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话剧

西藏文学 吴伟 2007-07-06发布

西藏原本没有话剧,是民主改革后引进的一门新兴艺术。1959年秋天,上海戏剧学院专门为西藏办了一个表演班,学制为两年,培训学员20余名,毕业时排演了田汉创作的大型历史剧《文成公主》。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首次到北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驻华使节观看了藏族第一代话剧演员的表演,这一盛事,被载入中国戏剧史册。这批学员回到西藏后,于1962年正式成立西藏话剧团,成为后来繁荣西藏话剧艺术的骨干力量,出现了以大旺堆为代表的话剧表演艺术家。

藏族作者写话剧剧本并公开发表及演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基本内容有三:一是反映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及其事迹;二是改编民间文学名篇;三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基本素材,加工提炼而成。由于话剧不仅吸收了当代各国话剧的艺术方法,也继承发扬了藏戏的优良传统,语言尽量口语化、方言化,因此,观众对这种新的文学形式并不感到陌生。

《塞吉和白吉》的作者索朗次仁,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系统地学过戏剧理论,掌握了剧本写作的各种知识,且常年生活在拉萨,熟悉拉萨的方言土语及社会风情和文化历史,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作品有:独幕话剧《贪贿者》、四幕五场话剧《阿古登巴》和七场话剧《塞吉和白吉》,此外,还有若干折嘎唱段和相声等曲艺作品。《塞吉和白吉》公演时获一致好评,获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戏剧文学奖。

《塞吉和白吉》取材于藏族民间故事《爱情鸟》,说的是藏族青年塞吉和藏族姑娘白吉,自幼青梅竹马,是一对情侣,在举行婚礼的那天,国王凭借势力将白吉抢走,强行配给太子为妃。塞吉对此气愤之极,只身前往王宫欲救自吉,被害于城门。火葬塞吉之日,白吉跳入火中。顿时,两只小鸟随着一缕白烟升起,叫着“塞吉白吉”、“塞吉白吉”,在天空中飞翔。这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以一对情侣以身殉情告终,从而剖析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横行霸道和社会的黑暗。

与《塞吉和白吉》不同的是,索朗次仁创作的另一个剧本《阿古登巴》则是一个喜剧。阿古登巴是一个藏族人民家喻户晓的机智人物,有关他的故事脍炙人口,但将其搬上舞台尚属首次,因此,公演时引起强烈反响。为了艺术地再现阿古登巴的形象,使观众既要看到阿古登巴的本来面目,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提高,作者采取了集中矛盾,限制背景,选取最有代表性,最受群众欢迎的故事片段,来设计矛盾冲突,保持了阿古登巴聪明能干、风趣幽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人格魁力,树立了一个完美可爱的智者形象。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得到民间文学美的享受。

《松赞干布》是汉族剧作家黄志龙和次仁多吉、洛桑次仁合作的成果。该剧不是全面介绍吐蕃王朝的创立者松赞干布一生的功绩,而是截取一个重要侧面——以创立藏文为中心,赞颂他可贵的革新精神,深远的政治眼光,赞颂他同保守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为振兴民族精神所表现出的坚强决心。为了表现松赞干布立志革新、振兴民族这一主题,该剧设计了一系列惊险的场面、动人的情节以及方方面面的代表人物:有全力支持他政治主张的吞米桑布扎和香米达瓦、蒙沙等一批有才华、有干劲、有毅力的大臣和助手;也有站在革新对立面的保守势力的代言人大臣尚朗,此人善于玩弄两面手法,表面拥护松赞干布的新政,暗地里却耍尽阴谋诡计,既反对创立文字,又反对吐蕃与邻近民族的友好;还有一些象穷布邦色那样的有功之臣,但对松赞干布的新政不很理解,因此冲突。通过尖锐复杂的斗争,艺术地再现了松赞干布的高大形象。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看出藏族祖先所走过的坎坷之路,对后辈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5178阅读 58 编辑:华锐·索南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