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在甘南草原的吟唱

《腊子口》2008诗歌专号 蒋登科 熊辉 2008-04-11发布

甘南青年诗人的作品强调主体内心对故土家园和生活情感的形象感觉,表现出富于现代性的审美追求,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他们的作品多以表达对故乡河流及草原的热爱为主,显示出浓厚的牧歌意绪和深刻的历史穿透力;部分作品抒发了挚热而深沉的人间真情,是回响在甘南草原上的动情吟唱;还有部分作品通过形象生动的意象和优美凝练的语言对人的存在进行观照,是抽象诗思与形象表达的完美融合。

对甘南草原浓烈的热爱之情是甘南诗人的作品留给读者最直观且最深刻的印象。他们抒发的乡情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很多作品体现出对故乡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认同,认为甘南草原孕育着勃勃的生命活力和生活气息。同时,强烈的历史成就感和落后的现实处境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又使诗人产生了莫名的担忧,但更生出许多美好的向往和祝愿。

甘南青年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首先是以亲情为依托的。扎西才让的诗是对母亲的怀念和对亲情的赞颂。《她就那么坐在树桩上》是诗人对早已离开人世的母亲的深层怀念,母亲的音容相貌在诗人的情感世界里被定格成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但又素洁高雅的画面,“母亲坐在半截树桩上”的情形使诗人在回忆和宁静的心思中“像母亲当年那样,静静地坐在树桩上,/坐着自己的忧伤,坐成一截少言寡语的流泪的树桩”。在尘世中活着的诗人除了经常感受到母亲的灵魂和情感与自己相依相伴之外,他还祝愿之前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能够早日“转世,投胎”,获得超度。整个诗充满了祥和的神性色彩,诗人在与母亲肢体语言的“对坐”和情感语言的细声倾诉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母子深情。《那层霜》写母亲当年在艰辛的岁月里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五个孩子抚养成人,而她自己却在一个下雪的夜晚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她的儿女们。在诗人看来,母亲“凝聚在暗淡眼睛里的那层霜”其实就是她一生劳苦和孤独的象征,是让儿女们想起来就十分心酸的生命履历,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无限怀念和敬意。《仿佛正午石头下的黑影》:这首诗刻画了母亲年轻时的美丽,以及在面对父亲“一声不吭地离开了故乡”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个性,就像“正午石头下的黑影”,坚定地“钉在地上”。《母亲把我留在这个世上》充满了神性色彩,诗人认为“密宗画家”对生活真正意义所做的细密勾画其实就是“父辈们的爱比河流更加长远”。无论母亲是否死去,无论活在尘世中的人发生了什么变化,“母亲始终在我身边”,她的魂灵和爱心“总是无言地吹过街衢,轻拂着她那尚在世上的丈夫和儿子的脸庞”。是的,母亲死后把“我”留在这个世界上,但她对“我”的爱却充塞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甘南草原在物质和精神的双向层面上哺育了这批年轻诗人,因此,表达对这片草原的热爱之情成了他们直接而强烈的情感诉求。在很多诗人的作品中,草原是生命力的象征。牧风的《玛曲,生命的亮光》写出了黄河源头蓬勃的生命气息,他在《遥望甘南》一诗中也表达了相似的情感:春天将至的时候,雪水融化成春水给甘南大地的血脉中注入了奔涌的气息,使她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而“二月透骨的春风里鸣动的古琴”让诗人看见了宁静而柔和的篝火,获得了美丽的心情。母亲河孕育长大的游牧民族在甘南草原上浪漫而灵性地生活着,正是他们的文化让黄河“浸透了牧人精神的香魂” 而成为草原上“最美的绝唱”,甘南大地永远拥有温暖的春天和旺盛的生命气息。甘南草原不仅孕育着蓬勃的生命力,而且还是力量和韧性的象征。牧风在《鹰是一种图腾》中写道:“优秀的图腾呵 没有留存阴影/也没有阻隔绝响的回声/在暴风雨突袭草原的夜空/玉立雪峰 扶裹雷电/释放自由的呐喊”,对“鹰”这种草原上强者形象的赞颂,实际上是对草原人精神的歌唱。诗人花盛曾在《雪原上的羊群》中赞美过草原人坚忍不拔的性格:“攀缘而过的羊群 终生疼痛的羊群/肉体回归圣土/使雪成为血 使自己成为自己”。雪原上的羊群是雪原人民的写照,他们在雪原上辛劳而坚韧地生活着,在这片土地上天然而自在地过着自己的生活,生生不息。王小忠在《家园》中表达了对草原无限的眷念,毕竟那是诗人心灵的家园!在《此时此刻》中认为“二十几年来草原的温情喂养我们”,对草原的眷念和热爱之情溢于诗行。青年诗人杜娟在《我听你说》中体认到“大地是我亲娘”,表达出对甘南大地何等深厚的情感。

甘南青年诗人把乡情升华成对故乡悠久历史文化的认同和皈依。敏彦文是抒发乡情最突出的甘南诗人,他在《临潭》中表达了这样的情思:临潭是一块“干瘪的土地”,但临潭人生存的精神却可以浇灌出“金色的油菜花”,生活的信念和希望却可以培植“大片大片的青稞地”,他们“奔波的身影”散落在祖国的每个地方,在为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养活了这片贫瘠的土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向读者展示了临潭这个地方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且临潭人还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心软的好人,他们有自己的精神信仰和闲情逸致,“每家的园子里都长满了大理花和菊花”,“每家柜子里都珍藏着祖传的典籍”。敏彦文同时也是最富有忧患意识和现实精神的甘南青年诗人,他在对故乡历史充满认同感的同时又隐含着对故乡现实的忧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在《卓尼》一诗中,诗人在面对卓尼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落后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时,心里总会升起一股莫名的担忧和美好的向往,他不希望生活在洮河之滨的人们“沉睡在苍白的梦中”、“沉湎在历史的风云中”抑或“枯守着残破的梦和矮小的家园”。在新的历史时期,卓尼人民只有舍弃遥远的早已被时间冲洗得泛白的历史,“去远方的天空自由飞翔”,才能重新让春风吹绿洮河两岸的树木,让苹果树开花,让桃花树结果,让白鹤在洮河岸边栖落。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之情,他希望故乡摆脱现在的贫困而重新焕发生机。也许正是因为在地理和情感上对甘南草原的热爱,乡情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甘南诗人的作品中。人生旅途中的“没有说出的那些疼痛”在风中,在夜和黄昏的灯光中十分强烈地敲打着诗人的心扉,凝结成“带泪的花瓣”,充实了诗人的诗行。(花盛:《敲打》),因此,诗人看见满天飞舞的大雪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以及年老多病的父亲,亲情和乡情包裹了诗人的情感。花盛认为,坚守那份暖暖的乡情是他一生不变的承诺,生命从青春划向衰老的嬗变过程如同“闪电”一样迅速强烈,但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无常,诗人“在那座古老而朴素的村庄里写下爱的誓言/但我依然恪守那份承诺,像巢恪守着鸟雀/黑夜恪守着黎明,我依然恪守着命中的村庄”。(花盛:《恪守》)

草原人的生活朴素而真切。在宁静的状态下体味原生态的生活,平心静气地咀嚼时间遗留在生活中的印迹,并将爱心撒播绿色的草原,对草原充满热爱,这让王小忠笔下的乡情充满了浓厚的牧歌意绪。诗人在《青春》中肯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即在小镇上安静、单纯且朴实地生活。工业化的社会进程加快了都市化的脚步,城市的灯红酒绿对很多年轻人产生了难以抵制的诱惑,他们纷纷逃离乡村和僻远的小镇而涌向都市,但王小忠“却在繁杂中独守高贵”,他坚守着自己的小镇和乡土。他在《慌乱》中抒发了同样的情感:在时光的流逝中,诗人认为在小镇上安静地生活才是人生最天然的状态。“我在小镇上安下家园/不是每样东西都落籽成光芒万丈/看着自己不断衰老的容颜和奔跑着的孩子/我只想在小镇上/过好日子”。这是一种自然而豁达的心态,是一种田园牧歌似的生活。在时间匆忙脚步的催促下,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显得慌乱和无绪,但仔细想想,认真过好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才是真正充实的生活内容。草原是诗人医治心理疾病的良药,他在《飞远的鸟雀》中认识到只有皈依草原才能坦然生活:生命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永恒地长驻心头,当我们与自己熟悉的事物依依不舍地告别后,只有重新找寻“自己的草原”,才会遗忘因为失去而留在心中的失落之情。当然,诗人并非希望自己“隐居”小镇而怀有消极“出世”的心态,他是一个具有博爱之心的人,比如《花朵》就表达了诗人对草原上众多儿童的谆谆教诲和热爱之情。抒发对甘南草原的热爱之情是凝聚甘南青年诗人群的主要诗歌情感类型,也是他们今后需要继续发掘和吟唱的情感主题。

甘南青年诗人的创作理路和表现主题是丰富的,亲情和乡情仅仅是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所呈现出来的特质之一种,绝非其全部色彩和个体特色的展示。作为一个艺术风格不断深化发展的诗群,一个创作旺盛和锐意进取的诗群,他们的作品还表现出对历史和现实的智性思考。

对生活的形象观照和抽象把握是甘南青年诗人的突出特点。瘦水常常在时光流逝中体味生命和情感的流变,其作品充满了知性的言说。比如《雪》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时间的流逝中因为“重复着年复一年”的生活而感到些许失落;《微笑》中诗人因为别人对他的友好而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瘦水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诗歌情感的“陌生化”效果,比如诗人用《爱情》、《客栈》等比较寻常的题目表达出一般人难以想象到的诗意,其诗歌情感远远超出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呈现出普通人难以体验到的知性色彩和抽象言说。比较而言,李志勇的诗风与瘦水有相似之处,其作品多是在普通生活场景中去体验别人难以发掘的诗意或者生活哲理。比如《气枪摊》,诗人通过气枪打破气球的场面想象到“但愿这些气球内部会有一本圣书/或一张纸条,能告诉我们一点最后的末日时的情形”;又比如《飞鸟》中:“飞鸟在天空中越飞越高/还要再飞很多时间,再飞高一些,最终才能像狗一样扑上去/撕咬天空深处的那东西/像狗一样的在天空中吠叫”,诗人将翱翔在天空中的“飞鸟”与匍匐在地上的“狗”进行类比,产生了与读者的臆想完全相异的诗情。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想做但却不得不去面对和完成的事情,因此诗人的“内心”时常涌动着焦躁和不安,“山谷”成了诗人在繁华都市中停泊灵魂和思想的唯一净(静)土,只有在山谷中,诗人才会重新想起“个人的命运”,找回迷失的生活理想(李志勇:《山谷》)。王力的诗也多是对生命的独特领悟,诗情略带忧伤和悲情色彩。诗人想起“往事”就不轻松,往事“却成了世上最重的事物”(《往事》);作者认为生活会给一个理想主义者留下太多的遗憾,甚至给心灵带来伤害(《想起》);而《独语》则抒发了诗人对时间的喟叹:生活中的美丽往往十分短暂,而有些情感却找不到人倾诉,就像我们无法让蝙蝠明白什么是“黑暗”一样。在一个虚假的生活环境中,一个人的困境尤其是精神上的烦恼往往不会轻易让别人知晓。时间是世间最无情的东西,人到老年总会发出“一生唯一的感叹”,认为时间在杀伐世间的一切。

对情感的独特体验是甘南青年诗人的又一特征。嘎代才让的诗是对人间情感的参悟。比如在《酒聊》表达了诗人希望人间纯洁而透明;《灵光》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灵魂在佛前得到净化;《低音》表达了诗人的生命中有许多旁人难以读到也难以读懂的辛酸;而《忏悔:叙述一种》则是诗人领会到了人间的真情:“思念已被我弃于故乡/这是怎样的一天,我即将要离开你了/承认这一刻我有欲哭无泪的念想/并不是我的眼神炽热而清澈……”。唐亚琼是比较“异类”的甘南青年诗人,她的生命追求质朴而真实,她仅仅希望自己像普通的市民一样普通地生活,拥有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其作品体现了饮食男女的生活观念。唐亚琼的诗首先表现出为爱情牺牲一切的“无畏”精神,比如《元祥宾馆》中,诗人希望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幸福地生活,哪怕自己承受着“违背命运”的负疚以及生活的琐碎和艰辛,其目的是希望自己在幸福爱情的包裹下度过“一世时光”。为此,诗人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了种种勾画,在她看来,只要拥有爱情和幸福,在街边摆小摊的夫妇的幸福生活就是最让人向往的(参阅《地摊老板娘》和《西大街》)。能够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和爱抚擦去恋人心底俗世的“灰尘”,让生活“散发着人间烟火的气息”是诗人最大的幸福:“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在斑驳的树影下/为你缝补抽丝的日子/洗净溅满污渍的往事/擦去俗世投在你心底的灰尘”。(《小妇人》)

甘南青年诗人的作品因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体认而具有厚重的质地。阿垅应该是抒写这类题材的代表,他的诗歌不仅情感深刻,而且艺术风格典雅别致。在《琴语》中,诗人的想象随着琴声的起伏和节奏的快慢而进入了冥思苦想之中,他看见了情感和爱情的短暂与脆弱:在琴上初开的情字,叫人惊颤的是/她的绽放就是她的熄灭/只有拨动的手指道出了速度/在绿叶下欢爱的两只粉蝶,舍身的过程/比花蕊更脆弱,比流星更为短暂。同时也看见了历史的烽烟与情爱的关联,杨贵妃袭人的暗香以及如魂的白绸裙裾沉醉了大唐羽裳,牵动了历史的武士和马匹。当然,琴声是否让人领会了爱的真谛或者看清了历史真相,在诗人看来其实并不重要,能够在琴声中让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做一次激越的旅行并消解心头的疑虑才是“最终的结局”。诗人在书中看见了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的人民安详的生活以及不屈的精神,看见了江南小镇上的小桥流水和人家,以及在春天的天空中漫天飞舞的风筝;看见了历史悠久的民族语言文化“滋养了万年的江山”;而掩卷让诗思回归当下,历史上所有的争战都会“最终归于和平”,在“漫卷的长歌”中牵动人心的或者感人肺腑的却是“前世和今生”的情缘以及“杯中的故乡”情结(参阅《书语》)。在《棋语》中,诗人体味到棋如人生,“表面上风和日丽”,实际上却“暗藏杀机”,一步不慎,就会使自己面临“四面楚歌,兵荒马乱,城池塌陷”的危机。因此,生活时时需要我们严谨慎重地走好每一步。《画语》则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人以为作画可以让我们心中的相思、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让生命与日月苍穹对歌,它引领诗人进入了美好的生活境界。此外,牧风的《古城飞雪》和《茨日那的夜晚》等也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

此外,甘南青年诗人的很多作品都涂抹着一层淡淡的神性色彩,这与地域文化有关,也与诗人观照生活的方式有关。扎西才让的《母亲把我留在这个世上》等作品就充满了佛光色彩。牧风的《拉卜楞寺的黄昏》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神性世界,任何肤色和人种都会皈依佛性世界:“黑眼睛 蓝眼睛/敬仰的眼神透过佛界的故事/青灯长明/拉卜楞寺的黄昏 安祥而沉静/佛的胸膛 袒露如莲/远处 空旷的桑科草原/湮没在众生的祈祷声”。杜娟笔下的拉卜愣寺则具有神性的肃穆与庄严:“这号声超然物外/是热爱 重 肃然站立/酥油花开了 青稞生长/就这样归于轮回中/红色引领万物/一朵云西去/拉卜愣寺顶青铜长号乘云归去”(《拉卜愣寺》)。

甘南青年诗人的作品情感以及艺术价值取向是丰富而多元的,绝非以上文字能够涵括。但值得警醒的是,作为一个诗歌群体,其作品应该在具备地域性或其他某种共性的基础上彰显出独到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探求,这是甘南青年诗人群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需要留意和加强的地方。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甘南青年诗人的创作理路和表现主题是丰富的,亲情和乡情仅仅是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所呈现出来的特质之一种,绝非其全部色彩和个体特色的展示。作为一个艺术风格不断深化发展的诗群,一个创作旺盛和锐意进取的诗群,他们的作品还表现出对历史和现实的智性思考。

对生活的形象观照和抽象把握是甘南青年诗人的突出特点。瘦水常常在时光流逝中体味生命和情感的流变,其作品充满了知性的言说。比如《雪》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时间的流逝中因为“重复着年复一年”的生活而感到些许失落;《微笑》中诗人因为别人对他的友好而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瘦水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诗歌情感的“陌生化”效果,比如诗人用《爱情》、《客栈》等比较寻常的题目表达出一般人难以想象到的诗意,其诗歌情感远远超出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呈现出普通人难以体验到的知性色彩和抽象言说。比较而言,李志勇的诗风与瘦水有相似之处,其作品多是在普通生活场景中去体验别人难以发掘的诗意或者生活哲理。比如《气枪摊》,诗人通过气枪打破气球的场面想象到“但愿这些气球内部会有一本圣书/或一张纸条,能告诉我们一点最后的末日时的情形”;又比如《飞鸟》中:“飞鸟在天空中越飞越高/还要再飞很多时间,再飞高一些,最终才能像狗一样扑上去/撕咬天空深处的那东西/像狗一样的在天空中吠叫”,诗人将翱翔在天空中的“飞鸟”与匍匐在地上的“狗”进行类比,产生了与读者的臆想完全相异的诗情。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想做但却不得不去面对和完成的事情,因此诗人的“内心”时常涌动着焦躁和不安,“山谷”成了诗人在繁华都市中停泊灵魂和思想的唯一净(静)土,只有在山谷中,诗人才会重新想起“个人的命运”,找回迷失的生活理想(李志勇:《山谷》)。王力的诗也多是对生命的独特领悟,诗情略带忧伤和悲情色彩。诗人想起“往事”就不轻松,往事“却成了世上最重的事物”(《往事》);作者认为生活会给一个理想主义者留下太多的遗憾,甚至给心灵带来伤害(《想起》);而《独语》则抒发了诗人对时间的喟叹:生活中的美丽往往十分短暂,而有些情感却找不到人倾诉,就像我们无法让蝙蝠明白什么是“黑暗”一样。在一个虚假的生活环境中,一个人的困境尤其是精神上的烦恼往往不会轻易让别人知晓。时间是世间最无情的东西,人到老年总会发出“一生唯一的感叹”,认为时间在杀伐世间的一切。

对情感的独特体验是甘南青年诗人的又一特征。嘎代才让的诗是对人间情感的参悟。比如在《酒聊》表达了诗人希望人间纯洁而透明;《灵光》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灵魂在佛前得到净化;《低音》表达了诗人的生命中有许多旁人难以读到也难以读懂的辛酸;而《忏悔:叙述一种》则是诗人领会到了人间的真情:“思念已被我弃于故乡/这是怎样的一天,我即将要离开你了/承认这一刻我有欲哭无泪的念想/并不是我的眼神炽热而清澈……”。唐亚琼是比较“异类”的甘南青年诗人,她的生命追求质朴而真实,她仅仅希望自己像普通的市民一样普通地生活,拥有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其作品体现了饮食男女的生活观念。唐亚琼的诗首先表现出为爱情牺牲一切的“无畏”精神,比如《元祥宾馆》中,诗人希望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幸福地生活,哪怕自己承受着“违背命运”的负疚以及生活的琐碎和艰辛,其目的是希望自己在幸福爱情的包裹下度过“一世时光”。为此,诗人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了种种勾画,在她看来,只要拥有爱情和幸福,在街边摆小摊的夫妇的幸福生活就是最让人向往的(参阅《地摊老板娘》和《西大街》)。能够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和爱抚擦去恋人心底俗世的“灰尘”,让生活“散发着人间烟火的气息”是诗人最大的幸福:“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在斑驳的树影下/为你缝补抽丝的日子/洗净溅满污渍的往事/擦去俗世投在你心底的灰尘”。(《小妇人》)

甘南青年诗人的作品因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体认而具有厚重的质地。阿垅应该是抒写这类题材的代表,他的诗歌不仅情感深刻,而且艺术风格典雅别致。在《琴语》中,诗人的想象随着琴声的起伏和节奏的快慢而进入了冥思苦想之中,他看见了情感和爱情的短暂与脆弱:在琴上初开的情字,叫人惊颤的是/她的绽放就是她的熄灭/只有拨动的手指道出了速度/在绿叶下欢爱的两只粉蝶,舍身的过程/比花蕊更脆弱,比流星更为短暂。同时也看见了历史的烽烟与情爱的关联,杨贵妃袭人的暗香以及如魂的白绸裙裾沉醉了大唐羽裳,牵动了历史的武士和马匹。当然,琴声是否让人领会了爱的真谛或者看清了历史真相,在诗人看来其实并不重要,能够在琴声中让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做一次激越的旅行并消解心头的疑虑才是“最终的结局”。诗人在书中看见了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的人民安详的生活以及不屈的精神,看见了江南小镇上的小桥流水和人家,以及在春天的天空中漫天飞舞的风筝;看见了历史悠久的民族语言文化“滋养了万年的江山”;而掩卷让诗思回归当下,历史上所有的争战都会“最终归于和平”,在“漫卷的长歌”中牵动人心的或者感人肺腑的却是“前世和今生”的情缘以及“杯中的故乡”情结(参阅《书语》)。在《棋语》中,诗人体味到棋如人生,“表面上风和日丽”,实际上却“暗藏杀机”,一步不慎,就会使自己面临“四面楚歌,兵荒马乱,城池塌陷”的危机。因此,生活时时需要我们严谨慎重地走好每一步。《画语》则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人以为作画可以让我们心中的相思、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让生命与日月苍穹对歌,它引领诗人进入了美好的生活境界。此外,牧风的《古城飞雪》和《茨日那的夜晚》等也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

此外,甘南青年诗人的很多作品都涂抹着一层淡淡的神性色彩,这与地域文化有关,也与诗人观照生活的方式有关。扎西才让的《母亲把我留在这个世上》等作品就充满了佛光色彩。牧风的《拉卜楞寺的黄昏》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神性世界,任何肤色和人种都会皈依佛性世界:“黑眼睛 蓝眼睛/敬仰的眼神透过佛界的故事/青灯长明/拉卜楞寺的黄昏 安祥而沉静/佛的胸膛 袒露如莲/远处 空旷的桑科草原/湮没在众生的祈祷声”。杜娟笔下的拉卜愣寺则具有神性的肃穆与庄严:“这号声超然物外/是热爱 重 肃然站立/酥油花开了 青稞生长/就这样归于轮回中/红色引领万物/一朵云西去/拉卜愣寺顶青铜长号乘云归去”(《拉卜愣寺》)。

甘南青年诗人的作品情感以及艺术价值取向是丰富而多元的,绝非以上文字能够涵括。但值得警醒的是,作为一个诗歌群体,其作品应该在具备地域性或其他某种共性的基础上彰显出独到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探求,这是甘南青年诗人群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需要留意和加强的地方。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甘南青年诗人的创作理路和表现主题是丰富的,亲情和乡情仅仅是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所呈现出来的特质之一种,绝非其全部色彩和个体特色的展示。作为一个艺术风格不断深化发展的诗群,一个创作旺盛和锐意进取的诗群,他们的作品还表现出对历史和现实的智性思考。

对生活的形象观照和抽象把握是甘南青年诗人的突出特点。瘦水常常在时光流逝中体味生命和情感的流变,其作品充满了知性的言说。比如《雪》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时间的流逝中因为“重复着年复一年”的生活而感到些许失落;《微笑》中诗人因为别人对他的友好而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瘦水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诗歌情感的“陌生化”效果,比如诗人用《爱情》、《客栈》等比较寻常的题目表达出一般人难以想象到的诗意,其诗歌情感远远超出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呈现出普通人难以体验到的知性色彩和抽象言说。比较而言,李志勇的诗风与瘦水有相似之处,其作品多是在普通生活场景中去体验别人难以发掘的诗意或者生活哲理。比如《气枪摊》,诗人通过气枪打破气球的场面想象到“但愿这些气球内部会有一本圣书/或一张纸条,能告诉我们一点最后的末日时的情形”;又比如《飞鸟》中:“飞鸟在天空中越飞越高/还要再飞很多时间,再飞高一些,最终才能像狗一样扑上去/撕咬天空深处的那东西/像狗一样的在天空中吠叫”,诗人将翱翔在天空中的“飞鸟”与匍匐在地上的“狗”进行类比,产生了与读者的臆想完全相异的诗情。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想做但却不得不去面对和完成的事情,因此诗人的“内心”时常涌动着焦躁和不安,“山谷”成了诗人在繁华都市中停泊灵魂和思想的唯一净(静)土,只有在山谷中,诗人才会重新想起“个人的命运”,找回迷失的生活理想(李志勇:《山谷》)。王力的诗也多是对生命的独特领悟,诗情略带忧伤和悲情色彩。诗人想起“往事”就不轻松,往事“却成了世上最重的事物”(《往事》);作者认为生活会给一个理想主义者留下太多的遗憾,甚至给心灵带来伤害(《想起》);而《独语》则抒发了诗人对时间的喟叹:生活中的美丽往往十分短暂,而有些情感却找不到人倾诉,就像我们无法让蝙蝠明白什么是“黑暗”一样。在一个虚假的生活环境中,一个人的困境尤其是精神上的烦恼往往不会轻易让别人知晓。时间是世间最无情的东西,人到老年总会发出“一生唯一的感叹”,认为时间在杀伐世间的一切。

对情感的独特体验是甘南青年诗人的又一特征。嘎代才让的诗是对人间情感的参悟。比如在《酒聊》表达了诗人希望人间纯洁而透明;《灵光》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灵魂在佛前得到净化;《低音》表达了诗人的生命中有许多旁人难以读到也难以读懂的辛酸;而《忏悔:叙述一种》则是诗人领会到了人间的真情:“思念已被我弃于故乡/这是怎样的一天,我即将要离开你了/承认这一刻我有欲哭无泪的念想/并不是我的眼神炽热而清澈……”。唐亚琼是比较“异类”的甘南青年诗人,她的生命追求质朴而真实,她仅仅希望自己像普通的市民一样普通地生活,拥有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其作品体现了饮食男女的生活观念。唐亚琼的诗首先表现出为爱情牺牲一切的“无畏”精神,比如《元祥宾馆》中,诗人希望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幸福地生活,哪怕自己承受着“违背命运”的负疚以及生活的琐碎和艰辛,其目的是希望自己在幸福爱情的包裹下度过“一世时光”。为此,诗人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了种种勾画,在她看来,只要拥有爱情和幸福,在街边摆小摊的夫妇的幸福生活就是最让人向往的(参阅《地摊老板娘》和《西大街》)。能够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和爱抚擦去恋人心底俗世的“灰尘”,让生活“散发着人间烟火的气息”是诗人最大的幸福:“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在斑驳的树影下/为你缝补抽丝的日子/洗净溅满污渍的往事/擦去俗世投在你心底的灰尘”。(《小妇人》)

甘南青年诗人的作品因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体认而具有厚重的质地。阿垅应该是抒写这类题材的代表,他的诗歌不仅情感深刻,而且艺术风格典雅别致。在《琴语》中,诗人的想象随着琴声的起伏和节奏的快慢而进入了冥思苦想之中,他看见了情感和爱情的短暂与脆弱:在琴上初开的情字,叫人惊颤的是/她的绽放就是她的熄灭/只有拨动的手指道出了速度/在绿叶下欢爱的两只粉蝶,舍身的过程/比花蕊更脆弱,比流星更为短暂。同时也看见了历史的烽烟与情爱的关联,杨贵妃袭人的暗香以及如魂的白绸裙裾沉醉了大唐羽裳,牵动了历史的武士和马匹。当然,琴声是否让人领会了爱的真谛或者看清了历史真相,在诗人看来其实并不重要,能够在琴声中让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做一次激越的旅行并消解心头的疑虑才是“最终的结局”。诗人在书中看见了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的人民安详的生活以及不屈的精神,看见了江南小镇上的小桥流水和人家,以及在春天的天空中漫天飞舞的风筝;看见了历史悠久的民族语言文化“滋养了万年的江山”;而掩卷让诗思回归当下,历史上所有的争战都会“最终归于和平”,在“漫卷的长歌”中牵动人心的或者感人肺腑的却是“前世和今生”的情缘以及“杯中的故乡”情结(参阅《书语》)。在《棋语》中,诗人体味到棋如人生,“表面上风和日丽”,实际上却“暗藏杀机”,一步不慎,就会使自己面临“四面楚歌,兵荒马乱,城池塌陷”的危机。因此,生活时时需要我们严谨慎重地走好每一步。《画语》则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人以为作画可以让我们心中的相思、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让生命与日月苍穹对歌,它引领诗人进入了美好的生活境界。此外,牧风的《古城飞雪》和《茨日那的夜晚》等也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

此外,甘南青年诗人的很多作品都涂抹着一层淡淡的神性色彩,这与地域文化有关,也与诗人观照生活的方式有关。扎西才让的《母亲把我留在这个世上》等作品就充满了佛光色彩。牧风的《拉卜楞寺的黄昏》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神性世界,任何肤色和人种都会皈依佛性世界:“黑眼睛 蓝眼睛/敬仰的眼神透过佛界的故事/青灯长明/拉卜楞寺的黄昏 安祥而沉静/佛的胸膛 袒露如莲/远处 空旷的桑科草原/湮没在众生的祈祷声”。杜娟笔下的拉卜愣寺则具有神性的肃穆与庄严:“这号声超然物外/是热爱 重 肃然站立/酥油花开了 青稞生长/就这样归于轮回中/红色引领万物/一朵云西去/拉卜愣寺顶青铜长号乘云归去”(《拉卜愣寺》)。

甘南青年诗人的作品情感以及艺术价值取向是丰富而多元的,绝非以上文字能够涵括。但值得警醒的是,作为一个诗歌群体,其作品应该在具备地域性或其他某种共性的基础上彰显出独到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探求,这是甘南青年诗人群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需要留意和加强的地方。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462阅读 31 编辑:索木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