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萨·罗布次仁:美好,恰到好处

《文艺报》2015年03月09日 鹰萨·罗布次仁 2015-03-10发布

  小时候,我一个人站在村口,大声哼唱着刚刚学到的一首歌,词并不清楚,甚至是乱哼一气,但是自我感觉相当好。记得那是夏末初秋时节,身旁大片的青稞田身披金秋装,阳光暖和,风也温柔,是这山谷一年四季中难得的一段惬意时分。

  长大后,最初的那种诉说的冲动,那种与自然、与人生、与世间相关的感慨,逐渐增多。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种种体验,想以不高也不低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渴望,让我与文学有了真切的接触。

  生命的恩赐、生活的感动无处不在。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踏上自己的旅程,怀着一份敬畏,揣着一份热爱,我的心是温热的。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玩味。一种语言,就自然流淌出来。各种各样的文字,就自然呈现在稿纸上、屏幕前。我想,最初的创作的来源,就是心的表达。

  在我中学的周记本里,有一行醒目的文字:真实,我的生活里太少了这种真实。这是我青春懵懂时的青涩苦恼。那时候,天天幻想,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所思所想完全相同、几乎是翻版的一个人,在左右。原来,那时候我就是个整日乱琢磨的孩子,但是苦于没有一个表达的管道。后来,写过很多零碎稚嫩的文字。现在翻来细读,惊奇地发现,其中有关于国家、民族的“激情昂扬”的论词,也有关乎爱情、友谊的“阳春白雪”的呓语。那时候的文学,对于我,就是自己对着自己诉说。

  多年以后,那个小孩长大了。第一次,我认真地开始创作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大学临毕业前的一年时间,我夏天光着膀子在热气腾腾的宿舍里,秋天在诗意盎然的核桃林间,冬天在寒气袭人的自习室里,春天在晴空万里的楼顶天台上,从最初的白底蓝线的信笺纸上,到后来在一台二手市场淘来的1G硬盘的笔记本电脑上,一边笑着,一边哭着,在深深的思考中,最终写就了一本反映内地西藏班学子成长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西藏的孩子》。要感谢文学,给了我一次说说心里话的机会。

  我被问起关于这部书的创作初衷,也被问起关于文学创作的想法。我选择文学,其实是选择了一种表达内心的途径,是我心声的载体。倾心于文学,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可能是一种存在的价值渠道。创作的路上,我依然在努力,渴望成熟,期望精进。

  身为一名写作者,我首先力求自己文字的真实感,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不为文学而文学。心里没有语言,纸上定是虚假空。作品是一名作者生命的延续,更是一名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负责任的发言。所以,我也觉得文学必须观照当下时代的发展,体现一名作者的担当和责任。人生有限,每一个脚印应是清晰而真实的。无论是成长的路上,还是在老去的路上,我们每一个人无法避免地与这个时代发生着奇妙的关系,每个人的身上有鲜明而深刻的时代烙印,无法擦除也无法逃避。没有时代感的作品,可能会是一种纯粹的文字游戏,但那绝不是一部怀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作品,至少对非虚构文学而言。

  我勤奋地活着,努力地创作,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读者一种美好,一份正能量。这份美好,在字里行间,希望恰到好处。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749阅读 71 编辑:索木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