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目炬》与吐蕃禅宗思想源流考(下)

宗喀书苑微信公号 刀吉仁青 2023-11-02发布

640.jpg摄影:觉果

提要:《禅定目炬》是西藏本土作者所作并涉禅宗内容最多的藏文文献之一,其成书年代为西藏佛教前弘期与后弘期过渡阶段。本文主要以《禅定目炬》之作者生平与内容结构为依据,构建了吐蕃时期的西藏禅宗基本思想与禅宗师承以及汉藏佛教思想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禅定目炬》;西藏禅宗;顿渐之争

二、禅宗谱系和吐蕃禅宗人物

《禅定目炬》有关禅宗之内容,主要体现在“显宗”部分。从第一章至第五章陆续收有诸多禅师语录,尤其第五章“顿入品”集中援用禅籍,列举了很典型的禅公案。因此,纵览《禅定目炬》的内容,可以勾画吐蕃时期的禅宗以及对后弘期西藏佛教思想的影响。

(一)禅宗师承

禅宗系谱问题牵扯到宗派的正统性。敦煌禅宗文献之前的说法,是世尊拈花微笑传法给菩提迦叶,到菩提达摩,印度有二十八祖,此后为东土六祖。胡适先生发现法藏禅宗文献中神会语录卷子,命为为《神会和尚遗集》,1930年正式出版发行。神会禅语录中称六祖慧能为五祖弘忍之唯一“衣钵”继承者,抨击神秀“师承是旁,法门是渐”。神会批评的对象是所谓“北宗渐门”,是神秀弟子普寂和义福。公元8世纪在西藏拉萨一带活动的禅师摩诃衍亦属于这一派。

所以,《禅定目炬》中说的禅宗思想亦无疑是属于所谓“北宗”。显然,“北宗”和“渐门”之类是神会为代表的南宗给摩诃衍他们扣的“冠帽”。实际上,“北宗”也自称“顿门禅”,这一点很多藏文文献中能够得到印证。如藏文历史文献《拔协》《娘氏佛教源流》《五部遗教》均载摩诃衍属“顿门”。

就吐蕃禅宗师承正统性而言,《禅定目炬》说摩诃衍居位禅宗八祖,这与《五部遗教》之“八祖摩诃衍”的说法一致。一般而言,北宗六祖(达摩-慧可-僧璨-道行-弘忍-神秀)为神秀。《景德传灯录》(第四卷)“北宗神秀禅师法嗣一十九”之中列有义福、小福、降魔藏三位禅师。《顿悟大乘正理诀》中摩诃衍追述自己师承时说自己依止小福、降魔藏等学习禅法。如此,摩诃衍应是“北宗”八祖。

除了中原禅宗系谱外,《禅定目炬》字里行间透露吐蕃禅宗师承的历史痕迹。其中载:“在藏地,赞普及比丘们所具有的传承法脉已断。”意谓赞普亦在此传承中。此处行间夹注言“朗达磨时期由于僧人益西旺波(ye shesdbangpo)的障难,显宗(禅宗)师承断灭。”益西旺波是吐蕃时代重要佛教人物,吐蕃时期编纂三大目录之一《旁唐宫目录》跋文把他描述为“译法者菩萨化身拔·益西旺波”(chosgyurmkhanbyang chub semsdba isprul pa dba yeshesdbangpo)。《拔协》中说他是印度渐门派寂护(Shantaraksita,725-788)的追随者。[6](P.46)

虽努钦没有具体列出吐蕃禅师名单,我们知道禅宗信徒或禅师中有高层政治人物。如《顿悟大乘正理决》之序中,王锡说:“我大师秘授禅门,明标法印。皇后没卢氏,一自虔诚,划然开悟,剃除绀发,披挂缁衣。朗戒珠于情田,洞禅宗于定水,虽莲花不深,犹未足为喻也。善能为方便,化诱生灵,常为赞普姨母溪囊南氏及诸大臣夫人卅余人说大乘法,皆一时出家矣。”[7](P.77)当时,吐蕃信仰禅宗的很多人属皇室家族,有政治地位。为此,《禅定目炬》称为“赞普与比丘传承”之说亦无不妥。另,《禅定目炬》之第五章“入顿门法”中,罗列了34位中原禅师的语录,最后还引用了吐蕃译师噶瓦贝则(lotsawakabadpalbrtsegs)的《修行次第圆满论》一段禅语,表示吐蕃大译师嘎瓦·贝则跟汉地著名禅师拥有相等声望。

关于吐蕃禅宗师承问题,《五部遗教》之《大臣遗教》“渐门品”说:“《达摩多罗大论》之‘无作为教诲亲近耳传’传至卓夏仁青(abrobyalrinchen),之后扎根于大地(指藏地)。”[8](P.454)此处的“卓夏仁青”应是吐蕃禅宗代表人物之一,但《五部遗教》和《禅定目炬》均未记载此人。

《禅定目炬》转录了很多禅师语录,其中亦有吐蕃本土禅师如益西旺波(dgesmlong yes shesdbangpo)、朗珠·贡却迥乃(lang‘grodkonmchogabyunggnas)、朗益西坚赞(snya yes shesrgyalmtshan)、祖扎·南凯宁波(sthigtshanammkh isnyingpo)等人。从这些吐蕃禅师禅语录内容看,他们对禅宗的理解很深刻,应属于当时吐蕃禅宗代表性人物。

(二)吐蕃禅宗人物之辨析

通过对《顿悟大乘正理决》《拔协》《五部遗教》《禅定目炬》等藏汉文献的梳理,可了解吐蕃时期禅宗发展势态。当时,吐蕃境内禅师活动频繁,从高层政治人物到普通百姓均有禅宗代表人物与追随者。以下为《禅定目炬》中提及的西藏禅宗人物:

(1)囊南·益西贝(snanam yes shesdpal),“囊南”是姓氏,出家后名为“益西贝”。《禅定目炬》两次引用他的禅语,《五部遗教》仅引用一次。其家族有名望颇高的几位吐蕃政治人物,比如,囊南·佳甘(snanamrgyargan),是松赞干布(617-650)大臣;囊南·加叉拉朗(snanamrgyaltshalhagnang)为赤松德赞(755-797)大臣;囊南·加叉赤松杰查果(snanamrgyatshakhri sum je khramgo)曾为达磨赞普外臣(phyiblon)。虽藏文历史文献中对他们的生平记载有限,但囊南家族是吐蕃古老家族之一,在吐蕃历史发展中功不可没。《五部遗教》之“国王遗教神通咒师品”说囊南·益西贝具有“飞鸟”神通。

(2)朗珠·贡却迥乃(lang‘grodkonmchog‘byunggnas),出生于8世纪中叶,著有《禅法方便论》。《禅定目炬》两次援引了他的禅语,《五部遗教》亦引用了他一段语录。朗珠家族曾生下朗珠·囊协(langgrosnangbzher)。(《宁玛教派源流》中说朗珠·囊协与朗珠·贡却迥乃是同一个人)、朗珠·隆崇莱(langgroblonkhrom legs)、朗珠·尼赛(langnyesgzigs)等人物。其朗珠·尼赛曾因参与谋杀吐蕃赞普赤祖德赞,故被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王消灭。《拔协》记述朗珠·囊拉(langgro snag ra)同拔·赛囊护送寂护返至尼泊尔。《五部遗教》之“国王遗教神通咒师品”说朗珠·贡却迥乃具有“雷箭”神通。

(3)祖扎·南凯宁波(tshigtshanammkh isnyingpo),敦煌藏文文献PT.996载有禅师南凯宁波之师承。依《宁玛派教派源流》,他生于公元742年,卒于818年;按敦煌文献PT.996记载,他享年71岁,卒于土狗年(818)。以此推理,他生于公元747年。敦煌文献还说他在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出家为僧,依止禅师曼和尚学习“顿门”,最后逝世于多麦赤尬地区(今日贵德县境内),著有《入顿门》等。

有关南凯宁波的称呼,诸多后期藏文资料,如《宁玛教派源流》《娘氏宗教源流》《第吴贤者佛教源流》《五部遗教》,除了藏文拼写上小有出入,均称“努·南凯宁波”,“努”应该是他的姓氏。但《禅定目炬》和敦煌文献PT.996把他称为“祖扎·南凯宁波”。敦煌文献“祖扎”拼“gtsugtsa”,《禅定目炬》中却拼写成“gtsugtsha”,古藏文中“tsa”和“tsha”可互换。从生活年代看,努·南凯宁波与祖扎·南凯宁波是同一个人,这亦是学界认同的观点。虽然如此,后期藏文资料中却找不到努·南凯宁波在多麦宗喀地区活动的记录,这给后人留下了不解之谜。

三、吐蕃禅宗思想概观

(一)达摩“四行”

禅宗认为《二入四行》是菩提达摩之作。《禅定目炬》引用《摩诃衍大论》(ma ha yangyirgya lung chenpo)中有关“四行”的阐述,云“入行具有‘四行’,第一是‘报怨行’,第二是‘随缘行’,第三是‘无所求行’,第四是‘随法行’。”《禅定目炬》中对“四行”作了一一解释。为了支持“四行”观点,列举了经典和语录中相应的言辞来印证。但《禅定目炬》引用达摩禅语四次,每次引用他的禅语时都称“大堪布”(mkhanpochenpo),并没有直接称呼“菩提达摩”,这也许是作者对他的敬称。同时,《禅定目炬》之第五章“入顿法门”中9次援引摩诃衍禅语录,大部分出自他的《摩诃衍大论》。《五部遗教》之“顿门品”中引用摩诃衍语录三次,菩提达摩两次,字面上出现“大堪布菩提达摩多罗”几个字眼。因此,吐蕃禅宗思想主要是菩提达摩之“四行”内容。

(二)“看心”“观心”

法国学者伯兰特·费尔(Bernard Faure)谈论北宗影响吐蕃禅宗时说:“智达《顿悟真宗要诀》和净觉《楞伽师资记》的藏译本的存在,似乎表明北宗的思想大约在著名吐蕃僧诤——印度之‘渐门’和中国之‘顿门’的支持者之间的论争一事已经为藏人所知。”[10](P.137)如其所言,《禅定目炬》中援引了义寂、慧可、降魔藏、格弘等北宗禅师的语录。其中“观心”“看心”“守一”等是典型“北宗”思想痕迹。《禅定目炬》中载录的禅语内容与《五部遗教》中援引的禅语,还有敦煌藏文禅宗卷P.T116所引禅语内容基本一致,均“旨在宣扬禅宗的‘观心’(看心),‘见性成佛的主张’,破除‘妄想分别’,与《顿悟大乘正理诀》的宗旨相同。”[11]通过《禅定目炬》所引禅语与P.T116载禅语录比较,发现其行文格式和内容基本一致,而《五部遗教》中很多禅语是这两个版本内容的缩写或它们的偈颂体形式。如《禅定目炬》中援引的一位格弘禅师语录:“心平,则诸法平;见性,则无非佛法;了正义,则不生贪欲;若不修正行,即与般若波罗蜜多亦即真如无缘。”敦煌卷P.T116中格弘禅师语录同样说“心平则诸法平;见正则无非佛法;通义则不生贪欲心;不修正行亦不妨,何为?般若波罗密多乃是真如无缘。”从这两个引文看,敦煌文献则多了一句“了正义”,此外的语录内容完全吻合。

从格弘禅师的语录看,他的禅思想与《楞伽经》的“诸佛心第一”一致,这亦是唯识宗与禅宗思想结合而产生的禅宗思想,在《禅定目炬》第五章“顿门顿入”品中耗26页笔墨叙述“安心”“住心”,表明这一思想在吐蕃禅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五部遗教》相比,《禅定目炬》中“心”与“菩提心”“如来藏”“佛心”等并列为相同概念。显然,这是典型的“北宗禅”之“看心”模式。北宗禅师慧达的《禅门法》中言“一切众生,皆发如来藏……心来无所处,尽意看更看。”[11](P.137)因此吐蕃禅宗思想也是这类禅思想模式。

(三)禅语论典

与《五部遗教》、敦煌PT.116卷相比,《禅定目炬》多列出了18位本土作者并援引他们相关论典名称。分别为如下:

(1)《比丘益喜贝之修论》(dgeslong ye shesdpalgyisgom lung.dangpo P.716)

(2)《大比丘纳南益西贝之论》(ban de chenposnanam yes shesdphalgyigzhunglmg baP.719 )

(3)《巴甘嘉哇项求修行论》(ba gam ryalbabyang Chub kyibsgom lung drug P.719)

(4)《喜曲尖大师之作》(slob dphongzhumchog Rgyangyisgsungbdun paP.720 )

(5)《立俄雄努之作》(slob dponle ugzhon nu snyingpo igsung P.720)

(6)《娘扎帕尖参论》(slob dponmyangbrang Dpalgyiryalmtshangyi lung P.720.)

(7)《炬若立坚赞之作》(cog roclu iryalmtsangyigsung .P.721)

(8)《松巴益西杰布论》(gsum pa ye she ryal po ilungP.722 )

(9)《朗仲贡却迥乃之修行论》(lang ‘grodconmchog ‘byunggnaskyibsgom lung P.722)

(10)《噶哇贝则之修行论》(Lotsawaskadpalbrtsegskyibsgom lung P.723)

(11)《比丘仲贝项之作》(brombcundpalgyizhinggigsung P.732)

(12)《纳南益西贝方法论》(snanam yes shesdpalgyithabsbshad pa P.735)

(13)《娘普巴迥乃之方法论》(nyang ‘phang pa ‘byunggnaskyithabsbshad pa P.735)

(14)《比丘益西贝之方法论》(dkesmlong yes shesdpalgyithabsbshad pa P.736)

(15)《良仲贡却迥乃之方法论(lnag ‘grodkonmchg ‘byunggnaskyisthabsbshad pa P.741)

(16)《娘占贝吉益西坚赞行论》(smlobdponbyang bran dpalkyi ye shesrgyalmtshangyispyod lam bshad pa p.745 )

(17)《祖扎南凯宁波顿悟入门》(tshigtshanammkha ismnyingpo i cig car ‘jug pa’imdo P.752 )

(18)《译师噶瓦贝则之修行次第论》(lotsawakabadpalbrtsegskyismzdadba ibsgomba i rim pa P.704 )

由于所引禅语有限,我们无法确认以上经典是否均属于禅宗文献。比如《译师噶瓦贝则之修行次第论》,从经典标题看似乎属次第论文献。但有些无疑为禅宗文献,如《祖扎·南凯宁波顿悟门》等。从语录内容看,大多数应属于禅宗文献。另外,《比丘益西贝之方法论》说“因未见心无生,故为心安住不动亦不生;心微尘不生不动矣。为何?心从未生故,亦非名相所境,焉能动与生?”这显然是典型的北宗神秀《观心论》的色调,亦符合《大乘起信论》和禅宗结合的“心真如”“心生灭”之观点。《五部遗教》和《禅定目炬》都把其作者列入禅宗人物,援引的语录亦可印证这一点。

结语

从《禅定目炬》的禅语录和禅师承及其思想内容看,早在吐蕃时期北宗禅思想对西藏佛教影响深刻;从另一角度说,吐蕃佛教完全吸收了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禅核心思想并融入西藏佛教各教派思想体系,后来形成了“在摩诃瑜伽(Mahayoga)理论的掩盖下‘顿’的观念继续在吐蕃宁玛派大圆满法内部发展”[11](P.139)的情形。从而可见,汉藏佛教关系渊源深厚,从吐蕃禅宗开始入手研究是最有说服力的。

注释:

10 《禅定目炬》,手抄本,31叶a。

11 《禅定目炬》,手抄本,93叶a。

12 [日]小川隆著彭丹译:《禅思想史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P.24日本禅宗学者小川隆在《禅思想讲义》中说“神会随意把神秀一派禅统称为“北宗”。但是从敦煌出土的初期禅宗文献来看,所谓“北宗”,其实并不单一,它分为多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拥有自己的文献,流派之间禅法种类也不同,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

13 见《禅定目炬》,手抄本587页。

14 《五部遗教》,多杰杰博整理,民族出版社,1986年12月,第454页。

“世尊人涅槃时,为断除求问者的疑惑,讲《涅梁经》,是为末后所说法。将众多喻义授予迎叶,此后达摩多罗等汉地七化身相承,此后传至和尚摩诃衍。”见才让:从《五部遗教》看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和影响,《西藏研究》,2002年,第一期。

15 《禅定目炬》,手抄本,8叶a。

16 《禅定目炬》,手抄本,8叶a。

17《五部遗教》只列了33位禅师,其中噶瓦贝则为三十二位。

18 西北民族大学才让教授文章“P.T.996号第一部分《禅师南喀宁波善知识传承略说》之再探讨”中,有关禅师南凯宁波之生平及思想做了细致的探讨。沈卫荣主编:《文本中的历史-藏传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传播》,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9月,P.2-23。

19 有关研究成果,参见才让《P.T.996号第一部分〈禅师南喀宁波善知识传承略说〉之再探讨,载《文本中的历史-藏传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传播》,P.4。

20 David Syfort Ruegg,Buddha-Nature,Mind and the Problem of Gradualism in Comparetive Perspective,University of London,1989。

21 手抄691-692叶semsmnyam n chestham can kyngmnyammo/yang dag pa nyi rig nasangsrgyaskyichos ma yin pa gnag yang med do/don go ba idusna yang sedcingchangs pa mi skye/yang dag ba isbyodyulnyamssu mi lenpa itshe yang/shesrabkyi pa rol du phyin pa de nyidni/ye nasnyams pa dmigssu med ba iphyirro/.

22 Semsnyamsnachesthamgs cad mnyammo//yang dag pa nyid Rig nasangsrgyaskyichos ma yin bamyed do// don go ba idusYang sredcingchagsba isemsmyibskyed/ yang dag ba ispyodyulnymssu mi ldanba itshena yang myi ‘tshal/ja’iphyirzhesbyana/she rabkyipharoltuphyinba i de bzhinnyidni/ ye nasmnym bas dmyigssumyigsumyedba iphyirro/.

23 见《禅定目炬》手抄本,736页。

参考文献:

Studies,Vol.26,no.1,2003.

[5](清)噶妥·仁增次旺诺布.噶妥·仁增次旺诺布文集(藏文)[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

[6](唐)拔赛囊.拔协[M].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10.

[7]周拉·才旦本.敦煌汉文藏传佛教文献资料翻译及研究[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8.

[8]五部遗教[M].多杰杰博整理,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9]德吉.巴协汇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10][美]伯兰特·佛尔.正统性的意欲-北宗禅之批评谱系[M].江海怒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0.

[11]才让.从《五部遗教》看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和影响[J].西藏研究,2002(1)640 (1).jpg

作者简介:刀吉仁青,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学。2010年至今在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留校任教后讲授英语、藏族历史、藏传佛教文化、文学概论、藏族文学史、修辞学概论等课程。著有《藏传佛教文献中佛性思想研究》等。

原刊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7期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103阅读 39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