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时代》封面人物—万玛才旦

DV@时代》2006年第1期 戴睿 2007-07-08发布

万玛才旦,一个身材不高,说话不多的藏族男人,用电影为人们展现了藏人视角下的藏区生活。不再有神秘这个已经发霉的字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再平凡不过的藏族人生活,那里有喜欢孙悟空的小完德,有喜欢看藏戏的老人,有喜欢看香港枪战片的年轻人,有骑摩托车开拖拉机的图伯特男人。在雪域之外的人们还没有进入这片土地之前,这里的人们也是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劳作,平凡的游牧着,逐渐雪山之外的人们涌入这里。从此神秘成为了这里的代名词,飘扬了几个世纪的风马旗也从此色彩斑斓,静静的嘛呢石也从此不在宁静……

《DV@时代》 今天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万玛的近况。11月份你去了海南参加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颁奖晚会,也获得了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先谈一下当时的感受吧。

万玛 提名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也就是10月份。因为正逢中国电影100年,大会规定每个参加的男嘉宾都要穿西装。我好多年没有穿西装了,就买了西装和领带,去了三亚。活动总共有四天,前三天是看片子,做一些交流。第四天也就是12号晚上举行了颁奖晚会。晚会办得很隆重,请的嘉宾也很多。我当时也没有想到会得奖,是现场揭晓的。提名的片子还有顾长卫的《孔雀》,刘浩的《好大一对羊》,听到获奖结果觉得很高兴。

《DV@时代》顾长卫的《孔雀》和刘浩的〈好大一对羊〉都是很优秀的作品。当时你有没有想过哪部得奖可能性更大?

万玛 我觉得《孔雀》的可能性更大,它之前获得过柏林银熊奖。我觉得那个片子非常好,我非常喜欢。

《DV@时代》你之前也带着《静静的嘛呢石》参加过韩国的釜山电影节和加拿大的温哥华电影节,你觉得国外与国内的电影节有什么不同?

万玛 温哥华电影节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小,片子也不很多,组委会组织在当地的一些电影院看片子。参与电影节的影片作者经常会做一些交流活动,在影院里放完后也有交流部分。釜山电影节到今年刚好是10周年,做得规模很大。世界各地的电影人都来了。因为人比较多,就安排到很多酒店里面,大家见不到面,交流机会会比较少。不过他们安排得比较好,在电影院放映时有配备的翻译,也有交流环节。最大的感受是,韩国人对电影的热爱比中国人要强,几乎每一部片子放映前一天票就卖完了,这也体现了他们对本国电影的重视和认识度。他们国家很一般的影片观众也能很安静地很有耐心地看完,而且观影的条件也很好,影院都是小厅式的。比较有趣的是,只要电影一开场,就不许后面的人进来了,哪怕你手里有票。有一次我们迟到了几分钟,我说我们是嘉宾,他们说不能进去,因为已经放映了,会影响到其他观众。

《DV@时代》我们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关于你的消息时看到,很多媒体都会在你的名字前加上“新普导演”。你在三亚还有国外参加一些活动时也会遇到很多同行,他们对你是如何评价的?

万玛 我听到的直接的评价很少,也是在网上看到的。“新普导演”这个说法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很准确,大概是因为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片吧。

《DV@时代》这部长片里面多多少少会受到之前的那部DV《静静的嘛呢石》的影响吧?万玛 它的雏形就是来自那个短片,故事的框架在那个短片里就已经定型了。我们上学之后第一学期,主任教员鼓励每个同学去拍短片,强调要实践训练。出于拍摄方面的考虑,我就写了那样一个简单的剧本,寒假时就去了我们那边,拿着DV开始拍摄。做完之后由《DV@时代》杂志赞助在北京的七八所高校做了巡回展映,效果也挺不错的。

《DV@时代》在这次北京电影学院第四节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的时候,谢飞主席也提到了你的作品,并给了很高的评价。

万玛 那个短片叫《草原》,在第三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中得了中国学生最佳短片奖。当时所有毕业生都竞争六个胶片短片的拍摄机会,最后选了六个,《草原》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最后获奖了。

《DV@时代》你本身是藏族人,拍摄的东西是不是有一种情结在里面?

万玛 应该说是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我自己是藏族,从小在那个地方长大,对自己的民族、对自己的家乡很有感情。

《DV@时代》是不是觉得拍这种题材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万玛 没有这样想过,可能别人会这样觉得吧。我觉得这跟其他人拍其他题材没什么区别吧,你肯定要拍自己熟悉的生活啊。

《DV@时代》有没有考虑过拍其它题材的东西?比如都市题材?

万玛 暂时不会拍这些,我会继续拍一些藏族题材的东西。

《DV@时代》目前有什么打算?

万玛 有几个项目在策划,但还没有确定。希望在明年写好一个剧本再拍出来。

《DV@时代》你经常参加一些活动,与电影界的同行交流,你觉得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如何?

万玛 创作环境和气氛比以前好得多了,因为我拍的是藏族题材,这里面有很多敏感的东西。民族宗教题材的电影以前审查是比较麻烦的,但今年出乎意料地非常顺利。开始时我也非常担心,怕审查通不过,结果送到电影局之后全票顺利通过。我觉得这对我以后做这一类的片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大环境,鼓励我继续做下去。还有其他电影人也一样,以前拍电影必须提供完整的剧本,现在给一个梗概,立个项就可以通过了。环境宽松了很多。最近电影局召开座谈会,电影局领导也表态会更加支持电影创作,会鼓励青年导演的创作,做一些实际的帮助。明年可能会有一个“青年导演扶植基金”,无偿赞助一些青年导演,让他们拍一些片子。这些措施对青年导演以后的创作道路很有帮助。

《DV@时代》你们就是用一台DV拍出了《静静的嘛呢石》?

万玛 当时的条件就是那样。根据自己的条件拍出那样的东西我觉得很重要。国外的学生也一样,刚开始拍摄时用一些最廉价的器材,在这个方面做一些训练,这个非常重要。我这个第一部长片,从开始制作到完成,和第一次拍的DV短片有很大的关系。

《DV@时代》你的作品是第一部藏族母语的本土电影,在投拍时也引起了很大关注,你当初拍短片时也没有想到今天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吧?

万玛 当时没有想到这么多,当时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老师的要求下做了这样一个东西。但是那时的出发点和现在是一样的,就是用影像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民族,当年放弃一切只身到北京电影学院也是为了这个。说到创作的动机,一方面和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就是在中国电影百年之际,藏族这样一个有着自己深厚的历史文化的民族,至今没有一部真正反映自己民族生活的电影,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这也是激励我的一个原因。我想把藏族更真实的、更本质的东西通过影像表现出来。之前也有不少反映藏族生活的电影,但说到实质,就会让人觉得不够真实。

《DV@时代》现在回头看看《静静的嘛呢石》这部长片,你自己觉得有没有什么不足?万玛 还是有一些遗憾的地方,因为做完之后就定格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无法弥补。而且因为是用胶片拍,周期很短,拍摄过程非常紧张。有一些地方情绪积累得还不够,也有一些过程不是很顺畅。

《DV@时代》你胶片与DV都使用过,觉得有什么区别?

万玛 DV拍摄很松弛,没有压力,更没有使用胶片时的那种焦虑心态。拍胶片时间紧,天空稍微出了一点云大家就很紧张,怕天气有变,在那里团团转。而拍DV时候就只有我和我的三个同学,找了一座寺院住了下来,每天能拍多少就是多少,也很轻松。片子出来之后为了参加大学生电影节剪成了30分钟,因为电影节有规定,片子必须在30分钟之内。最开始有40多分钟,一直剪到30分钟。但是素材很多,有600多分钟,十几盘。

《DV@时代》看你的短片,对老喇嘛和小喇嘛这两个人物印象很深,长片里还有吗?万玛 还是这两个人。因为前期选景,就是春节之前,我们跑了很多地方,在青海甘肃的大部分寺院,看了很多喇嘛,最后还是决定用他们两个,因为觉得他们的形象最接近想象中的那两个人。而且他们在短片中也有演出,对镜头和剧情也有些熟悉,所以就用了他们。事实也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他们之前第一次拍DV时都有些紧张,不太适应,而现在拍这个长片,有了经验,就比较松弛了,而且还给其他人说戏。

《DV@时代》现在数码影像的技术进步很快,高清HDV也是风起云涌。你有没有这个方面的打算?

万玛 也有过这种想法。本来今年打算用高清拍一个长片,但因为其他事情太多就没能完成。还是有这个打算的,要看什么题材更适合用高清表现。数码器材的灵活性会更大一点。《DV@时代》你个人比较欣赏的国内导演有哪些?平时看一些什么电影?

万玛 我各种片子都看,很杂。有很多导演都很喜欢。我住在电影学院附近也是为了方便看片子,有些拍得很差的片子我也会去看的。比如一些国产新片,确实有很差的,但是看一些也有好处的。好片子和不好的片子一样有借鉴意义,所以我坚持什么片子都看。导演方面,贾樟柯,朱文,张艺谋前期的一些作品,陈凯歌的一些作品也很不错。一些没有名气的导演,他们的一些作品我也很喜欢。

《DV@时代》 你现在也是专业的电影工作者了,电影之路也充满变数,对于以后的电影道路你怎么看待?

万玛 就目前来说我还是会继续拍藏族题材的影片,拍好它就已经是完成一个很大的心愿了。人不可能去做太多太多的事情,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件就已经很不错了。

《DV@时代》 我们对西藏的了解不多,它是一块神秘的,非常有诱惑的地方。你眼中的西藏是什么样的?

万玛 对西藏,在我眼中没有那么多的神秘感。别人对我在片子里面反映的生活觉得奇怪,他们觉得喇嘛的生活不会跟普通人那么接近。很多人看完之后都有疑惑,他们认为喇嘛就是整天板着面孔很严肃的那种样子,但是通过这个片子,他们看到的是跟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其实,西藏人和其他人一样,即便是喇嘛,活佛,都有普通人的一面。文化中虽然有一些神秘的东西存在,但从小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你就会觉得这些是很真实的。我想通过我的电影打消其他民族对藏族抱有的那种猎奇的心态,还原一个真实的面貌。

《DV@时代》 现在很多人喜欢到藏区旅游,进行一些拍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万玛 首先我本人对这些非常反感,他们反映的可能是他们的兴趣点所在,展示给别人看的也是这种东西,往往是抓拍到的一些很丑陋的现象,很多时候让人看了很生气。我觉得还是需要静下心来对这个民族、对这个地区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再做反映会好一些。大部分其实只是走马观花,只是根据自己的想像,加上一些自以为是的解说词,很主观的。外界对西藏的误读很大程度上也是来因为这些东西。很多内地人对西藏的认识还停留在“农奴”的层面上,很可怕的。

《DV@时代》现在已经快要过年了,如果让你在新的一年里许一个愿望,你会许什么愿?

万玛 还是想拍一部自己想拍的、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藏族题材的电影。

《DV@时代》希望万玛的新作尽快与我们见面。谢谢万玛导演接受我们的采访。

万玛 也非常感谢《DV@时代》。我的DV短片《静静的嘛呢石》在高校放映时就是得到《DV@时代》的帮助,后来还组织了一些讨论会。我很感激。祝《DV@时代》的所有读者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470阅读 25 编辑:xiaozhu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