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第在西藏的开展

《内明》 丹增 2007-07-19发布

菩提道次第皈依境

在北传大乘佛教教区中,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可为代表。而西藏佛教由于受到入藏传播佛法的大德及密续的整体修持观念(人与法)这两种因素影响,完整地接受了修道次第的修行观念。历代的西藏高僧大德依循着这套观念,整理佛教的种种经论,如理安立在适当的层次上,以作行者在修持参阅学习及印证自身之用。大德们更巧妙地运用这套修道次第观来巩固他们所弘扬的教规,藉此培育出教证双美的接班人,壮大其传承。此种依次第、不苟且、不邋等冒进的教诫,令根器不同的佛教修行者能各各因应自身的能力及条件,在不同层次的心灵修行中稳步迈进;这种殷重务实的学风令西藏佛教无论在学问或实践两方面均享有美誉,比之于其他地区的佛教毫不逊色。从西藏历代大德所流传下来的修行教授及研讨教理的论典之质与量来看,便足证笔者所言非虚。层次井然的教观,令西藏佛教行者能有说有修,依修起证,使藏地在人力及资源皆不充足的环境下仍然代有龙象辈出。佛教的智慧世世代代薰陶着藏民:尽管他们之中大多是目不识丁的牧民,但却能深信善恶因果,安份满足,乐善好施的过着朴实无华、毫无造作勉强的在家佛教徒生活;透过代代的潜移默化,他们生活上的每一环节也或多或少地涂上佛教的信念色彩。本来是宗教内部的特殊行为如诵经、礼拜、绕佛塔,在他们心中已变为一种日常行为准则,平实自然地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并不象时下的一些时兴学佛人士,在他们步入佛教这心灵国度时,充满着好奇、幻想,有如小孩刚入游乐场时一般的莫名兴奋;更没有由无理智引导的盲目追求欲望,与及如欲后导致的满足,和随着满足后而来的疲倦感觉。反之,西藏很多的佛教修行者却拥有安和从容的踏实心态,温和地走向成佛之目标。又当他们发觉自心未能领会和力行所接受的法门时,这些明了修行次第的行者会冷静地反省是否自身仍缺乏某些先决条件,经考察后便会安份地先完成某些基础训练,或开始积集某些资粮才趋向进一步的修持。不攀缘将来的未得,不沉缅过去的已得,也不停滞在目前某些暂时的立足处上;如是心态便处不亢不卑、不怨天尤人的正确状态中!这恰好就是上进的良好基础。这种外表上看似缓慢,事实上却是稳当精进(精进往往易被误解为急进),按部就班、坚韧有力的心态,一向是有效获取成果的重要因素,这便是道次第最可贵、最具价值的贡献。佛陀住世时,按问法者的各别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后代的大德把佛陀开示的甘露法门,依众生心灵的升进过程归纳为道次第的三大要门:即出离心、菩提心及空见与各种支分。由于佛陀开示这三要门及三要门的各支分教法是就人而非对理,故并不依从一定的先后过程而宣示,但若纯就众生心灵的发展进程而论,却必定循着一个有规律的程序演进的。简而言之,道次第的三要门可摄为二大范畴:(一) 发心的方便(二) 空性的智慧发心的方便可分为缘自身相续之苦而发起的出离心及缘他身相续之苦而发起的菩提心。此两者若分离时便成小、大二乘的分水线;若纯从菩提心的角度而看待前者,则出离心便被后者所摄持而成为其基础加行。事实上无论是大乘或小乘,缘自身或他身是苦皆是进入圣教的首要原则,此即佛陀在苦谛中的重点教示;不同的只是二乘在知苦这方面的重点上,小乘看重自身,大乘则同时顾及一切众生有情。大乘行者若不能对苦谛有殊胜理解时,则必无法体谅众生之苦恼而真实发起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菩提心行。所以缘自身而起的出离心从大乘菩提心看来是不可或缺,其次第亦是不能倒置的。空性智慧,尽管佛教小、大乘各宗对其看法有粗、细之不同,但只要见地是正确的那便是不共外道的圣教正法印,皆能助我们斩断无明障垢。然而空性智慧在不同的方便发心所摄持时却带来了不同的结果:由出离心所摄的空慧带来解脱轮回的阿罗汉果;而与菩提心行所摄的空慧则成办了能无尽利生、三身具足的无上正等正觉佛果。所以道次第的次第应是指出离心与菩提心的次第,并非先完成出离心及菩提心才开始闻思修持空慧,此点也是我们在研习道次第时要注意的。道次第的各层教法于佛陀在世时是因人而异地灵活开示,并无固定限制,但佛灭后依理成立的道次第教法,其内容却是硬性固定的,这便有赖学佛者对自身条件能力的真诚观察及反省,才能恰当地遵从不同层次的法门来修行了。无数的印藏大德,在自身殷重履行这修道次第的同时,还善巧地把这教法运用来教导其弟子,以壮大、庄严他们自身所重视、所弘传的教统。所以修道次第的内容及次序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容改动,但在重点各别不同的大德所弘传、所诠释的同时,却呈现出多姿多采的面貌;在不同的宗见及传承上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故此我们虽然可以肯定地说西藏古今各传承皆奉行道次第这大共同点,但在各别传承中,由于重显教或重密乘,或弘扬者在当时的人心及社会的回应等种种因素影响下,道次第在西藏各传承中的位置仍有轻重、主客之别,这共中之不共处,亦是无可异议。若把旧传宁玛派与新传的格鲁派在有关道次第的著作数量上的多寡作一比较,其分别之明显便可见一斑,欲明个中因由,便须进一步探索西藏各传承的教观见行。通过对各传承的探究有助我们认知藏土佛教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了知藏土大德是如何有效地活用此道次第,从而对我们未来的修行观建立起更坚实、更完整的信念;这无论在自身的修行或为未来推广佛法而言,其利益皆是深远的。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788阅读 86 编辑:喜饶嘉措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