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少数民族文学:文学使命的新实践

中国作家网 杨玉梅(侗族) 2016-02-01发布

 

  回望2015年少数民族文学,依然令人欣慰喜悦。少数民族文学备受关注和重视,而且饱含文学使命感和自觉意识的少数民族作家远离喧嚣与浮躁,以 一颗从容、沉静之心,沉思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为民族、为时代放歌,为心灵书写,保持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勃勃生机,丰富和充实了中国文学的多彩画廊。

  如55卷60册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付梓发行,丛书共收录2218位作者的4279篇作品,第一次集中展示了我国新时期以来 55个少数民族文学群星荟萃、精彩纷呈的辉煌成就;8卷本200多万字的《玛拉沁夫文集》出版,玛拉沁夫先生以其饱含独特民族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质的作品构 筑起一座文学的丰碑;“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本年度出版了白平阶、白练、马瑞麟、木斧、白崇人、高深、李佩伦等26位作家的新文集,展现当下回族文学创 作的新成就;鲁迅文学院已经成功举办22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培训了1000多名作家,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积蓄了迸发的力量;2015《民族文 学》年度奖揭晓,32篇(组)获奖作品集中体现了当前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状况和新收获。

 

抗战文学的历史记忆与现实思考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大批少数民族作家自觉通过文学的书写再现抗战历史,深刻揭示日本侵略者犯下的 滔天罪行及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展现全国多民族抗战英雄和抗战群体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战,谱写了一曲曲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如傈僳族作家李贵明的长篇纪实文学《热血长歌——滇西多民族抗战纪实》主要叙述了滇西多民族人民抗击日寇的悲壮故事。作品内容详实,史料丰富, 以大量细节追叙了滇西各民族人民用生命和热血修筑滇缅公路和机场、支持中国远征军、开展地方游击战等感人事迹。白族陈永柱书写了《慷慨同仇日   间关百战时——李根源滇西抗战岁月》,集中笔墨叙述腾冲籍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带病奔赴保山抗战前线,发动滇西军民奋起反抗,守住了怒江,遏制敌人向内地延伸 的抗战伟业,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力挽狂澜,为滇西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日本731部队发动细菌战造成的瘟疫让索伦河流域乌日切村的鄂温克族面临着种族灭绝的危急,鄂温克族作家涂克冬·庆胜的长篇小说《萨满的太阳》 真实再现了以牧民满嘎为代表的鄂温克族人民觉醒并走上抗战道路的过程。作者并没有把满嘎塑造成一个智勇双全的完美人物形象,而是让读者看到满嘎组织年轻的 族人抗战的艰难的觉醒过程,展现鄂温克族人民的善良、仁爱和英勇。

  苗族作家李家禄的长篇小说《大后方》洋洋洒洒80余万字,大开大阖,气势恢弘,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大后方各色人物、各种力量在抗战中的表现 和较量。作品重点叙述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02师辗转上海、贵阳、湘西、武汉、长沙等战场,前仆后继,进行殊死抗战的悲壮事迹,塑造了以副师长谷止戈为代 表的贵州多民族军人死守阵地、慷慨捐躯的光辉形象。谷止戈与军医花静宜的动人爱情贯穿故事始终,既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与感染力,也生动表现了抗日英雄舍小 家顾大家的爱国情怀。

  中短篇小说中也多有对抗战历史的记录。如亲历过抗战的回族作家马自天,多年来通过文学追忆历史、呼唤和平。86岁高龄的他刚刚做完心脏和眼科手 术就完成了中篇小说《小亲亲》。作品深情回望以马若愚阿訇、沙梅英等为代表的长江沿岸回族民众及抗日游击队的抗战岁月。小说从亲情切入抗战斗争,儿歌“小 亲亲”首尾呼应,饱含浓郁的抒情意味,感人肺腑。

  彝族作家吕翼的《冤家的鞋子》赞颂彝汉民族的共同抗日。作品构思巧妙,以一双精美的布鞋贯穿全文,层层铺垫讲述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美丽的少女 开杏不幸被路过的夷人乌铁抢走,虽然得到百般疼爱,但是她心里只有情人胡笙。两个水火不容的情敌走上了抗战前线,成为生死相依、命运与共的亲密战友。开杏 要将布鞋献给自己的最爱,可是残酷的战争夺走了胡笙的生命。当她接受了乌铁,乌铁却失去了双腿。两个青年抛弃个人恩怨,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行为,谱写了 一曲动人的爱国主义赞歌,而布鞋的命运又让人在无限怅惋中控诉侵略战争的罪恶。

  蒙古族作家王向力的中篇小说《绝无仅有》讲述东北“土匪”的抗日故事,阐释“土匪头子”的爱国情怀。小说视角独特,人物鲜活,情节曲折生动。

  满族作家王跃斌自觉深入历史,探寻抗联英雄的足迹。短篇小说《悬案》真实再现了抗联一师政治部主任吴江的英雄事迹。吴江智勇双全,一次次带领部 队打击日本侵略者,最后装成哑巴深入虎穴,孤身作战,成功烧毁侵略者的军火仓库,被捕后在原始森林和鬼子同归于尽。正是有吴江这样忍辱负重的爱国志士,有 了他们顽强拼搏的牺牲精神,才有了抗战的胜利。其另一篇小说《马肉》揭发了鲜为人知的日本军国主义建立一OO细菌部队的罪行,还展现了以王二狗为代表的一 些国民愚昧无知、贪便宜、没骨气等国民劣根性,启人深思。

  还有回族作家阿明的《一顶礼拜帽》,真实再现了王阿訇、白先生、满爷等北京牛街回族各阶层人物进行的抗日斗争。蒙古族作家韩静慧的《姥爷的非主 动抗战》以儿童视角探访姥爷为抗战付出了生命的历史;吴刚思汗的《白马巴图儿》以抗联英雄爷爷口述的方式叙述了蒙古族青年巴图儿家破人亡之后坚决抗战的故 事。

  抗战题材中,还有关于爱情的书写。如壮族作家凡一平的中篇小说《沉香山》讲述了抗战时期壮族村落两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分别与两个法国军人的爱情故事。作品立足于历史,延伸到现代,赞美抗战时期超越国界的真挚爱情,展示了爱的超越性、渗透性,充满向善向上的感染力。

  土家族作家龚爱民的《舅母的爱情》讲述一个匪夷所思的旷世爱情。主人公蒹代子是一个日本女子,她作为护士照顾中国军人——“我”舅舅,两人相识 相爱,生死相恋却并未能结婚。虽然后来蒹代子回到了日本,舅舅病逝,蒹代子还是为爱坚守一生,请求姨妈和“我”承认她是舅舅的爱人,甚至希望死后将骨灰运 回中国,跟舅舅合葬。这份离奇的生死爱情,感天动地。

  满族作家段久颖的《鸟弹弓不打鸟》叙述一个怕杀人的贫民百姓宋鸟鸟成长为抗日战士的悲怆人生。蒙古族作家韩伟林的《归还兵》以傀儡兵为主角,揭露了日本鬼子的罪行。

  抗战期间,也有许多朝鲜族革命者投入抗战,在武汉还成立了朝鲜族义勇军。金学铁的纪实作品《到太行山》(崔凤春译)书写了尹奉吉、金学武等朝鲜 族英雄的抗日事迹。南永前的《清明纪事》追忆自己的家人及爱国诗人尹东柱被日军细菌战残害的历史,控诉侵华战争的罪恶。此外,还有王树理的《永远的军 屯》、王开的《你在背后望着我》、王俏梅的《曳着一条红色的光》等散文,马瑞麟的《树与碑》、舒洁的《怀念辞》、黄松柏的《京华英雄》、杨启刚的《铭刻: 血与火》、田冯太的《抗战祭》等诗作,或以亲历者身份追忆民族苦难,或叙述抗日英雄及普通百姓的英勇事迹,或睹物思人、借景抒情,表达对中国人民在抗日斗 争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的颂扬之情,启示国人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关于抗战历史的书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玛拉沁夫在《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与启迪》中写到:我们每一个作家,都应该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重温中华民族这段悲壮的历史,将它作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永远铭记。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作家,继承发扬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歌颂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成千上 万的英雄,以鲜明的时代性、厚重的历史感,抒写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争取胜利的坚定信念,从中汲取智慧与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信心与力 量。

  

民族历史书写的新收获

 

  走进民族历史深处,激活民族历史文化记忆,记录民族历史发展,再现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发展进程,反映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曲折变革历程,是少数民族作家的自觉追求和使命。2015年度的民族历史叙事,又有了新的收获。

  白族女作家景宜30多年来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一批反映民族地区发展变迁的优秀作品。2015年备受好评的影视作品《丝绸之路传奇》 以新疆的传统丝质珍品艾德莱斯为切入点,以和田丝绸厂的改革发展为主线,生动再现了新疆从解放初到新世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是新疆各 族人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同走向繁荣进步的生动证明。

  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长篇小说《祭语风中》集中笔墨反映西藏1959年武装叛乱之后50多年的历史发展变迁。小说的主线通过主人公晋美旺扎从僧人 到俗人身份的转变及其命运遭际,阐释藏族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苦难的理解和超越,对亲情的眷恋和对祖国的认同。辅线通过主人公晋美旺扎讲故事或者内 心独白的方式叙述藏密大师米拉日巴历经磨难修炼得道的一生。两条线索交叉穿插,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呈现藏族人的生命形态与精神追求,以及自我救赎的艰难 过程,是对民族心灵史和灵魂史的生动叙述。

  回族作家于怀岸的长篇小说《巫师简史》通过隐藏在大山褶皱中的偏僻山寨——猫村——从清末至解放初期半个世纪的故事,讲述了湘西从传统走向现代 的社会发展进程。作者没有渲染巫气和匪气的奇异性和神秘性,而从民间立场出发,从生活出发,展现山里人作为人所进行的生存斗争与命运挣扎,而且不局限于猫 村和白水寨,还讲述了他们的后代子孙走出大山,走出湘西的故事,是中国普通的少数民族乡村融入中国革命历史的缩影。

  藏族作家阿来的中篇小说《蘑菇圈》借助女主人公斯炯的命运展示1955年至今70多年间机村的发展变迁。机村不仅是一个藏族村落,也是全国千千 万万乡村的代表,它在工作组的指导下走进社会主义,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小说以斯炯的蘑菇圈在饥荒年代帮助村人渡过难关,到最后蘑菇圈被商人毁灭而结 束,生动展示了机村及整个社会人心的变化,塑造了斯炯的宽容、善良、勤劳、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等民族精神。作品叙述精练,语言质朴,内涵丰富。

  藏族作家万玛才旦的短篇小说《普布》虽然跨越西藏民主改革前后两个时代,但是作品重点叙述民主改革前主人公普布跟饥饿作斗争的流浪生活。普布善 良、真诚、勤劳,“吃饱饭干活”是他惟一的追求,可是各种灾难使得他无法吃饱饭,最后还被当成罪犯而被关押。民主改革后,普布被释放,可以多吃饭了,可是 普布却吃不下饭,总是担心没粮。这部扎根于大地和人民的小说,通过普布的命运揭示西藏民主改革前奴隶的不幸命运,是对历史的生动解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 义。

  回族作家李进祥的《讨白》是一篇视角独特的关于革命历史故事的短篇力作。小说主人公锁拉西和马亚瑟是战友,一起革命,可是后来红军走了,自治政 府散了,马亚瑟坚持革命,而锁拉西却脱离了革命,娶妻生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小说以12年后马亚瑟终于找到了锁拉西展开故事,通过简洁的对话追忆历史,描 述锁拉西的家庭生活,平静背后是人物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意蕴悠长。

  壮族作家黄佩华的短篇小说《驮娘河》以笔记体叙事方式讲述历史艰难岁月与动荡时期的民间生活,反映驼娘河畔历史长河中人们的生存之道与民间智 慧,蕴含着大智若愚的幽默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韵味。傣族作家张新祥的《召婻勐》截取傣族历史的一个片段,叙述召婻勐在面临种族灭绝危急之时的顽强与镇定,展 现了召婻勐的巾帼英雄风采和爱国主义精神。回族作家冶生福的短篇小说《马尔撒和扎西才让》生动描述了一个回族家庭和一个藏族家庭三代人患难与共的历史。回 族人用牛角刀,藏族人用藏刀,而它们都是同一个匠人用钢与铁两种材料锻打而成的,以刀喻人,以刀象征回、藏两族人民亲如一家。

  土家族作家叶梅的散文《公主海渡》,源自于她在泉州深入生活时听到的一句话,说元朝有个公主从泉州远嫁到波斯王国。作者查阅大量史料,查阅到了 “元朝公主阔阔真远嫁波斯,成为伊尔汗国一代王后,在那里生儿育女,扶佐夫君,使其王国鼎盛”的记录。一个被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千古佳话,在作者的笔端流 淌,在精美的文字中复活,让读者得以看到公主远嫁的缘由、海渡的壮观景象和行程的艰难,感受到元朝时期的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和世界情怀,令人思绪万千。

  龚爱民的报告文学《一九二八年的情歌》深情讲述贺龙家族为中国革命付出的牺牲和作出的贡献,颇为详细地叙述红军师长贺锦斋的英雄事迹以及遗孀戴桂香矢志不渝、忍辱负重、命运多舛的一生。

  白族作家陈永柱的《大小凉山剿匪记》回忆解放军第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五团历经千辛万苦,以血汗和生命为代价,赶赴大小凉山高山密林中消灭残匪、平息武装叛乱的艰难历程,歌颂革命战士的英勇顽强,深刻说明凉山多民族同胞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白族作家那家伦笔耕不辍,《弥渡,不悔的青春岁月》真实记录了1958年作者所处的昆明军区血吸虫病防治大队在云南弥渡县为防治血吸虫病而忘我战斗的日日夜夜,青春的付出与奉献,医生的仁爱和顽强,谱写出一首青春无悔的壮歌,真实感人,激励人心。

  

现代生存境遇的真实记录

 

  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悠久厚重的民族文化,为作家创作提供了丰沛的源泉,为少数民族文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道路。少数民族作家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和方法,直面民族地区的变革现实,反映群众的生存状况及精神面貌,发现生活的新问题和新动向。

  哈尼族作家存文学的中篇小说《独龙江的麦子》生动展示独龙江畔高黎贡山深处独龙族人民的生存现状。作品以女主人公阿布秀及其家庭命运为中心,辐 射到对整个古老民族发展状况的描述。阿布秀的爷爷为了改变独龙江人祖祖辈辈只能吃包谷的命运,种了一季又一季麦子,然而,最后只留下半袋种子抱憾离世。阿 布秀的父亲被毒蛇咬死,阿布秀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阿龙,阿龙却在放学回家路上被狂风暴雨卷入独龙江,只剩下她和阿妈相依为命。阿龙的班主任李苍山自愿到 山寨里教书,并且娶了美丽善良的阿布秀为妻。作品以深入生活的两位作家夫妻的视角观照生活,真实生动。他俩从都市带来了麦面粉,在阿布秀大喜之日为村人蒸 出了香喷喷的馒头,寄寓着作家对独龙江百姓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殷切期望。

  阿来的中篇小说《三只虫草》以少年桑吉的追梦及其挖到的三只虫草的命运遭际为线索,展现草原牧民的生存状况和世态人情。小桑吉热爱学习、孝敬父母、勤劳刻苦,有担当有追求,坚守信仰,令人动容。作品叙述清新自然,举重若轻,意味深长。

  亲情的故事也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如《民族文学》年度奖3篇获奖小说,壮族作家李约热的《你要长寿,你要还钱》以简洁生动的 语言叙述野马镇杜枫、杜松兄弟俩受蛊惑投资入股被骗,导致亲情的破裂,兄弟告兄弟,杜枫被迫用房子抵押债务。杜松看到年老的落魄的居无定处的杜枫,于心不 忍,最后到杜枫租房处请他回家,说到:“你要长寿,你要还钱。”全文充满黑色幽默和讽刺意味。满族作家周建新的《篾梁父子》通过梁氏父子对为国捐躯的梁姓 200多名英烈护祠守坟的不同态度,揭示时代嬗变给独家守坟习俗的巨大冲击。维吾尔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的《渴望鸟》通过女主人公好姑娘的爱情悲剧批判爱 情的欺骗和不忠给家庭带来的悲剧,以虚拟存在的渴望鸟象征真善美,充满劝诫意味。

  回族作家白崇人的短篇小说《猫村》表面写猫,实际以猫暗喻民族传统文化。果家店村在宋朝就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养狸花猫已有1000多年的 历史,可是如今,更名为“猫村”的村子不再有狸花猫,只有无法捕鼠却能挣钱的外国猫。传统猫已经在“猫村”灭绝的事实,启人深思。

  毛南族作家孟学祥的中短篇小说集《惊慌失措》,通过乡村儿童少年的生活故事反映乡村城镇化、农民外出务工等时代变革给乡村带来的变化,一个个或 充满温情或隐含着疼痛的故事背后弥漫着乡村远古文明渐走渐远的感伤。仡佬族作家王华的长篇小说《花村》、苗族作家向本贵的中篇小说《金银花殇》对当下乡村 的生存状态进行生动描摹,从女性命运视角揭示乡村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乡村留守女性缺乏爱的寄托而出现的种种情感危机、人性的蜕变与道德的错位,老人与 儿童经受的生存苦难与精神焦虑,呼唤乡村人文精神的重塑和传统美德的坚守。

  蒙古族作家海勒根那的短篇小说《骑手嘎达斯》叙说贡诺尔草原上最好的骑手嘎达斯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追求。他骑着说书人赠送的云青马从兴安岭一路向 西,去寻找传说中圣祖的两匹骏马,最后在阿尔泰雪山找到了两匹白色的骏马。骑手死后,魂归故里,告诉世人圣祖的骏马还在,蒙古人的神驹将永生。作品以奇幻 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想象与文学对生活的超越。蒙古族作家肖龙的《英雄》讲述了一个以狩猎为主要生计的蒙古营地被开发为高尔夫球场, 村民们住进周转房后的各种生存状态。穷困潦倒的老猎人巴特尔,穿着猎装握着木头制作的枪行走在球场,被当成一道风景。英雄的故事也只在银幕中存活。如何面 对和适应新时代,做新时代的英雄,是每个人都需要思索的问题。

  苗族作家何炬学的《葬礼上的红公鸡》以一只在葬礼上被祭杀的公鸡的眼光和心思,描写妻子在丈夫葬礼上的矛盾和愧疚心理。哈萨克族作家朱马拜·比 拉勒的《黑驼》细致描绘黑驼的成长历程,通过黑驼与人、与同类之间的争斗展示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表现自然生命的顽强,充满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满族作家刘 荣书的《晚香》讲述社会底层人物家宝和两个女学生的故事,家宝的善良与残酷之间的转换深刻反映了倒卖人口及其造成的悲剧。满族作家阿满的《门》通过选调生 陈紫意上班伊始面临的种种关系和体验,折射出生活的复杂面目。土家族作家少一的《贵人远行》讲述以乞讨为生的幺叔存钱为村里修了一座桥,一个卑微的小人物 内心的阳光和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藏族作家白玛娜珍的系列散文《尼巴村的故事》讲述了作者作为驻村干部深入到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尼巴村的经历。作者不回避生活的艰涩,以一颗悲悯 之心,通过平实而真切、绵密而自然的语言叙述尼巴村的贫穷与疾苦。现实的残酷打碎了作者内心的浪漫想象,她踏上了为尼巴村求助的旅程。真挚的百姓情怀和大 地深情,正是文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此外,满族作家赵大年的《钱这个鬼东西》、赵晏彪的《母亲的字条》《滴血的眼神》、李霄明的《惦念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壮族作家冯艺的《上瑶 山记》、严风华的《回望》,仫佬族作家潘琦的《故乡流淌这样一条河》,羌族作家谷运龙的《骂是爱》等散文;满族诗人高若虹的诗集《雨水打不散羊群》、姜庆 乙的《夏日写生》,壮族诗人石才夫的《我看见一个杯盖的孤独》,朝鲜族诗人金哲的《诗碑》,蒙古族诗人舒洁的《神赐的口信》,普米族诗人鲁若迪基的《妩媚 江山》,锡伯族诗人阿苏的《伊犁河谷》,黎族诗人郑文秀的《梦染黎乡》等,题材多样,主题丰富,充满浓郁生活气息。

  

新生代作家的成长

 

  令人瞩目的还有新生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崛起和壮大。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关注以及思想技艺都日臻成熟。如纳西族作家和晓梅的长篇小 说《宾玛拉焚烧的心》以空灵、飘逸的文笔讲述女祭司宾玛拉家族的故事,展现人类童年时代滇西北高山密林中少数民族部落人性与神性、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各种 复杂关系及生命形态,为民族历史留下了精彩的生动记忆。侗族作家杨仕芳的长篇小说《白天黑夜》通过被知青抛弃的婴儿的成长历程,展示侗族乡村30多年的发 展变迁,在生活的艰辛与苦难中谱写一部爱的交响曲,内容丰富,细腻感人。

  中短篇小说方面,土家族作家田耳的《金刚四拿》关于乡村的书写,技法娴熟,举重若轻,悲喜交加,是含泪的微笑。朝鲜族作家金仁顺的《纪念我的朋 友金枝》讲述爱的执著与疼痛,思索女性命运问题,意近旨远。维吾尔族作家阿舍的《左耳》以一只残疾的左耳打开一段封尘的记忆,展示成长的沧桑和生命的疼 痛,惟有爱可以化解隔阂,照亮生活。藏族作家何延华的中短篇小说集《嘉禾的夏天》透过积石山乡下的小村反映生活的酸楚与甜蜜,叙述绵里藏针,意味深长。土 家族作家凌春杰的《宠蟑螂》以物喻人,透过人与蟑螂的关系反映社会,构思独特。

  散文方面,畲族作家钟红英的文化散文集《崖壁上的舞者》从遗落在村落里的文化碎片追寻民族文化之根,是一部别具意味的民族志。畲族作家朝颜的散 文《当花瓣离开花朵》获得《民族文学》2015年度奖,作品回望个人成长的乡村岁月,充满温馨的回忆和淡淡的忧伤,真挚感人。《棉花朵朵开》是回族作家阿 慧深入新疆后写下的关于拾花女工生活的故事,充满爱的感动和对劳动者的敬意。土家族作家陈丹玲的《低处的流淌》如行云流水,飘逸自然,从日常里感悟到了深 刻的思想。

  诗歌方面,藏族诗人曹有云的《梦中昆仑》(24首)获得第四届全国《芳草》汉语诗歌双年十佳大奖;回族诗人马永珍的《种了一坡又一坡》、满族诗 人徐国志的《安静的故乡》获得2015《民族文学》年度奖。还有苗族诗人末未的《归去来》、侗族诗人雄黄的《岑庄》等诗集,以及蒙古族诗人娜仁琪琪格的 《轻轻荡漾的时光》、藏族诗人丹增曲措的《冬夜情话》、壮族诗人许雪萍的《每一种礼物,都是珍贵的礼物》、瑶族诗人林虹的《十万朵桂花》等等,展现丰富多 彩的生活与敏感细腻的心灵,诗意盎然,彰显少数民族独特的思维与生活给予文学创作的优势,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与思想内涵。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192阅读 26 编辑:索木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