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智才让:大爱无疆

西宁晚报 得舟 威远 2009-12-01发布

走在街头,给肢体残疾的孩子施舍几毛钱、几块钱的人很多很多,但能够倾其所有将一个个流落街头、无人照顾的一群孤残孩子送进学堂,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走向自立的人却不多,三智才让是其中之一。

在香格里拉县的一次偶遇

三智才让出生在素有“热贡艺术之乡”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自幼跟着爷爷学艺,研究生毕业后成为藏文化、藏传手工艺的搜集、整理、传承者,并致力于相关的创作和策划。

为弘扬热贡艺术,1998年,他和父亲利用个人和家庭所长,针对当地藏族青年办起了一个热贡艺术培训班,对40名学员分别免费培训2年至3年,使他们成为专事热贡艺术的艺人。

2000年6月,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某藏药公司请他做藏医药文化策划,该州州政府请他做藏民族风情建筑和藏文化的策划。一天,他在该州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县城街头行走时,看到一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残疾少年正被几个同龄人辱骂、撕扯,当即上前进行了阻止,并领着残疾少年离开了那几个少年。

残疾少年浑身上下脏兮兮的,表情迟钝,脸上还长着白毛,走路一瘸一瘸的,手指细得就像筷子……问他什么,他啥也不说。三智才让只好先带他去一家饭馆吃了一顿饱饭。狼吞虎咽过后,残疾少年这才告诉三智才让:他叫彭措,17岁,父母在他幼年时相继离开人世,从此,他便开始四处流浪,十多年来,他夜晚露宿街头,白天乞讨为生……

“不能再让他这么流浪下去了,他总有一天会因病死去的,或者会被冻死或饿死。”三智才让想,“应该让他像正常孩子一样地活着,学会一门手艺并自立于社会。”

想到此,三智才让给彭措买了一身新衣服,并带他去了自己的住处。自此,他管上了彭措的吃住,并开始教他学艺,因彭措手指残疾,握力不够,在绘画、石雕方面因握不住画笔、小铁锤和石刀先后失败了。三智才让又尝试着教他刺绣,因刺绣不需要费太大的手劲,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磨练,彭措渐渐入门并掌握了这门技艺。

出师后,彭措在三智才让的扶持下,开始独立制作制绣并向外销售,不久便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看到彭措开始了他幸福的生活,三智才让陷入了沉思。

让更多的孤残孩子走向自立

彭措的命运使得三智才让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一个彭措自立了,不再流浪,却还有更多的‘彭措’在流浪,在无知和颓废中渐渐长大成人……”

三智才让经过再三思考,最终下定了决心,跑到迪庆州残联要求对方帮他广为联系流落在社会上的孤残孩子,他要教会更多孤残孩子一技之长,使他们靠自身力量自立于社会,像正常人一样活着。听了三智才让的打算,迪庆州残联的同志被他的义举深深打动了,经过多方努力,陆续将8名残疾孩子交给了三智才让。

8名残疾孩子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22岁,有藏族、汉族、彝族等不同民族的孩子。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残疾情况,三智才让分别教他们堆绣、刺绣、石刻、木雕等手艺,同时教他们藏汉语文知识,使他们学会了读书、写字。在为8个孩子授艺的两年多时间里,三智才让以身作则,总是强调让他们“先学做人,后学做事。”8个孩子陆续出师后,有的成了企业的职工,有的开始自主创业,纷纷走上了自立自强之路。离开云南回故乡青海前,迪庆州政府和州残联举行了隆重的表彰大会,对三智才让救孤助残的事迹进行了表彰奖励。

创办首家孤残孩子技校

2003年年底,三智才让回到故乡青海后,继续他的藏文化、藏传手工艺的搜集、整理、传承、创作、策划事业,并于2004年5月成立了以保护藏族传统文化艺术、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藏族传统手工艺为宗旨的青海省佛教文化艺术服务中心,经过几年的努力,为青海省热贡艺术的发扬光大、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藏传刺绣工艺的恢复、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在此期间,在云南自立生存的9名孤残孩子不忘师恩,时常给他发来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说他们生活得很好,并表达了他们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其实,从云南回到家乡后,三智才让从未放弃过对藏区孤残孩子的关注。工作之余,他对藏区孤残儿童的生存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于2005年3月分别在青海、云南招收了8名孤残孩子,组办了塔尔寺香巴林手工艺福利学校。

学校成立后,在社会各界的关心、资助下,又有20名孤残儿童被收进学校,使学校在校生达到35名。

2007年7月底,西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将该校正式定名为西宁贡奔香巴林职业培训学校,学校成立后,很快又有分别来自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的22名孤残儿童被收进学校,使在校生总人数达到57人。2007年9月17日,该校正式挂牌,成为青海省首家专收孤残孩子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三智才让先生,青海西宁贡奔香巴林职业培训学校创始人

三智才让的义举感动了社会

走进西宁贡奔香巴林职业培训学校,记者所接触的每个孩子都有一段悲惨的故事:

才乎加,16岁,男,聋哑孩子,来自甘南玛曲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父亲患病多年在他尚不懂事时去世,留下沉重的债务,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无保障,没上过学。

才项多杰,12岁,男,孤儿,来自天峻县牧区,3岁时,家人被歹徒杀害,自己头部也被砍了一刀,成为牧区吃“百家饭”的流浪儿……才格措,17岁,女,弃儿,来自贵德县河西乡加洛苏合村,父亲病故后,母亲改嫁跟了别人,将年幼的她抛弃,随后又将家中仅有的几亩地给了别人,并将转让土地的钱全部带走……

……

三智才让说:“一个人从小就要被爱、感受爱,并接受教育,只有这样,他长大后才能爱别人、爱社会,并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为使这些孩子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被爱、被关心,并接受教育,三智才让从研究生毕业(当时30岁)开始,就开始致力于救孤助残的事业,从1998年至今,为救孤助残,他四处租借房屋、聘请师资、添置教学用具等,已累计投入近180万元,将家底“折腾一空”,为此,妻子时常跟他吵闹,他也知道自己的做法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感到很对不起妻子,但一看到流浪的、无学可上的孤残孩子,他又会将妻子的感受丢到脑后……尽管如此,三智才让却从未动摇过他救孤助残的信念,更没有后悔过,每当一个个被接收的孩子亲昵地喊他“阿爸”时,他都感到无比的幸福,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听说了三智才让倾其所有供孤残孩子上学的事迹后,社会各界的仁人志士们无不为之动容,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对三智才让的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面对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三智才让哭了。他说:“若没有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解决这么多孤残孩子入学问题的……”

据了解,新成立的西宁贡奔香巴林职业培训学校57名在校生中,有11名残疾孩子、25名孤儿,余之均为贫困家庭学生。学校开设有思想品德课、藏语和藏文书法、汉语和社交礼仪、英文和英语口语、环保、绘画和唐卡制作、刺绣、堆绣制作、工艺品雕刻(木雕、石刻)、泥塑和装裱、装饰、美术、计算机等专业课程。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924阅读 22 编辑:华锐·索南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