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卓评论】金币一样一一拾起——扎西才让诗歌小评

鹿人部落微信公众号 汪什代海·卓玛 2015-12-10发布

    扎西才让,70后藏族作家,甘肃甘南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第二届甘肃诗歌八骏之一。已出版诗集两部,小说集一部。

 

金币一样一一拾起

——扎西才让诗歌小评

 

汪什代海·卓玛

 

    甘南诗人扎西才让在他亲近的人眼里,被这样评价:“他真实,坚定,是沉在最底层的沙粒”,“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实实在在的儿子、丈夫、父亲、朋友和教师,然后才是诗人。”“沙粒”般的生活是我喜欢的状态,所有愿意将诗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如诗歌一般微小却富于某种神性。多年的诗歌写作,扎西才让匠人式的文字雕镂与打磨,形成了他日益精进的诗歌艺术。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常常会将自己复杂的情感经验投射在某种虚构世界中,这个世界包含了诗人隐秘的内心及深邃的无意识世界,它并不清晰,往往含混模糊,但仍能以其片段化、碎片化的状态,以其高度抽象的特点,构成一系列主观心象,而这些主观心象则构成了诗人诗歌的核心意象。这些核心意象往往是一种私用象征,因为它充满了诗人独创性的和个人化的特点,与传统意象,甚至原型意象都是相对的。这种由主观心象构成的私用意象如同一个密码系统,需要研究者去破译。

    隐约闪现于扎西才让诗行当中的私用意象是“马兰”和“阿卓”。扎西才让笔下的“马兰”由普通的自然物象转而成为一种私用意象是经过时间的淘洗和语词的磨砺的。在扎西才让早期的诗歌里,“马兰”意象俯拾即是:

在这北方的甘南。甘南:

 

                一道鞭影下,呐喊的马兰

                                (《黑夜掠过甘南》)

 

                但马兰平静盛开。

                但这里的石头涂上血色。

                但藏民族的爱情:一万对精巧银牌

                被众多少女佩带

                ……

                马兰花开。这些是摇向天空的铜铃,

                草地被迫把秘密倾诉。

                ……

                马兰花开。美丽的美景炸裂,

                一场爱情接着另一场爱情。

                ……

                而我就是马兰的兄弟

                看见姐姐的洁白脸儿

                在婚姻里张开

 

                                (组诗《高原的阳光把万物照亮》)

 

                春天里,有人陷于沉默,

                手把马兰这樽酒杯。

 

    对于扎西才让来说,“马兰”意象挖掘出诗人对于生命的认识,“生命”这个关键词,在扎西才让的诗歌里有了最适合的载体——马兰。所以,有故乡甘南时,有马兰;有爱情时,有马兰;有春天时,有马兰。“马兰”就是诗人关于生命及生命力的全部寄托所在。到扎西才让诗艺更为成熟的近些年,“马兰”意象仍旧出现在诗人的诗作中,同时这一意象又外在地置换为“矢车菊”、“苏鲁花”、“牡丹”、“格桑花”等意象,但“马兰”的内蕴未变:

 

                风吹草低,一丛悲愤而落魄的矢车菊,仿佛归乡之路上的注定的献辞

                                (《献辞》)

                苏鲁花凋谢了

                从南面的卓尼到北面的黑错

                                (《苏鲁花凋谢了》)

                大地上碗大的牡丹,这是甘南的脸蛋

                                (《甘南的牡丹》)

 

    其中充盈的仍旧是生命力的旺盛、生长或消失。可见,“马兰”这样的物象必定经过诗人反复吟咏、擦拭,使得普通的意象逐渐散发特有的光芒,成为我们体察扎西才让隐秘的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成为扎西才让的私用意象,拥有独属于他的内涵。扎西才让在甘南大地上关于生命的全部体验被他用“马兰”承载,以“马兰”们的生长、葳蕤、枯萎连同扎西才让的情感消长共同呈现在其诗行中。

    扎西才让笔下另一个私用意象是“阿卓”。“阿卓”是以一位美好的女性形象呈现的。在关于“阿卓”的吟咏中,扎西才让更倾向于用同样美好的谣曲韵律来展示“阿卓”形象。扎西才让的组诗《到卓庄去找阿卓》是一组集中书写“阿卓”的诗作,其中的《情歌》就是对韵脚的刻意为之:

 

                像鱼一样游走的,是心上的姑娘。

                像恨一样凝固的,是爱情的时光。

                像寂灭一样安静的,是而今的月光。

                我的情歌,如珊瑚的忧伤。

                在红尘里传唱,在爱欲里消亡。

 

    全诗押“ang”韵,这样整齐的韵脚显然受到了民歌的启发,就如诗歌的标题《情歌》一样,扎西才让很有可能是借用某一种情歌的调式来写的,诗歌的浅浅哀伤加上韵脚带来的余音,总是能叩击人的心灵。另一首《格河》亦是如此:

 

                山南的白塔:银河里的星星一颗。

                山北的寺院里,深秋的阳光还是那么多。

                问声阿卓:饭吃啦?已是残阳如血。

                残阳如血,流淌成河。

                河名叫格,浮着阿卓和我。

 

    这首小诗韵律感很强,首行、第四行押“e”韵,第二行、末行押“O”韵,全诗五行,隔行换韵,韵脚几乎成为诗歌的骨架,以清晰的元音传达出清新的韵味,民谣式的词语对应在极短的篇幅里竟然隐藏叙事的企图,诗人有四两拨千斤的语言功力。

    通过对韵律的精心营造,扎西才让在《阿卓姑娘》、《到卓庄去找阿卓》中以一种“韵律叙事”的方式呈现出“阿卓”意象的内核——爱,扎西才让关于爱情、亲情、乡土之情的全部爱的集合。同为诗人的瘦水曾在其《飞翔的诗歌》中这样认为:“扎西才让的诗歌,书写的内容有三大方面,一是青春的甘南,二是爱情的甘南,三是人生的甘南。”甘南,作为扎西才让的生命徽记,这片土地是“勒”(酒曲)和“拉伊”(情歌)的庄园,这种徽记是以谣曲的韵律镌刻的,因而“阿卓”意象必以韵律感极强的方式存在,“阿卓”意象必然承载扎西才让关于爱的全部记忆。所以当诗人祭“阿卓”之时,也是诗人对自身传达爱的能力隐隐担忧之际:

 

 

                那被人骨笛吹醒的大地

                未来得及骚动

                姑娘的今世

                就已翻到最后一页

                她那在檀香树下成熟起来的胴体

                也像爱欲拨动着的琴弦

                渐渐哑了下去

                ……

                                (《祭阿卓》)

 

    这种对生命力与爱的注目与担忧,构成“马兰”和“阿卓”意象的内核。甘南的生命力总在流转之中兴衰消长,诗人却担心爱难以始终葆有持续的热力。于是,《世外的净地》、《尼傲村的夏天》、《唐克镇》、《尼玛小镇》里,“使诞生着的继续诞生∕已消亡的再次孕育出奇迹”(《起源》),生命流转成为诗人注目的核心;而伴随“阿卓”消逝的,是“我”日益丰盈的寂寞。如同《我的寂寞》中所表现的那样:

 

 

                我的寂寞在幽暗的长廊里爬行,

                凝滞的空气紧裹着它的躯体,

                直到月出,直到恋人们惊动了古园的精灵。

                我的寂寞在冰冷的长椅上蜷缩,

                安静的秋霜覆盖了它的躯体,

                直到日出,直到鸟雀们唤醒了我对早晨的美好回忆。

 

    面对“寂寞”这种抽象的感觉,诗人在此用蛇隐喻自己的寂寞感,将抽象事物具象化,将传统文学中肯定性的情感以否定性向度来表达,这种阅读震撼总能令人看到不一样的甘南。就像《寂语》中的描述的那样:

 

                ……

                还没有把白天洒落的心事

                金币一样一一拾起

                ……

 

    倾注了爱与生命的甘南,就是扎西才让生命中最让他珍惜的那一枚金币。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198阅读 18 编辑:索木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