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钦寺宫渤仁波切

本站原创 刘靖义 2007-07-17发布

佐钦宫渤仁波切化身源——唐东杰布尊者,一生大慈大悲眷顾无边众生,勤行利他的事业一刹那也没有暂舍过。他云游印度、汉地和康藏等许多地方,成办利生事业,在藏区上下修造寺庙、铁桥和木舟等甚多,著称于世的《大渡铁索桥》就是其中之一。他创始了如今名扬世界的八大藏戏剧,把佛祖伟大的行径以及佛与佛子们的动人事迹,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以此来启迪人们扬善弃恶的心灵。在医药方面,他发明了许多医方诀窍。

之后其转世活佛,即历代宫渤活佛,把佛法传播到雪域各地,特别是在佛法没有兴起的地方传扬佛法,开启人们取舍是非的慧眼。并建立过许多显密双修的寺院,如安多地区玉龙札噶寺、达吉林寺和佐那寺等,以及其中供奉的三宝所依,都尽心尽力于佛行事业,予以众生法、财和无畏的布施。

这一世佐钦宫渤仁波切由尊贵的大成就者阿秋法王认证转世。仁波切诞生于佐钦附近的索南拉德牧区,名为旦珍达吉。出生时有种种殊胜的征兆,从小就表现出利益众生的端倪,显露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质,尤其是大悲心的自然流露,连一小小的虫蚁也不会想要去伤害。七岁时便随着舅舅竹巴尊者开始藏文和佛法上的学习,不论是藏文的读写或是寺院课诵仪轨的背诵,全部都学会而无有遗漏。十三岁那年在佐钦寺出家,完整学会食子制作、仪轨唱诵、结手印、金刚舞及坛城制作等历来传承祖师代代衍习的种种法轨。仁波切勤奋好学,聪慧灵敏,所学之事都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并能熟练,特别是对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天资,仁波切从少年时期开始就继承了大成就者唐东杰布的事业,参加艺术活动,用艺术的形式传授众生慈悲、和平、利他和善恶取舍的道理。

宫渤仁波切所亲近的上师有:法王如意宝旦珍蒋措、大堪布德千南卓、大堪布达伟伟色、贝玛格桑法王、晋美彭措法王、顶果钦哲法王、第七世佐钦法王、佐钦竹巴仁波切、朵水滇罗卓嘉措、佐钦朵祯仁波切、阿秋仁波切、大堪布贝玛才旺上师等。在诸上师前领受了许多口传、灌顶和种种口诀精要,特别是在竹巴老上师身边得到过许多共同和不共同的加持。竹巴老上师即大成就者珠巴•土登尼玛仁波切,尊者是竹庆寺的总法台,也是宁玛派所有法脉的传承宗师,被视为圣地(印度)大善知识那若巴的化身。尊者任运自然之殊胜功德很多,弘法因缘殊胜也不可思议。仁波切从七岁起就跟随舅舅竹巴老上师学习佛法,对于所闻受的法义都能如理思惟和修持,且于自心相续通达了知,从内心领悟了三宝的功德,坚定不移地把自己身语意三门毫无吝啬地献给了三宝,深感三界如母众生的痛苦,对上师的信心和上师的加持合为一体,得到了上师不共的加持,以此生起了无伪的出离心和菩提心。

佐钦宫渤仁波切秉承着前缘发心利众的愿行,近年来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在全世界广行弘法利生的事业。他总是在一个个艰苦和困难面前应对自如,在为众生撒播的福田上辛勤的耕耘着。仁波切的时间安排得很紧,现在正忙于兴建西康佐钦《文武百尊坛城佛殿》工程,预计二零零八年完成主体建造,同时又在为“推广素食戒杀生”及西藏环保之事奔忙。慈悲的仁波切从来不拒绝别人的请求,只要为了众生,他都认真地去做。在仁波切的时间安排中,常常是没有吃饭、休息时间,甚至对自身超负荷的付出。仁波切说:“我把自己的身、口、意都给了三宝,能做为众生解脱的事,一点也不觉得累。只要众生能够解脱,是我最高兴的事。”仁波切就这样把他的每一分钟都用在利益众生之事上,跟他亲历过的人都会感受到,仁波切来到世间,身心都为众生所生。

佛与佛子的无上发心和方便应机度化的行径,虽然常人难以度量,但我们所能见到的宫渤仁波切有如下事业:

一、在西康佐钦圣地,建造《文武百尊坛城佛殿》,工程正在进行中(预计二零零八年完成主体结构)。

二、在西康佐钦圣地建造了《佐钦八大善逝舍利塔》。

三、在西康佐钦圣地建造闭关房十间,供给修行者使用。

四、筹建德格阿池藏医学院,培育藏医师,使藏医传承不间断地发扬下去,用以解救病患者痛苦。

五、供养青海玉龙札噶佛寺金顶,并为当地藏民铺路。

六、供养青海玉龙札噶寺、达吉林寺全年法会支出,为众生种植福田。

七、筹建青海达吉林寺佛学院经堂,使佛法不断发扬光大。

八、西藏拉萨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等处佛像,与诸佛菩萨圣像,每年敷金供养不间断。让有缘的众生都能种下解脱的种子。

九、在大陆、台湾等地不间断地进行放生,解救无数生命。

十、印度、尼泊尔等地朝圣广行布施。

十一、邀请西藏知名艺术家,推广、宣传环保对藏地及佛教的要性,保护古老而绚丽多彩的藏民族文化和促进佛教发展。

十二、积极“推广素食戒杀生”,组织筹建素食厂,并以点带面的推广素食,以断绝食众生肉的恶习。

仁波切用自己的方式利益着如母有情,没有一刻停歇。体现出了一位圣者前缘发心的真实力量并相续着历代转世的宿愿!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960阅读 23 编辑:喜饶嘉措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