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文学力量】朱钢:它是完全意义上的进入生活内部

中国作家网 朱钢 2021-02-24发布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中,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作家,深入扶贫一线,以文学的热情和力量加入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去,他们以手中的笔向世界描绘了一个个真实、立体、深情、饱满的中国故事。为展示脱贫攻坚伟大历程中的作家行动和文学力量,中国作协策划、中国作家网承担拍摄了《扶贫路上的文学力量》专题片。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先后采访了几十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现将陆续推出系列访谈,感谢关注。


        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协选派扶贫干部去临潭挂职,都做了哪些工作?

        朱        钢:我觉得帮扶过程中作协做了一个最好的工作,就是把作协的优势和临潭县的短板巧妙结合,提出了“文化润心,文学助力”的理念。中国作家协会有文化和文学上的优势,可以深度的挖掘和宣传临潭的文化,以及临潭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各种事迹。那么临潭也有它特有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甘南在临潭,也有藏区文化。这就可以把旅游产业,包括自然旅游和乡村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引擎,同时将文旅结合。所以提出来“文化润心,文学助力”,润心更多的讲的是通过挖掘宣传当地的文化,激发老百姓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文学助力更多的就是说通过宣传,提升临潭县的整体形象,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

        此外,在文化润心方面,中国作协帮助临潭培训基层文化干部和学校教师。我们在北京的鲁迅文学院组织了一期对于临潭乡村两级学校的50个中学语文老师的培训。在北京我们进行了10天培训,老师们在教学上获得深造,开拓了视野,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感受到存在感和自豪感,对工作的信心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文化润心。


        中国作家网:您在挂职的三年里面,走遍了临潭县的16个乡镇?

        朱        钢:是这样的。客观原因是我是县委常委、副县长,有大量的工作是要下乡的,因为临潭是国家的深度贫困县,乡村的条件比较差,当地的干部就这两件事,要么在下乡,要么在下乡的路上,这是本职工作要求。脱贫攻坚是国家的政策,老百姓期盼脱贫,但你看不到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你的工作思路甚至工作情感得不到有效的释放。你只有看到老百姓的吃住和真实生活状况,才有可能有更好的办法,或者说更对路的办法。

        实际上下去很艰苦。临潭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海拔是2800,很多地方超过3000,那么去很多的乡和村,你首先要上山。海拔比较高的地方,早两年交通状况还不是特别好,出行有危险性。临潭的很多车用的是越野车,为什么要用越野车?有的地方不是越野车上不去,不仅仅是高海拔的问题,还有山路的问题和不可预测的危险性。


        中国作家网:您去了之后,怎么样迅速的找到挂职状态呢?

        朱        钢:实际上进入状态,说快也快,说慢也慢。慢的有一个客观情况,就是那种陌生感,文化和地域的陌生感。另外一个情况,就是生活上的这种不便超乎想象。我去了之后,要求自己第一步先适应工作角色,还要一个要求是不说外行话,而且应该要和百姓们能聊到一块去,那么有时候聊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问题,了解很多情况。干部要真正的把姿态放下,了解当地百姓的情况,能够和他们流,实际上也是一个融合的过程。

        具体到“文化润心,文学助力”的工作本身,我们一方面是广泛联系作家,通过作家采风和捐助图书,让作家走进乡村孩子身边,让孩子能够通过这些作家看到外面的世界,同时找到一种自信心和存在感,就是“外面还有人在关注我”。第二个通过文学作品和文化用品来丰富校园的人文环境,比如冶力关的池沟村小学,学校里边从一楼到二楼,都是国内知名作家或书法家的作品,确实对孩子有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我们一方面让作家去了解临潭的乡村,了解脱贫攻坚;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动员作家,用手中的笔去书写乡村。

        我们也在做对临潭当地的作家培训,举办过“助力脱贫攻坚文学培训班”;也利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将临潭70年来的文学进行了重新的梳理,组织编写了出版《临潭70年作品选》。同时我们也动员临潭当地的作家、文学爱好者,甚至在一线参与脱贫攻坚的干部群众,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一方面更有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是全景式展示脱贫攻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后来我们把这些文章推荐发表之外,还在作协的统一支持之下,出了一本书《临潭有道》。


        中国作家网:对于扶贫干部到地方挂职的工作,您觉得它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朱        钢:安排中央国家机关的干部到扶贫县挂职扶贫,作用是多方面。第一个当然对当地的扶贫会有极大的好处。比如说能够给地方带来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更多的项目,更多的人脉资源,这是立竿见影的。同时,从挂职干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地干部群众能够在思维上获得很好的启示,看到另外一种思路——勤劳致富的信心、自我的觉醒以及脱贫攻坚中思路的变化或创新,产生思想上的化学反应。另外,大量干部下去帮扶之后还有另外一个效果,就是真的让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意识到,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真的很关心他们,这种影响也是大的。

        对干部本身来讲,很多干部可能缺乏乡村生活经验,或者乡村工作经验,那就不能说是了解中国和中国的农村。我们下去之后,可以比较完整或者相对完整的了解了中国。对我们自己的成长,实际上补了一课。

        对我自己来说,最大的价值应该有两个。一个是通过一个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自己得到了磨炼和全面的提升,学会了如何去面临困境,并迅速适应陌生的环境和迅速开展工作。更重要的一条,如果作为作家来讲,还是要了解当下的中国和中国的乡村。习总书记讲“要讲好中国故事”,不了解中国,就没有办法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作为写作者来说,挂职已经不仅仅是深入生活了,它是完全意义上的参与生活或者进入生活的内部,能够重新认识中国的现状,重新发现温暖的地方。有很多人讲有些地方群众脱贫的动力不够,自主性不够。实际上所谓的自主性也是需要别人来激发,所谓的相互取暖。在中国当下这种转型升级时期,真正的乡村中的父老乡亲,他们身上的那种朴素、纯真,甚至憨厚,包括对生活的热情,对我们来讲是很好的启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或者说中国梦的实现,或者说新时代的主要任务,最后是取得成绩的一个标准也是乡村生活的变化。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一个写作者来讲,只有了解了这种生活,才有可能真正的书写新时代的生活,才能书写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朱刚.jpg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笔名北乔,在《红岩》《芙蓉》《解放军文艺》和《当代作家评论》等发表小说、散文和文学评论510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当兵》、小说集《天要下雨》、系列散文《天下兵们》和文学评论专著《约会小说》《刘庆邦的女儿国》《贴着地面的飞翔》等11部。散文曾获第十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文学评论曾获第六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等。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5985阅读 79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