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派教法的特点

网络 多杰宁波 2009-05-11 14:08:51发布

(一)总述其教派特点萨迦派的特征如总括其要义,则如至尊萨迦班智达所说:“首先于诸所知遍通达,然后于诸智者善讲说,最后精进观修理解义,即是三世诸佛之共许。”萨迦派的修持,是以清净持戒作为基础,广泛地闻习那些由班智达和大译师所译订、由智者和证士们所讲修故而为具足智慧者共许认可的显密典籍。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典籍的文字的组合、内意的解释、仪轨的程序等细微之处,应用“真实的”或“假设的”、“用意”和“目的”、“自他宗派的差别”等思维所生之智慧,详细地断除以无为有、以有为无的增损。在对人讲说或著书立论之时,也应结合教理和证理而论证成立。同时,按照上师传承的窍诀所出,无有迷乱地守护。除此之外,未参杂、沾染一点其它典籍的说法和自己造作的污垢。修持甚深的共道,特别是修持具四正量的耳传《宝训道果法》时,最初先以因时的灌顶成熟相续;至中间阶段,道时的灌顶之水流未消失,于四座领取此灌顶以养育,即串习二次第的四种灌顶之修道;最后以果时的灌顶,于今生或中阴等时,决定获得最胜大手印的成就,故比其它道更殊胜。另外,在修习最胜成就时,能附带出现共同成就;修习共同成就,也能附带出现最胜成就的深广教诫(如十三金法),可以决定的把握,令自他一切人,皆容易获得暂时和究竞的两种成就。萨迦派的上师们,除了无迷乱地护持自宗之外,并不追随他人的宗派,对它宗仅稍作一些教理的分析,而不会以毫无道理的贪瞋,去诋毁其它宗派;内心虽拥有广大的觉受、证悟和神通等功德,却深藏不露,即如《吉祥密集续》所说:“外护声闻行,内修密集义。”总之,由于在听闻、讲授和观修方面如此严格地奉行实践,故而吉祥萨迦派的班智达和瑜伽自在主们如雨雪般不可思议地纷纷降临。这些班智达们不仅通达显密及学问的广大要义,并能按照印藏诸大宗师们的主张如实宣说;瑜伽自在主们则由无误地观修续部所说之道,故大手印的智慧和地道的功德性相于相续中生起而获得成就。(二)萨迦派见地“轮涅无别”的介绍一切宗教教派都在各自的心目中,依教依理而确立宇宙人生的真理(此所谓的“真理”或称为见解、理论),然后依据正理加以宣说(传教)。藏传佛教各宗各派,大多通过对“基位、道位、果位等三位”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基、道、果三位”,是与一切大小乘的见、修、果三位相结合的,即:基位,指抉择正见;道位,指修习行持;果位,指现证菩提。“基位”一词,是藏传佛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本体”、“实相”、“事物”、“因缘”、“种子”的代名词,各派在修道的方法和对将要证得的佛果等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对“本体”或“实相”即基位的认识上,却是众说纷纭,长期辩论不止。那么,萨迦派关于“基位”的认识和主张是怎样的呢?萨迦派认为,基位时的自心本性,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皆恒常不断地本自具足,它是没有善或不善等分别妄念的明空双运。即:自心体性不离明分为明,故明为心之性相;明分全无形色可得为空,故空为心之自性,如此正明之时即空,正空之时又明,故明空双运无别,远离戏论(言说),不由造作之心的体性,即是心性。此明空双运之心性,在其它经续中也称为阿赖耶(含藏、普基)识、法界、有垢真如、光明心、如来藏、清净心等。因众生不能认识把握此心性,就会生起能取、所取二执的现前烦恼及随眠,此即是轮回的根本俱生之无明。而一旦认识把握了自心实相,由无明所生的种种轮回现象,就会解脱,消融于法界,获得涅槃。因而,此心由于有无认识摄持的差别,而成为一切束缚轮回和解脱涅槃之基(因)。所谓“轮涅无别”,是将明分有法(事物、现象)称为“轮回”;而有法之法性(本体)空分,则作为“涅槃”,此二者无别,故称为“轮涅无别”。总而言之,一切轮回涅槃的现象,都是自心唯一离戏本性所生起的种种之相,除心之外,真实不成立。而此心本身,虽受暂时之影响,而生为各别之形相,但于它们的本质,善恶皆不成立。比如用一块铜器铸成狗盆时,即成为下劣之处和呕吐之境;而如果将铜器装上足环、手镯等装饰,用作国王的食盘时,就没有呕吐的感觉,反而成为美食和奇特之处;同样,将此物做成佛像,开光之后,便成为礼供之境,且依于此像而能积聚福德资粮之境。虽然此铜器暂时的形相现似有优劣,但铜自身的本质,没有一点好坏的差别,虽现似显现但真实不成立,故自性空;正空时而显现,正显现时而空,故称为“自性双运”。萨迦派中对此见地,以抉择和通达的方式,而分为显教和密教两种见地,即抉择显教中观之见地和密教抉择轮涅无别之见地。对于抉择显教中观见地的方式,因恐文字太多,且论述中观的著作甚丰,故不讲述。以下仅简述密教的见地——轮涅无别的抉择方式。首先,上师要求弟子们,通过经典、教理和窍诀的方式,抉择万有轮涅所汇聚的一切法(事物),都是唯一自心所现起的种种现象,除心之外,别无一法。然后,让弟子通过以心观心的方式,首先认识心之“明分”:即在安住之时,体验到内心一种唯明、唯知的不灭明觉之性,即是心之明分,称为“心之(性)相”。之后,又继续观察明分之本质:观察心最初由何所生,生起之因不得,故无生,空朗朗的;中间观察住于何处,颜色形状等任何也不成立,并且于身之外内任何处也不得,故无住,清清明明的;最后观察灭于何处,于何也不灭,是故无灭,乐盈盈的。如此生、灭、住三种,有无、是非等全都远离,故空性离戏赤裸显现,即是心之空分,称为“心之自性”。如此,在自性任何也不成立之时,自显之力用无灭,生起种种显现,故原本以来不曾没有;而在自显之力用无灭,生起种种显现之时,自性任何也不成立,故原本以来不曾有。本来不曾有的自性空分,与本来不曾没有的性相明分,此两者原本不曾分开的自显极清楚、自空明朗朗、自证赤裸裸之状态,除了仅能以自己本觉(自证)的智慧体验之外,对于胜义实相,任何思想言语皆不能表达其本质。然为消除世间的愚昧无知,故在世俗名言上取名为“无二”、“双运”、“离戏”、“无造作心之体性”等名称。如此之实相,虽然周遍于一切轮涅而存在,但对于自己不认识自之本来面目的人,称为“轮回”;而对于认知者,则称之为“涅槃”(出离忧苦)。所谓“轮涅”,也仅是从通不通达的方面,而各自安立名称的;而从实相来看,别无一个不好的轮回可断,也别无一个好的涅槃可成。此理如果善加通达,则称为“通达轮涅无别之见”。(三)不共道果法的特点道果法,又称为《宝训》,是萨迦派《深法宝训道连同果法》的简称。由印度大成就者比瓦巴依于所有无上瑜伽续部以及《喜金刚》根本和注释的三续,特别是根本的《二品续》,而著述论典《根本金刚偈》和修持的引导文《宝训道连果之教诫》,传授给弟子纳波巴和仲比巴,此后辗转传入西藏,并为萨迦派祖师所继承弘扬,最终成为萨迦派不共、特殊之法门。何谓“道连同果的窍诀”呢?是指基(因)、道、果三者无别,或称为基(因)是道,道是果之教。即,基(因)位时的佛的本来面目,自己不认识,而为客尘所障,此本身经过道位的净化,离垢之后,认识本性,即立为果之名。这就是说:众生虽是基位的佛,但因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佛,故不能产生福德作用。彼无明客尘消除之后,称为净垢之道,所谓佛性示现为果时之佛。那么依靠什么道(方法),才能净化客尘,现证我们众生本自具足的佛性呢?在《宝训道果法》中,是以三现分作为修持之基础,以三续作修持之正行,以四种正量和四种耳传作为断除修持之增损,以五种缘起决断道之地界。如此修持,而次第出三种汇聚界之时,应了知精通发挥效力的七种窍诀和消除障难的诸教诫类而修持,就将打破宗派而成佛。有关三现分、三续、四正量、四种耳、五种缘、七窍诀和除障等教诫的具体内容,请参阅《萨迦文库》第一辑之中的《萨迦密法选集》一书。

4388阅读 69 编辑:喜饶嘉措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