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医药奏响民族医药事业“振兴协奏曲”

青海日报 佚名 2016-03-31发布

初春的阳光照耀着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藏医院,副院长加羊尖措正坐在诊疗室为患者切脉。谈到医院的发展,他的言语间充满骄傲和信心。“2015年,我们医院门诊藏医治疗率已经达到96%,病房藏医治疗率达87%,治愈率为91%,危重病人藏医药参与抢救率为65%,藏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81.59%……”

藏医药是中华传统医学中一枚瑰宝,它凝聚了藏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医药学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省,藏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农牧民群众寻医问药的首选。作为青海省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藏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正加速“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步伐。而藏药产业作为民族医药的“巨头”,藏药生产正在实现嬗变。目前,全省已拥有20余家现代化藏药生产企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

“五位一体”藏医药发展格局凸显优势

家住青海西宁市七一路的杨女士患类风湿关节炎多年了,关节痛一直让她苦不堪言,尤其遇到阴天下雨,连路都走不动。后来听说藏医的药浴疗法对她的病有效,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藏医院。现在她每年都要专门抽出时间去医院住院进行药浴治疗,关节基本不痛了。 “每次去青海省藏医院住院的费用都能通过医保报销,所以心里一点负担都没有,到时间直接去住院就可以了!”杨女士的口气十分轻松。

“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藏医药完整的传承、创新、发展体系,促进了医改中藏医药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为我省医改试点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青海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藏医药管理局局长江华的这番话流露出我省发展藏医药事业的“底气”。

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藏医药事业作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提出“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藏医药学术继承发展的重要地区”;颁布实施了《青海省发展中医藏医蒙医条例》《青海省发展中药藏药蒙药条例》和《关于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推动了全省藏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并在全省形成了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文化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格局。

“藏医医疗为藏医药发展提供了临床基础,藏医药科研为藏医药发展提供了创新支撑,藏医学教育为藏医药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藏医药文化为藏医药发展提供了深厚底蕴,藏药产业为藏医药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藏医药走出去提供了拓展空间,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其他环节的失衡,从而影响制约藏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的“领头羊”——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省藏医院院长艾措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医疗领域,组织筛选推广100余种藏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临床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科研领域,省藏医院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联合全国五省藏区共同建设的国家藏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试点项目已正式启动实施;

在教育领域,集团所属的青海大学藏医学院是我国第一个获批设立和唯一具备藏医学博士授予资格的藏医学高等院校;

在产业领域,建立了国家级藏药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和覆盖全国的医院营销网络;

在文化领域,致力于打造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为主体的5A级博物馆群;

在国际交流领域,与多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并互派留学生,青海藏医药已经走向世界……

科技引领推动藏医药研发

“科技创新是引领藏医药‘核裂变’的关键。”

作为在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大潮中异军突起的民营企业——青海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如今已是青海省重点藏药生产、科研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知名度在全国不断提升。它如同另一支羽翼,助力全省藏医药事业腾飞发展。

“久美藏药”创始人、“博士曼巴”久美彭措在“苦苦求索”中寻找到了藏医药事业发展的蹊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技术优势的相互叠加,将促使藏族医药产业再上一层楼!”

久美彭措也交上了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

近年来,“久美藏药”投入约1.2亿元资金,通过“研究+开发”“基地+生产”“食品+药品”“医疗+养老”“互联网+市场”等形式,将自己的发展模式定位为14个一体化模式。

为促进世界各国在藏医药学术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藏医药专业委员会”,加快藏医药发展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修建全国最大的GMP藏药生产车间;

投入资金900余万元,新建GSP标准库房,对药品经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投入资金1500万元,增加实验室设备50多台(套),重点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公司的科研提供了有效的人员保障……

截至目前,“久美藏药”已有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体系,青海久美藏医院在全国五大藏区开设了108家连锁门诊,在省内有64家。这些举措极大地缓解了藏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杜绝了假冒伪劣药品在农牧区泛滥的问题。

农牧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

家住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的卓玛奶奶已经75岁了,现在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喜欢往贵德藏医院跑。“听说我们这里的藏医院属省藏医院管,所以在这看病我放心。”

与卓玛奶奶一样,不少前来就诊的群众现在都对贵德藏医院的医疗工作都表示认可和期待。院长宗吉告诉记者,实行新医改以来,省藏医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以大院带小院的模式,对贵德藏医院进行托管,建立联合管理机制,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服务。

宗吉还告诉记者,与青海省藏医院托管前相比,现在医院变化很大,诊室更宽敞明亮,对医生的要求更高了,在诊疗操作上也更加规范。门诊量、住院量和收入都有很大的增加。除了本地患者,周边地区甚至外地的患者也会慕名而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藏医药在青海省农牧区有着广泛的需求,但目前在基层仍然存在藏医药从业人员不足、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藏医药在新农合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为城乡居民和农牧民群众提供满意的藏医药服务,“近两年来,青海省大力实施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藏医馆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藏医药服务普及率逐步提高,中藏医药服务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2015年底,青海省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84.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0.1%的乡镇卫生院和75.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藏医药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的40%。”江华对记者如数家珍。

2015年10月,青海省藏医院进一步扩大省级藏医院医疗资源覆盖面,与青海省6家州级藏医院和6家县级藏医院共同组成民族医药医联体,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藏医诊疗新模式,让百姓就近享受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民族医疗服务。

进入“十三五”时期,发展藏医药事业可谓“正当其时”。

青海省将制定并组织实施中藏医药健康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民族医院能力建设和基层“中藏医馆”建设;加快推进中藏医药领军人才、创新人才、适宜技术人才培养,全面推升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水平;

充分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升级,做好藏医药古籍文献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加强中藏医药机构文化建设,构建民族医药核心价值体系;

……

这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青海藏医药,正在奏响青海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振兴协奏曲”!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473阅读 14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