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才让随笔:羊皮灯和桑多镇​

《星星•散文诗》2019年第10期 扎西才让 2019-11-06发布

        有时候,我躺在床上,看顶棚上的羊皮吸顶灯。看得久了,视角会发生变化,仿佛自己浮于空中俯视此灯,进而生出许多想象来——
        若这羊皮灯是座极有规模的建筑,那么生活在这巨大建筑里的人,就成就了一个故事丛生枯了又荣的家族。
        若这羊皮灯是个小镇的规划图,那么这小镇就在藏地甘南,名叫桑多镇,生活在这小镇的人,虽身份、民族各异,但都叫桑多人。
        很多时候,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小镇,就悬在我头顶,发光,发热,甚至发出忙碌者无法听到的喧嚣声和呼救声。
        这让我想起一部外国电影里的镜头:一头在森林里游荡的小象霍顿,突然发现:一粒飘浮在苜蓿花上的微尘,竟然是一座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无名镇。
        这无名镇,在现实里,在我的笔下,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中国小镇——桑多镇。平时,我就在其中生活,而在写作时,这镇子就被我用放大镜无限放大:我能清楚地看到谁在甜睡,谁在礼佛,谁在愉快地打电话,谁和谁在郑重其事地碰杯,谁和谁在口是心非地恋爱,谁和谁在争争吵吵中走向了不可预知的未来……
        为了拯救那粒灰尘里的微小世界的居民,小象霍顿决定在所有动物的嘲笑声中顶着“幻想症患者”的恶名,将“无名镇”送回属于小镇居民的世界……而我,在写作之路上,也做出了和小象霍顿一样的选择:关注这个镇子上的居民,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每一个人物的自由,珍惜每一个人物的生命。
        甚至,我要借助于他们,唤醒这人世间被私欲遮蔽的温暖,呼吁世人继承善良、诚实、仁慈的美好品德,恪守弥足珍贵的自省精神,滋养灵魂深处的悲悯情怀,共建我们梦寐以求的香巴拉——和谐社会。
        为了这个梦想,我将与桑多人有关的碎片式的素材写成诗,将板块式的素材写入散文,而将触及心灵的故事,又以小说的方式予以呈现。我甚至把一首诗的内容扩展开来,一一细化,使之成为散文或小说。这样一来,点还是那个点,但由此点散射出的面,更能凸显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爱与恨,他们的苦与乐,在我的关注下,以白纸黑字的方式,留存了下来。
        我清清楚楚,我通过诗歌、散文和小说所抒写的,只是桑多人情感与生活的一鳞半爪。我笨拙的声音,抒写得不是太到位,不是太有趣,但我明明白白,这对这个藏地小镇而言,对一个边地写作者而言,是意义的。
        与桑多人有关的作品,若汇集成册,就是此刻悬在我头顶的羊皮灯,发着它的光,发着它的热,它里头的小人物,也在发出只有小象霍顿那样的读者才能听到的几不可闻的喧嚣声、呼救声和祈祷声,等待着更多的人来发现,来关注。


原刊于《星星•散文诗》2019年第10期


扎西才让13.jpg

        扎西才让,藏族,甘肃甘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歌八骏之一,甘南州作家协会主席。作品见于《诗刊》《十月》《散文》《芳草》《山花》等70多家文学期刊,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小说选刊》《诗选刊》转载并入选60余部年度诗歌选本。出版诗集三部,散文集一部,小说集一部。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955阅读 71 编辑:索木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