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讲好黄河故事需要知识性书写

川观新闻 肖姗姗 2021-06-28发布

        6月23日下午,四川黄河主题采风创作系列活动之一长篇小说《长征路上的扶贫人》作品在若尔盖县黄河九曲第一湾的所在地举办。蒋蓝、贺颖、卢一萍、杜阳林、杨献平、周家琴、杨素筠、李春蓉等作家、评论家齐聚一堂,参与评析若尔盖县作家扎西措的长篇小说《长征路上的扶贫人》。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阿来作了总结评述,首先肯定的就是“我们真正做到了让批评回到文学现场”。

微信图片_20210628091856.jpg

        研讨会上,阿来用近10分钟的时间,阐述了书写若尔盖、讲好黄河故事、关爱生态环境、掌握自然知识的重要性和途径。

        阿来说:“批评家常说批评不到现场,我们这次真是到了现场。这片土地是小说的发生地,作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书写的是当下进行的现实。”

        阿来谈到从全国脱贫攻坚五年规划实施以来,四川作家做了巨大的努力,不断下沉、下沉、再下沉,深入生活、关注现实,推出了大量文学作品,而今天研讨的《长征路上的扶贫人》正是其中的成果之一。“2017年以来,省作协与省扶贫开发局共同开展了为期四年的脱贫攻坚'万千百十'活动,在此期间,我们作家的书写得到了很大的支持,无论是书写的地方、书写的对象还是切入口的选择,都给了很好的推荐。在创作中,不光是扎西措,还有很多作家书写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进入乡村、交通、通讯、教育、医疗……”

        对于此次采风活动,阿来表示这是之前做法的延续,深入生活,关注如火如荼的新乡村建设。“如今的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是脱贫攻坚的进一步发展,更上一层楼,往深度延续,往广度深入,有了更高发展目标,”阿来说,若尔盖之行,大家要看到建设新生活的另一个层次,那就是生态环境。“若尔盖要建黄河国家公园,就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牧民继续致富,二是全域旅游如何发展。而这两大问题,都需要置于生态保护的标准下来进行。”所以这次采风,要讲好黄河故事,在阿来看来无非就是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针对自然环境这个问题,阿来进行了发散性阐述,他说:“长江、黄河孕育着一望无际的若尔盖高原湿地,这里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美的湿地,而且是全世界面积最大、最原始的高原高寒湿地,湿地总面积高达3万平方公里。在这浩原沃野、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蓄水总量达100亿立方米,在黄河流经这里后,径流量将增加29%,枯水季节径流量将增加45%。”

        有着“地球之肾”之称的若尔盖湿地不仅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真正达到水源充足,是在若尔盖完成的,若尔盖草原的湿地与雪山融水丰沛了黄河之水,阿来感叹:“所有喝黄河水的人都应该感谢若尔盖,感谢为保护生态作出努力和付出的每一个若尔盖人。”阿来直言,若尔盖的生态意义、生态贡献是国际性的。

        但阿来同时强调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这个地方能做出如此巨大的生态贡献,是为什么呢?它的水量丰沛又是源自何处?“这些才应该是我们采风过程中应该去弄清楚的,而不是简单打卡拍照留念。文学书写会关涉到不同学科,我们作家,不仅自己要搞明白,还要用文学的方式普及给大家。”而普及又是一门艺术活,如果笔下没有草原上的人、地质、植物、动物等构成的书写主体,讲一个干巴巴的生态故事谁听?阿来直言:“这就要求我们向生活人民学习,向自然表达对象学习。之所以文学达不到深度、广度、高度,正是因为我们过于狭隘地把眼光聚焦在文学本身,但功夫在诗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书写对象的知识。”

        对于像扎西措这样扎根于此的基层写作者,阿来鼓励他们要更积极地去书写:“你们关注地方的知识和现实,这是责任是义务。而且你们有条件,随时浸染在这个自然里面,感受更细致,表达更坚实,生动更是不言而喻。”阿来希望这次采风之后,还将有更多四川黄河故事的文学精品涌现出来。  


原刊于“川观新闻”(记者:肖姗姗)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6372阅读 8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