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生命轮回的运作模式

本站原创 喜饶嘉措 2009-04-04 12:12:43发布

佛经中说,生命的轮回就象是一条生死链,这个链环无始无终。生命没有一个最初的起源和开始,总的轮回也永远不会终止,一切都按着因缘和业力不停地运转着。运转的模式,就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十二有支。被称为十二有支,是因为这十二个运作模式是三界(也叫三有)有情生命轮回的模式;被称为十二缘起,是由于这种运作模式都是依靠因缘条件而起,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独立体。世间万物都是缘起而有的理论,是佛教的核心理论。佛经说:“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任何的事物的存在,都是互相依赖的存在,绝无孤立存在的可能。虽然佛教大小乘对缘起内涵的阐释略有差异,但无不指向否定独立、孤一的事物。从最彻底的大乘中观学派观点来说,不但生命、草木、星球等无常的事物是缘起,即使涅槃、佛陀等恒常不变的事物,也是相对的存在。这相对缘起的哲学观点极为深奥,也是解脱轮回必不可少的证悟要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研读宗喀巴大师的《佛理精华缘起理赞》等相关著作。十二缘起主要讲述了有情的生死过程,而不是世界演变的哲学理论。它涉及到轮回和痛苦的原因,旨在帮助人们解除生命烦恼。所以它并没有试图解释生命绝对起始之谜。(1)无明:十二缘起的第一支是无明。明是智慧的象征,而无明则是一种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愚昧无知或者愚昧无知下的颠倒观念。它是有情轮回的罪魁祸首,五趣轮回图最内圈的猪和最外圈持杖而行的盲人就是无明的象征。从功能的角度而言,无明概有两种:一种是对业果思想的愚昧无知,这种无明导致众生肆无忌惮地作恶,从而轮回于三恶道之中;一种是对万物真理缘起性空的愚昧无知,这种无明导致众生囫囵于三界五趣之内,永无出离之日。(2)行:所谓“行”,就是指业——众生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五趣轮回图最外圈正在工作的陶匠就是其象征。在无明的指使下,众生不断造下各种善恶业。从种类来说,业有福业——能导致轮回善道的业、非福业——能导致轮回三恶道的业和不动业——能导致轮回色界与无色界的业三种。(3)心识:心识是造业和轮回的主体,五趣轮回图最外圈的猴子象征着带着造业的识到处行走。从性质上来说,有处于造业位的受染识和处于受报位的投生识两种。譬如行善之时的心识属于因位受染识,而将来由善业投生到善趣的心识则属于果位投生识。(4)名色:名是指感受、心识等精神体,色是指物质性身体,五趣轮回图最外圈的摆渡是其象征,船象征物质性身体,摆渡者则譬喻心识等精神体。名色主要是指具有生命力的众生最初投胎转世的受精卵以及胚胎。(5)六处:是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这六根,五趣轮回图中带有六个窗口的房子是其象征,六个窗口象征六处。如果是胎生的生命,眼等五根是逐渐发育的;如果是化生的生命,则六根是同时产生的。这是就欲界和色界生命而言,如果是无色界有情,则只有单独的意识,而没有眼等物质性的五根。(6)触:是指幼儿在出生后,开始接触外界的阶段,五趣轮回图最外圈的两性交媾是其象征。从产生感受的功能来说,有三种触,即能产生快乐的触,能产生痛苦的触及没有苦乐感受的中性触。(7)受:是指在接触外境后所产生的感受,有痛苦、快乐和不苦不乐的中性感受三种。五趣轮回图中的眼睛中箭是其象征。(8)爱:是指性成熟阶段。对快乐的感受不想远离,痛苦的感受产生厌烦等,都属于爱的范畴。但爱的产生源于无明的掺入,如果终止了无明,即使遇到各种感受,也不会产生渴爱。五趣轮回图中以嗜酒者作为象征。(9)取:是指在爱欲驱使下追求异性,为满足心理和生理欲望进行索取的阶段,在五趣轮回图中以猴子摘取果实为象征。根据执着对象不同,有四种取,即欲取——为满足感官快乐的追求和索取,见取——对错误观念的固执、偏执和坚持,戒禁取——对错误道德规范、禁戒的执取,我语取——对自我、自私的偏执。(10)有:也是指业,但经过爱和取强有力的润发,来生的进程已经定型,一触即发。五趣轮回图中以孕妇为其象征。(11)生:是指投生的阶段。在无明、爱、取的催动下,形成“有”的进程,而“有”必定导致再生。五趣轮回图中以孕妇分娩来象征。(12)老死:是指一期生命的变迁老化和终结。五趣轮回图以一个背负尸体的老者来象征。十二因缘可以说是生命轮回的因果链,从无明导致造业,依次导致老死,而老死继续循环,导致无明继续造业,轮回不息。这十二支缘起,说明了轮回的三世双重因果。无明、行以及因位的受染识属于过去世的因果,果位的投生识到“有”属于今生的因果,再生及老死属于未来世的因果。在这三世的轮回链中有双重的因果关系,第一重是从无明到受,无明和行是因,识到受是果;第二重是从爱到老死,爱取有是因,生老死是果。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第一重因果中缺少爱取有,第二重因果中缺乏无明、行和受染识,但这并不影响十二因缘的运作,反而告诉大家了一个重要的关键,那就是十二缘起之所以有两重因果,是要阐发两种苦谛的情况。第一重因果着重阐示引发的因果,是从能引发未来苦的角度而言;第二重因果着重阐示产生的因果,是从已经尝受苦果的当下来说的。所谓轮回,就是众生受无明烦恼催动,造下善、恶、不动(指下生定生色界和无色界的业)三种业,在三界中受苦的情况。根据龙树菩萨归纳,十二因缘中的无明、爱和取三支属于烦恼,行和有二支属于业,其它支则属于苦。而佛陀在《稻秆经》则以四个比喻来归纳——由于无明,在业的田地中播下识的种子,灌溉以爱水,于母胎中生长出名色苗芽。

4549阅读 40 编辑:喜饶嘉措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