》中,关于藏民族民俗文化透彻且全面的解析是给对西藏心怀情结的人的一个完满答案,这答案就在他的字里行间,在他深藏的内心中。

平措扎西生长于后藏,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生活的经历和积累给了他一双洞察微毫的双眼,即使是司空见惯的小事,在他看来,也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亦或一个习惯背后隐藏着哪样的寓意,哪样的感情,他了了于心。于是,当这些背后的故事以他的视角和感悟被敲打出来,西藏那层神秘的面纱轻轻地揭开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西藏,便是那般真实得好似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作为藏民族的人,这里是我生长的地方。这里的各种生活细节都给了我很多提示,这是经历和生命赋予我的独特视角。”在探寻本民族的世俗故事途中,平措扎西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和定位。

如果说生长环境在平措扎西的生命中刻下了高原的天然印记,那么一路走来,是他对本民族民俗文化的追根溯源和精益求精最终成就了今日的《世俗西藏》。从饮食到服饰,从人物故事到高原生灵,它为世人推开了一扇探求真实西藏的门。

“关于西藏民俗,有太多故事要写,这些不仅需要我敞开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要通过大量的下乡采风,请教老人等渠道采集最真实、最鲜活的素材,帮助我完成对它的陈述、解析和感悟。这些部分目前尚存,部分已随时光渐渐模糊或者已无法准确说出的世俗文化,正是我努力要还原回来的。比如喝青稞酒前为什么要弹三下?通过茶、青稞酒、灶具、灯具等的发展,把这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联系到一起。我懂得的,可以做出解释;我不懂的,则请教知情人。”平措扎西就是这样,将西藏的世俗文化一点一滴地整合,再完整地呈现出来。

世俗西藏

世俗西藏

艺术源于生活 小品相声的成长

对藏民族文化生而由来的敏锐,细腻的感触和深刻的思虑,使平措扎西具有了将飘散在高山流水之间的民俗文化精华浓缩于舞台的能力。小品和相声从起步阶段到如今,平措扎西藏汉双语的曲艺创作见证着新型文娱在百姓之间的兴盛、影响和发展。

“西藏的小品刚开始时不太成熟,老百姓刚刚接触一个新的事物,作为文化娱乐出现在历届藏历年晚会中,即使写得不太成熟、艺术水平没有那么高,但还是能受到较为广泛的欢迎。近几年来,西藏老百姓的艺术水准、欣赏水准越来越高,用以往的形式来写,已经达不到观众的要求。此外,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娱乐节目的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大,各地的频道也有很多曲艺节目,城镇、牧区的观众大多都可以听懂汉语。相声、小品都有了比较,所以现在的作品需要一个较高的水准,起码不亚于其它地方的水平,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作为曲艺创作者,平措扎西从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和同类内地节目的比较上愈感压力,但仍不减对小品相声创作的热情和追求。

舞台上的“包袱”,生活是创作源泉和根本。写不出好的剧本的时候,平措扎西就去甜茶馆里边喝茶边找素材,听大家讲身边的故事。西藏的老百姓不善于文字表达,更多的是朋友聚在甜茶馆里,人与人以面对面讨论的形式来交流,山南海北地吹牛侃山。正是这些市井轶事,成为平措扎西舞台上鲜活的题材和人物故事的原出处。真实的表达方式,入木三分的雕琢刻画,使平措扎西的小品和相声受到百姓热烈欢迎。

用艺术的手段展现西藏民俗及文化,介绍西藏文化,平措扎西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外,他的小品相声创作还承担着社会责任,《文物的呼声》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通过艺术的形式,用老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如何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东西,使老百姓深受感染,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着百姓关注本民族的文化保护。

曲艺与文学虽为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平措扎西两手都不放。曲艺是舞台艺术,小品、相声必须围绕一个故事和主题进行艺术加工,要幽默并有文化内涵,让观众觉得喜闻乐见,方才成功。而写作则是另一个思路,需要一个完整的思想,慢慢梳理,顺理成章。对平措扎西来说,艺术形式必须创新,也是他一向的追求。不重复自己,不采用他人的形式,通过曲艺与写作,津津乐道地讲述着他眼中那个真实的西藏生活。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590阅读 55 编辑:仁青卓玛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