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宗教舞蹈“羌姆”

《喜马拉雅的人与神》 克里斯托弗/文 向红笳/翻译 2005-09-16 13:57:09发布

一、苯教舞蹈

受到对西藏早期信仰了解不足的限制,我们无法断定佛教在西藏成为主要宗教之前是否已经有了“羌姆”(宗教舞蹈)形式的圣舞。尽管从今天喇嘛教的舞蹈中可以看到具有西藏前佛教时期的一些成分,但很难确定它们是佛教传人前在西藏演出的“羌姆”的一部分,还是后期糅合进去的内容。 现在,苯教寺院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演出“羌姆”。如果“羌姆”确实存在,也绝不可能代表前佛教时期“羌姆”的最早形式。我们不妨这样认为,与大部分苯教仪式一样,现今的苯教“羌姆”一直深受喇嘛教习俗的影响或者就是效仿佛教模式创造的。 到目前为止,有关苯教“羌姆”的记载寥寥无几,根据向我提供资料之藏人的说法,春丕河谷普莫岗的苯教巫师在冬季为制药丸时能顺利取药要演出剑舞。同样,在乃琼寺和百灵庙演出时,领舞者让自己进入神迷状态,随后,为来年做出预言。春丕河谷的苯教巫师在夏季还举行一次“羌姆”演出。与喇嘛表演的“羌姆”一样,在铙钹、巨型鼓及发出悦耳动听敲击声的小锣的音乐伴奏下,舞者翩翩起舞。巴考曾在西藏东南边界地区巴通村观赏过一次苯教“羌姆”的表演。从他的描述中可以得知(令人遗憾的是,其描述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几次观察),当地苯教巫师每年大约阴历十二月中旬演出“羌姆”,持续三天。这些“羌姆”与喇嘛表演的“羌姆”大体相同。戴面具的巫师身穿华贵长袍,用面具遮住面孔,其中一些人佩带金刚杵。佛教“羌姆”中的滑稽人物游方僧也出现在这个苯教地区的“羌姆”之中。 李安宅记录了一些苯教“羌姆”的资料。根据他的说法,丁青苯教寺院在藏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举行新年“羌姆”演出,以驱鬼祓魔。演出这个“羌姆”的目的与全藏众多佛教寺院及信仰佛教的周边地区同时举行的新年“羌姆”相仿。“羌姆”中出场的舞者应代表一个苯教的凶相神及其侍从。在十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还演出同类型的“羌姆”。据说,在四月十日那天,丁青寺的苯教巫师要在舞蹈中扮演三联神(梵天三师徒的缩写形式)。 赫尔曼斯已经公布安多地区东止苯教寺院表演“羌姆”的角色名单。这个苯教“羌姆”被称为“玛举六羌姆”,在此,我们简要分析一下名单上的名字。 这个“羌姆”的主角是玛钦波拉山神(在苯教资料中也叫玛年波拉、玛觉波拉、波钦波拉等),它是坐落在青海湖以南的阿尼玛卿山的化身。玛钦波拉是佛教及苯教共同敬拜的山神。在“羌姆”中,它与锡金首府甘托克每年为祭祀佐昂达孜山神而举行的“羌姆”在表演上惊人地相似。上面提到的玛举显然指的是玛氏三百六十个兄弟神,它们组成玛钦波拉的侍从。在“羌姆”中,四个戴着野牦牛、龙、狮及大鹏面具的神为它伴舞,还有各式各样礼佛供神之人,即:两小供礼者、两大供礼者及一名“决巴”(断“我执”的行者)。“羌姆”中还有四个戴骷髅面具的人(其舞蹈具有大部分佛教“羌姆”的重要特征)、阎王和地狱佛母及罗喉罗神(与前两个神一样,它是从印度佛教神殿中借用的)。最后是身穿水晶铠甲的鬼宿神。从名字的相似性来判断,最后提及的这个神可能也是山神。名单上有两个词含混不清:一个是“两妖女”(或一个妖女和一个阎罗女),另一个词代表两个星宿神。

二、宁玛派及大圆满派舞蹈

李安宅在有关宁玛派的一份资料中简要列举了这派寺院演出的“羌姆”。一月十八日、十九日演出的“羌姆”简称为“小金刚撅舞”,而同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演出的称为“大金刚橛”舞。某些拥有足够数量面具和服装的较富裕的宁玛派寺院则要举行祭祀一百位护法神的“羌姆”。要在藏历二月二十二日举行专门纪念这些护法神的“羌姆”。以“古茹”八名号(莲花生的八大名号)闻名的莲花生及其八大化身是典型的宁玛派“羌姆”中的主要人物。这个“羌姆”可以在任何一个月的十日演出。然而,根据李安宅的说法,在六月十日或七月十日演出较为可能。每隔十二年,即:藏历猴年,都要演出一场规模宏大的“羌姆”。 但我从宁玛派喇嘛那里得到的有关该派“羌姆”的资料仅部分地符合上述名单。前面提及的“大金刚橛舞”和“小金刚橛舞”无疑是金刚橛舞的全称和缩写形式,在宁玛派寺院里经常演出。根据口头传说的说法,该“羌姆”应是这一派中最古老的舞蹈。 本文第三章介绍了五世达赖喇嘛时期这种“羌姆”的唱本。祭祀一百位护法神的“羌姆”可能是“八行者九勇士羌姆”。根据向我提供资料之藏人的说法,藏历十二月演出这个“羌姆”。这大概就是藏文资料提及的“旧密乘八大法行羌姆”。 该“羌姆”中的主角是九勇士,也是宁玛派主要的护法神: 文殊身之神:代表文殊菩萨及其侍从,相应的礼仪颜色为白色。 莲花语之神:代表红色的阿弥陀佛及其侍从。 正确的意之神:相应的礼仪颜色为深蓝色。 甘露功德:颜色为黑色。 本母放咒:颜色为黑色。 持咒大师:颜色为棕色。 世间供赞神:颜色为绿色。 诛敌咒神:颜色为蓝白色。 据向我提供资料之藏人的说法,通常在二月或三月演出非常重要的“羌姆”,简称为“静凶相神的根本羌姆”。宁玛派和大圆满派都演出这种“羌姆”,它可能与藏文资料提及的“旧密乘”的静凶幻化“羌姆”是同一个舞蹈。与前面提到的“羌姆”一样,只有富有的寺院才能演出这个“羌姆”,因为它需要一百多人所需的演出面具和服饰。据说,敏珠林寺因举行过大规模的“羌姆”而远近闻名。向我提供资料的一个藏人列出的名单表明,四十二名舞者代表温和神(静相神),五十八名舞者代表愤怒神和愤怒女神(凶相神)。 温和神的组成如下: 1.法身、普贤 2.金刚萨锤、宝生佛、阿弥陀佛及不空成就佛 3.五佛母,显然与五如来相对应。如果我们承认这两组典型的宁玛派分类,那么五来和五佛母之名及相互关系如下: 五如来 五佛母 大日如来 九首之主尊 金刚萨埵 愤怒海药王母之主尊 宝生佛 (原文空缺) 阿弥陀佛 本母龙之主尊 不空成就佛 五首曼禅之主尊 4.八大金刚萨埵及八大金刚心母 5.六大菩提萨埵,称为“六大强大佛”(天神界、非天界、人界、旁生界、饿鬼界、地狱界) 6.四大护门神和护门天母 出现在这个“羌姆”中的凶相神如下: 1.最胜、胜乐神 2.胜乐金刚的五大化身,即:金刚胜乐、宝胜乐、莲花胜乐、羯磨胜乐、佛陀胜乐 3.八大魔女 4.二十八自在母。根据宁玛派和噶举派经文,在侍从中出现一群女神,她们也许代表二十八自在母 5.四大护门天母 6.数量不定的游方僧也参加了这个“羌姆” 藏历十一月,宁玛派喇嘛表演一个简称为“文殊法印胜伏”的“羌姆”,这个“羌姆”是为纪念文殊师利的凶相化身阎罗王而上演的。二十二名舞者加入其中,分别代表以下人物: 1.法印胜伏(阎罗王),戴蓝色面具 2.拥妃热玛堤,戴蓝白相间面具 3.救世佛母,戴棕色面具 4.身的化身,大红阎罗王,戴红色面具 5.语的化身,大红命司主,戴红色面具 6.意的化身,九头阎罗王,戴蓝色面具 7.十二阎罗王,穿蓝色衣服 8. 四个门域阎罗鬼卒,穿着蓝色长袍 在每月初十,主要在五月,有时也在四月、六月、七月(李安宅列出的表中也提到六月初十和七月初十这两个日子),宁玛派喇嘛演出“羌姆”,以纪念莲花生大师。莲花生诞生在藏历猴年,因此,该年“羌姆”的演出规模空前。尽管演出的“羌姆”中,这位圣贤及其八大化身(古茹八名号)总是担当主角,但我们从收集到的有关描述中可以断定,“羌姆”的演出形式在各个寺院里显然不同。宁玛派主寺敏珠林每年夏季演出的舞蹈中,莲花生的八大化身都是主角。在这个“羌姆”中拟人化的其他神灵是该派的三个主要护法神,统称为“玛曜三圣”或“玛曜三杵”,即:天母、大曜罗喉罗神和骑狮护法神。 库柏公布了他对西藏东部宁玛派寺院藏历七月初十为纪念莲花生大师而演出的“羌姆”的精确描述。我们对其描述进行分析,再加上向我提供资料之藏人提供的其他资料并用藏语标音法来下个定义的话(我们引用的资料仅仅根据语音来标识),那么,我们可以勾勒出这个“羌姆”的大致轮廓。十名凶相神缓慢起舞开始了这个“羌姆”,他们的职责是用竹枝把在场地徘徊的邪恶精灵驱逐出去。其后是八名舞者,据说他们是来自莲花生的神圣住所青铜山的精灵。在一些寺院中,舞者为双数。八名舞者不戴而具,每人身穿一件五片长袍和一件骨制围裙,左手挥舞法铃,右手挥舞达玛茹(鼗鼓)。因此,他们与哈瑞拍摄的布达拉宫脚下举行的新年“羌姆”上的舞者十分相似。与一般习俗(通常要求“羌姆”表演者严格保持肃静,但游方僧、白发仙翁和戴骷髅面具舞者这类插科打诨之人除外)相反,舞者一边唱着祭祀莲花生的歌曲一边翩翩起舞。最后,他们要为来自莲花生住所的八大鬼卒开路。参加“羌姆”的鬼卒数目可以是四名或十六名。如果仅有四名,那么,每个面具都要符合四大瞻部洲白、黄、红、绿(或蓝)的典型颜色。如果是八名,则两个面具应为白色,两个为黄色。每个出场的鬼卒都手持一面法鼓,并用弯鼓槌击之。 当八名舞者再次返回场地后,莲花生八大化身簇拥着第九名舞者登场,他似乎代表莲花生大师本人。根据库柏的描述,莲花生八大化身应戴猪头面具,而带着同样面具的侏儒伴随左右。但这不符合西藏肖像学中代表莲花生八大化身的形象。 1.莲花生:白净皮肤,身穿华贵长袍,右手拿着鼗鼓,左手拿着镜子 2.黄色释迦狮子(莲花生八名号之一),以传统的方式代表静思冥想中的佛陀 3.粉色三眼愤怒金刚,右手握住金刚杵,左手拿着网或金刚杵,站在正吞噬一男子的老虎背上 4.莲花金刚,穿僧衣,戴僧帽,右手拿着金刚杵,左手拿着颅器 5.狮子吼(以同样形式代表本尊金刚手菩萨):凶残的蓝色三眼神,手持金刚杵和网 6.白色日光神:除了虎皮缠腰布外全身赤裸,右手拿戟,左手拿网 7.爱慧:身穿华贵长袍,手持鼗鼓及颅器 8.莲花生以传统的方式出场,头戴着典型的萨霍尔帽(盂加拉帽),右手拿着金刚杵和内有长寿瓶的颅器,胳膊上架着戟。 我们从库柏的描述中得知,与莲花生八大化身一起登场的第九名舞者拿着一面金扇和戟及内有长寿瓶的颅器。九名舞者坐在为他们准备好的坐垫上。此时,很多人向他们致意。顺序是,在两名男孩的陪同下,一个怪里怪气的阿罗汉(和尚)走到他们的面前,随后是代表八瑞相的戴面具者。接着是两组舞者,每组五人。首先是五勇士上场,右手拿着鼗鼓是他们的特征。他们的名字和所戴面具显然说明他们与五如来的密切关系。 名字 面具颜色 佛雄 蓝色 大宝雄 黄色 金刚雄 白色 业雄 绿色 莲花 红色 第二组是五大佛母或五大空行母,是五雄的妃女。 佛空行母 大宝空行母 金刚空行母 业空行母 莲花空行母 她们每人都头戴五瓣佛冠,手持的鼓与鬼卒所持的鼓一样,只是体积略小一些。她们用鼓槌击鼓。与其他舞者一样,由男孩子装扮的五位佛母也唱了一支很短的赞歌。 在这两组舞蹈结束后,两个丑角(牧人和他的妻子)登场了。他们手牵一头牛,男子拿着投石器,女子提着奶桶。在他们竭力逗人发笑时,另有两人出场,向莲花生及其不同化身梵天和天王致意。天王应是两大神王之一,他手持琵琶。此时,莲花生八大化身起身表演一个舞蹈,而与他们一起上场的第九位舞者仍然端坐不动。随后九人都返回寺庙中。此时,八名舞蹈者再次人场唱歌,感谢莲花生大师参加这个“羌姆”。 他们退场后,“羌姆”的第二个主要阶段开始。大黑天神以宁玛派崇拜的形式出场,其名为羯磨大师(功业大的中性怙主,护法神之一)、中性怙主或中性札协玛怙主。在喇嘛教肖像画中,他是个黑色天神,右手握戟(或长矛),左手拿着心和网。但在这个“羌姆”中,代表中性怙主的护法神却手握一串人心制成的念珠。两个身穿短裤,头戴红帽的刀斧手走在他的前面。七对装束不同的舞者作为侍从紧跟其后:两个带着猴脸面具、身穿红袍的佩剑妖魔;两名舞者身穿短袍,头戴插有三角形旗子的头盔;两名摩罗天宫的魔女披着长发,穿着黑袍,黑色是这类神灵的典型色彩;两名比丘身穿僧服,头戴扁平的金黄色帽子,这与更高层喇嘛祭司所戴的帽子相仿;两名黑帽僧穿着典型的盛装,每人手持金刚杵和颅器;两个“杰巴”(可能是王、主宰的意思),应该是“俗人之魂”,他们佩戴着剑,戴着插有三角形旗子的头盔;最后一对,似乎又是两名刀斧手。“羌姆”以这些人物表演的舞蹈作为结束。 在节日的第二天表演祭祀金刚力士的“羌姆”。从库柏的描述来判断,这个“羌姆”在很多方面与金刚橛舞有相似之处。 在四名装扮成骷髅模样的喇嘛表演一个短舞后,16个黑帽僧上场。他们以向土地神供奉“神饮”(精美的饮料)作为“羌姆”的开始。两名喇嘛分站在庙门人口处,其中一人端着放着银碗的托盘。每位黑帽僧舞者都得到一只碗,第二个助手将它斟满酒或茶。舞者将碗高高举起,向空中抛洒酒或茶,然后再将碗放回托盘。此时,黑帽僧从舞者中穿过去,退下场。几个童舞者将一个戴鹿头面具和一个戴牛头面具的两个舞者领入场内。他们登场后,四个戴鸟头面具的“门卫”表演舞蹈,每人手持颅器和金刚杵,而后是两个“特殊守门卫士”表演的金刚力士舞。其中一个戴着牛头面具,另一个戴着猫头鹰面具,所有的人都拿着金刚杵。邪恶精灵旋转着,旨在毁掉舞蹈。黑帽僧领舞者被其吸引后,舞蹈中的主角登场了。23名舞者簇拥着金刚力士,他们其中有:6个门神,14名圣人(令人十分奇怪的是,他们当中竟有一些人头戴猪头面具),还有戴牦牛头、黄牛头和狼头面具的人物,人人都手持金刚杵。几名助手将一张桌子搬进场地中央,桌上放着“林伽”(用面团捏成的人像,放在一个三角形的托盘中,作为人们心目中想象的邪恶,即魔鬼的俑像),桌前放着一张兽皮。这个奇特的仪式与黑帽僧领舞者献祭“林伽”有关。这位领舞者再次祈唤神灵。当戴牛头面具的舞者在场地中央开始狂舞时,金刚力士及其侍从全部退场。 戴牛头面具的舞者用剑切碎“林伽”后,他们又重新上场。这一群舞者每人都分得一块面捏的塑像(即:切碎的“林伽”)。他们高举一会儿,然后把它们分别朝四个主要方向扔去。 与大多数“羌姆”一样,这个舞蹈也以分撒“朵玛”(用糌粑捏成用以供神施鬼的食品丸子)的仪式告终。黑帽僧舞者领着这一队人马,在即将举行分撒“朵玛”仪式的地方建起塔形草棚。黑帽僧领舞者在这里表演投石和射箭,他用投石器猛投三块石头,然后把三支箭射进草棚,最后将“朵玛”放在多康(焚烧朵玛的灶)里烧掉。 在喜马拉雅王国锡金首府甘托克,宁玛派祭司表演的两个舞蹈也同样著名。第一个舞蹈是每年向干城章嘉峰的化身岗钦五宝藏山神举行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五座山峰都俯瞰锡金全境。在文学作品中,它被称为“五宝藏虎头峰”,字面的解释是“五大珍宝的虎头峰”之意(即:沟顶土地神五大珍宝的虎头峰)。 每年祭祀五宝藏虎头峰的仪式是在夏末举行直至雨季结束。根据锡金王家编年史的记载,纪念这位山神的宗教仪式是由锡金最早的佛教弘扬者拉顿钦波于17世纪带入锡金的。除了锡金人把它视为自己国家主要的地方神外,还有两位在“羌姆”中受到顶礼膜拜的山神。一位是五宝藏虎头峰的侍僧“雅布堆”(魔父),它是坐落在印度西里古里城附近的一座山的化身。另一个是西藏著名的念青唐古拉山神,它是坐落在西藏北部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化身。 在描述为纪念这三位神灵而表演的“羌姆”之前,应关注其祭祀仪式和肖像学的研究。根据一些人的看法,干城章嘉峰山神与佩戴红色长矛的多闻子(财神多闻子)是同一位神。而另一些人认为前者似乎只是后者的金光明身。一些文字资料里谈到岗钦五兄弟,它们是五座最高山峰的化身。他们也以“沟顶土地神五宝藏五弟兄”、“上半部山峰的主人五宝藏”和“五弟兄”著称。这五弟兄属于夜叉一类的神灵。他们的坐骑分别是狮子、大象、骏马、蛟龙和大鹏。他们身佩海螺、金、铁、铜、金刚杵,身披盔甲。每人手持一杆矛头绑着旗子的长矛和一个匣子,象征着五座山峰分别贮藏着不同的珍宝。关于这些珍宝的品种,锡金的一份资料表明:“第一座雪山珍宝是盐;第二座雪山珍宝是金子和松耳石;第三座雪山珍宝是佛教经典和增长财富的珍宝;第四座雪山珍宝是盔甲和武器;第五座雪山珍宝是谷物和草药。同样,其他所有较小的积雪峰顶也都是财富的宝库。” 五宝藏虎头峰的主要侍僧魔父的肖像与大黑天护法神侍僧的肖像相似,因此,人们认为这个山神是大黑天神的金光明身。有关它和念青唐古拉山神的肖像,可以参阅下面节选的资料。 这三位神除了在“羌姆”中出现外,在锡金僧人举行的其他宗教仪式的庆典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根据沃德尔的说法,前两个山神时常接受蒂斯拉峡谷一个神殿中供奉的鲜血淋漓的祭品。一份锡金资料谈到这种祭祀五宝藏虎头峰山神的祭品:如果中间国哲孟雄(锡金的藏文名字)有了来自虎患的威胁,那是因为得罪了五宝藏虎头峰山神,供品应该是头白牦牛。如果没有白牦牛,则可用酥油制成牦牛模型作为代用品进行供奉(长长的像支箭),用从刀背上甩下来的鲜血在白绸子上写下咒文:“呵木比达他比达踢普日那瓦日互木帕待。”写完后,要背诵一百零八遍,然后将供品送去。把绸子系在右肩上,这个人就不会受到老虎的威胁。出于同样的原因,锡金人为祭祀念青唐古拉山神也要供奉同样的祭品。“如果是‘野人’带来的威胁,那也是因触犯了念青唐古拉山神,这时,要献上一只白羊和一个线捆恶神的十字架。口念神奇咒语,分撒朵玛,让燃烧的牛粪、马粪的烟雾撒开。”在锡金,在由土著雷布查祭司和女祭司主持的仪式中,干城章嘉峰山神占有极为显要的地位。 祭祀五宝藏虎头峰山神的“羌姆”在每年藏历七月十五日举行。据说这个“羌姆”是由锡金第三位藏王恰多南杰(1686—1717年)所创。其合作者是转世活佛晋美巴吾,人们认为他是拉尊钦波(大僧王)的第三位转世。除五宝藏虎头峰外,雅布堆和念青唐古拉也同样在“羌姆”宗教仪式上得到人们的祈求,但只有前两个神灵实际出现在“羌姆”之中。 我以前曾公布过有关这个舞蹈的一些描述,在此,我只准备罗列一些最基本的观点和补充观察到的一些情况。根据向我提供资料之雷布查人的说法,在举行“羌姆”的前夕,要在甘托克王宫举行独特的仪式。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向甘托克王宫官员核实这一情况。 在演出“羌姆”的那一天,一名女祭司抵达首府,同日傍晚被护送到王宫里。来自锡金西部一个村落的著名女祭司诺季李布查尼常常前来主持这个仪式。她去世后,其夫接替了她(他本人也是一名祭司)。女祭司或祭司分别进入神迷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特空太克的灵魂渐渐附着在他们身上。传说,当第一批藏人定居者于17世纪抵达锡金时,当时雷布查人的首领,特空太克统治着他们。特空太克和藏人首领嘉本萨立下血盟,签订了盟约。根据这个盟约,雷布查人与藏人在锡金地位相同。在此之前,雷布查人是锡金惟一的主人。但正如雷布查人宣称的那样,藏族移民撕毁了这个盟约,他们成了锡金的主人。特空太克的灵魂借祭司或女祭司之口,谴责国王先祖犯下的过错。通过一个传神言者,国王让特空太克的灵魂相信,他已竭尽全力改善雷布查人的生活。最后他请求特空太克的灵魂不要干扰正在表演的“羌姆”。为了不让喇嘛了解该仪式的情况,第二天清早女祭司或祭司离开甘托克。 在举行“羌姆”的前几小时,皇家寺庙要举行一次宗教活动,在寺庙前表演“开场舞蹈”。供奉给锡金各位护法神的几个巨型“朵玛”放在主祭坛的前面。两个真人大小的塑像穿着华贵长袍,代表五宝藏虎头峰和魔父,他们脸上都戴着静相神佛面具。而在跳神中代表两个恶魔的舞者戴着凶相神的面具。 首先上场的是几个戴面具的丑角。围绕寺庙前“羌姆”跳神广场行走的僧人乐队的出场开始了“羌姆”的实际演出。身穿红袍、头戴红色尖帽的喇嘛们缓慢行走。舞者转着圈子,随着吹奏的乐曲行走。喇嘛与跟在后面的舞者一样,围着沙石铺成的转经路前行。最后,乐队坐在一个长长的大殿里,大殿的大门敞开,正对着寺院。 舞蹈中的主角或群舞者的出场顺序如下:第一批13人、15人或17人不等,身着武士服装。他们身穿西藏贵族传统的绸缎长袍、足登高统长靴,胸前交叉佩挂彩带。这些彩带是过去不同军团的标识,也是包扎伤口的绷带。每位勇士右手握住无鞘剑,左手举着小圆盾牌,头戴装饰三面三角旗的头盔。“羌姆”领舞者率领着剑舞者。第二个指挥者(“羌姆”中的最后一名)最后登场。以下不同称呼代表剑舞的不同动作: Gri—vkov:字面的意思是“剑旋转”,表示剑出鞘 Gri—rdar:磨剑 Griv—vphyar:舞剑 Khrag—mtsho—rba—dabs:掀起血海巨浪 Khro—movi—lnga—bskor:愤怒女神五次旋转 bDun—bskor:七次旋转 Gri—thod—kha—skor:把剑放在颅器口上 rDo—rje—vgro:金刚橛舞步 Khro—movi—Sdong—bsig:拍打愤怒女神的脸 舞蹈一结束,勇士们即退回寺院。 间歇片刻,代表五宝藏虎头峰山神的舞者与剑舞舞者一起上场。他身穿华贵长袍,腰系围腰,围腰上绘有恶魔面孔,中央绘有一个恶魔脸,四边装饰着金刚橛和人头画。他胸前挂着一串骨珠和一个轮子,右手挥舞着一根短矛,矛尖系着一面小旗,左手拿着一块象征珍宝的东西。三眼面具呈红色,代表着愤怒异常的恶魔面孔。面具上半部额头上是一个头盔,上面装饰着一小幅人头骨画。头盔两侧插着三角形旗子,旗尖上有一团团棉花。在规定舞蹈动作演完之后,代表山神的祭司坐在大殿入口处,僧人乐队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祭司悠闲地坐在一把虎皮铺面的椅子上。 接下来上场的是代表魔父的舞者,他戴着一个令人生畏的黑面具,面具上是一个装饰着五个人头的佛冠。他右手挥舞着一把系着旗子的剑,左手捧着一个人心模型。在“羌姆”广场上旋转一周半后,他也坐在通往低层大殿的入口处。 在扮演五宝藏虎头峰山神的喇嘛表演舞蹈的同时,一位身穿节日盛装的侍从把一匹备有马鞍、披着华丽马具的浅栗色马牵到舞者身边。它是山神的坐骑,一直在王家马厩里喂养,从来没有人骑过它。同样,当表演魔父舞时,一匹四蹄皆白的黑马也被牵到舞者身边。第三匹备有马鞍,披着马具,是一匹白鬃毛、白尾巴的米色马。在“羌姆”表演期间,它在附近喂养。后一匹马是奉献给念青唐古拉山神的,而该山神在舞蹈中并未拟人化。 当扮演五宝藏虎头峰山神和魔父的舞者端坐在大殿入口处后,剑舞者向这两位山神表示敬意。随后是扮演五宝藏虎头峰山神的喇嘛开始跳舞。两个主要片断叫做“彩虹的智慧”和“鹅步”。后一种舞步显然与传说有关。传说认为,大僧王在去锡金的途中与山神五宝藏虎头峰相遇,山神是以白鹅王的模样出现在喇嘛面前的。舞蹈一结束,代表五宝藏虎头峰山神的祭司退回寺院。接着魔父表演几个舞蹈动作,然后也退下场。这个舞蹈的主要片断叫做“三角”。此时,勇士们表演两个舞蹈,分别叫做“甲娃”和“吉果”(外转绕)。最后,在王家侍卫队乐队和扛着旗子、牵着供奉给众山神的三匹马的侍从的陪伴下,绕寺庙走三周。环绕前进时,舞者们高唱战歌。勇士们再次在寺院前表演剑舞。“九周旋转”是这个舞的开场,“喜旋珠”(幸福旋转)是结束“羌姆”的最后一段。 每年在甘托克表演的新年“羌姆”与上面描述的在布达拉宫举行的“羌姆”中出场的许多主要人物十分相似。在为祭祀山神而表演“羌姆”时,要在皇家寺院前进行并要持续两天。在其他日子,要为表演“羌姆”做好如下准备:广场中央平时插着锡金国旗的旗杆底座被改成铺着红布的桌子。在旁边的地上插着两面胜利幢,每一面幢的顶端有一个三叉戟。一张盖着方格图案僧布的桌子放在一间低矮殿堂中间的入口处,寺院僧人乐队将要坐在那里。桌上摆放着装满供品的盘和碗。帷帐紧拴着,把中间隔开,遮住了整个长廊,人们只有从此穿过才能进入殿堂。在“羌姆”表演过程中,舞者上场或退回寺院时,两名身穿不丹服装、戴着头盔的卫士拉幕或合幕。最后,把几个巨型朵玛放进寺院,是供奉给“羌姆”中主神的,它们在“羌姆”开始前的宗教仪式中起着重要作用。 “羌姆”是以僧人乐队表演的“舞蹈音乐”作为开始。乐队敲击钹和鼓环绕广场一周,而后坐在面对大殿主入口处较低层的大殿里。不久,第一批戴面具的舞者上场,他们代表着地位较低的兽头神灵,主要是戴鹿头及各种鸟头面具的人物,他们都佩带着剑。接着,黑帽僧领舞者率领黑帽僧舞者表演了一个长舞。领舞者后来在较低大殿乐队前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此地,他能够观看其他黑帽僧的表演。四个戴着尸林陀主骷髅面具的舞者上场打断了黑帽僧舞蹈的两个主要片断。他们从寺院跑出去,围着“林伽”跳舞(“林伽”被摆放在中央的旗杆前)。他们入场时受到喊叫声和尖利哨声的欢迎。 在表演这个跳舞时,黑帽僧们供奉面制塑像和“神饮”。其后,他们用一只黄铜杯换下颅器和金刚橛,圣徒和游方僧往里面注满清茶。茶具要事前放在旗杆台上。两名唢呐乐手在寺院入口的旁边吹奏音乐,宣告“羌姆”的主角即将登场。他们是一些地位较高的神和女神,属于凶相神,都戴着五骷髅佛冠,三眼面具,这身装束与其身份相符。一名戴鹿头面具的舞者刺杀“林伽”,把舞蹈推向高潮。 第二天的舞蹈又是以乐队的“音乐舞蹈”作为开始。接下来是锡金贵族成员表演的剑舞。一大群头戴兽头面具的人物接着上场,其中有几个戴着鹿头、牦牛头和鸟头面具。随后黑帽僧上场。接着是剑手表演的战舞和头戴兽头的舞者表演的舞蹈。这两个舞蹈都旨在引出这一天“羌姆”中的主神大黑天(玛哈噶拉)。他在寺院门口也受到唢呐乐手和手捧香炉的几个喇嘛的迎接。同时,专门为魔父准备的马也被牵出王家马厩,带进舞蹈圈中。据我们记忆,魔父只是大黑天神的化身。此时,在焚烧一张四方纸片中舞蹈达到了高潮。这张纸的中央画着一个人形轮廓,四边画着各种神奇图案。舞者在圈外点起了火,把盛满油的壶放在火上,剑舞者、黑帽僧和戴面具舞者在壶边围成一圈。上面提到的那张纸被系在一根木叉上,侍从们将它举起放在油壶上方。几根长绳让纸呈水平状。此时,从颅器中往油壶里倾倒一些东西,油开始劈啪作响。当火苗烧到那张纸,油壶就扣了过来,火被熄灭。随后,大黑天神和其他舞者先后退场。 傍晚时分,“羌姆”刚一结束,寺庙前就组成了一支队伍。皇室家族的武装侍从率领这支队伍,举着一个杆子,竿子上挑着一幅唐卡。随后是由两名不丹卫士,各自扛着一面原来插在广场中间的胜利幢。雷布查人组成的皇家乐队和卫队、剑舞者、僧人乐队尾随其后。在这种场合里乐手身穿僧人袈裟,黑帽僧们和喇嘛们抬着事先摆放在寺院里的装饰华丽的“朵玛”。队伍仅移动几百码就走到一个十字路口,黑帽僧领舞者将在此地主持分撒“朵玛”的仪式,该仪式最终以焚烧“朵玛”而告终。过一会儿,还要在寺院主入口处再举行一个同样的仪式。这个仪式应由真正的苯教巫师主持。仪式结束时,剑舞者绕寺院三周。 拉萨附近的乃琼寺是西藏降神师(传神言者)的驻地,那里每隔十二年才有可能举行一次简短的“羌姆”。尽管这座寺院与邻近的黄教寺院哲蚌寺关系密切,但它却属于宁玛派。我们谈论的这个“羌姆”是在正月初三举行的,与“年祭”仪式有关。在举行仪式的这一天,摄政王或达赖喇嘛的一位代表,在四位噶伦(大臣)和为数众多的政府官员的陪同下清晨离开拉萨,于早上八九点钟抵达乃琼寺。官员们坐在寺院四周的拱廊里。在有些情况下,仪式是以持续约一小时的“羌姆”作为开始。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只有有关这个“羌姆”的简要报道。“羌姆”的出场人物如下:一组穿着普通装束的黑帽僧舞者,共八人,其中两人为成年人,其余为儿童。他们头戴宽帽檐的漆帽,僧服外面罩着一件袈裟。另一组是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其服装上有红、黄、绿、蓝相间的方格。除他们外,舞者都身着黑色服装。 接下来的仪式,无论是否以上述“羌姆”作为开始,通常举行的方式相同。降神师身着全套礼仪长袍,处于神迷状态般地出现在寺院门口。在通常情况下,这位降神师只应受到护法神比哈尔的助手“金刚扎丹”的邀请。在这种情况下,比哈尔护法神应该附着在降神师身上。在降神师进入场地之前,从寺院屋顶传来法号声。降神师一出现在门口,号声戛然停止。接着几名僧人乐师开始吹奏唢呐。降神师进入场地,侍僧递给他一把剑和一支没有弦的弓。在铃和小钹柔和音乐的伴奏下,他开始跳起缓慢而优雅的舞蹈。在表演过程中,他三次向摄政王鞠躬致意。他的头鞠得很低,头盔上的旗子几乎触地。降神师的这个独舞叫做“献福德”。舞蹈结束后,人们递给降神师一只金杯,内盛清茶。他走到摄政王或达赖喇嘛的代表面前,摄政王呷一口茶后又把杯子还给降神师。他喝完余下的茶,然后躬身向前说出他的神秘预言(只能说给摄政王听)。随后,降神师才公开预言来年将要发生的种种事件并由其助手记录下来。随后,降神师坐在一个座位上,政府官员按其官阶大小顺序向他敬献丝制哈达以示尊崇。在这段时间里,公开的预言已记录完毕,最后加盖官方大印。 乃琼寺要举行一次非常有趣的“羌姆”,这与西藏降神师一年一度的瞻部洲烟祭有关,该节日叫做“瞻洲烟祭节”(俗称林卡节)。在其他地方是藏历五月十五日举行这个庆祝活动。而乃琼寺却在五月十日举行。所跳的“羌姆”通常俗称为“神赛”,与之有关的仪式被称为“乃琼寺闰月初十”。与上面提到的“恩赐”仪式截然不同的是,没有官方代表参加。在“乃琼寺闰月初十”的场合里,尕东(喜面)降神师和十二丹玛(女护法神)附身的女降神师都来到乃琼寺。在节日清晨,大降神师坐在主殿后面安放的银座上,然后进入神迷状态。在神殿右侧为尕东降神师安放了宝座,在主殿左侧为丹玛降神师也安放了宝座。当护法神在尕东降神师身上附体时,降神师即刻起身,走到大降神师的宝座边,向附着在降神师身上的更高神灵致意。同时,丹玛女神之一也附身在女降神师身上。在神迷过程中,女降神师依然坐在其座位上,因为附着在她身上的女神通常是不向比哈尔神致意的,因为她认为自己比这个护法神的地位更高。一旦女神离开了降神师的身体,女降神师就要更换装束。她身着俗人装束,还原成地位较低的护法神“巴”。然后,她站起身,与尕东一样,前去向大降神者致意。最后,仍处于神迷状态的两位地位较低的降神师进人寺院的场地。 与此同时,住在哲蚌寺周围的六七名小降神师已聚集在场地四周的拱廊里,他们也进入了神迷状态。尕东降神师和丹玛降神师一入场,“羌姆”立即开始。要有一百零八名喇嘛参加,大部分代表比哈尔神的侍从。舞者是来自蔡公堂的喇嘛,这个宁玛派寺院曾是比哈尔神的驻锡地。据说,在五世达赖喇嘛统治期间,比哈尔迁移到乃琼寺。舞者成组入场,当中最主要的人物是八名黑帽僧和八名武士,他们都不戴而具。八个孩童手持金刚杵和颅器,身穿短裙,戴着不同颜色的面具。这些面具显然具有印度人的面貌特征,他们的头盔上插着巨大的旗子。随后,八名(或更多)游方僧和代表女巫的女子登场。有时,这后一组还要加上作为领舞的第九位舞者。每组八人代表着一百零八位神灵。根据一些传说的说法,比哈尔神的随从就是由各组舞者组成。还有几个戴鹿头面具的人物、两个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分别叫做“尸林主”和“推廊尕日”(头盖骨为白色的颅顶),而两个舞者叫做“贝札”(似吉祥)。他们的穿着打扮与乃琼寺降神师相仿。 在上一组表演的舞蹈结束后,大降神师离开寺院的主殿堂。在门口,一位喇嘛恭候着他,他提醒附着在降神师身上的护法神要恪守保护佛教的誓言。 随后是仪式的最后部分,喇嘛们排队绕乃琼寺行进。在行进过程中,人们用轿子抬着莲花生大师塑像,仍处于神迷状态的大降神师尾随其后。 根据向我提供资料之藏人的说法,乃琼寺和拉萨西北部的觉木隆寺,每个火猴年十月都要举行一次特殊的“羌姆”,祭祀莲花生大师。于是,代表莲花生大师、其妃空行母智海王、曼陀罗夫人和法王赤松德赞及其他历史人物的舞者也出现在这个舞蹈中。上面谈及的莲花生古茹八大名号“羌姆”中出现的大部分人物也出现在其中。如果向我提供资料之藏人所提供的资料准确无误的话,那么,黑帽僧不会出现在这个“羌姆”中。 我们上面提及的宁玛派寺院蔡公堂的喇嘛们除了参加乃琼寺“羌姆”外,在藏历四月十五日还参加本寺院的“羌姆”。这个舞蹈俗称为“公堂花供”,为数众多的黑帽僧和一名传神言的祭司也参加其中。在这个时候,比哈尔护法神附身在这名传神言者身上。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东郊著名的菩提那他也举行面具舞。这座神殿对于北传佛教众信徒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朝圣地。降德宁玛派的一位代理人管理着这座神殿。目前仅有两篇非常简短的目击者的描述是可用的,它们记录了菩提那他演出的一种舞蹈。与大部分寺院遵从的习俗相反,这里的“羌姆”是在晚上六点钟才开始,一直持续到半夜。舞者围着一个人工堆砌的小方土丘跳舞,土丘的四角各插着一根竹竿,土丘下面摆放着盛有供品的盘子。“羌姆”以其尼喇嘛(喇嘛阶层中管理佛塔的人)的入场作为开始。他绕着小土丘一边敲着一对小钹一边跳舞。在他第二次绕着小丘跳舞时,有以下八名舞者为他伴舞: 1.两名穿着女式装束的舞者,其中一名身穿五片衣袍 2.一名戴面具舞者代表着莲花生的化身之一,叫做“狮子吼” 3.戴红色面具舞者,代表愤怒金刚,是莲花生大师的另一个化身 4.代表摩羯首女神的舞者 5.身穿礼仪长袍的黑帽僧舞者 6.代表恶魔的两名舞者 第一段舞蹈要演大约一小时,而后舞者排成一队,由僧人乐队和几位抬供品的人领着再次绕塔行走。而后走到通往神殿的主路上。一些舍利(或者“朵玛“)被埋在路边的洞穴里,它们会给过往的香客带来吉祥。仪式后,这一行人返回塔前,舞者在此地把“羌姆”的其余部分演完。 据我从其尼喇嘛那里获得的资料,在菩提那他表演的两种“羌姆”稍有差异,但都源于“金刚羌姆”的基本形式。其中一个舞蹈与开光仪式有关,另一个舞蹈每隔三年才表演一次。人们告诉我,这个舞蹈是以暗杀朗达玛的故事为素材,其主要含义是压制邪恶。 根据其尼喇嘛的说法,舞蹈中的人物和出场顺序如下:首先上场两个人,有时是四人,除了缠腰布外全身赤裸。他们的脸用烟灰涂黑,头戴牦牛毛制成的发套。每人右手拿着一把胫骨号筒,左手捧着一个“朵玛”。他们的职责是清扫制造种种“障”的恶魔及其他邪恶精灵盘踞之地。随后,舞蹈中的主角上场了。两名舞者代表四臂大黑天神;另两名代表着六臂大黑天。而后,上场的是两位天女,她们属于五藏空行母。登场的男子都佩戴着华丽的珊瑚、松耳石等饰物。他们不戴面具,都戴五佛冠头饰。在这个舞蹈中出现的第三位女性是吉祥天女头戴王冠的侍从。 在赫尔木的夏尔巴人地区其尼喇嘛地产之一的美拉木切村每年都要举行同样的“羌姆”。为了举行这次演出,舞蹈服装都要从菩提那他带到美拉木切村来。与“羌姆”有关的几个宗教剧也要在此地上演。“羌姆”与藏戏要在美拉木切村的两座寺院(无量光佛旧寺和禁食斋戒新寺)前的平地上演出,整个节日持续三天。 同样,在美拉木切村对面峡谷的夏尔巴人居住的塔尔克央村中,该村的妙青山寺的喇嘛们在藏历四月二十九日表演“羌姆”。据说,它也是金刚橛“羌姆”,但与在菩提那他演出的“羌姆”在形式上稍有不同,共有八九个人参加,其中包括黑帽僧舞者。 最后,应该提到一个非常有趣的大圆满舞,它形成于本世纪初。西藏东部德格地区大圆满派的大寺院里演出这个“羌姆”。根据向我提供资料之藏人的说法,地位最高的最后一位大圆满派白玛仁增活佛之前的一位活佛是它的创始人。然而,向我提供资料的另一些人却认为它是觉米彭喇嘛所创。据我所知,这是所有传奇人物,如:格萨尔王、其侍从以及其对手都出场的惟一一个“羌姆”。在专门描述格萨尔的这段舞蹈中,通常有三十名舞者上场。但是,如果舞蹈演出规模很大时,出场的人数可增至八十人。据说这些人主要由英雄人物组成。此舞中不常见的东西是“风马”旗(一种象征运气的经幡)和各式各样的神话动物,它们在藏族占星术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为了表明代表“风马”,两名舞者穿着马的模型。戴鹿头面具的山神(附近一座山的化身)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萨迦派舞蹈

根据口头传说的说法,“羌姆”的最初表演是秘密进行的,一般是在半夜举行。未人佛门的俗人是不允许观看的,但后来宁玛派信徒开始公开表演“羌姆”。萨迦派曾强烈反对之,他们声称,宁玛派把这些神秘舞蹈降低到普通舞蹈的地位。最终,萨迦派也开始公开演出“羌姆”了。 现在,在以萨迦地名命名的萨迦寺里,每年要举行几次“羌姆”的演出。在萨迦,有两个主要颇章(宫),每个颇章每年至少要举行一次“羌姆”演出。卓玛颇章(度母宫)的人员演出的“羌姆”也以其颇章命名,一般称为“宫廷羌姆”或“度母羌姆”,主要人物之一是护法神则玛热。另一个颇章称为彭错颇章(圆满宫),那里演出的“羌姆”以主要人物班登拉姆(吉祥天母)为名,一般称为“天母二十九朵玛”。 七月份,萨迦寺要举行“羌姆”演出,通常以演出日期和舞蹈中的主角命名,一般称为“金刚行七月”。除了金刚力士外,大黑天神的化身(宝帐怙主)是萨迦派舞蹈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神灵。这个舞蹈,或在萨迦寺表演的其他形式的金刚圣舞,一般被称为萨迦大灵器(供施的代用品),这个名称会令人联想到春丕河谷噶举寺表演时奉献给“羌姆”中主要护法神的巨型线缠十字架,它被摆放在舞者跳舞时围成的圈子附近。 西藏最古老的桑耶寺也遵从同样的习俗,桑耶寺是由萨迦派任命的住持掌管。桑耶寺在五月举行“羌姆”演出,一般被称为“桑耶大灵器”。这个“羌姆”的主角是桑耶寺独特的护法神则玛热和一群“好战的兄弟神”以及一名魔女。扮演魔女的舞者在“羌姆”演出活动期间要连续七天闭关修行。 德格的萨迦派寺院每年至少要举行一次“羌姆”演出。此外,一个叫做“财神供会”的“羌姆”要在夏鲁寺举行,该寺是后藏萨迦派的主寺之一。我们可以料到,这个“羌姆”中的主角代表最后一位世界护法。这座寺院后来开始独辟蹊径,目前,它甚至吸纳黄教信徒参加其中。

四、噶举派舞蹈

与其他教派大多数寺院一样,噶举派寺院专门在新年举行“羌姆”。根据李安宅的说法,在藏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演出的“羌姆”与对空行母的祭祀有关。在第二天“羌姆”中出场的主角是双臂大黑天和与其关系密切八大使者。大黑天神可能是狮面魔王,也以“护田黑食肉魔”著称,他的八大使者叫做“八具力使者部”。 舞蹈的中角是金刚力士(在探讨宁玛派“羌姆”时已经提及),而这个“羌姆”要在藏历四月初八和初九举行。 向我提供资料的藏人证实,噶举派寺院也和宁玛派寺院一样要在六月初十为祭祀莲花生大师及其八大化身举行“古茹八名号”的“羌姆”。莲花生大师应以其身显世。十天后上演的“羌姆”的中角应是多吉帕姆(金刚亥母)。最后,在十月二十五还要演出一次“羌姆”,其主角是本尊胜乐金刚。 至于噶举派其他支派“羌姆”,到目前为止,有关主巴派的大部分资料是可靠的。根据向我提供资料之不丹人的说法,不丹主巴寺所遵循的主要舞蹈形式叫做“咒语羌姆”或“面具羌姆”和“面具和鼓羌姆”。第一种舞蹈仅由黑帽僧表演,据说是由不丹的第一位法王大宝主巴自在丹增·南杰晋美创立并传入的。“咒语羌姆”据说是不丹国家寺院圣舞的基本片断。 从“面具羌姆”的一般词义上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大部分“羌姆”是由戴面具舞者在各种场合里表演。从几张有趣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具舞中的一些舞者。这个舞蹈是在不丹西部帕罗举行的,是为现今不丹国王迎娶已故的外交大臣噶斯多杰的小女儿而举行的(托德公布了这些照片)。其中两张照片上有一群代表各种兽头神灵的舞者。与西藏习俗相反,舞者赤脚,除了通常穿的披肩和两条交叉在胸前背后的宽带子外,上半身赤裸。带子上装饰画片,上面有鲜血淋淋、腐烂和骷髅般的三种人头。带子交叉处盖着一块黄布,黄布的一角有一个人头图案。舞者的裤子仅到双膝。我们在参加这个舞蹈的人中发现了两个黑帽僧和两个戴面具的舞者。显然,他们代表阎王的不同形象。舞者中不仅有僧人,还有一些俗人。例如,鸟头神灵就是帕罗宗宗本的仆人模拟扮演的。同一位作者提到,在举行婚礼时,借着篝火,他看到过黑帽僧人在半夜表演“羌姆”。 在不丹冬季首都普那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羌姆”。据说,这个“羌姆”中使用的面具有一部分是原物,另一部分是不丹著名雕刻师桑额林巴制造的。其杰作中应有代表护法神群体的兽头神灵面具。 上面提到的“鼓舞”一词指的是一种舞蹈,我在1951年秋季有幸亲眼目睹。它是在现今国王婚礼上表演的,要在帕罗举行的节庆活动的前几天举行。鼓舞要在半夜在新娘家的院子举行。来自帕罗宗大约十五名不丹士兵进行表演,他们穿着普通的不丹装束,一件长达膝盖的黑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条腰带。他们脸上戴着黑色面具,每位舞者左手拿着一个喇嘛常用的巨型鼓,右手拿着一把弯钩鼓槌。所有舞者都赤着脚。舞蹈进行大约半小时,舞者绕圈跳着,从慢步到跳跃,所有舞步都在有节奏的鼓点伴奏下。根据在这种场合获得的口头资料,我们可以得知,这个舞蹈通常与祭祀莲花生大师有关。 藏历九月二十九日,在春丕河谷的噶举寺要演出“羌姆”。这个舞蹈效仿不丹帕罗宗上演的宗教面具舞。“羌姆”是以喇嘛乐队的“游戏羌姆”作为开始,这个喇嘛乐队后来为戴面具舞者进行伴奏。乐手一落座,四个尸林陀主和四个骷髅舞者上场。跟在他们后面上场的是几个游方僧,然后主角们才登场,一组是护持者及其五侍从(大黑天神的四大化身和吉祥天母的化身);另一组是护持者(大黑天神的十二大化身和吉祥天母的化身)。后一组由十二个不同的大黑天神和一个吉祥天母组成。他们杀掉并吃掉放在舞圈中央的“林伽”。在表演“羌姆”的场地的一个角落摆放着供奉给大黑天神的彩线灵器。“羌姆”结束时,把彩线灵器拿到寺院外面,然后按照仪式程序毁之。 1952年4月5日,我有机会亲眼目睹锡金东南边界地区白东峡谷的主寺桑钦多杰寺表演的一个不丹“羌姆”。在上个世纪的前半叶,这个峡谷一直都是不丹的一部分。白东寺是帕罗寺的属寺,该寺的喇嘛属于噶举派的支派上主巴噶举。这个“羌姆”是为祭祀莲花生大师而举行的烟祭节的一部分。烟祭节连续三天,每天表演的舞蹈不同。令人遗憾的是,我只有机会亲眼看到第二天早晨举行的“羌姆”。寺院乐队入场标志着“羌姆”演出的开始。乐队演奏缓慢的“游戏羌姆”,然后退到院子的一个角落。而后登场的两个人身穿不丹式红色布条纹外衣,胸前交叉着两条黄色宽带,头戴黄色带尖的头盔。每位舞者腰间佩剑,右手摇转着鼗鼓。他们表演的舞蹈主要是飞快地跳跃和旋转。随后是三个戴面具的舞者,他们始终都在场上直到舞蹈结束。然后,两个戴鹿头面具的人物上场,每人佩剑一把。他们表演双脚离地腾空跳跃的狂舞。在戴鹿头面具的舞者退场后,前两名舞蹈者再次登场。这一次他们没有佩剑,除了头盔外,他们又戴上了五佛冠。其右手敲着鼗鼓,左手摇着法铃,在它们发出的声音伴奏下,他们缓缓起舞。 开场表演之后是舞蹈的主要部分。代表雄强的九名舞者鱼贯人场。他们穿着深红色长袍,头戴令人恐怖的面具,面具上面有一个五颅骨头冠。每人右手握剑,左手捧着颅器。在进入广场时,他们剧烈晃动上半身,仿佛降神师进入神迷状态一般。当九名舞者都登场后,他们边绕广场行进边表演一系列舞蹈片断。最后,他们一个接一个退场。在退场时,每位舞者都猛烈地晃动上半身。同天下午,要上演有关米拉日巴和罪恶深重猎人的著名剧目。 有关拉达克主巴噶举派主寺赫米斯寺中每年演出“羌姆”的资料是有价值的。拉达克的其他主巴噶举派寺院及喜马拉雅边界地区的大部分“羌姆”似乎都模仿这个寺院演出的“羌姆”。在赫米斯至少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羌姆”。从目前可引用的资料来看,其中的一个“羌姆”由下列几个片断组成: (1)当乐手在事先为他们准备的地方落座之后,13个黑帽僧入场。与往常一样,每人都拿着金刚杵和颅器,除了挡在肩膀、胸部和后背的一块肩披外,他们都穿着传统的服饰,上面装饰着一幅巨大颅骨的画。他们以缓慢的舞步绕场行进。 (2)16名舞者入场,头戴轮廓鲜明的面具,它们与在布达拉宫山脚下每年举行的新年“羌姆”所戴面具相同。面具呈铜色,舞者也因之被称为“铜面具”。除了这种面具外,每位舞者都头戴五佛冠和一顶尖帽,帽子前面有一个眼睛形状的饰物。因此,这种帽子与一些西藏降神师的头饰相似。帽子两侧各有几条飘带,帽子后面垂着一大条披带。舞者身穿围裙,但与“羌姆”中其他大部分人相反,铜面具舞者并没有披肩帔。每人右手拿着鼗鼓,左手持着法铃。 (3)接下来上场的是代表莲花生大师八大化身的一群戴面具的舞者,他们庄严肃穆地列队进入广场,代表这位历史圣人的喇嘛头顶上方有一顶华盖。舞者在广场的一边坐成一排,莲花生大师端坐中间。16位戴红色高帽的喇嘛坐在他们的对面,所有的人都手持法铃和鼗鼓。 (4)与上组舞者同时登场的5名舞者头戴与主持火祭仪式的祭司相同的头饰(五片头冠,每片上都写有兰扎体文字)和一顶帽子。帽顶的三个丝绒小球层层叠摞。每位舞者身披肩帔,穿裙,手持普通的法鼓和鼓槌。 (5)在尖刻的唿哨声中,一群勇士登场了。他们头戴绿色宽脸的面具和一种头冠。头冠上面高插着一面红色三角旗。短裙是他们的主要装束。其腰间系着一条挂着小铃铛和丝线穗子的腰带,踝部系着缀着小铃铛的带子。他们手持的器物是鼓和法铃。勇士们表演了一个动作粗犷的舞蹈,在表演过程中,他们要向莲花生大师及其侍从致意。 (6)最后上场的是两组戴面具的舞者。一组戴红色面具,另一组戴棕色面具。面具上有一个像穆斯林缠头的头饰,与游方僧所戴的头饰相仿。头饰上有一根长杆,上面挑着一面三角旗,旗上画有三只忧郁的眼睛。这些舞者也手持鼓和法铃。他们排成两行,跳跃着向对方靠拢,当彼此接近时,舞者也间或敲击对方手中的鼓。 (7)在“羌姆”表演过程中,两名丑角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其中一个背上背着定音鼓。两个丑角都手持马鞭。 第二种“羌姆”在赫来斯寺的演出要持续两天。第一天大致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首先入场的是黑帽僧、“铜面具”舞者及代表莲花生大师不同化身的舞者(与前面描述相同)。其后是勇士舞者,他们再次受到尖声唿哨的迎接。接着上场的是戴公牛面具的舞者,然后是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和身上只披虎皮几乎赤裸的几个人。他们戴的面具与龙头面具相同。接下的“羌姆”片断与前面的片断大相径庭。首先表演砍杀“林伽”,在院子中间两根高高矗立的杆子之间铺上两块东西。一块是虎皮,四边镶着红色宽边,是为准备砍杀“林伽”的舞者预备的毯子。另一块铺在旁边,是带有浅蓝色衬里的深蓝色的布。布的中央有一个白色三角。一名喇嘛把黑色面团捏成的人像“林伽”拿进来并把它放在白色三角上,然后用那块深蓝色的布把它蒙住。一些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围着它疯狂起舞。最后,代表阎王的舞者登场,一剑结果了“林伽”。 令人遗憾的是,关于第二天演出程序的可靠资料很不完整。主要片断好像是勇士跳舞,向“林伽”献祭,最后出场的几个滑稽人物,显然是阿罗汉(和尚)及其侍从。这个舞蹈中最有趣的特点是几种动物的祭祀仪式。根据一个版本的说法,它们是代人受过者。在一个演出场地,几个服饰艳丽的喇嘛把披挂华丽马衣的3匹马和3条藏獒牵进场地。在尖叫声中,这些动物兴奋异常。此时,把马衣从马身上扯下来,将几桶红颜料倒在它们身上。最后,这些动物被驱赶着绕寺院三周。有的表演场合里,出现8匹马、3条狗和4只山羊(有些场合,尽管出现3匹马,但仅有1匹马披挂马衣,3条黑狗披着布,还有两只灰白色山羊)。这种仪式上马的披挂简化了,藏獒也用寺院的看门犬代替了。 波特最近公布了有关噶举派舞蹈的详细描述。他指出,受赫来斯寺捐助的杰木尔寺(在拉合尔康萨附近)也举行“羌姆”。与在其他噶举派和宁玛派寺庙举行的“羌姆”一样,这座寺院及附近地区的寺院也在藏历五月十日和七月十日演出与一年一度的祭祀莲花生大师有关的“羌姆”。波特本人有幸亲眼目睹五月十日演出的“羌姆”。按照惯例,这个“羌姆”是在寺院的院子里演出的。院子中间竖起两根杆子,杆子插在用石头和泥砌成的底座上。在这个圣坛般的底座较长一侧的边上排列摆放着各种供品。在底座脚下,放着一个三角形的器物,里面盛放着面团捏成的“林伽”,在器物前面铺着一块方形地毯。 这个“羌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持续大约一小时。在寺院乐队庄严入场后,一位黑帽僧舞者上场,这个角色由该寺院住持亲自担任。与其他“羌姆”不同的是,这个舞蹈或多或少地简略了同类“羌姆”中最基本的部分,即砍杀“林伽”的片断。在顺时针方向绕场旋转一会儿后,舞者跳上铺在“林伽”前面的方形地毯上。他祈神赐福,并献上供品,然后接过侍从递给他的小武器,向“林伽”猛砍三下。然后,他又跳起舞来,最终回到场地中央以便用另一件武器再次砍杀“林伽”,整个动作要重复八次。在他用了八种武器刺杀“林伽”后,4名舞者入场,他们戴着狰狞的恶魔面具。他们围着院子跳着,舞步简短迅速。此时,黑帽僧舞者用缓慢、庄重的舞步绕着院子行进。4个戴面具的舞者也逐渐调整舞步,与黑帽僧舞者的舞步节奏协调起来。黑帽僧舞者此时接近三角形器物,以便再次刺杀“林伽”。这时,两个戴鸟头面具的人物登场了。整个动作再次重复一遍。鸟头面具舞者之后是8个头戴面具、身着华丽服饰的人,代表凶相神。每人都拿着黑帽僧刺杀“林伽”时使用的小武器。这八个凶相神跳了一会儿后,黑帽僧舞者再次向“林伽”刺去,接着凶相神一个接一个地刺杀“林伽”。最后,黑帽僧舞者跪在方形地毯上,把“林伽”切成碎块。一个快速的胜利舞结束了这段表演。黑帽僧舞者和凶相神退回到寺院,此时出现了短时的空场。与“羌姆”第一片断相比,第二片断要简短得多。首先上场的是两个戴鹿头面具和两个戴牦牛面具的阎王使者,他们的舞蹈一结束,两个阿罗汉(和尚)式的丑角在几个侍从的陪同下出场了。他们表演了一个面具舞,模仿他们之前舞者的舞步,最后,他们面向围观者成一个圈,为寺院募化钱财。 “羌姆”是以抛撒朵玛结束。在黑帽僧舞者和寺院乐队的率领下,这支队伍在寺院周边点起了火,黑帽僧舞者围着火堆表演了一个短舞,与古老的苯教习俗一样,黑帽僧舞者是逆时针方向行走。在表演过程中,他接过刺杀“林伽”所使用的八件小武器。然后,把它们一一扔进火里,每扔一次都会引起围观者的尖声叫喊。 在赫尔木地区夏尔巴人的色玛塘村,当地噶举派寺庙的喇嘛们每年藏历正月十五要演出“羌姆”,其名为“至宝总时库”。 参加演出的舞者数目各异,但一般是由18位参加这个“羌姆”的表演:一位敲击一对小钹、身穿噶举派僧服的喇嘛;一名黑帽僧舞者;两名天女(显然是空行母和明妃);狮面女神;甘露漩明玉神;一名叫做祖婆护法的女妖,这个舞者戴的面具上有两只獠牙,舌头从嘴里吐出来;两名游方僧和莲花生大师的恐怖化身“古茹忿怒金刚”;三名轨范师都穿着莲花生大师平时的装束;最后是三位身穿比丘长袍的喇嘛登场。 这个舞蹈在神殿下面的一小块平地上演出,从日出开始持续到傍晚,中午歇一会儿。舞蹈开始时,在扮演马头明王的舞者率领下,各种人物纷纷登场,狮面女神是最后登场的一位。

五、格鲁派舞蹈

口头传说包含一定的历史事实。据认为,“羌姆”只是在五世达赖时期才被引入格鲁派的有关宗教仪式之中。在那之前,据说,黄教喇嘛们反对“羌姆”,因为他们认为“羌姆”是其敌手宁玛派的典型特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掌握了有关拉萨布达拉宫周边地区孜南嘉瓦寺每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上演的新年“羌姆”的丰富资料,其中包括黄教寺院演出的“羌姆”。一般来说,在此地演出的“羌姆”被称为“孜古多”(孜南嘉瓦寺二十九日朵玛献祭)。这个“羌姆”更确切的叫法是“受到符咒约束的阎王之舞”,这是格鲁派寺院中经常上演的一个“羌姆”。沃德尔、斯潘塞·查普曼、谢弗等人已描述了布达拉宫一年一度“羌姆”演出的详细情景。尽管他们对这个深奥神秘之舞蹈的内涵提供的资料有限,但通过把多种描述和向我提供资料之藏人的解释加以比较,我们可以得到有关这个“羌姆”的最重要片断的轮廓。 舞者在乐队的伴奏下起舞。这支乐队由五六十名乐手组成。第一批上场的是达赖喇嘛的年轻舞者,代表着“神之子”。他们头顶白环,口吹铜号,其音乐是战舞舞者登场的信号。勇士应是金刚手的好战随从,他们头戴白绒毛装饰的头盔,穿着铠甲,佩着剑,手持藤编盾牌、火绒枪和弓箭。这些武器的式样应该是西藏赞普松赞干布设计的。在分成两组后,勇士们表演了剑舞,最后举枪齐鸣。他们退场后,7个戴面具的人登场。一位是阿罗汉和尚,他胖胖的,长着圆圆的笑脸。在三对助手的陪同下上场。这三对助手,有一对游方僧,一对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另一对是婆罗门。这一伙侍从是男孩扮演的。游方僧戴的面具披着长发、面带微笑,身穿蓝黑色宽松上衣,腰带束在胯部。戴骷髅面具的舞者穿着紧身衣,衣服上面用红白条纹勾勒出骨架的轮廓。根据谢弗得到的资料,两个舞者代表着叛变者。官员们将阿罗汉(和尚)及其侍从领到院边的座位上。在整个舞蹈演出过程中,他们一直坐在那里。 在这组人之后,两名代表恶魔的舞者从寺院里走出来。他们把喇嘛侍从递给他们的碗中的谷物分撒开。他们的后边是8对装束豪华、挥舞器具的舞者。在表演了规定舞步后,他们就一对一对退场。这些人物代表着阎罗的十六大侍从和阎罗女,他们总称为“八大阎罗八大阎罗女”。 四名头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尖声高叫冲进场内,他们四处扬撒灰和糌粑粉,然后围着场地中央的一张兽皮旋转。这张兽皮上放着一个面捏的塑像,舞者毁之是这个舞蹈中的高潮之一。与此同时,一位老人登场了,他拄着一根拐杖,戴着一个长着白胡子、笑容可掬、满脸皱纹的面具。他步履蹒跚,表演了一个滑稽舞,逗得围观者捧腹大笑。此时,他用拐杖敲击事先铺在地上的虎皮,象征性地杀死老虎后,他恢复了年轻人的力气,舞蹈动作突然加快,充满活力。这个舞者是蒙古和西藏东北部“羌姆”表演中的一个著名人物。他的蒙文名字为“查干额布”,就是“白色老翁”之意。据说,十三世达赖喇嘛流亡蒙古时(1904—1906年)曾做过这样一个梦,所以根据他的命令,在本世纪初才将这个表演引人南木杰寺新年“羌姆”中。 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和“白色老人”刚刚退回寺院,一群黑帽僧舞者立即上场。他们在寺院大门口受到几名喇嘛和乐队的欢迎,喇嘛手持香和烟雾缭绕的香炉,乐手吹起号角。阿罗汉(和尚)穿着传统服饰:宽檐黑帽上装饰着一面镜子,一个小巧玲珑的骷髅,一把孔雀毛扇,鲜艳的长袖上衣和围裙,围裙上装饰着骷髅和金刚橛形状的装饰物。他们足登高统靴,双手晃动着金刚橛和颅器。所有黑帽僧舞者都加入这个舞蹈。一名领舞者将他们领进场地,领舞者比其他人的服饰更加华丽。他在放在院子中间的面捏塑像的头顶上做了一系列神秘手势,此时,其他阿罗汉围着他顺时针转动,表演各种复杂的舞蹈动作。 此时,一群阎王厉鬼再次上场。在黑帽僧舞者中围成一个小圈。在几个喇嘛的帮助下,黑帽僧领舞者表演刺杀“林伽”的动作。为此目的,他要使用桌子上在他手边的几件器械:一根铁链和几把短柄斧头。首先用铁链捆绑“林伽”,然后,用事先放在附近的一个颅器往“林伽”上泼洒水和血。这时,一个新人物从寺院里走出来,他头戴鹿头面具,鹿头上有两根巨型鹿角。此人穿深银色长袍,边走边舞,最后在“林伽”前面停了下来。与其他“羌姆”中戴鹿头面具的舞者一样,有可能由他来刺杀“林伽”。然而,在我们引用的资料中,没有描述这个角色刺杀的动作。资料仅提到,戴鹿头面具的人用其鹿角分撒“林伽”碎块。 “林伽”被毁后就是焚烧邪恶。在黑帽僧领舞者栓锁“林伽”时,三脚架上的大锅下点起了火。锅里盛满了腐臭味的菜籽油,是用荆棘枝条点燃的。锅上面的长线系着一张纸,这张纸具有魔力,会把过去一年消除的邪恶精灵吸到上面。黑帽僧领舞者走到大锅旁,用颅器向滚沸的油中倾倒酒精。大锅里的东西崩爆着,火苗向上喷起,烧着了邪恶精灵附着的那张纸。崩爆之后,几名助手立刻把油锅倒扣,将火扑灭。当黑帽系舞者和代表阎罗厉鬼的戴面具的舞者及其侍从庄严地退回寺庙之后,勇士们再次登场。他们与众多手捧香炉和“朵玛”的喇嘛们组成一队。当勇士们发出开战的呐喊声,齐声放枪时,这一队人马来到布达拉宫脚下。在著名的石碑附近,喇嘛们进行分撒“朵玛”的仪式。最后,在多康焚烧“朵玛”是又一个高潮。多康为篷式结构,用荆棘和稻草搭成,一面有个敞口。 根据向我提供资料的藏人的说法,每年,孜南杰主寺都举行一次与时轮派有关的“羌姆”。因此,这个“羌姆”也叫“时轮羌姆”。只有经历过密宗仪式的喇嘛才能参加这个“羌姆”。舞者不戴面具,“羌姆”要表演一整天,但并不在公众前表演。其中一部分在藏历二月最后一天盛大的宗教节日里才演出。这个节日简称为“会供法会”,最初只是密宗的一个节,后来,不仅仅格鲁派喇嘛,而且为数众多的宁玛派和萨迦派寺院的僧人,尤其是贡噶曲德寺萨迦派僧人们也都参加其中。大约有4000-5000名喇嘛在拉萨聚集参加“会供法会”。他们的队伍以众多彩色经幡、胜利幢和华盖为先导。这些彩色经幡和其他东西都是西藏地方政府的财产,平时存放在大昭寺僧舍里。专门负责管理的一名官员将它们取出交给喇嘛们。扛经幡者的后面跟着一大群手持乐器的乐手,但他们并没有演奏。 队伍当中的喇嘛舞者是聚集此地的各个寺院的僧人。队伍朝着大昭寺进发。在大昭寺入口处,每一组喇嘛舞者都要表演一个短舞。据说,过去在大昭寺邻近建筑物平顶屋顶上要表演一个较长的舞蹈,后来在布达拉宫脚下“雪”村的一座大厦的巨大平台上表演这段主要舞蹈。政府中的俗官们也聚集在此参加这个仪式,而达赖喇嘛则在僧官的陪同下观看从布达拉宫出来的游行队伍。队伍到达前,达赖喇嘛的宫廷乐队为观众演奏助兴。 乃琼寺的传神言者是观看舞蹈的重要观众。队伍到达之前,传神言者被领到“雪”村下的一座小神殿里。在祭司的帮助下,传神言者渐入神迷状态,然后他被领到将要表演舞蹈的那个屋顶上。 有两类舞者参加这一仪式。第一类是密宗师,他们戴着颇具特色的骨制饰物和铜制面具,因此,这些舞者被称为“铜人”,即戴铜面具的人。他们应该是密宗中的勇士神和空行母。他们边表演边背诵密宗咒语。 从哈瑞公布的一张极为有趣的照片上可以看到这类舞者,从中还可以看到“铜人”戴的面具与“白恶鬼”舞者戴的贝壳面具多少有些相似之处。铜面具是一遮住脸和前额的椭圆形,面具的上半部装饰着一只“天目”,面具中部被挖掉了,两片装饰性帽边遮住双颊的一部分,另一片遮住鼻子。与普通的“羌姆”面具形状不同,未被遮住的舞者的一部分脸露了出来。面具两侧各悬挂一根细绳,绳下挂着一个巨大的耳环。每位舞者头戴五佛冠,与主持火祭仪式的祭司戴的佛冠相似。佛冠顶上有一顶黑色丝绒帽,帽顶上有三个叠摞的丝绒小球。帽子和两条丝绸垂饰都固定在佛冠上,它们都是主持火祭仪式祭司装束的一部分。每个舞者腰围一条雕刻精致的骨制围腰,双手挥舞着金刚橛和法铃。 “会供法会”中第二类舞者是戴面具的喇嘛,他们代表神鬼八部众,如:梵天,大鹏和各种龙神,与时轮派有关。 他们的目的地是小昭寺,在那里将再次表演一个短舞。仪式结束时,经幡和华盖都拿进大昭寺并返还给噶厦政府代表。 日喀则附近的札什伦布寺表演两种不同的舞蹈。藏历新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密宗扎仓将表演阎魔护法神“羌姆”。该舞在五世达赖喇嘛统治时期奉其之命首次上演。它与布达拉宫表演的“羌姆”基本相同。 藏历八月,通常在初三或初四(表演的确切日期要由星象家通过占卜加以确定),在护法神殿(班禅大师住地)表演为期两天的“羌姆”。大师本人仅作为观者欣赏演出。阎王是第一天舞蹈的主角,第二天是六臂大黑天神的助手土地神。其他上场的是孜玛拉护法神及其侍从。这个“羌姆”和布达拉宫的新年舞蹈被视为黄教寺院现今表演中最完美、最丰富多彩的舞蹈。这两个舞蹈的舞者都身穿价格昂贵的长袍,例如:黄教喇嘛僧帽的帽边镶的都是水貂皮,而不是鹿皮。 到目前为止,似乎仅有两份资料对札什伦布寺的“羌姆”进行了描述,十分简短,且不够完整。根据这些描述,我们了解,新年舞蹈是在大昭寺(祖拉康)的场地举行。根据达斯和沃德尔的说法,与布达拉宫表演的舞蹈一样,这个舞蹈也是以勇士舞开场。但与拉萨的习俗相反,舞者头戴面具,尤其是代表鸟类的舞者更是如此。寺内举行宗教仪式后,在两名助手的陪伴下阿罗汉登场。他捡起观众向其表示敬意扔过来的哈达。接着四名舞者上场,他们分别代表四大瞻部洲的四位护法。然后上场的是60个男孩,代表“众神之子”。其舞蹈体现了拉萨南木杰寺“羌姆”的第一个特点。接着长胡子游方僧和四个头戴骷髅面具的舞者上场。与布达拉宫的“羌姆”一样,这个舞蹈也是以“焚烧邪恶”告终。 斯文·赫定在扎什伦布寺亲眼目睹的“羌姆”似乎就是在班禅大师宫每年演出的“羌姆”。根据他的描述,这个“羌姆”是以两个头戴着恐怖面具的舞者缓慢的舞步作为开始。他们退场后,十一幅巨型唐卡在窗前一一展开。班禅大师从这个窗子里观看着这一仪式。随后是几名身穿白衣、头戴白面具的祭司率领的喇嘛队伍进场。队伍中的其他舞者身穿盔甲,三名戴面具的舞者似乎受其服饰重力所压几乎跌倒。一支庞大的寺院乐队也加入这一行列。斯文·赫定提到,其成员中有大约四十名鼓手和六名吹法号的喇嘛。 令人遗憾的是,有关此舞主要部分的描述很不确切。至少出现一个错误:“Argham”不是两名舞者的名字,而是刺杀“林伽”的舞蹈片断中,黑帽僧领舞者创造出的一个令人费解的叹词。此外,从颅器中倒出来的血不是山羊血而是“毒血”,其意是与人血一样具有魔力的公牛血或牦牛血。 根据向我提供资料的藏人的说法,在班禅大师宫里表演的“羌姆”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这个“羌姆”中出现了孜玛拉护法神及其侍从。在乃琼寺表演的“赛神舞”中,只有八名舞者,象征着一组护法神的侍从。这个“羌姆”也是以焚烧附着邪恶精灵的一张纸告终。 根据洛克的描述,消除邪恶精灵也是卓尼喇嘛表演的“羌姆”的主要特征之一,卓尼寺几十年前曾是西藏东部边界地区黄教主寺之一。刺杀“林伽”仪式和焚烧附着有邪恶精灵的纸张是这个“羌姆”的高潮。其过程如下:用红色面团捏成一个塑像,然后用铁链锁之,将它放在一个托盘上。附近还有一张红色小长凳,上面摆放着各种宗教器具,如:金刚橛、长剑、杖、短柄小斧、法铃、三叉戟等。依然是由黑帽僧领舞者主持刺杀“林伽”的仪式。在多次供奉糌粑供品和无法辨认的一种液体后,舞者跪在“林伽”面前,用上述武器向它发出威胁,最后刺杀之。在把“林伽”从院内搬走后,把火点起。一只盛满“纯菜油”的铜锅支在火上。然后,用两根带叉的棍子把一张棋盘般、写满符咒的三角形纸固定住,再把它高高悬挂在锅的上方。但与拉萨不同,由新任命的寺院领诵师而不是卓尼寺黑帽僧领舞者承担把锅里的东西烧爆的任务。他用一块布裹住手,把一碗掺有硫磺的酒倒人锅内。火苗向上冲起把纸烧掉,枪声大作。 几十年前春丕河谷黄教主寺东嘎寺演出的面具舞才被确认下来。已故的卓姆格西仁波且(活佛)是该地区博学多才的大喇嘛。他是仿照札什伦布寺的“羌姆”创作该舞的,在藏历九月二十九日演出。根据最近公布的一份资料的说法(倘若资料提供人的观察准确无误),那么,其最有意思的特征是,代表十二只动物的舞者的出场,他们分别代表藏历十二饶迥(年轮)。舞者拟人化,戴着相应的动物面具。其他参加“羌姆”的人包括黑帽系僧人和叫做“鬼卒”的戴骷髅面具的舞者,两名小喇嘛扮演鬼卒。他们身穿骷髅装,挥舞木棍,但他们不让棍子着地。另外一群戴骷髅面具叫做尸林陀主的舞者也参加其中。他们出场时也受到旁观者发出的尖声厉叫,以示欢迎。 向我提供资料的春丕河谷本地人对这一描述做了如下补充:第一批上场的有九或十名黑帽僧舞者,紧随其后的是在其众多侍从陪伴下登场的“羌姆”主角阎王和大黑天神。大黑天神后面是其主要侍从土地神和吉祥天母。 在江孜和日喀则之间的格鲁派寺院帕南尕东寺每年夏季举行十次“羌姆”,其主角是六臂大黑天神四大助手之一。代表这个神的舞者戴着据说具有超自然的神力的古代面具。每逢表演“羌姆”时,怀孕的妇女要到帕南尕东寺里去看一下那个面具,以保佑其顺利分娩。戴上神秘的面具后不久,舞者像醉酒般地立即进入神迷状态。 拉萨附近黄帽派主寺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即使是过新年也不举行“羌姆”活动。但它们的一些喇嘛都参加上面提及的“会供法会”。拉萨郊区丹吉林寺是遵循黄帽派舞蹈风格最著名的“羌姆”中心。每逢新年,丹吉林寺的喇嘛们演出前面提及的阎魔护法神“羌姆”。丹吉林寺的“羌姆”以“九平安羌姆”著称。根据沃德尔的说法,八月二十四日一般还要演出另一个“羌姆”。沃德尔提到,在这个寺院里表演的“羌姆”是前藏见到的最丰富多彩的圣舞。向我提供资料的藏人对此说法也深信不疑,他们声称,丹吉林寺“羌姆”不仅以其场面壮观著称,也以其艺术表现的精准而闻名。为此,其他众多黄帽派寺院也争相效仿。例如:据说,扎什伦布寺每年在班禅大师宫内表演的“羌姆”在很多方面与丹吉林寺的“羌姆”雷同。据说,芒康地区的沃塞寺表演的“羌姆”也与之相近。令人遗憾的是,丹吉林寺及寺存珍宝在1912年僧人反对十三世达赖的未遂暴乱中被西藏地方政府的军队毁掉了。 拉萨一个重要的黄教寺院木如寺藏历十二月底要举行一次“羌姆”。与其他大部分格鲁派寺院一样,前面提及的阎魔护法神“羌姆”在此演出。木如寺喇嘛们表演的舞蹈一般叫做“木如二十九朵玛”。与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的新年“羌姆”一样,西藏地方政府为这个新年“羌姆”支付全部费用。 到目前为止,仅有一份简短的有关木如寺“羌姆”的资料是可用的。根据这份资料我们至少可以知道,其中一名舞者头戴多头面具,无疑代表四头大梵天,它是这座寺院独特的护法神。向我提供材料的藏人也肯定在木如寺“羌姆”中出现过这个护法神的形象。此外,我所引用的资料表明“除了一块缠腰布外,僧人舞者几乎全身赤裸,身上涂满颜色,羊肠线裹着身。他们扔着纸做的石块。”据说,这个“羌姆”每十年左右才表演一次。如果其说法正确的话(向我提供资料的一个学术造诣很深的藏人却对其准确性提出质疑。他曾亲眼观看过木如寺的“羌姆”表演),那么,这个圣舞与江孜宗藏历新年举行的一个“驱除替身朵玛”的仪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一名乞丐扮演替身的一部分,他头戴用动物肠子盘成的头饰。在驱赶过程中,四名俗人表演一个舞蹈。这些舞者声称他们是红帽系喇嘛的后裔,据说,他们的舞蹈源于苯教。所有的人都戴着独特的羊毛头饰。在仪式结束时,要往正在离去的替身身上投掷石块。 拉萨的噶玛厦神殿是护法神“身之主、门之子”的主要祭司的居所。每年藏历六月要在此地举行一次独具特色的“羌姆”。这座神殿原属噶举派,但由于与色拉寺传神言祭司的长期交往,它最终被认定为黄教的财产。这里表演的“羌姆”似乎是惟一一个全部由俗人演出的西藏宗教舞蹈。舞者和为舞者敲鼓的鼓手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其中有天葬师和衙役。鼓手们穿着古代典型装束:一件黑丝绒裙,一件同样质地的短上衣。每人头顶一个白布厚圈作为头饰。“羌姆”在大约早上9点钟开始表演,一直到下午3点钟结束。舞者分组登场,代表“门之子”的各类侍从。其中有8名魔女、11-13名孩童,4名骷髅舞者,8名勇士(古代词汇的书面形式为青壮勇士),两名叫做“吉祥神像”的舞者,他们的装束与进入神迷状态的噶玛厦传神言者的装束相同。在“羌姆”表演过程中,护法神“门之子”通常会附着在噶玛厦传神言者的身上。 热振寺是位于拉萨东北部的一座重要的黄教寺院。阎王和西南大黑天神是在此举行的“羌姆”中的主角,人们认为西南大黑天神是噶当派特有的护法神(格鲁派是从噶当派衍生出来的)。令人遗憾的是,我无法确定这个“羌姆”就是热振寺春季演出的“热振杜鹃供会”。 到藏历六月底,为祭祀具力金刚和吉祥天母,要在米雅地区的一个黄教寺院里举行“羌姆”。具力金刚是格鲁派和萨迦派中地位较低的护法神。这个“羌姆”要表演两天。第一天上场的人物顺序如下:4名游方僧象征性地用扫帚清扫场院,随后登场的是具力金刚的14名侍从,其中两名持剑魔女,两名黑帽僧舞者,每人都拿着普通器具金刚橛和颅器。她们要向具力金刚敬茶。随后是两名头戴虎头面具、手持剑和长矛的神灵。还有两名头戴猫头鹰面具和两名头戴牛头面具的门神,两名头戴大鹏面具的舞者。另两名穿着王侯的装束。具力金刚也属于这组神灵。最后,两名喇嘛代表护法神孜玛拉的不同形式。孜玛拉是藏传佛教神殿中最主要的一个护法神。接着上场的是具力金刚,手捧心肺模型,这与有关肖像的经文相符。与具力金刚舞者同时上场的还有四名手持剑和铜锤的舞者。根据引用的资料来看,他们应代表具力金刚的侍从。我认为,实际上,他们更有可能是此神的四大化身,即:具力大日如来、具力大宝如来、具力莲花如来和具力羯磨如来。正像其名字所示,他们均与五如来有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提到佩剑和铜锤的护法神形象。 前面提到的14名侍从退回寺院后,场上只剩下具力金刚及其4个侍从。在5位女神的陪伴下,吉祥天母手持一根金刚橛和颅器进场。这5位女神可能是“长寿五姐妹仙女”,是出现在这位护法神侍从中的一群古老的藏族女神。但12位女神登场无疑也是可能的。如引述的资料所说,她们“来自雪山”,是藏人原始信仰中重要的十二丹玛(护法女神)。与“长寿五姐妹仙女”一样,她们被引入佛教神殿中。扮演大黑天神七大化身的喇嘛们所表演的舞蹈是第一天仪式的最后内容。 地狱之主阎王是第二天“羌姆”出场的主角。在阎魔女、四名侍从和八名游方僧的陪同下,他登场表演了一个个舞蹈,随后,扮演阎王的祭司在事先放在场地中央的“林伽”和朵玛的上方举行一次具有魔力的神秘仪式。他在一个地方尖叫呼喊:“把精灵引到‘林伽’身上来吧!”此时,一名喇嘛挥舞着黑旗。在所有舞者退场后,一名装成鹿的喇嘛登场,把“林伽”弄碎。16名黑帽僧尾随其后。在这个舞蹈的表演过程中,他们要向地方神敬茶。在退场前,每位黑帽僧都得到一块“林伽”。最后,喇嘛乐队表演“游戏舞曲”,后来黑帽僧也加入其中。这个“羌姆”以分撒朵玛仪式作为终结。 除了上面提到的新年“羌姆”之外,在有关卓尼寺的文章中,洛克简要地描述了他在黄教寺院有幸亲眼目睹的其他几种舞蹈。在六月六日举行的一种简短的舞蹈被称为“旧舞”。它与庆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辰的“新舞”截然不同。由于“新舞”比六月表演的“旧舞”的传人要晚二百年,因此,这两种“羌姆”才有“新舞”、“旧舞”之分。 新舞中的主角是四个扮演游方僧的童舞者,他们戴着有凸出大鼻子的面具,头戴帽子,帽顶上有个红色毛绒球。接着上场的是8名戴骷髅面具的舞者,然后是两名装束相同的八岁男孩,每人拿着一根象征君权的节杖。阿罗汉的入场造成了滑稽效果。两名舞者装成老夫老妇,各拄一根拐杖,他们和阿罗汉开玩笑,让他磕头并往他脸上撒面粉。 8名戴骷髅面具的舞者上场,手托用布盖着的三角形木制托盘,这标志着“羌姆”主要部分的开始。托盘中央放着用红色面团捏制的“林伽”。不久,一名戴鹿头面具的舞者登场。在狂舞之后,他把“林伽”切碎。老夫老妇用拐杖挑起“林伽”碎块向人群抛去,人们争相抢夺之。这时,21名舞者上场,他们代表佛教神殿中地位较高的护法神及其侍从中的重要成员。代表阎王的舞者头戴相应的蓝色公牛面具率领着他们。陪同他登场的三个人头戴的面具式样相同,颜色分别为黄、红、白。显然,这些阎王分别支配着世界东、西、南、北四方。尾随其后的神灵中还有大黑天神、吉祥天母、手持金刚橛和金瓶的持杵救主、手持剑和颅器的持杵大力明王等神灵。根据前两个象征物来判断,后两个神灵的舞者可能代表着西藏东北部山神的化身。最后出场的是北方护法神。他手持西藏肖像学中规定的器具胜利幢和如意宝。一般情况下,扮演阎王角色的已经退场的舞者也扮演他。8名侍从陪伴财神登场,这些舞者显然代表八大马头明王,他们与财神一起构成颇具特点的“财神九尊”。 洛克曾亲眼目睹宗喀巴诞辰之后十月二十四日和二十六日演出的“新舞”。黑帽僧领舞者率领16名黑帽僧表演这个舞蹈。此外,出场的还有几对舞者,每对的服饰相同,分别戴着黄的、绿的或红的面具。但在“新舞”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戴骷髅面具的舞者没有参加这个“羌姆”。根据洛克本人的说法,在正月十三日还要演出第三个舞蹈。 罗克还公布了一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到云南永宁寺(显然是黄教寺院)“羌姆”中的舞者。陪同阎王出场的有其妃妙音天女和两个被派往中部和北部的小阎王、一名头戴鹿头面具的舞者、两名黑帽僧、狮面女神、大黑天神的两个化身。一个是护法神,另一个是六臂大黑天护法神。后者的侍从也出现在这个舞蹈中。 有关青海最重要的黄教寺院塔尔寺举行“羌姆”的描述甚多。与西藏寺院不同,外国人经常参观此寺。根据赫尔曼斯公布的一览表,一月十四日和四月十四日在塔尔寺为祭祀阎王要举行“羌姆”。而以战神命名的圣舞则在四月十五日、六月八日、九月二十三日举行。弗尔彻提到,在上面所述的同一个舞蹈几乎全年上演,只是稍加变动。他声称,大黑天神和马头金刚是塔尔寺“羌姆”中最重要的角色。但它们并不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羌姆”中。一般只有马头金刚在简短的“羌姆”中出场。 弗尔彻公布了有关塔尔寺“羌姆”的详细资料,昂立克专门对此进行了评论。这个舞蹈以4名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和两名游方僧登场作为开场。他们的滑稽动作逗得观众捧腹大笑。戴骷髅面具的舞者相继退场后,6名系着骨制围裙的舞者上场,他们应该是大黑天神的六位地位较高化身的配偶。与其他圣舞中类似级别的神灵的表现不同,他们不久就加入逗笑的游方僧行列。接着进场的是6名戴兽头面具的舞者,其中3个头戴鹿头面具,3个头戴牦牛头面具。无疑,它们是阎王著名的鹿头和牦牛头使者。手捧香炉和唢呐的喇嘛在寺院入口处排成一排,这是“羌姆”中主角登场的标志。但对于大黑天神出现在寺庙门口,我表示怀疑。正如弗尔彻所做的评论:这不仅仅因为它走在阎王使者之前,也因为它手持阎王的典型的器具——刻有骷髅的金刚杵和颅器。其后是4个戴骷髅面具的舞者,他们与舞蹈开始时上场的那些舞者装束不同。他们围着放在院子中央的“林伽”狂舞。一批佩剑的舞者(据说代表大黑天神各大化身,也代表高层的凶相神)从寺院中走出来。其舞蹈之后就是毁掉“林伽”的仪式。早已入场的主神在“林伽”前停下来,其他舞者面朝里围成一个大圆圈。他们表演了相关动作,其中包括用令人作呕的蜡烛熏烤“林伽”。此后,领舞者把“林伽”切成12块。此时,3名头戴鹿头面具的舞者走到中央用鹿角拨撒“林伽”碎块,其他舞者退回寺庙。 塔弗尔对塔尔寺藏历正月十四日演出的“羌姆”进行了描述。舞者上场的顺序如下:先是4名由男孩扮演的戴骷髅面具的舞者,接着是几个游方僧,最后是在6名男童陪伴下登场的阿罗汉。与其他众多寺院的习俗相反,这后一组人并没有做什么滑稽动作。他们神色庄重地入场,坐在一边观看随后表演的舞蹈。游方僧端来盛放面团“林伽”的木托盘并把它放在场地中央,场地附近铺有三块地毯。接着两名戴鹿头面具,两名戴牦牛面具的舞者上场。紧随其后的是舞蹈主角阎王。他戴着头上有角的典型面具,左手拿着装饰着白色绸条的一只海螺和一张网,右手挥舞着一根刻着骷髅的金刚杵。而后,十八名戴着各种兽头面具的舞者出场,大部分都拿着颅器和金刚杵。阎王用剑把“林伽”切成碎片,之后,舞者们退回寺院。最后进场的三名戴鹿头面具的舞者表演了一个狂舞。 大红命司主是塔尔寺表演的另一个“羌姆”中的主神,其舞者的装束符合肖像学中该神的服饰。他的面具上有一个五骷髅头冠,五个突出之处都插着三角旗。这个舞者手持战神的典型器具:一把寒光凛凛的剑和一颗鲜血淋漓的心。他在8名舞者的陪伴下入场。他们无疑代表着“持刀八大刀斧手”,是大红命司主为数众多的侍从中的内侍。 紧挨着塔尔寺的是衮隆寺(后来以汉名“额古隆”闻名)。它是安多地区黄教最重要的寺庙之一,也是当地人的精神中心。赫尔曼曾亲眼目睹在该寺举行的“羌姆”,但他出版的书中并未对它详加描述,只刊载了几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羌姆”中的人物和舞蹈片断。其中可以看到有阎王,很可能还有吉祥天母(我们是根据在舞者中看到其侍从“愤怒摩羯”做出这一判断的),他们似乎是这个“羌姆”中拟人化的主神。在这个“羌姆”中还有几个不大重要的人物,我们认出了几个游方僧和戴骷髅面具的舞者(显然是铁棒喇嘛之类的人物,因为他们负责维持秩序,让观者退后)、一名戴乌鸦面具的舞者、一名戴鹿头面具的舞者,有可能还有一名长胡子“白发寿星”。照片中正举行毁掉“林伽”的仪式。在探讨各种“羌姆”时,我们曾多次提到数字16。我在一张照片上又看到了16名戴面具的舞者围成一个大圈。他们朝着圈心转去,其中没有人们期待见到的戴鹿头面具的舞者,而是一个头戴三角旗头盔的人,他显然在切碎倒地的“林伽”。 蒙古的黄教寺院也表演“羌姆”。到目前为止,莱辛对蒙古“羌姆”的描述最为详尽。与其他众多寺院的“羌姆”一样,他看到的舞蹈是以4个装扮成骷髅的男孩的入场作为开始。他们挥舞着棍棒,以驱赶在寺院场地的邪恶精灵。接着,他们把装有“林伽”的盒子放在场地中央,用蓝色哈达将其遮住。然后,他们装出恐惧万分的样子从盒边走开。此时,又有两名戴骷髅面具的舞者登场,其装束与上述4人稍有不同。他们的耳廓上戴着五彩缤纷类似蝴蝶翅膀的东西。因此,与上述4个戴骷髅面具者手持棍棒不同,这些舞者手持拂尘。在这个“羌姆”中,戴骷髅面具的舞者也扮演着滑稽的角色。有时,他们会攻击某位围观者或把他拽开。两名游方僧和长胡子“白发仙翁”也加入其中。随后,主角们才上场。吉祥天母在其侍从中最重要的成员威仪女神和摩羯大鱼面神两个女神陪同下登场。这两个侍从均手持短斧和颅器。其后是一组凶相神,其中有大红命司主、大黑天神和财神。随后,为阎王的使者戴鹿头面具和牛头面具的神开道的13名黑帽僧上场接替他们的位置。他们都拿着金刚杵和颅器。一个喜剧场面打破了“羌姆”肃穆的气氛。一个体态臃肿的阿罗汉被三对戴面具的男孩拖进场。舞者退出场地中央后,阎王挥舞刻有骷髅的金刚杵和网入场。他的两名使者踩着他的足迹登场,黑帽僧和凶相神及其同伴此时也加入舞蹈行列,形成一个外圈。凶相神在里圈转动。这时,戴骷髅面具的舞者放在场地中央的木盒被打开。阎王走近“林伽”,向它猛刺三下,并跺三下脚,用咒语召唤地、水、天的神灵。阎王离开盒子后,他的两名使者走到场地中央,在盒前跪下。戴鹿头面具的舞者切碎“林伽”后将碎块往人群中抛去。然后,戴面具的舞者加入离开寺院的游行队伍,以便在寺院外举行分撒朵玛的仪式。 哈斯伦德·克里斯坦森在内蒙古黄教寺院百灵庙曾亲眼看到一个十分相似的“羌姆”。第一批进场的是6名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在表演舞蹈后,他们随即退到场地一角,从那里观看“白发仙翁”的表演,他的滑稽动作逗得全场发笑。然后,两名戴鹿头面具的舞者出场,这标志着“羌姆”的主要部分即将开始。两名舞者挥舞着剑和鼗鼓,随后登场的是凶相神。在完成规定舞蹈动作后,装扮成骷髅的6名舞者再次登场表演。此时,几名喇嘛抬着一个木制托盘走到场地中央,托盘上有一个约两英尺长的“林伽”,上面覆盖着一块锦缎。最后登场的是阎王,他再次主持刺杀“林伽”的仪式。 哈斯伦德·克里斯坦森和斯文·赫定都提到在同一所寺院中由24名黑帽僧表演的另一个“羌姆”,其中有两名降神师发出预言的神迷状态的表演。 举行一年一度祭祀弥勒佛的“羌姆”,是蒙古人最大的宗教节日之一。克萨洛夫在阿拉善地区的主寺兹苏赫特寺进行过考察。在祭祀弥勒佛时,要演出独特“羌姆”。戴面具的喇嘛挥舞着剑,在弥勒巨像前表演舞蹈。依据此节日的习惯,该巨像公开悬挂在临时搭建的架子上。 与一年一度祭祀弥勒佛的节日有关的“羌姆”也在达努·都瓦演出。曼钦·海尔弗已经公布了有关这个“羌姆”的几个注释。在这个节日里,喇嘛们也在大约五英尺高的唐卡前跳舞。从这位作者公布的一张照片中可以看到穿着典型服饰的黑帽僧舞者,他们显然是围着场地中央的一顶专用帐篷跳舞,帐篷里面放有巨大的朵玛。从博耐克在报纸上刊载的另一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到达努·都瓦寺喇嘛们经常使用的一些面具。从中,我们可以辨认出两个骷髅面具和阎王面具,其中一个似乎是马头金刚。 拉贝发表文章,对著名雁湖东南方附近的寺院中布里亚特喇嘛表演的“羌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位作者有幸在夜间参加了该寺主殿举行的宗教仪式。一名头戴恐怖面具的舞者突然入场,这是这个仪式颇具特色的场面。他穿着更高层神灵舞者所穿的色彩鲜艳的服饰,在大殿中央表演一个短舞后立即退下场。 “羌姆”在早晨大约10点钟在寺院场地上开始表演。喇嘛乐队列队庄重上场,在专门的帐篷里坐下后,一个双手捧着朵玛的喇嘛走过来。朵玛呈锥状,下面有一个三角形底座,锥顶有一个小小的颅骨模型。喇嘛把锥形朵玛放在场地中间,置于事先安放的华盖下面。随后,另一名喇嘛在朵玛前铺上一张虎皮。 首批登场的是两名骷髅面具的舞者,他们穿着白色紧身衣,熟练地挥舞棍棒。过了一会儿,扮演乌鸦的舞者上场。他身着黑衣,脚登高筒黑靴,头戴黑色乌鸦面具。当戴乌鸦面具的舞者上场时,戴骷髅面具的舞者突然抬起一条腿,一动不动。戴乌鸦面具的舞者想方设法偷走锥形朵玛,但都被熟练操棒的骷髅舞者击退。乌鸦与对手之间的抗争贯穿整个“羌姆”的演出。根据作者从一个布里亚特喇嘛那里获得的说法,骷髅舞者代表乐善好施的精灵,而乌鸦则代表邪恶魔鬼。当用人替代“赎身品”时,乌鸦舞者也会受到伤人的超自然力量的影响。 七名舞者跟在乌鸦和骷髅舞者之后上场。显然,他们是西藏“羌姆”中的“阿罗汉王”及其六个“儿子”。阿罗汉王身穿色彩斑斓的锦缎外衣和一件黄色短衣,脖子上挂着一串长念珠,戴的是一个光头、圆圆笑脸的面具。他的“儿子”是由男童扮演的。他们也都身穿锦缎长袍,手持法铃、鼓和钹等各种乐器。在其他众多寺院里,这个阿罗汉王或多或少也扮演插科打诨的角色,但这里的情况截然不同。阿罗汉王的任务则是欢迎扮演地位较高神灵的舞者。当舞者出现在寺庙入口处时,他要向他们敬献哈达。在无须敬献哈达时,阿罗汉王及其六名侍从则坐在场地一侧。 寺庙传出的低沉号声宣布主角阎王即将登场。他在两名头戴红色面具的舞者陪同下入场。在几对舞者入场后登场的是头戴其他面具的舞者,其中有头戴鹿头面具和牦牛头面具的阎王使者。随后是各种地位较高的凶相神,其中有金刚手、手持独特法器弯刀和颅器的大黑天神及其两个主要侍从、摩羯大鱼面神和狮面女神。接下来是一名地位不明的神灵,可能是个地方神,应被称为“金刚吉祥主”。他手持一支箭,其侍从有其妻儿和两名勇士,后者紧握盾牌和长剑。 3个戴动物面具的舞者跟着上场。他们头戴着狮头、熊头和豹头面具。随后,另两名舞者上场:一位是地位不清的神灵,身穿白衣,头戴凶相面具,一般被称为“衮果尔”。另一个戴着金色面具,代表著名的财神和北方护法神。护法神进场后,在身穿红袍、胸佩巨大的金属圆镜的八名年轻舞者陪伴下,头戴面具、头冠上插有五个三角形旗的战神大红命司主登场(与西藏的肖像学的概念相符)。他们显然代表这位战神侍从的主要成员“持剑八大刀斧手”。 其他四个人物尾随其后,两人着男装,两人着女装。根据布里亚特喇嘛提供的资料,他们似乎应叫做游方僧,代表着“印度人”。游方僧之后上场的是“白发仙翁”。我们已将其作为蒙古“羌姆”的典型人物谈及过。他的表演通常是喜剧性的诙谐动作。他踉踉跄跄地转了一阵之后,在献给阿罗汉王的虎皮上刺一下。即将出场的下一组舞者在21名黑帽僧舞者后登场。在表演庄重肃穆的“羌姆”时,“白发仙翁”四处走动,向一些知名的围观者献上鼻烟,以换取他们对寺院的资助。 从同样的“羌姆”来判断,黑帽僧的舞蹈和阎王及其妃的出场无疑与刺杀“林伽”有关,但作者对这一动作没有进行描述。与以往一样,庄严肃穆的一行人到寺院外焚烧朵玛结束这个圣舞。 在汉地的黄教寺院每年阴历一月三十日至二月十日都要举行“羌姆”,这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从可靠的资料中,我仅能对各组舞者的出场顺序有所了解。首批登场的显然是由男童扮演的头戴面具的插科打诨之人。其后是四名骷髅舞者。随后是一批代表地位较高的神灵的舞者,他们显然属于凶相神,因为我们从照片上辨认出阎王、狮面女神和摩羯大鱼面女神。他们围着一个盛着“林伽”的有盖盒子旋转。一个黑帽僧舞者为面团塑像加持后,一个戴鹿头面具的舞者切碎“林伽”。“羌姆”以分撒朵玛仪式告终。 近几年来,“羌姆”表演已经使用了一些新的面具和服饰。令人遗憾的是,根据近期公布的照片来判断,新服饰华丽而庸俗,与传统服饰大相径庭,况且,现在是在高台上演出“羌姆”,这表明“羌姆”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其原始的宗教含义而演变为一般的世俗舞台演出了。

三、萨迦派舞蹈

根据口头传说的说法,“羌姆”的最初表演是秘密进行的,一般是在半夜举行。未人佛门的俗人是不允许观看的,但后来宁玛派信徒开始公开表演“羌姆”。萨迦派曾强烈反对之,他们声称,宁玛派把这些神秘舞蹈降低到普通舞蹈的地位。最终,萨迦派也开始公开演出“羌姆”了。 现在,在以萨迦地名命名的萨迦寺里,每年要举行几次“羌姆”的演出。在萨迦,有两个主要颇章(宫),每个颇章每年至少要举行一次“羌姆”演出。卓玛颇章(度母宫)的人员演出的“羌姆”也以其颇章命名,一般称为“宫廷羌姆”或“度母羌姆”,主要人物之一是护法神则玛热。另一个颇章称为彭错颇章(圆满宫),那里演出的“羌姆”以主要人物班登拉姆(吉祥天母)为名,一般称为“天母二十九朵玛”。 七月份,萨迦寺要举行“羌姆”演出,通常以演出日期和舞蹈中的主角命名,一般称为“金刚行七月”。除了金刚力士外,大黑天神的化身(宝帐怙主)是萨迦派舞蹈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神灵。这个舞蹈,或在萨迦寺表演的其他形式的金刚圣舞,一般被称为萨迦大灵器(供施的代用品),这个名称会令人联想到春丕河谷噶举寺表演时奉献给“羌姆”中主要护法神的巨型线缠十字架,它被摆放在舞者跳舞时围成的圈子附近。 西藏最古老的桑耶寺也遵从同样的习俗,桑耶寺是由萨迦派任命的住持掌管。桑耶寺在五月举行“羌姆”演出,一般被称为“桑耶大灵器”。这个“羌姆”的主角是桑耶寺独特的护法神则玛热和一群“好战的兄弟神”以及一名魔女。扮演魔女的舞者在“羌姆”演出活动期间要连续七天闭关修行。 德格的萨迦派寺院每年至少要举行一次“羌姆”演出。此外,一个叫做“财神供会”的“羌姆”要在夏鲁寺举行,该寺是后藏萨迦派的主寺之一。我们可以料到,这个“羌姆”中的主角代表最后一位世界护法。这座寺院后来开始独辟蹊径,目前,它甚至吸纳黄教信徒参加其中。

四、噶举派舞蹈

与其他教派大多数寺院一样,噶举派寺院专门在新年举行“羌姆”。根据李安宅的说法,在藏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演出的“羌姆”与对空行母的祭祀有关。在第二天“羌姆”中出场的主角是双臂大黑天和与其关系密切八大使者。大黑天神可能是狮面魔王,也以“护田黑食肉魔”著称,他的八大使者叫做“八具力使者部”。 舞蹈的中角是金刚力士(在探讨宁玛派“羌姆”时已经提及),而这个“羌姆”要在藏历四月初八和初九举行。 向我提供资料的藏人证实,噶举派寺院也和宁玛派寺院一样要在六月初十为祭祀莲花生大师及其八大化身举行“古茹八名号”的“羌姆”。莲花生大师应以其身显世。十天后上演的“羌姆”的中角应是多吉帕姆(金刚亥母)。最后,在十月二十五还要演出一次“羌姆”,其主角是本尊胜乐金刚。 至于噶举派其他支派“羌姆”,到目前为止,有关主巴派的大部分资料是可靠的。根据向我提供资料之不丹人的说法,不丹主巴寺所遵循的主要舞蹈形式叫做“咒语羌姆”或“面具羌姆”和“面具和鼓羌姆”。第一种舞蹈仅由黑帽僧表演,据说是由不丹的第一位法王大宝主巴自在丹增·南杰晋美创立并传入的。“咒语羌姆”据说是不丹国家寺院圣舞的基本片断。 从“面具羌姆”的一般词义上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大部分“羌姆”是由戴面具舞者在各种场合里表演。从几张有趣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具舞中的一些舞者。这个舞蹈是在不丹西部帕罗举行的,是为现今不丹国王迎娶已故的外交大臣噶斯多杰的小女儿而举行的(托德公布了这些照片)。其中两张照片上有一群代表各种兽头神灵的舞者。与西藏习俗相反,舞者赤脚,除了通常穿的披肩和两条交叉在胸前背后的宽带子外,上半身赤裸。带子上装饰画片,上面有鲜血淋淋、腐烂和骷髅般的三种人头。带子交叉处盖着一块黄布,黄布的一角有一个人头图案。舞者的裤子仅到双膝。我们在参加这个舞蹈的人中发现了两个黑帽僧和两个戴面具的舞者。显然,他们代表阎王的不同形象。舞者中不仅有僧人,还有一些俗人。例如,鸟头神灵就是帕罗宗宗本的仆人模拟扮演的。同一位作者提到,在举行婚礼时,借着篝火,他看到过黑帽僧人在半夜表演“羌姆”。 在不丹冬季首都普那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羌姆”。据说,这个“羌姆”中使用的面具有一部分是原物,另一部分是不丹著名雕刻师桑额林巴制造的。其杰作中应有代表护法神群体的兽头神灵面具。 上面提到的“鼓舞”一词指的是一种舞蹈,我在1951年秋季有幸亲眼目睹。它是在现今国王婚礼上表演的,要在帕罗举行的节庆活动的前几天举行。鼓舞要在半夜在新娘家的院子举行。来自帕罗宗大约十五名不丹士兵进行表演,他们穿着普通的不丹装束,一件长达膝盖的黑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条腰带。他们脸上戴着黑色面具,每位舞者左手拿着一个喇嘛常用的巨型鼓,右手拿着一把弯钩鼓槌。所有舞者都赤着脚。舞蹈进行大约半小时,舞者绕圈跳着,从慢步到跳跃,所有舞步都在有节奏的鼓点伴奏下。根据在这种场合获得的口头资料,我们可以得知,这个舞蹈通常与祭祀莲花生大师有关。 藏历九月二十九日,在春丕河谷的噶举寺要演出“羌姆”。这个舞蹈效仿不丹帕罗宗上演的宗教面具舞。“羌姆”是以喇嘛乐队的“游戏羌姆”作为开始,这个喇嘛乐队后来为戴面具舞者进行伴奏。乐手一落座,四个尸林陀主和四个骷髅舞者上场。跟在他们后面上场的是几个游方僧,然后主角们才登场,一组是护持者及其五侍从(大黑天神的四大化身和吉祥天母的化身);另一组是护持者(大黑天神的十二大化身和吉祥天母的化身)。后一组由十二个不同的大黑天神和一个吉祥天母组成。他们杀掉并吃掉放在舞圈中央的“林伽”。在表演“羌姆”的场地的一个角落摆放着供奉给大黑天神的彩线灵器。“羌姆”结束时,把彩线灵器拿到寺院外面,然后按照仪式程序毁之。 1952年4月5日,我有机会亲眼目睹锡金东南边界地区白东峡谷的主寺桑钦多杰寺表演的一个不丹“羌姆”。在上个世纪的前半叶,这个峡谷一直都是不丹的一部分。白东寺是帕罗寺的属寺,该寺的喇嘛属于噶举派的支派上主巴噶举。这个“羌姆”是为祭祀莲花生大师而举行的烟祭节的一部分。烟祭节连续三天,每天表演的舞蹈不同。令人遗憾的是,我只有机会亲眼看到第二天早晨举行的“羌姆”。寺院乐队入场标志着“羌姆”演出的开始。乐队演奏缓慢的“游戏羌姆”,然后退到院子的一个角落。而后登场的两个人身穿不丹式红色布条纹外衣,胸前交叉着两条黄色宽带,头戴黄色带尖的头盔。每位舞者腰间佩剑,右手摇转着鼗鼓。他们表演的舞蹈主要是飞快地跳跃和旋转。随后是三个戴面具的舞者,他们始终都在场上直到舞蹈结束。然后,两个戴鹿头面具的人物上场,每人佩剑一把。他们表演双脚离地腾空跳跃的狂舞。在戴鹿头面具的舞者退场后,前两名舞蹈者再次登场。这一次他们没有佩剑,除了头盔外,他们又戴上了五佛冠。其右手敲着鼗鼓,左手摇着法铃,在它们发出的声音伴奏下,他们缓缓起舞。 开场表演之后是舞蹈的主要部分。代表雄强的九名舞者鱼贯人场。他们穿着深红色长袍,头戴令人恐怖的面具,面具上面有一个五颅骨头冠。每人右手握剑,左手捧着颅器。在进入广场时,他们剧烈晃动上半身,仿佛降神师进入神迷状态一般。当九名舞者都登场后,他们边绕广场行进边表演一系列舞蹈片断。最后,他们一个接一个退场。在退场时,每位舞者都猛烈地晃动上半身。同天下午,要上演有关米拉日巴和罪恶深重猎人的著名剧目。 有关拉达克主巴噶举派主寺赫米斯寺中每年演出“羌姆”的资料是有价值的。拉达克的其他主巴噶举派寺院及喜马拉雅边界地区的大部分“羌姆”似乎都模仿这个寺院演出的“羌姆”。在赫米斯至少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羌姆”。从目前可引用的资料来看,其中的一个“羌姆”由下列几个片断组成: (1)当乐手在事先为他们准备的地方落座之后,13个黑帽僧入场。与往常一样,每人都拿着金刚杵和颅器,除了挡在肩膀、胸部和后背的一块肩披外,他们都穿着传统的服饰,上面装饰着一幅巨大颅骨的画。他们以缓慢的舞步绕场行进。 (2)16名舞者入场,头戴轮廓鲜明的面具,它们与在布达拉宫山脚下每年举行的新年“羌姆”所戴面具相同。面具呈铜色,舞者也因之被称为“铜面具”。除了这种面具外,每位舞者都头戴五佛冠和一顶尖帽,帽子前面有一个眼睛形状的饰物。因此,这种帽子与一些西藏降神师的头饰相似。帽子两侧各有几条飘带,帽子后面垂着一大条披带。舞者身穿围裙,但与“羌姆”中其他大部分人相反,铜面具舞者并没有披肩帔。每人右手拿着鼗鼓,左手持着法铃。 (3)接下来上场的是代表莲花生大师八大化身的一群戴面具的舞者,他们庄严肃穆地列队进入广场,代表这位历史圣人的喇嘛头顶上方有一顶华盖。舞者在广场的一边坐成一排,莲花生大师端坐中间。16位戴红色高帽的喇嘛坐在他们的对面,所有的人都手持法铃和鼗鼓。 (4)与上组舞者同时登场的5名舞者头戴与主持火祭仪式的祭司相同的头饰(五片头冠,每片上都写有兰扎体文字)和一顶帽子。帽顶的三个丝绒小球层层叠摞。每位舞者身披肩帔,穿裙,手持普通的法鼓和鼓槌。 (5)在尖刻的唿哨声中,一群勇士登场了。他们头戴绿色宽脸的面具和一种头冠。头冠上面高插着一面红色三角旗。短裙是他们的主要装束。其腰间系着一条挂着小铃铛和丝线穗子的腰带,踝部系着缀着小铃铛的带子。他们手持的器物是鼓和法铃。勇士们表演了一个动作粗犷的舞蹈,在表演过程中,他们要向莲花生大师及其侍从致意。 (6)最后上场的是两组戴面具的舞者。一组戴红色面具,另一组戴棕色面具。面具上有一个像穆斯林缠头的头饰,与游方僧所戴的头饰相仿。头饰上有一根长杆,上面挑着一面三角旗,旗上画有三只忧郁的眼睛。这些舞者也手持鼓和法铃。他们排成两行,跳跃着向对方靠拢,当彼此接近时,舞者也间或敲击对方手中的鼓。 (7)在“羌姆”表演过程中,两名丑角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其中一个背上背着定音鼓。两个丑角都手持马鞭。 第二种“羌姆”在赫来斯寺的演出要持续两天。第一天大致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首先入场的是黑帽僧、“铜面具”舞者及代表莲花生大师不同化身的舞者(与前面描述相同)。其后是勇士舞者,他们再次受到尖声唿哨的迎接。接着上场的是戴公牛面具的舞者,然后是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和身上只披虎皮几乎赤裸的几个人。他们戴的面具与龙头面具相同。接下的“羌姆”片断与前面的片断大相径庭。首先表演砍杀“林伽”,在院子中间两根高高矗立的杆子之间铺上两块东西。一块是虎皮,四边镶着红色宽边,是为准备砍杀“林伽”的舞者预备的毯子。另一块铺在旁边,是带有浅蓝色衬里的深蓝色的布。布的中央有一个白色三角。一名喇嘛把黑色面团捏成的人像“林伽”拿进来并把它放在白色三角上,然后用那块深蓝色的布把它蒙住。一些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围着它疯狂起舞。最后,代表阎王的舞者登场,一剑结果了“林伽”。 令人遗憾的是,关于第二天演出程序的可靠资料很不完整。主要片断好像是勇士跳舞,向“林伽”献祭,最后出场的几个滑稽人物,显然是阿罗汉(和尚)及其侍从。这个舞蹈中最有趣的特点是几种动物的祭祀仪式。根据一个版本的说法,它们是代人受过者。在一个演出场地,几个服饰艳丽的喇嘛把披挂华丽马衣的3匹马和3条藏獒牵进场地。在尖叫声中,这些动物兴奋异常。此时,把马衣从马身上扯下来,将几桶红颜料倒在它们身上。最后,这些动物被驱赶着绕寺院三周。有的表演场合里,出现8匹马、3条狗和4只山羊(有些场合,尽管出现3匹马,但仅有1匹马披挂马衣,3条黑狗披着布,还有两只灰白色山羊)。这种仪式上马的披挂简化了,藏獒也用寺院的看门犬代替了。 波特最近公布了有关噶举派舞蹈的详细描述。他指出,受赫来斯寺捐助的杰木尔寺(在拉合尔康萨附近)也举行“羌姆”。与在其他噶举派和宁玛派寺庙举行的“羌姆”一样,这座寺院及附近地区的寺院也在藏历五月十日和七月十日演出与一年一度的祭祀莲花生大师有关的“羌姆”。波特本人有幸亲眼目睹五月十日演出的“羌姆”。按照惯例,这个“羌姆”是在寺院的院子里演出的。院子中间竖起两根杆子,杆子插在用石头和泥砌成的底座上。在这个圣坛般的底座较长一侧的边上排列摆放着各种供品。在底座脚下,放着一个三角形的器物,里面盛放着面团捏成的“林伽”,在器物前面铺着一块方形地毯。 这个“羌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持续大约一小时。在寺院乐队庄严入场后,一位黑帽僧舞者上场,这个角色由该寺院住持亲自担任。与其他“羌姆”不同的是,这个舞蹈或多或少地简略了同类“羌姆”中最基本的部分,即砍杀“林伽”的片断。在顺时针方向绕场旋转一会儿后,舞者跳上铺在“林伽”前面的方形地毯上。他祈神赐福,并献上供品,然后接过侍从递给他的小武器,向“林伽”猛砍三下。然后,他又跳起舞来,最终回到场地中央以便用另一件武器再次砍杀“林伽”,整个动作要重复八次。在他用了八种武器刺杀“林伽”后,4名舞者入场,他们戴着狰狞的恶魔面具。他们围着院子跳着,舞步简短迅速。此时,黑帽僧舞者用缓慢、庄重的舞步绕着院子行进。4个戴面具的舞者也逐渐调整舞步,与黑帽僧舞者的舞步节奏协调起来。黑帽僧舞者此时接近三角形器物,以便再次刺杀“林伽”。这时,两个戴鸟头面具的人物登场了。整个动作再次重复一遍。鸟头面具舞者之后是8个头戴面具、身着华丽服饰的人,代表凶相神。每人都拿着黑帽僧刺杀“林伽”时使用的小武器。这八个凶相神跳了一会儿后,黑帽僧舞者再次向“林伽”刺去,接着凶相神一个接一个地刺杀“林伽”。最后,黑帽僧舞者跪在方形地毯上,把“林伽”切成碎块。一个快速的胜利舞结束了这段表演。黑帽僧舞者和凶相神退回到寺院,此时出现了短时的空场。与“羌姆”第一片断相比,第二片断要简短得多。首先上场的是两个戴鹿头面具和两个戴牦牛面具的阎王使者,他们的舞蹈一结束,两个阿罗汉(和尚)式的丑角在几个侍从的陪同下出场了。他们表演了一个面具舞,模仿他们之前舞者的舞步,最后,他们面向围观者成一个圈,为寺院募化钱财。 “羌姆”是以抛撒朵玛结束。在黑帽僧舞者和寺院乐队的率领下,这支队伍在寺院周边点起了火,黑帽僧舞者围着火堆表演了一个短舞,与古老的苯教习俗一样,黑帽僧舞者是逆时针方向行走。在表演过程中,他接过刺杀“林伽”所使用的八件小武器。然后,把它们一一扔进火里,每扔一次都会引起围观者的尖声叫喊。 在赫尔木地区夏尔巴人的色玛塘村,当地噶举派寺庙的喇嘛们每年藏历正月十五要演出“羌姆”,其名为“至宝总时库”。 参加演出的舞者数目各异,但一般是由18位参加这个“羌姆”的表演:一位敲击一对小钹、身穿噶举派僧服的喇嘛;一名黑帽僧舞者;两名天女(显然是空行母和明妃);狮面女神;甘露漩明玉神;一名叫做祖婆护法的女妖,这个舞者戴的面具上有两只獠牙,舌头从嘴里吐出来;两名游方僧和莲花生大师的恐怖化身“古茹忿怒金刚”;三名轨范师都穿着莲花生大师平时的装束;最后是三位身穿比丘长袍的喇嘛登场。 这个舞蹈在神殿下面的一小块平地上演出,从日出开始持续到傍晚,中午歇一会儿。舞蹈开始时,在扮演马头明王的舞者率领下,各种人物纷纷登场,狮面女神是最后登场的一位。

五、格鲁派舞蹈

口头传说包含一定的历史事实。据认为,“羌姆”只是在五世达赖时期才被引入格鲁派的有关宗教仪式之中。在那之前,据说,黄教喇嘛们反对“羌姆”,因为他们认为“羌姆”是其敌手宁玛派的典型特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掌握了有关拉萨布达拉宫周边地区孜南嘉瓦寺每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上演的新年“羌姆”的丰富资料,其中包括黄教寺院演出的“羌姆”。一般来说,在此地演出的“羌姆”被称为“孜古多”(孜南嘉瓦寺二十九日朵玛献祭)。这个“羌姆”更确切的叫法是“受到符咒约束的阎王之舞”,这是格鲁派寺院中经常上演的一个“羌姆”。沃德尔、斯潘塞·查普曼、谢弗等人已描述了布达拉宫一年一度“羌姆”演出的详细情景。尽管他们对这个深奥神秘之舞蹈的内涵提供的资料有限,但通过把多种描述和向我提供资料之藏人的解释加以比较,我们可以得到有关这个“羌姆”的最重要片断的轮廓。 舞者在乐队的伴奏下起舞。这支乐队由五六十名乐手组成。第一批上场的是达赖喇嘛的年轻舞者,代表着“神之子”。他们头顶白环,口吹铜号,其音乐是战舞舞者登场的信号。勇士应是金刚手的好战随从,他们头戴白绒毛装饰的头盔,穿着铠甲,佩着剑,手持藤编盾牌、火绒枪和弓箭。这些武器的式样应该是西藏赞普松赞干布设计的。在分成两组后,勇士们表演了剑舞,最后举枪齐鸣。他们退场后,7个戴面具的人登场。一位是阿罗汉和尚,他胖胖的,长着圆圆的笑脸。在三对助手的陪同下上场。这三对助手,有一对游方僧,一对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另一对是婆罗门。这一伙侍从是男孩扮演的。游方僧戴的面具披着长发、面带微笑,身穿蓝黑色宽松上衣,腰带束在胯部。戴骷髅面具的舞者穿着紧身衣,衣服上面用红白条纹勾勒出骨架的轮廓。根据谢弗得到的资料,两个舞者代表着叛变者。官员们将阿罗汉(和尚)及其侍从领到院边的座位上。在整个舞蹈演出过程中,他们一直坐在那里。 在这组人之后,两名代表恶魔的舞者从寺院里走出来。他们把喇嘛侍从递给他们的碗中的谷物分撒开。他们的后边是8对装束豪华、挥舞器具的舞者。在表演了规定舞步后,他们就一对一对退场。这些人物代表着阎罗的十六大侍从和阎罗女,他们总称为“八大阎罗八大阎罗女”。 四名头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尖声高叫冲进场内,他们四处扬撒灰和糌粑粉,然后围着场地中央的一张兽皮旋转。这张兽皮上放着一个面捏的塑像,舞者毁之是这个舞蹈中的高潮之一。与此同时,一位老人登场了,他拄着一根拐杖,戴着一个长着白胡子、笑容可掬、满脸皱纹的面具。他步履蹒跚,表演了一个滑稽舞,逗得围观者捧腹大笑。此时,他用拐杖敲击事先铺在地上的虎皮,象征性地杀死老虎后,他恢复了年轻人的力气,舞蹈动作突然加快,充满活力。这个舞者是蒙古和西藏东北部“羌姆”表演中的一个著名人物。他的蒙文名字为“查干额布”,就是“白色老翁”之意。据说,十三世达赖喇嘛流亡蒙古时(1904—1906年)曾做过这样一个梦,所以根据他的命令,在本世纪初才将这个表演引人南木杰寺新年“羌姆”中。 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和“白色老人”刚刚退回寺院,一群黑帽僧舞者立即上场。他们在寺院大门口受到几名喇嘛和乐队的欢迎,喇嘛手持香和烟雾缭绕的香炉,乐手吹起号角。阿罗汉(和尚)穿着传统服饰:宽檐黑帽上装饰着一面镜子,一个小巧玲珑的骷髅,一把孔雀毛扇,鲜艳的长袖上衣和围裙,围裙上装饰着骷髅和金刚橛形状的装饰物。他们足登高统靴,双手晃动着金刚橛和颅器。所有黑帽僧舞者都加入这个舞蹈。一名领舞者将他们领进场地,领舞者比其他人的服饰更加华丽。他在放在院子中间的面捏塑像的头顶上做了一系列神秘手势,此时,其他阿罗汉围着他顺时针转动,表演各种复杂的舞蹈动作。 此时,一群阎王厉鬼再次上场。在黑帽僧舞者中围成一个小圈。在几个喇嘛的帮助下,黑帽僧领舞者表演刺杀“林伽”的动作。为此目的,他要使用桌子上在他手边的几件器械:一根铁链和几把短柄斧头。首先用铁链捆绑“林伽”,然后,用事先放在附近的一个颅器往“林伽”上泼洒水和血。这时,一个新人物从寺院里走出来,他头戴鹿头面具,鹿头上有两根巨型鹿角。此人穿深银色长袍,边走边舞,最后在“林伽”前面停了下来。与其他“羌姆”中戴鹿头面具的舞者一样,有可能由他来刺杀“林伽”。然而,在我们引用的资料中,没有描述这个角色刺杀的动作。资料仅提到,戴鹿头面具的人用其鹿角分撒“林伽”碎块。 “林伽”被毁后就是焚烧邪恶。在黑帽僧领舞者栓锁“林伽”时,三脚架上的大锅下点起了火。锅里盛满了腐臭味的菜籽油,是用荆棘枝条点燃的。锅上面的长线系着一张纸,这张纸具有魔力,会把过去一年消除的邪恶精灵吸到上面。黑帽僧领舞者走到大锅旁,用颅器向滚沸的油中倾倒酒精。大锅里的东西崩爆着,火苗向上喷起,烧着了邪恶精灵附着的那张纸。崩爆之后,几名助手立刻把油锅倒扣,将火扑灭。当黑帽系舞者和代表阎罗厉鬼的戴面具的舞者及其侍从庄严地退回寺庙之后,勇士们再次登场。他们与众多手捧香炉和“朵玛”的喇嘛们组成一队。当勇士们发出开战的呐喊声,齐声放枪时,这一队人马来到布达拉宫脚下。在著名的石碑附近,喇嘛们进行分撒“朵玛”的仪式。最后,在多康焚烧“朵玛”是又一个高潮。多康为篷式结构,用荆棘和稻草搭成,一面有个敞口。 根据向我提供资料的藏人的说法,每年,孜南杰主寺都举行一次与时轮派有关的“羌姆”。因此,这个“羌姆”也叫“时轮羌姆”。只有经历过密宗仪式的喇嘛才能参加这个“羌姆”。舞者不戴面具,“羌姆”要表演一整天,但并不在公众前表演。其中一部分在藏历二月最后一天盛大的宗教节日里才演出。这个节日简称为“会供法会”,最初只是密宗的一个节,后来,不仅仅格鲁派喇嘛,而且为数众多的宁玛派和萨迦派寺院的僧人,尤其是贡噶曲德寺萨迦派僧人们也都参加其中。大约有4000-5000名喇嘛在拉萨聚集参加“会供法会”。他们的队伍以众多彩色经幡、胜利幢和华盖为先导。这些彩色经幡和其他东西都是西藏地方政府的财产,平时存放在大昭寺僧舍里。专门负责管理的一名官员将它们取出交给喇嘛们。扛经幡者的后面跟着一大群手持乐器的乐手,但他们并没有演奏。 队伍当中的喇嘛舞者是聚集此地的各个寺院的僧人。队伍朝着大昭寺进发。在大昭寺入口处,每一组喇嘛舞者都要表演一个短舞。据说,过去在大昭寺邻近建筑物平顶屋顶上要表演一个较长的舞蹈,后来在布达拉宫脚下“雪”村的一座大厦的巨大平台上表演这段主要舞蹈。政府中的俗官们也聚集在此参加这个仪式,而达赖喇嘛则在僧官的陪同下观看从布达拉宫出来的游行队伍。队伍到达前,达赖喇嘛的宫廷乐队为观众演奏助兴。 乃琼寺的传神言者是观看舞蹈的重要观众。队伍到达之前,传神言者被领到“雪”村下的一座小神殿里。在祭司的帮助下,传神言者渐入神迷状态,然后他被领到将要表演舞蹈的那个屋顶上。 有两类舞者参加这一仪式。第一类是密宗师,他们戴着颇具特色的骨制饰物和铜制面具,因此,这些舞者被称为“铜人”,即戴铜面具的人。他们应该是密宗中的勇士神和空行母。他们边表演边背诵密宗咒语。 从哈瑞公布的一张极为有趣的照片上可以看到这类舞者,从中还可以看到“铜人”戴的面具与“白恶鬼”舞者戴的贝壳面具多少有些相似之处。铜面具是一遮住脸和前额的椭圆形,面具的上半部装饰着一只“天目”,面具中部被挖掉了,两片装饰性帽边遮住双颊的一部分,另一片遮住鼻子。与普通的“羌姆”面具形状不同,未被遮住的舞者的一部分脸露了出来。面具两侧各悬挂一根细绳,绳下挂着一个巨大的耳环。每位舞者头戴五佛冠,与主持火祭仪式的祭司戴的佛冠相似。佛冠顶上有一顶黑色丝绒帽,帽顶上有三个叠摞的丝绒小球。帽子和两条丝绸垂饰都固定在佛冠上,它们都是主持火祭仪式祭司装束的一部分。每个舞者腰围一条雕刻精致的骨制围腰,双手挥舞着金刚橛和法铃。 “会供法会”中第二类舞者是戴面具的喇嘛,他们代表神鬼八部众,如:梵天,大鹏和各种龙神,与时轮派有关。 他们的目的地是小昭寺,在那里将再次表演一个短舞。仪式结束时,经幡和华盖都拿进大昭寺并返还给噶厦政府代表。 日喀则附近的札什伦布寺表演两种不同的舞蹈。藏历新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密宗扎仓将表演阎魔护法神“羌姆”。该舞在五世达赖喇嘛统治时期奉其之命首次上演。它与布达拉宫表演的“羌姆”基本相同。 藏历八月,通常在初三或初四(表演的确切日期要由星象家通过占卜加以确定),在护法神殿(班禅大师住地)表演为期两天的“羌姆”。大师本人仅作为观者欣赏演出。阎王是第一天舞蹈的主角,第二天是六臂大黑天神的助手土地神。其他上场的是孜玛拉护法神及其侍从。这个“羌姆”和布达拉宫的新年舞蹈被视为黄教寺院现今表演中最完美、最丰富多彩的舞蹈。这两个舞蹈的舞者都身穿价格昂贵的长袍,例如:黄教喇嘛僧帽的帽边镶的都是水貂皮,而不是鹿皮。 到目前为止,似乎仅有两份资料对札什伦布寺的“羌姆”进行了描述,十分简短,且不够完整。根据这些描述,我们了解,新年舞蹈是在大昭寺(祖拉康)的场地举行。根据达斯和沃德尔的说法,与布达拉宫表演的舞蹈一样,这个舞蹈也是以勇士舞开场。但与拉萨的习俗相反,舞者头戴面具,尤其是代表鸟类的舞者更是如此。寺内举行宗教仪式后,在两名助手的陪伴下阿罗汉登场。他捡起观众向其表示敬意扔过来的哈达。接着四名舞者上场,他们分别代表四大瞻部洲的四位护法。然后上场的是60个男孩,代表“众神之子”。其舞蹈体现了拉萨南木杰寺“羌姆”的第一个特点。接着长胡子游方僧和四个头戴骷髅面具的舞者上场。与布达拉宫的“羌姆”一样,这个舞蹈也是以“焚烧邪恶”告终。 斯文·赫定在扎什伦布寺亲眼目睹的“羌姆”似乎就是在班禅大师宫每年演出的“羌姆”。根据他的描述,这个“羌姆”是以两个头戴着恐怖面具的舞者缓慢的舞步作为开始。他们退场后,十一幅巨型唐卡在窗前一一展开。班禅大师从这个窗子里观看着这一仪式。随后是几名身穿白衣、头戴白面具的祭司率领的喇嘛队伍进场。队伍中的其他舞者身穿盔甲,三名戴面具的舞者似乎受其服饰重力所压几乎跌倒。一支庞大的寺院乐队也加入这一行列。斯文·赫定提到,其成员中有大约四十名鼓手和六名吹法号的喇嘛。 令人遗憾的是,有关此舞主要部分的描述很不确切。至少出现一个错误:“Argham”不是两名舞者的名字,而是刺杀“林伽”的舞蹈片断中,黑帽僧领舞者创造出的一个令人费解的叹词。此外,从颅器中倒出来的血不是山羊血而是“毒血”,其意是与人血一样具有魔力的公牛血或牦牛血。 根据向我提供资料的藏人的说法,在班禅大师宫里表演的“羌姆”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这个“羌姆”中出现了孜玛拉护法神及其侍从。在乃琼寺表演的“赛神舞”中,只有八名舞者,象征着一组护法神的侍从。这个“羌姆”也是以焚烧附着邪恶精灵的一张纸告终。 根据洛克的描述,消除邪恶精灵也是卓尼喇嘛表演的“羌姆”的主要特征之一,卓尼寺几十年前曾是西藏东部边界地区黄教主寺之一。刺杀“林伽”仪式和焚烧附着有邪恶精灵的纸张是这个“羌姆”的高潮。其过程如下:用红色面团捏成一个塑像,然后用铁链锁之,将它放在一个托盘上。附近还有一张红色小长凳,上面摆放着各种宗教器具,如:金刚橛、长剑、杖、短柄小斧、法铃、三叉戟等。依然是由黑帽僧领舞者主持刺杀“林伽”的仪式。在多次供奉糌粑供品和无法辨认的一种液体后,舞者跪在“林伽”面前,用上述武器向它发出威胁,最后刺杀之。在把“林伽”从院内搬走后,把火点起。一只盛满“纯菜油”的铜锅支在火上。然后,用两根带叉的棍子把一张棋盘般、写满符咒的三角形纸固定住,再把它高高悬挂在锅的上方。但与拉萨不同,由新任命的寺院领诵师而不是卓尼寺黑帽僧领舞者承担把锅里的东西烧爆的任务。他用一块布裹住手,把一碗掺有硫磺的酒倒人锅内。火苗向上冲起把纸烧掉,枪声大作。 几十年前春丕河谷黄教主寺东嘎寺演出的面具舞才被确认下来。已故的卓姆格西仁波且(活佛)是该地区博学多才的大喇嘛。他是仿照札什伦布寺的“羌姆”创作该舞的,在藏历九月二十九日演出。根据最近公布的一份资料的说法(倘若资料提供人的观察准确无误),那么,其最有意思的特征是,代表十二只动物的舞者的出场,他们分别代表藏历十二饶迥(年轮)。舞者拟人化,戴着相应的动物面具。其他参加“羌姆”的人包括黑帽系僧人和叫做“鬼卒”的戴骷髅面具的舞者,两名小喇嘛扮演鬼卒。他们身穿骷髅装,挥舞木棍,但他们不让棍子着地。另外一群戴骷髅面具叫做尸林陀主的舞者也参加其中。他们出场时也受到旁观者发出的尖声厉叫,以示欢迎。 向我提供资料的春丕河谷本地人对这一描述做了如下补充:第一批上场的有九或十名黑帽僧舞者,紧随其后的是在其众多侍从陪伴下登场的“羌姆”主角阎王和大黑天神。大黑天神后面是其主要侍从土地神和吉祥天母。 在江孜和日喀则之间的格鲁派寺院帕南尕东寺每年夏季举行十次“羌姆”,其主角是六臂大黑天神四大助手之一。代表这个神的舞者戴着据说具有超自然的神力的古代面具。每逢表演“羌姆”时,怀孕的妇女要到帕南尕东寺里去看一下那个面具,以保佑其顺利分娩。戴上神秘的面具后不久,舞者像醉酒般地立即进入神迷状态。 拉萨附近黄帽派主寺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即使是过新年也不举行“羌姆”活动。但它们的一些喇嘛都参加上面提及的“会供法会”。拉萨郊区丹吉林寺是遵循黄帽派舞蹈风格最著名的“羌姆”中心。每逢新年,丹吉林寺的喇嘛们演出前面提及的阎魔护法神“羌姆”。丹吉林寺的“羌姆”以“九平安羌姆”著称。根据沃德尔的说法,八月二十四日一般还要演出另一个“羌姆”。沃德尔提到,在这个寺院里表演的“羌姆”是前藏见到的最丰富多彩的圣舞。向我提供资料的藏人对此说法也深信不疑,他们声称,丹吉林寺“羌姆”不仅以其场面壮观著称,也以其艺术表现的精准而闻名。为此,其他众多黄帽派寺院也争相效仿。例如:据说,扎什伦布寺每年在班禅大师宫内表演的“羌姆”在很多方面与丹吉林寺的“羌姆”雷同。据说,芒康地区的沃塞寺表演的“羌姆”也与之相近。令人遗憾的是,丹吉林寺及寺存珍宝在1912年僧人反对十三世达赖的未遂暴乱中被西藏地方政府的军队毁掉了。 拉萨一个重要的黄教寺院木如寺藏历十二月底要举行一次“羌姆”。与其他大部分格鲁派寺院一样,前面提及的阎魔护法神“羌姆”在此演出。木如寺喇嘛们表演的舞蹈一般叫做“木如二十九朵玛”。与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的新年“羌姆”一样,西藏地方政府为这个新年“羌姆”支付全部费用。 到目前为止,仅有一份简短的有关木如寺“羌姆”的资料是可用的。根据这份资料我们至少可以知道,其中一名舞者头戴多头面具,无疑代表四头大梵天,它是这座寺院独特的护法神。向我提供材料的藏人也肯定在木如寺“羌姆”中出现过这个护法神的形象。此外,我所引用的资料表明“除了一块缠腰布外,僧人舞者几乎全身赤裸,身上涂满颜色,羊肠线裹着身。他们扔着纸做的石块。”据说,这个“羌姆”每十年左右才表演一次。如果其说法正确的话(向我提供资料的一个学术造诣很深的藏人却对其准确性提出质疑。他曾亲眼观看过木如寺的“羌姆”表演),那么,这个圣舞与江孜宗藏历新年举行的一个“驱除替身朵玛”的仪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一名乞丐扮演替身的一部分,他头戴用动物肠子盘成的头饰。在驱赶过程中,四名俗人表演一个舞蹈。这些舞者声称他们是红帽系喇嘛的后裔,据说,他们的舞蹈源于苯教。所有的人都戴着独特的羊毛头饰。在仪式结束时,要往正在离去的替身身上投掷石块。 拉萨的噶玛厦神殿是护法神“身之主、门之子”的主要祭司的居所。每年藏历六月要在此地举行一次独具特色的“羌姆”。这座神殿原属噶举派,但由于与色拉寺传神言祭司的长期交往,它最终被认定为黄教的财产。这里表演的“羌姆”似乎是惟一一个全部由俗人演出的西藏宗教舞蹈。舞者和为舞者敲鼓的鼓手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其中有天葬师和衙役。鼓手们穿着古代典型装束:一件黑丝绒裙,一件同样质地的短上衣。每人头顶一个白布厚圈作为头饰。“羌姆”在大约早上9点钟开始表演,一直到下午3点钟结束。舞者分组登场,代表“门之子”的各类侍从。其中有8名魔女、11-13名孩童,4名骷髅舞者,8名勇士(古代词汇的书面形式为青壮勇士),两名叫做“吉祥神像”的舞者,他们的装束与进入神迷状态的噶玛厦传神言者的装束相同。在“羌姆”表演过程中,护法神“门之子”通常会附着在噶玛厦传神言者的身上。 热振寺是位于拉萨东北部的一座重要的黄教寺院。阎王和西南大黑天神是在此举行的“羌姆”中的主角,人们认为西南大黑天神是噶当派特有的护法神(格鲁派是从噶当派衍生出来的)。令人遗憾的是,我无法确定这个“羌姆”就是热振寺春季演出的“热振杜鹃供会”。 到藏历六月底,为祭祀具力金刚和吉祥天母,要在米雅地区的一个黄教寺院里举行“羌姆”。具力金刚是格鲁派和萨迦派中地位较低的护法神。这个“羌姆”要表演两天。第一天上场的人物顺序如下:4名游方僧象征性地用扫帚清扫场院,随后登场的是具力金刚的14名侍从,其中两名持剑魔女,两名黑帽僧舞者,每人都拿着普通器具金刚橛和颅器。她们要向具力金刚敬茶。随后是两名头戴虎头面具、手持剑和长矛的神灵。还有两名头戴猫头鹰面具和两名头戴牛头面具的门神,两名头戴大鹏面具的舞者。另两名穿着王侯的装束。具力金刚也属于这组神灵。最后,两名喇嘛代表护法神孜玛拉的不同形式。孜玛拉是藏传佛教神殿中最主要的一个护法神。接着上场的是具力金刚,手捧心肺模型,这与有关肖像的经文相符。与具力金刚舞者同时上场的还有四名手持剑和铜锤的舞者。根据引用的资料来看,他们应代表具力金刚的侍从。我认为,实际上,他们更有可能是此神的四大化身,即:具力大日如来、具力大宝如来、具力莲花如来和具力羯磨如来。正像其名字所示,他们均与五如来有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提到佩剑和铜锤的护法神形象。 前面提到的14名侍从退回寺院后,场上只剩下具力金刚及其4个侍从。在5位女神的陪伴下,吉祥天母手持一根金刚橛和颅器进场。这5位女神可能是“长寿五姐妹仙女”,是出现在这位护法神侍从中的一群古老的藏族女神。但12位女神登场无疑也是可能的。如引述的资料所说,她们“来自雪山”,是藏人原始信仰中重要的十二丹玛(护法女神)。与“长寿五姐妹仙女”一样,她们被引入佛教神殿中。扮演大黑天神七大化身的喇嘛们所表演的舞蹈是第一天仪式的最后内容。 地狱之主阎王是第二天“羌姆”出场的主角。在阎魔女、四名侍从和八名游方僧的陪同下,他登场表演了一个个舞蹈,随后,扮演阎王的祭司在事先放在场地中央的“林伽”和朵玛的上方举行一次具有魔力的神秘仪式。他在一个地方尖叫呼喊:“把精灵引到‘林伽’身上来吧!”此时,一名喇嘛挥舞着黑旗。在所有舞者退场后,一名装成鹿的喇嘛登场,把“林伽”弄碎。16名黑帽僧尾随其后。在这个舞蹈的表演过程中,他们要向地方神敬茶。在退场前,每位黑帽僧都得到一块“林伽”。最后,喇嘛乐队表演“游戏舞曲”,后来黑帽僧也加入其中。这个“羌姆”以分撒朵玛仪式作为终结。 除了上面提到的新年“羌姆”之外,在有关卓尼寺的文章中,洛克简要地描述了他在黄教寺院有幸亲眼目睹的其他几种舞蹈。在六月六日举行的一种简短的舞蹈被称为“旧舞”。它与庆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辰的“新舞”截然不同。由于“新舞”比六月表演的“旧舞”的传人要晚二百年,因此,这两种“羌姆”才有“新舞”、“旧舞”之分。 新舞中的主角是四个扮演游方僧的童舞者,他们戴着有凸出大鼻子的面具,头戴帽子,帽顶上有个红色毛绒球。接着上场的是8名戴骷髅面具的舞者,然后是两名装束相同的八岁男孩,每人拿着一根象征君权的节杖。阿罗汉的入场造成了滑稽效果。两名舞者装成老夫老妇,各拄一根拐杖,他们和阿罗汉开玩笑,让他磕头并往他脸上撒面粉。 8名戴骷髅面具的舞者上场,手托用布盖着的三角形木制托盘,这标志着“羌姆”主要部分的开始。托盘中央放着用红色面团捏制的“林伽”。不久,一名戴鹿头面具的舞者登场。在狂舞之后,他把“林伽”切碎。老夫老妇用拐杖挑起“林伽”碎块向人群抛去,人们争相抢夺之。这时,21名舞者上场,他们代表佛教神殿中地位较高的护法神及其侍从中的重要成员。代表阎王的舞者头戴相应的蓝色公牛面具率领着他们。陪同他登场的三个人头戴的面具式样相同,颜色分别为黄、红、白。显然,这些阎王分别支配着世界东、西、南、北四方。尾随其后的神灵中还有大黑天神、吉祥天母、手持金刚橛和金瓶的持杵救主、手持剑和颅器的持杵大力明王等神灵。根据前两个象征物来判断,后两个神灵的舞者可能代表着西藏东北部山神的化身。最后出场的是北方护法神。他手持西藏肖像学中规定的器具胜利幢和如意宝。一般情况下,扮演阎王角色的已经退场的舞者也扮演他。8名侍从陪伴财神登场,这些舞者显然代表八大马头明王,他们与财神一起构成颇具特点的“财神九尊”。 洛克曾亲眼目睹宗喀巴诞辰之后十月二十四日和二十六日演出的“新舞”。黑帽僧领舞者率领16名黑帽僧表演这个舞蹈。此外,出场的还有几对舞者,每对的服饰相同,分别戴着黄的、绿的或红的面具。但在“新舞”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戴骷髅面具的舞者没有参加这个“羌姆”。根据洛克本人的说法,在正月十三日还要演出第三个舞蹈。 罗克还公布了一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到云南永宁寺(显然是黄教寺院)“羌姆”中的舞者。陪同阎王出场的有其妃妙音天女和两个被派往中部和北部的小阎王、一名头戴鹿头面具的舞者、两名黑帽僧、狮面女神、大黑天神的两个化身。一个是护法神,另一个是六臂大黑天护法神。后者的侍从也出现在这个舞蹈中。 有关青海最重要的黄教寺院塔尔寺举行“羌姆”的描述甚多。与西藏寺院不同,外国人经常参观此寺。根据赫尔曼斯公布的一览表,一月十四日和四月十四日在塔尔寺为祭祀阎王要举行“羌姆”。而以战神命名的圣舞则在四月十五日、六月八日、九月二十三日举行。弗尔彻提到,在上面所述的同一个舞蹈几乎全年上演,只是稍加变动。他声称,大黑天神和马头金刚是塔尔寺“羌姆”中最重要的角色。但它们并不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羌姆”中。一般只有马头金刚在简短的“羌姆”中出场。 弗尔彻公布了有关塔尔寺“羌姆”的详细资料,昂立克专门对此进行了评论。这个舞蹈以4名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和两名游方僧登场作为开场。他们的滑稽动作逗得观众捧腹大笑。戴骷髅面具的舞者相继退场后,6名系着骨制围裙的舞者上场,他们应该是大黑天神的六位地位较高化身的配偶。与其他圣舞中类似级别的神灵的表现不同,他们不久就加入逗笑的游方僧行列。接着进场的是6名戴兽头面具的舞者,其中3个头戴鹿头面具,3个头戴牦牛头面具。无疑,它们是阎王著名的鹿头和牦牛头使者。手捧香炉和唢呐的喇嘛在寺院入口处排成一排,这是“羌姆”中主角登场的标志。但对于大黑天神出现在寺庙门口,我表示怀疑。正如弗尔彻所做的评论:这不仅仅因为它走在阎王使者之前,也因为它手持阎王的典型的器具——刻有骷髅的金刚杵和颅器。其后是4个戴骷髅面具的舞者,他们与舞蹈开始时上场的那些舞者装束不同。他们围着放在院子中央的“林伽”狂舞。一批佩剑的舞者(据说代表大黑天神各大化身,也代表高层的凶相神)从寺院中走出来。其舞蹈之后就是毁掉“林伽”的仪式。早已入场的主神在“林伽”前停下来,其他舞者面朝里围成一个大圆圈。他们表演了相关动作,其中包括用令人作呕的蜡烛熏烤“林伽”。此后,领舞者把“林伽”切成12块。此时,3名头戴鹿头面具的舞者走到中央用鹿角拨撒“林伽”碎块,其他舞者退回寺庙。 塔弗尔对塔尔寺藏历正月十四日演出的“羌姆”进行了描述。舞者上场的顺序如下:先是4名由男孩扮演的戴骷髅面具的舞者,接着是几个游方僧,最后是在6名男童陪伴下登场的阿罗汉。与其他众多寺院的习俗相反,这后一组人并没有做什么滑稽动作。他们神色庄重地入场,坐在一边观看随后表演的舞蹈。游方僧端来盛放面团“林伽”的木托盘并把它放在场地中央,场地附近铺有三块地毯。接着两名戴鹿头面具,两名戴牦牛面具的舞者上场。紧随其后的是舞蹈主角阎王。他戴着头上有角的典型面具,左手拿着装饰着白色绸条的一只海螺和一张网,右手挥舞着一根刻着骷髅的金刚杵。而后,十八名戴着各种兽头面具的舞者出场,大部分都拿着颅器和金刚杵。阎王用剑把“林伽”切成碎片,之后,舞者们退回寺院。最后进场的三名戴鹿头面具的舞者表演了一个狂舞。 大红命司主是塔尔寺表演的另一个“羌姆”中的主神,其舞者的装束符合肖像学中该神的服饰。他的面具上有一个五骷髅头冠,五个突出之处都插着三角旗。这个舞者手持战神的典型器具:一把寒光凛凛的剑和一颗鲜血淋漓的心。他在8名舞者的陪伴下入场。他们无疑代表着“持刀八大刀斧手”,是大红命司主为数众多的侍从中的内侍。 紧挨着塔尔寺的是衮隆寺(后来以汉名“额古隆”闻名)。它是安多地区黄教最重要的寺庙之一,也是当地人的精神中心。赫尔曼曾亲眼目睹在该寺举行的“羌姆”,但他出版的书中并未对它详加描述,只刊载了几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羌姆”中的人物和舞蹈片断。其中可以看到有阎王,很可能还有吉祥天母(我们是根据在舞者中看到其侍从“愤怒摩羯”做出这一判断的),他们似乎是这个“羌姆”中拟人化的主神。在这个“羌姆”中还有几个不大重要的人物,我们认出了几个游方僧和戴骷髅面具的舞者(显然是铁棒喇嘛之类的人物,因为他们负责维持秩序,让观者退后)、一名戴乌鸦面具的舞者、一名戴鹿头面具的舞者,有可能还有一名长胡子“白发寿星”。照片中正举行毁掉“林伽”的仪式。在探讨各种“羌姆”时,我们曾多次提到数字16。我在一张照片上又看到了16名戴面具的舞者围成一个大圈。他们朝着圈心转去,其中没有人们期待见到的戴鹿头面具的舞者,而是一个头戴三角旗头盔的人,他显然在切碎倒地的“林伽”。 蒙古的黄教寺院也表演“羌姆”。到目前为止,莱辛对蒙古“羌姆”的描述最为详尽。与其他众多寺院的“羌姆”一样,他看到的舞蹈是以4个装扮成骷髅的男孩的入场作为开始。他们挥舞着棍棒,以驱赶在寺院场地的邪恶精灵。接着,他们把装有“林伽”的盒子放在场地中央,用蓝色哈达将其遮住。然后,他们装出恐惧万分的样子从盒边走开。此时,又有两名戴骷髅面具的舞者登场,其装束与上述4人稍有不同。他们的耳廓上戴着五彩缤纷类似蝴蝶翅膀的东西。因此,与上述4个戴骷髅面具者手持棍棒不同,这些舞者手持拂尘。在这个“羌姆”中,戴骷髅面具的舞者也扮演着滑稽的角色。有时,他们会攻击某位围观者或把他拽开。两名游方僧和长胡子“白发仙翁”也加入其中。随后,主角们才上场。吉祥天母在其侍从中最重要的成员威仪女神和摩羯大鱼面神两个女神陪同下登场。这两个侍从均手持短斧和颅器。其后是一组凶相神,其中有大红命司主、大黑天神和财神。随后,为阎王的使者戴鹿头面具和牛头面具的神开道的13名黑帽僧上场接替他们的位置。他们都拿着金刚杵和颅器。一个喜剧场面打破了“羌姆”肃穆的气氛。一个体态臃肿的阿罗汉被三对戴面具的男孩拖进场。舞者退出场地中央后,阎王挥舞刻有骷髅的金刚杵和网入场。他的两名使者踩着他的足迹登场,黑帽僧和凶相神及其同伴此时也加入舞蹈行列,形成一个外圈。凶相神在里圈转动。这时,戴骷髅面具的舞者放在场地中央的木盒被打开。阎王走近“林伽”,向它猛刺三下,并跺三下脚,用咒语召唤地、水、天的神灵。阎王离开盒子后,他的两名使者走到场地中央,在盒前跪下。戴鹿头面具的舞者切碎“林伽”后将碎块往人群中抛去。然后,戴面具的舞者加入离开寺院的游行队伍,以便在寺院外举行分撒朵玛的仪式。 哈斯伦德·克里斯坦森在内蒙古黄教寺院百灵庙曾亲眼看到一个十分相似的“羌姆”。第一批进场的是6名戴骷髅面具的舞者,在表演舞蹈后,他们随即退到场地一角,从那里观看“白发仙翁”的表演,他的滑稽动作逗得全场发笑。然后,两名戴鹿头面具的舞者出场,这标志着“羌姆”的主要部分即将开始。两名舞者挥舞着剑和鼗鼓,随后登场的是凶相神。在完成规定舞蹈动作后,装扮成骷髅的6名舞者再次登场表演。此时,几名喇嘛抬着一个木制托盘走到场地中央,托盘上有一个约两英尺长的“林伽”,上面覆盖着一块锦缎。最后登场的是阎王,他再次主持刺杀“林伽”的仪式。 哈斯伦德·克里斯坦森和斯文·赫定都提到在同一所寺院中由24名黑帽僧表演的另一个“羌姆”,其中有两名降神师发出预言的神迷状态的表演。 举行一年一度祭祀弥勒佛的“羌姆”,是蒙古人最大的宗教节日之一。克萨洛夫在阿拉善地区的主寺兹苏赫特寺进行过考察。在祭祀弥勒佛时,要演出独特“羌姆”。戴面具的喇嘛挥舞着剑,在弥勒巨像前表演舞蹈。依据此节日的习惯,该巨像公开悬挂在临时搭建的架子上。 与一年一度祭祀弥勒佛的节日有关的“羌姆”也在达努·都瓦演出。曼钦·海尔弗已经公布了有关这个“羌姆”的几个注释。在这个节日里,喇嘛们也在大约五英尺高的唐卡前跳舞。从这位作者公布的一张照片中可以看到穿着典型服饰的黑帽僧舞者,他们显然是围着场地中央的一顶专用帐篷跳舞,帐篷里面放有巨大的朵玛。从博耐克在报纸上刊载的另一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到达努·都瓦寺喇嘛们经常使用的一些面具。从中,我们可以辨认出两个骷髅面具和阎王面具,其中一个似乎是马头金刚。 拉贝发表文章,对著名雁湖东南方附近的寺院中布里亚特喇嘛表演的“羌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位作者有幸在夜间参加了该寺主殿举行的宗教仪式。一名头戴恐怖面具的舞者突然入场,这是这个仪式颇具特色的场面。他穿着更高层神灵舞者所穿的色彩鲜艳的服饰,在大殿中央表演一个短舞后立即退下场。 “羌姆”在早晨大约10点钟在寺院场地上开始表演。喇嘛乐队列队庄重上场,在专门的帐篷里坐下后,一个双手捧着朵玛的喇嘛走过来。朵玛呈锥状,下面有一个三角形底座,锥顶有一个小小的颅骨模型。喇嘛把锥形朵玛放在场地中间,置于事先安放的华盖下面。随后,另一名喇嘛在朵玛前铺上一张虎皮。 首批登场的是两名骷髅面具的舞者,他们穿着白色紧身衣,熟练地挥舞棍棒。过了一会儿,扮演乌鸦的舞者上场。他身着黑衣,脚登高筒黑靴,头戴黑色乌鸦面具。当戴乌鸦面具的舞者上场时,戴骷髅面具的舞者突然抬起一条腿,一动不动。戴乌鸦面具的舞者想方设法偷走锥形朵玛,但都被熟练操棒的骷髅舞者击退。乌鸦与对手之间的抗争贯穿整个“羌姆”的演出。根据作者从一个布里亚特喇嘛那里获得的说法,骷髅舞者代表乐善好施的精灵,而乌鸦则代表邪恶魔鬼。当用人替代“赎身品”时,乌鸦舞者也会受到伤人的超自然力量的影响。 七名舞者跟在乌鸦和骷髅舞者之后上场。显然,他们是西藏“羌姆”中的“阿罗汉王”及其六个“儿子”。阿罗汉王身穿色彩斑斓的锦缎外衣和一件黄色短衣,脖子上挂着一串长念珠,戴的是一个光头、圆圆笑脸的面具。他的“儿子”是由男童扮演的。他们也都身穿锦缎长袍,手持法铃、鼓和钹等各种乐器。在其他众多寺院里,这个阿罗汉王或多或少也扮演插科打诨的角色,但这里的情况截然不同。阿罗汉王的任务则是欢迎扮演地位较高神灵的舞者。当舞者出现在寺庙入口处时,他要向他们敬献哈达。在无须敬献哈达时,阿罗汉王及其六名侍从则坐在场地一侧。 寺庙传出的低沉号声宣布主角阎王即将登场。他在两名头戴红色面具的舞者陪同下入场。在几对舞者入场后登场的是头戴其他面具的舞者,其中有头戴鹿头面具和牦牛头面具的阎王使者。随后是各种地位较高的凶相神,其中有金刚手、手持独特法器弯刀和颅器的大黑天神及其两个主要侍从、摩羯大鱼面神和狮面女神。接下来是一名地位不明的神灵,可能是个地方神,应被称为“金刚吉祥主”。他手持一支箭,其侍从有其妻儿和两名勇士,后者紧握盾牌和长剑。 3个戴动物面具的舞者跟着上场。他们头戴着狮头、熊头和豹头面具。随后,另两名舞者上场:一位是地位不清的神灵,身穿白衣,头戴凶相面具,一般被称为“衮果尔”。另一个戴着金色面具,代表著名的财神和北方护法神。护法神进场后,在身穿红袍、胸佩巨大的金属圆镜的八名年轻舞者陪伴下,头戴面具、头冠上插有五个三角形旗的战神大红命司主登场(与西藏的肖像学的概念相符)。他们显然代表这位战神侍从的主要成员“持剑八大刀斧手”。 其他四个人物尾随其后,两人着男装,两人着女装。根据布里亚特喇嘛提供的资料,他们似乎应叫做游方僧,代表着“印度人”。游方僧之后上场的是“白发仙翁”。我们已将其作为蒙古“羌姆”的典型人物谈及过。他的表演通常是喜剧性的诙谐动作。他踉踉跄跄地转了一阵之后,在献给阿罗汉王的虎皮上刺一下。即将出场的下一组舞者在21名黑帽僧舞者后登场。在表演庄重肃穆的“羌姆”时,“白发仙翁”四处走动,向一些知名的围观者献上鼻烟,以换取他们对寺院的资助。 从同样的“羌姆”来判断,黑帽僧的舞蹈和阎王及其妃的出场无疑与刺杀“林伽”有关,但作者对这一动作没有进行描述。与以往一样,庄严肃穆的一行人到寺院外焚烧朵玛结束这个圣舞。 在汉地的黄教寺院每年阴历一月三十日至二月十日都要举行“羌姆”,这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从可靠的资料中,我仅能对各组舞者的出场顺序有所了解。首批登场的显然是由男童扮演的头戴面具的插科打诨之人。其后是四名骷髅舞者。随后是一批代表地位较高的神灵的舞者,他们显然属于凶相神,因为我们从照片上辨认出阎王、狮面女神和摩羯大鱼面女神。他们围着一个盛着“林伽”的有盖盒子旋转。一个黑帽僧舞者为面团塑像加持后,一个戴鹿头面具的舞者切碎“林伽”。“羌姆”以分撒朵玛仪式告终。 近几年来,“羌姆”表演已经使用了一些新的面具和服饰。令人遗憾的是,根据近期公布的照片来判断,新服饰华丽而庸俗,与传统服饰大相径庭,况且,现在是在高台上演出“羌姆”,这表明“羌姆”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其原始的宗教含义而演变为一般的世俗舞台演出了。

5181阅读 26 编辑:方萌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