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前,蓬勃向上——西藏当代文学50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作家网 普布昌居 2015-09-08发布

  上世纪50年代,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以及民主改革,历史性的变革让雪域大地万象更新。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正 轨。与此同时,西藏当代文学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从弱到强,在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上不断进步,在表现地方知识、展示高原风貌、揭示民族文化心理 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西藏当代文学的开拓期。刚刚走进新生活的人们面对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迫切渴望纵情抒发内心的情感。1956年4月 创刊的《西藏日报》(汉、藏文版),其副刊很快成为发表汉、藏文文学作品的新园地。当时进藏部队和机关单位中一部分爱好文学的汉族干部,成为西藏汉语文学 的拓荒者。这一时期产生的小说《神火》《金桥》《央金》、诗歌《黑痣英雄》《波姆达娃》《大雪纷飞》等,真实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社会的巨 变、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和建设新生活的热情,成为西藏当代汉语文学的滥觞。

  一些进步的藏族学者也不甘落后,积极学习新的表现形式,尝试创作具有新思想、新体式的藏文诗。擦珠·阿旺洛桑创作的《金桥玉带》《欢迎汽车之 歌》和江金·索朗杰布创作的《欢迎文成公主进藏》等成为这个时期藏文新体诗的典范。之后,藏学家东嘎·洛桑赤列、恰白·次旦平措、德格·格桑旺堆等也努力 摆脱旧文化的束缚,用手中的笔倾力描绘新西藏,热情歌颂新生活,使西藏母语写作汇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洪流。一时间,用汉、藏文创作的,描写新生活、新 风尚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给中国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思想解放、经济发展、文化多元,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西藏文学也迎来了新的春天,1981年10月西藏自治区文联正式成立,西藏作协也由此诞生。

  1977年《西藏文艺》(汉文版)创刊,1979年《西藏文艺》(藏文版)创刊。《西藏文艺》的创建,为培养和成就西藏作家提供了园地,西藏文学后期出现的许多知名作家、翻译家大多是从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文学生涯。

  80年代,西藏作家队伍不断壮大,实力雄厚。活跃在西藏文坛的有在西藏生活了多年的作家益希单增、叶玉林、汪承栋、李佳俊等。他们的创作厚积薄 发,一些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很大的反响。如益希单增的长篇小说《幸存的人》、降边嘉措的《格桑梅朵》,这些作品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表达了“批判 旧时代,讴歌新生活”的主题。此外,从内地高校毕业进藏的大学生中一批热爱文学的青年,如秦文玉、范向东、马丽华、马原、刘伟、李启达、冯良等,也先后加 入西藏文学队伍。他们思想解放、视野宽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与艺术修养。他们的加入给西藏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扩大了作家队伍而且提升了整体水 平。这一时期活跃在西藏文坛的还有以扎西达娃为代表的西藏本土的青年作家,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执著追求文学的梦想,从创作之初就显示出较高的水平。在中 国当代先锋文学创作热潮中,以扎西达娃、马原、色波为代表的青年作家从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中找到了方法技巧,进而对民族文化传统展开深刻的反思,开启 了西藏新小说创作热潮。1985年《西藏文学》第6期(1984年《西藏文艺》汉文版改名为《西藏文学》),推出“魔幻小说特辑”,刊发了《西藏,系在皮 绳扣上的魂》《幻鸣》《没上油彩的画布》《巴戈的传说》等小说,显示了西藏新小说创作蓬勃发展的势头,引起国内外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新时期的西藏文学诗歌创作同样表现不俗。1983年《西藏文艺》汉文版开设“雪野诗”专栏,以魏志远、吴雨初、加央西热为代表的青年诗人打出 “雪野诗”的旗帜,传达出全新的文学思想与美学主张。1988年,西藏文联和《西藏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太阳城诗会”,吸引众多区外优秀诗人来到拉萨, 他们与西藏诗人共同座谈诗歌创作的方向,影响深远。

  在这一时期,青年作家加央西热、马丽华在散文创作上脱颖而出。加央西热的《西藏最后的驮队》、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三部曲,在文化散文创作上独树一帜。

  西藏的母语文学创作在新时期同样获得丰硕成果。早在西藏当代文学萌芽之时,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西藏母语文学创作,曾先后委托西藏作协举办了多期 中青年作家培训班,培养了拉巴平措、朗顿·班觉、达娃次仁、多布杰、次多、伦珠朗杰、其米多吉、扎西班典、克珠、伍金多吉、旦巴亚尔杰、平措扎西等母语作 家,使西藏文学拥有了自己稳定的母语创作队伍。

  1979年《西藏文艺》(藏文版)创刊以后,政府又相继创办了《邦锦美朵》《拉萨河》《雪域文化》《山南文艺》《羌塘》等藏文刊物,为母语作家 的创作铺路。这些举措极大地鼓舞了作家的创作热情,提升母语作家的创作水平,涌现出老作家班觉的《绿松石》、旺多的《斋苏府秘闻》,青年作家拉巴顿珠的 《骡帮生涯》、扎西班典的《普通农家的岁月》,平措扎西的《斯曲和她五个孩子的父亲们》等一批佳作,显示了当代藏文小说创作较高的水平。

  80年代西藏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使之基本形成了由藏、汉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作家组成,老中青三代作家结合,多种文体、不同风格的作品并行不悖的独特格局。

  90年代初,正值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西藏文学也经历了大的改变:因为工作调动或身体的原因,一部分汉族作家先后离开西藏回内地生活,西藏文 学的作家人数减少;另一方面,魔幻之风已悄然远去,而新的叙事生长点还没有被开拓出来,西藏文学暂时陷入沉寂。其实这一时期也是西藏当代文学的蛰伏期,新 世纪以来西藏文坛的实力干将,如白玛娜珍、次仁罗布、格央、尼玛潘多、白玛玉珍等大多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步入文坛。转型期的时代变迁,新的文学思潮的涌 动,促使身处其中的青年作家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积极寻找新的叙事生长点。1994年,央珍出版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给西藏文学带来了不一样的景 观。

  新世纪以来,置身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西藏作家,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学习与创作。他们一方面认真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积极吸收本民族传统 文化的养分,在文学思想、艺术表现、叙事能力上不断探索,不断出新。新世纪以来的西藏文学创作,长篇小说有白玛娜珍的《拉萨红尘》《复活的度母》、格央的 《让爱慢慢永恒》、尼玛潘多的《紫青稞》、张羽芊的《藏婚》、张祖文的《光芒大地》、鹰萨·罗布次仁的《西藏的孩子》,小说集有次仁罗布的《界》、敖超的 《假装没感觉》、班丹的《微风拂过的日子》,散文集有平措扎西的《世俗西藏》、凌仕江的《你知道西藏的天有多蓝》等。母语创作中,小说集有旦巴亚尔杰的 《遥远的黑帐篷》、次仁央吉的《山峰云朵》,诗集有白拉的《最初的印象》、伍金多吉的《雪域抒怀》……这些作家坚持扎根于大地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他们的 作品成功书写了西藏的自然地理、农事风俗,以及藏族文化滋养下的人的精气神,完成了从边地视角对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故事的叙述。

  新时期以来,西藏女性作家一直是西藏文学的生力军。从塔热·次仁玉珍、马丽华等开始,西藏文坛就不乏女作家的身影,新世纪以来更是集结了一群女 作家,如央珍、白拉、白玛娜珍、次央、尼玛潘多、格央、白玛玉珍、亚依、文心、琼吉等,她们以深情的笔墨抒发对故土家园的依恋、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执 著追求,展现了新西藏、新女性的风采。除了本地作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外地作家走进西藏。比如,来自北京的张荞、来自四川的张羽芊等,她们 从不同的视角书写了对西藏的真挚情感,构成了西藏文学的另一重风景。

  新时期西藏文学的繁荣兴盛也带动了西藏当代文学的研究。八九十年代活跃的文学评论家有李佳俊、张隆高、廖东凡、徐明旭等。他们热情关注西藏作家 的创作,积极撰文开展文学批评,使创作与研究相互砥砺、共同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文学生态环境。西藏文学创作的繁荣和理论的与时俱进也带动了西藏文学史的写 作,2014年,西藏文联与西藏民族学院启动了合作项目《西藏当代文学史》。

  新时期以来,西藏文联专门成立了文学翻译工作委员会,统筹文学翻译工作,积极开展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与区内民族作家藏文作品的互译工作。30多年来,成就了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如次多、平措扎西、班丹、克珠群佩等,他们的译作为西藏母语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

  作家们的勤奋创作换来了累累硕果,新时期以来,西藏有30多位作家、20多部(篇)作品在国家知名的文学评奖中获奖。其中马丽华的长篇文化散文 《藏北游历》获得首届郭枫文学奖;李佳俊的文学评论集《文学,民族的形象》获得首届当代民族文学研究成果奖;扎西达娃的《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获得中 国作协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加央西热的《西藏最后的驮队》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次仁罗布的《放生羊》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杨年华的报告文学《国旗阿妈啦》获得第十二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央珍、次仁央吉、平措扎西、伍金多吉等作家先后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不少优秀作品被翻译成英、日、法、德等多国文字,受到海外读者的好评。

  当然,西藏文学的发展与西藏作协的努力密不可分。西藏作协自1981年成立以来就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国作协的大力支持。正是在中国作 协的大家庭里,新时期以来,西藏作协也得以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在培养作家、服务作家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30年来,西藏作协每年召开全区性的文学笔会, 举办文化讲座、作品研讨会,增进了与作家之间的感情;积极发现、吸收有创作潜力的中青年作家,不断扩大作家队伍。现在包括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在内的西 藏各民族都有了自己的作家。作协会员已由初建时的30多人,发展至138人,有44人加入中国作协,先后有21人(次)赴鲁迅文学院学习;至今已举办了5 届“西藏新世纪文学奖”,每届设汉藏优秀作品各一至两部,激发了广大作家的创作热情。

  西藏作协还积极联系国内知名的杂志社,曾先后与《芳草》《民族文学》等杂志社合作,推出藏族作家专号,为西藏作家走向全国搭建平台。同时,西藏 作协还广开门路,多渠道与其他文化发达省市开展深度合作。2011年,西藏作协选送了一批有潜力的作家参加了“山东省第七届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让受训 学员们受益匪浅。

  回顾50年来西藏文学的发展历程,既经历过低谷中的彷徨、困惑,也拥有过高峰期的繁荣、兴盛,可贵的是西藏文学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低谷中不气馁,高峰时不骄躁。当前,西藏的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蒸蒸日上,西藏文学也已寻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我们相信她一定会一路向前,蓬勃向上,给中国文学带来新的惊喜。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323阅读 17 编辑:索木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