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城:儿童成长的纪事与民族生活的深描——评长篇儿童小说《牧云记》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程金城 2017-09-16发布

        《牧云记》是一个能让人展开浪漫想象的书名。小说取材于安多藏区边陲一个半农半牧的地方,主人公是小扎西,伴随他的主要是哥哥达瓦,还有羊和狗。作品讲述小扎西克服一切困难,实现上学梦想的故事。无疑,这是一部儿童小说,主要是给小朋友阅读的,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以一个儿童成长的纪事而对一个民族的生活进行深描,以小扎西个人经历的书写而揭示藏族历史文化的影响和面临的现实选择,这是作品的特殊意义所在,也是作为语言学硕士、哲学博士和现当代文学博士后的作者觉乃•云才让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奥秘所在。

        作品流畅又冷峻、细腻又客观的叙事风格,有着文学人类学的特色和意蕴。扎西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非常渴望上学。但是由于条件所限,一个家庭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由于哥哥达瓦在附近的镇里上学,小扎西上学的梦想,只能是一个幻想。但是父母想让达瓦成家立业,所以让他辍学,小扎西这才有了上学的希望。可是按照村里的规定,这一年,他们家要把牧场搬到租用在外乡的远牧点。父母必须去远牧点放牧,而家里的羊群和庄稼,只能留给达瓦、小扎西兄弟俩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了。父亲为了考验小扎西,就和他约定:他帮助哥哥达瓦放牧一年,期间,如果羊群没有任何损伤,那么,一年后,父亲将送他去学校读书。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小扎西跟着哥哥,来到了荒无人烟的黄草沟,在远离父母和家园的情况下,开始了放牧生活。为了保护羊群,他与老鹰搏斗,与狼群周旋,战胜思念母亲的痛苦,尽心尽力,克服一切困难,帮助达瓦放羊。这是一段美好而艰辛的经历,小扎西不但变得更加勇敢、执着,而且在与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善良、体贴、智慧、勤劳。

        小扎西上学的阻力,还来自于他的二叔和三叔。小扎西的二叔,是个出家人,在家里拥有一定的威望,他希望小扎西能继承自己的僧钵,做一个出家人。小扎西的三叔是个生意人,他爱慕虚荣,生性好强,但是膝下无儿无女。他已经过继了姐姐的一个女儿,但还是希望大哥夫妇能将小扎西过继给自己,好让他早日为自己当家。小扎西不仅要努力兑现许诺给父亲的诺言,还要与二叔和三叔抗争,小小的他,一年之中,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从未动摇。最后,他不但实现了自己对父亲的诺言,而且还以坚定的决心“战胜”了二叔和三叔,实现了上学的梦想。

        而哥哥达瓦,在放牧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场美丽而忧伤的初恋,也变得更加成熟、坚强了。通过一年共同的放牧生活,兄弟俩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感情更加深厚了。

        这样一个故事,其实并无波澜起伏,也不惊心动魄,如果讲得不好,就会平淡无奇,成为流水账,而《牧云记》则把它讲的风生水起,充满乐趣,耐人寻味。这不仅因为作品展示了藏族独特的生产方式和日常生活场景,还在于反映了他们的家庭伦理观念、宗教情感和文化心理特点,反映了藏民族的精神世界。而这一切则取决于作者看似传统实则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方法:一切都聚焦在小扎西身上,聚焦于他的童年命运——“跟着二叔出家”,还是“过继给三叔”?抑或“按照自己的意图去上学”?这些对于藏民族来说,都是常见的问题,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却是一生命运的抉择。当这种抉择的权力不在孩子而在大人时,我们不能不为他担忧。如何通过小扎西自己的努力战胜大人的“考验”,实现自己并无奢望的理想,是作品留给读者的悬念。这一由“问题”而来的悬念,是小扎西生活的动力和生存的意义所系,也是读者关注的焦点,又是借以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因。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小扎西的体验和小扎西的目光来展示,在方法上则类乎解释人类学的“深描”。

        深描是解释人类学家格尔兹提出的概念,是人类学田野民族志写作中的重要的表述方式,其核心是人类学家保持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来言说事象,透过“深描”,文化可以通过文本去解读,以揭示其行动背后的意义,反映表象与事实的差距。《牧云记》通过细节反映小扎西的个人成长史,正是一种类似人类学的深描,而文学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儿童文学的特性,在这里找到了契合点。由此使小扎西的成长史可以看作一切藏族孩子的成长史,进而,书写一个孩子的命运,却牵扯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元素。作品从“黄草沟的春风”写起,一直到“祥云落地”,陆续展开了藏族生活丰富的的场景和细节描绘。由于这些深描,使我们从一个儿童成长的纪事中了解了一个民族生活的细节,以小扎西个人经历而知道了藏族儿童可能面临的人生选择乃至一生的命运抉择,揭示了藏族历史文化的影响和面临的现实难题,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历史的、宗教的、习俗的原因。

        《牧云记》作者的特殊身份和学术修养,在这样一个感性充盈的小说中,有着不动声色的体现。读者可能会注意到,作者在儿童生活、经历、情感的描写中,有对藏族生活现实的理性思考和观照,即使对生产方式和生活表象的细致描绘,也在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中,有着冷静的凝视和节制的叙述,有着对于人性的洞察和生活逻辑的遵循。作品语言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具有藏族文学色彩的美,读来新鲜、生动。在结构上,小说有着主线和副线的交织,小扎西的上学梦与达瓦和德吉的青涩初恋同时进行,情节看似简单,实际上蕴含着作者深刻的功力。这可以感受到一个哲学博士精神追求的深邃和一个用汉藏双语写作的文学创作者语言技巧的娴熟。

        在多民族儿童文学的园地里,《牧云记》是一枝深植于藏区生活和文化沃野的花,散发着耐人寻味的芳香。

 

原刊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年8月4日

        程金城,笔名程亘,曾用名程金诚, 1953年生于甘肃泾川。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兰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首届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文艺界创新拔尖人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全国马列文论学会理事。甘肃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甘肃文联特邀评论家,甘肃省文学院特约评论家。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

 

        觉乃•云才让,藏族,1977年生于甘肃省卓尼县。哲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宗教学研究》《中国藏学》《大家》《芳草》《民族文学》《章恰尔》等文学刊物上发表有大量学术论文和藏汉双语文学作品,部分作品被《中篇小说选刊》等刊物和选本转载。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守戒》《谷底阳光》,长篇小说《牧云记》,散文集《老房子》(藏文)合学术论文《藏族古典寓言小说研究》等。获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最高奖“骏马奖”和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创作新秀”奖等多项奖励。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391阅读 12 编辑:刚杰•索木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