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玛:洗净铅华见真情——论仓央嘉措诗歌的人情美

本站原创 李玛 2018-03-20发布

【摘  要】仓央嘉措是藏族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和其诗歌中包蕴的思想内涵,历来被中外学者和读者的关注。他的诗歌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而广为流传。诗人坚持用群众化的语言来写,其诗歌语言活泼生动,平易通俗,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效果,在朴素的语言中表现了诗人对世间一切情感的感悟。从他的诗歌里我们读到了人情美:浓烈的乡情,纯洁的爱情美,质朴的亲情美。这些情愫使诗歌具有朴实的人间味,彰显了其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仓央嘉措;诗歌;人情美

 

abstracts :As one of the famous poets in the ancient times of Tibet, cangang jiatu has always been noticed by scholars and reade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n his legendary life and the connotations of his poems. His poetry is widely circulated with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m. Poets insist on covington says language to write, the poetry language vivid and lively, and very popular, with "clear water gives lotus, natural go vulture act the role ofing" artistic effect, in plain language to show the poem for all the emotional feeling in the world. From his poems I have read about human beauty: the strong feeling of the country, the pure love beauty, the simple affection of the family. These feelings make the poem have simple human taste, the artistic charm and aesthetic value of its poetry.

Key words :Cangang jiatu ;poetry ;On the beauty of human feelings 

 

        仓央嘉措是藏族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一位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和创作风格的诗人,诗歌中充满了博爱的情怀和人文关怀精神,闪现出了人性之美,历来受到藏族和其他民族读者的喜爱和传诵。其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谜和诗歌中所包蕴的思想内涵,一直被中外学者和读者所关注和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有关仓央嘉措的生世和诗歌在网络上甚是“火热”,对他诗歌的研究,学术界纷纷提出了爱情说、宗教说、政治说等不同的说法。在众多的观点中,我们认为班丹先生于1985年发表在《西藏文学》上的《琐议〈仓央嘉措道歌〉篇名、几首道歌译文及其它》中提出的观点较为中肯,他说“人们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他的道歌并不全是欢乐、喜庆、奔放、豪迈的,很多地方充满犹豫、悲悯、愤怒和执着,在爱情和宗教的外衣底下闪耀着深邃的思想光芒,对人生给予了人文关怀,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并不乏对人生和社会的讽咏色彩。” 纵观诗人生活的时代及其思想状态,我们被他诗歌中浓浓的人情味所感染,所打动。他的诗歌渗透了诗人对人世间一切情感的感悟,是诗人内心主观情感世界的自然的流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诗歌绝没有做作,虚假的成分,都倾注了诗人的真情实感,是洗净铅华见真情的“情歌”,故此,诗人无愧于“世间最美的情郎”的称呼。

 

一、浓烈的乡情美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史,对乡情的描写和抒发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咏歌百代,久唱不衰,拥有了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那抹不去的乡情,是对童年的怀恋,是对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美好时光的回忆。故乡是文学创作的源泉,给予了作家丰富的灵感和想象,渗入到了作家的骨髓之中,总让他们魂牵梦萦,构成了他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细读仓央嘉措的一些诗歌,字里行间都涌动着浓浓的乡情美。

        仓央嘉措一六八三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地区,一六九七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斯•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九月,自藏南迎到拉萨,在第斯•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从此远离了自己熟悉的故乡。当时西藏政局动荡,第斯•桑结嘉措独掌大权,与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的矛盾日益尖锐,仓央嘉措在拉萨的一举一动处处受到拉藏汗等人的监视。诗人对越演愈烈的政治斗争毫无兴趣,但又不得不夹在蒙古汗廷和西藏地方官员之间,充当各派利用的工具。这种为僧不能、为俗又没有实质权力的尴尬身份,注定了他的苦恼。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生活,他目睹和感受到了政治斗争的残忍、虚伪、冷酷,他从小养成的自然天性在这里受到了极大的压抑,诗人在精神的孤独和痛苦,自然产生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美丽、自由的故乡与眼下丑恶、处处受到束缚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乡山坡上的杜鹃花怒放,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一朵朵艳丽的花朵瞬间成了诗人精神的归宿。使诗人从众生苦难的体验中顿生思乡之情。所以,对当下生活的厌倦和不满,对故乡的思念成为诗人诗篇中最浓烈的情感,对故乡的回忆和书写成为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精神家园。如:

 

“ཕུ་ཡི་སྤང་མདོག་འགྱུར་སོང། 故乡草甸黄了,

མདའ་ཡི་ཤིང་ལོ་སྐྱུར་སོང།   沟底树叶落了。

ཁུ་བྱུག་མོན་ལ་འགྲོ་བའི།་   杜鹃飞回门隅,

ཁུག་རྟ་ཡིན་ན་དགའ་བ།   燕子能陪多好。 ”

 

  “ཁུ་བྱུག་མོན་ནས་ཡོང་བ།   来自门隅杜鹃,    

  ལྷ་ཤིང་བསམ་ནས་ཡོང་ཡོད།  心里想着神树。

  ལྷ་ཤིང་འགྱུར་ལྡོག་སྟོན་ནས།  神树如若变心,

  ཁུ་བྱུག་མོན་ལ་ལོག་འགྲོ།    杜鹃只好回门隅。 ”

 

        这两首诗,通过对故乡动植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山川的炽热情感。可谓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诗人灵动的笔下,一幅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的故乡——藏南美景就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诗篇简洁朴实,意真情浓,蕴含着强烈的人情味,读来令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故乡的自然风光培养了诗人的淳朴心灵,故乡是诗人生命之根和精神家园,故诗人对故乡有一种无法割舍的爱,这种爱已融入到了诗人的血脉之中,并支撑着诗人以坚强的勇气面对他危险的处境。我们从诗篇中,读到了浓烈的乡情和诗人对童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忆,同时我们有体悟到了诗人想回归故乡,但有无法回去的痛苦矛盾心情。

        诗人来到拉萨后,他不仅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而且在他编写的《门隅乌金林寺祥志》、《大通金刚寺志》等著作里也有不少是想念家乡和盼望能回到故乡的内容,故乡成为他短暂一生中不可分割的整体。从他的这些诗歌和著作里,我们听到了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呐喊声,这喊声里有是对那个不合理的束缚人性的政治生活的抗议和对自由的渴望,这股不可遏制的力量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这是何等的伟大!因此诗人笔下的乡土记忆,才能更大的引起读者的共鸣,令人难以忘怀。读完仓央嘉措的诗歌,眼前浮现出诗人孤寂的身影,在皎洁的月光下,眺望着远方的故乡,诗人对故乡思念是至纯至美的,是他作品中所彰显的内容之一,这一元素在他的作品中显得尤其真切和浓烈,赋予了他的作品以优美的灵魂。作者笔下的故乡,已经不是童年记忆里的那个原生态故乡,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塑造出的一个虚拟的文学故乡,这个故乡之中蕴含了历史、社会和人性远比童年记忆碎片里的那个真实故乡更为博大、更为丰富、更具人类审美价值。

        通过对仓央嘉措诗歌的阅读我认为,一个作家可以远离故乡,但他无法脱离“故乡”而存在,每个优秀的作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讲述故乡的人物和故事,在写作中回到故乡。正如作家刘亮程所说,“文学写作,就是一场从家乡出发,最终抵达故乡的漫长旅程。” 如果一位作家不愿意在作品再现故乡,或羞于提及故乡,那他的作品是残缺的,不成熟的表现。

 

二、纯洁的爱情美

 

        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说到“爱情作为男女关系上的一种特殊审美感而发展起来的。爱情创造了美,使人对美的领悟能力敏锐起来,促进人们对艺术世界的认识。” 仓央嘉措出生于美丽的门隅,而门隅又是情歌之乡,正是这些情歌,唤醒了作者对男女恩爱、儿女情长的向往。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一些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篇,以此来寄托自己对人间最美的爱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关于仓央加措的诗歌中有没有爱情的内容,一直是学者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当下有许多学者对仓央加措的诗歌是“爱情说”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从仓央加措特殊的身份及藏文化浓郁的宗教色彩来看,仓央加措的诗是表现宗教思想方面的“道歌诗”。对“道歌诗”说我们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仅仅把仓央加措的诗歌说成是“道歌诗”,这样就影响了仓央加措诗歌内涵的丰富性,使其变得单一,乏味,缺少了诗歌应具有的审美情趣。只要细读仓央加措的诗歌,就不难发现其诗歌中确实有些诗歌表现的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爱情的。对爱情的感觉不一定来源于实际的生活体验,并不是只有经历过爱情的人才能写出爱情诗来。难道写土匪就要当土匪,写小偷就要当小偷吗?其实爱情来源于一颗善于感知的心灵。正是有这种不断追求的感觉,“爱情”在仓央加措的诗歌中可能成为了“幸福”的代名词。仓央加措在诗歌中超越现实的束缚,从而达到了一种更加美好的境界——“内心和外物和谐”, 这种虚实相生的境界,彰显了仓央加措诗歌的无限活力与光辉前途。“诗无达诂”,所以我们认为关于仓央加措诗歌的每种理解都是可以的,只要能在对双方文化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能言之有理,论据翔实即可。下面我们的讨论的仓央加措诗歌的 “纯洁的爱情美”自然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仓央嘉措诗歌中有些诗歌直接的或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如:

 

“ཧ་ཅང་སེམས་ལ་སོང་ནས།  因为一往情深

 འགྲོགས་འདྲིས་ཨེ་ཡོང་དྲིས་པས།  故问能否结伴?   

 འཆི་བྲལ་བྱས་ན་མིན་པ།   答曰:除非死别,

 གསོན་བྲལ་མི་བྱེད་གསུངས་བྱུང།  活着便永不分离!  

  

“བརྒྱབ་པའི་ནག་ཆུང་ཐེའུས།  盖上黑色小印,

  གསུང་སྐད་འབྱོན་ནི་མི་ཤེས།  不会倾吐衷肠;

  ཁྲེལ་དང་གཞུང་གི་ཐེའུ།  请把信义印章,

  སོ་སོའི་སེམས་ལ་སྐྱོན་དང༌།  盖在你我心上。”  

    

        这两首诗借鉴了藏族谐体民歌的表现手法,语言通俗朴实。第一首诗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男女双方对于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特别是后两句以一个大胆而热烈的姑娘口吻直接述说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位姑娘表述爱情的方式直率坦诚,而且特别热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འཆི་བྲལ་བྱས་ན་མིན་པ།(答曰:除非死别)”这句铿锵有力,不同凡响,表现了忠贞不二、白头谐老的纯真爱情之美。此诗与汉乐府民歌《上邪》在手法上,抒情上颇有相似之处,达到了同工异曲之妙。第二首,由盖印章,联想到男女爱情,“སོ་སོའི་སེམས་ལ་སྐྱོན་དང༌། །(盖在你我心上)”表现了永不变心的坚定心愿。    

        另外,有些诗歌描绘了整个爱情生活中各种复杂曲折的情景和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如:

 

“དང་པོ་མ་མཐོང་ཆོག་ཀ།    第一最好不见,

  སེམས་པ་འཆོར་དོན་མི་འདུག།  免得彼此相恋;

  གཉིས་པ་མ་འདྲིས་ཆོག་ཀ།   第二最好不识,

  སེམས་གཅོང་ཞུགས་དོན་མི་འདུག།  免得彼此相思。”  

 

        这是仓央嘉措颇负盛名的诗歌,以情人爱慕的声调娓娓道来,诗抒发了相思之情。 

 

“ཁུ་བྱུག་མོན་ནས་ཡོང་བས།  杜鹃来自门地,

 ནམ་ཟླའི་ས་བཅུད་འཕེལ་སོང་།  带来春的气息;

 ང་དང་བྱམས་པ་ཕྲད་ནས།  我和情人相会,

 ལུས་སེམས་ལྷོད་པོར་ལངས་སོ།  身心无限欢喜。”     

 

        这表达与心上人相见是的欢快心情。这些诗歌表述了在爱情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这些情绪是一般男女都能感受到的,诗人表达了这些人类共同的情感,真实、细腻,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历来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有一些诗歌表现了他难以抉择的复杂内心矛盾。如:

 

“སྒོམ་པ་བླ་མའི་ཞལ་རས།  默想的喇嘛尊容,    

 ཡིད་ལ་འཆར་རྒྱུ་མི་འདུག།  不能在心头显现;

 མ་བསྒོམས་བྱམས་པའི་ཞལ་རས།  不想的情人面容,

 ཡིད་ལ་ཝ་ལེ་ཝ་ལེ།  却在心头闪闪亮。”  

 

“མཛངས་མའི་ཐུགས་དང་བསྟུན་ན།  若随美丽姑娘心, 

ཚེ་འདིའི་ཆོས་སྐལ་ཆད་འགྲོ།  今生便无缘佛法; 

དབེན་པའི་རི་ཁྲོད་འགྲིམསན།   若到深山去修行, 

བུ་མོའི་ཐུགས་དང་འགལ་འགྲོ།  又负姑娘一片情。”  

    

        这两首诗围绕着是继续出家修行呢,还是还俗 “随美丽姑娘”过普普通通的世俗生活呢?这一问题而展开。这一现实问题始终摆在诗人的面前,使他无法抉择,在痛苦矛盾中内心受到了煎熬。 也正因如此使他的一些爱情诗具有了一种伤感的气息。

        还有一些诗表现了对那些三心二意、喜新厌旧用情不专的人的嘲讽。如  

 

“བུ་མོ་ཨ་མར་མ་སྐྱེས།  姑娘不是娘生,

ཁམ་བུའི་ཤིང་ལ་སྐྱེས་སམ།  难道生自桃树;

ཨ་གསར་ཟད་པས་ཁམ་བུའི།  厌旧喜新之快,

 མེ་ཏོག་ལས་ཀྱང་མགྱོགས་པ།  胜过桃树花季。” 

 

        诗人别出心裁、奇想怪问的方式对“喜新厌旧”这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有力的鞭打。

        仓央嘉措的爱情诗句显得朴实而洁净,这种特质是世俗观念和佛教思想相交融下的一种爱情观,也是他淳朴内心的再现。仓央嘉措用纯洁的感情、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爱情所持的坚贞纯洁的态度,同时,他也运用丰富而新颖的比喻把自己的特殊感情和诗歌的意境表现的精美绝伦。仓央嘉措诗句中包含着矛盾与宁静,他用诗歌的方式与自己的对话,与万物对话,在对话中复杂的内心慢慢变得平静,最终以一颗包容之心来对待男女之情,所以他的爱情诗表现的是纯洁的爱情美。 

    

三、质朴的亲情美

 

        亲情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他不会因季节而改变,不会因成长而改变,不会因金钱而改变,他是儿童那颗无比纯洁的心。虽然我们的生命会无情地结束,但是在我们有生之年有亲情的护佑,这就足够了,亲情将永远保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构成我们最美的回忆。在仓央嘉措的诗歌中也有一些诗表达了作者对这人间最质朴,最纯净的亲情的歌颂和赞美,如:

 

“ཤར་ཕྱོགས་རི་བོའི་རྩེ་ནས།  从那东方山顶,

དཀར་གསལ་ཟླ་བ་ཤར་བྱུང།  升起皎洁月亮;

མ་སྐྱེས་ཨ་མ་ཞལ་རས།   未生娘的脸庞, 

ཡིད་ལ་འཁོར་འཁོར་བྱས་བྱུང།  时时心中浮现。” 

 

        此诗是仓央嘉措诗歌中最经典的一首,也是传唱范围最广一首。诗中的 “མ་སྐྱེས་ཨ་མ་”(暂译为:未生娘)一词是诗人自创出来的一个词语,与它对应的到底是那个汉语词汇,至今还没有统一。我们认为“མ་སྐྱེས་ཨ་མ་”有母亲的含义,所以将这首理解为对可敬可亲的母亲的思念。这首诗在藏族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而成,旋律优美和谐,节奏柔和自然,具有浓烈的抒情性。世间所有人都在母爱的沐浴之下成长起来,都感受过母爱温暖,母爱是世间最美的情感之一。诗人将自己所爱之人母亲比喻成温柔而皎洁的月亮,当诗人徘徊在布达拉宫的屋顶,抬头东望,无意间看到了一轮圆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散漫天宇,透过洁白的月光,仿佛看到了远方“མ་སྐྱེས་ཨ་མ་”慈祥的面容,自然心中产生了对母亲的思念。思念如那晚皎洁的月光,一直萦绕在诗人的脑海间,时时不能消失。这首诗清新而淡雅,但诗中涌动的那股亲情却是十分浓郁的。故如将此诗仅仅理解为情歌,或其它内容的诗,我们认为不能更好地体现仓央嘉措倡导博爱的真实用意和诗歌的本意初衷。

        再如:

 

“བྱ་དེ་ཁུ་བྱུག་སྔོན་པོ།  绿色杜鹃鸟儿, 

 མོན་ལ་ག་ཙམ་ཐད་ཡོང།  何时回归门隅; 

 ང་ཡི་སྙིང་གྲོགས་མཛེས་མར།  给我心爱伊人,

འཕྲིན་པ་ལན་གསུམ་བསྐུར་དགོས།  欲捎三封书信。” 

 

        此诗倾诉了对自己所敬所爱之人的深深思念。诗中的“སྙིང་གྲོགས་མཛེས་མར་(伊人)”实指谁?来历也说法不一。众所周知,仓央加措的故乡在门隅,门隅有他“心爱的伊人”,这“སྙིང་གྲོགས་མཛེས་མར(伊人)”我们认为应该理解为亲人更为妥帖。这首诗构思独具匠心,诗人急切地询问杜鹃鸟啊!何时回到门隅,他想要让杜鹃鸟把自己的对亲人的思念捎回到故乡,而且不止一封信,而是说“三封信”,“གསུམ་” 是“三”,在此表示“多”的意思。这个“གསུམ་”字用得十分巧妙,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གསུམ་”字里面,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所盼所思叙述得淋漓尽致,使人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达到了“一石三鸟”的艺术表达效果。整首诗看似平静,实则深沉,如果人们在外漂泊的情况下读这首诗,一定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岁月静好,亲情最美。亲情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孤独思念,亲情是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忆弟思念,亲情是仓央嘉措的“给我心爱伊人,欲捎三封书信。”的无穷思念。”仓央嘉措用极富诗意的文字把亲情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倍感温暖和亲切。亲情是朴实的,平淡的,因而高贵。只要一家人能和和睦睦相处,就算粗茶淡饭,也是其乐融融的。亲情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只是一味地追求金钱而忽视了亲情,那么他的生活将毫无意义。所以,我们认为只要拥有了亲情,你就拥有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结语

 

        网上流传着一首汉译的仓央嘉措诗,是这样翻译的: 

 

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走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这是对仓央加措本真的最好写照,他勇于遵循真我,走出心灵的迷茫。仓央加措的诗歌朴实而丰赡,语言简洁而情浓,达到了“洗净铅华见真情”的天然之美的风格。仓央加措犹如一朵朵美丽芬芳的奇葩,独放异彩,为藏族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诗风。在他的“情歌”里飘扬的是诗人对于人世间美好情感的执着信念,诗歌中的人情之美,把佛教中人性因子激发出来了,寄托了诗人对天下苍生慈悲为怀的菩提之心,让读者感受到了其中的美丽和温暖,犹如沐浴在高原冬季灿烂的阳光下一样,让我们的每个日子都充满了新的希望,令人生机盎然。他的诗歌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诗歌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一株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龙仁青等编著.仓央嘉措情歌[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07

[2]次仁旺久.仓央嘉措情歌中的意象世界[J],河北:大众文艺,2013,( 10) 

[3]黄钟大犁.镜、花、水、月在佛教中的象征意义[EB/OL],2012 ,08 ,12

[4]刘艳芬.佛教月意象意蕴及其与诗学的相互影响[J],甘肃: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7) .

[5]于道泉译.沧溟水配文.六世达赖情歌[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年3月

[6]祁志祥.佛教美学[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聂晓阳.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11.

[8]黄颢.吴碧云.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资料汇编[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9]班丹.琐议《仓央嘉措道歌》篇名、几首道歌译文及其它[J],西藏:西藏文学,2005年第五期

[10]萧蒂岩.诗歌百首,心事一桩——读《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札记[J],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11]朱秋敏.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仓央嘉措情歌漫议[J],山西:名作欣赏,2010,( 10) .

        李玛,现住拉萨。2006开始写诗,曾在不同刊物和网络平台发表过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著有诗集《诗意雪域,心灵家园》。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349阅读 19 编辑:索木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