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三级学衔教材编委会第三次会议在蓉召开

中国西藏网 文/李元梅 摄/孔夏 2019-04-23发布

图为藏传佛教三级学衔教材编委会第三次会议现场。

4月22日,藏传佛教三级学衔教材编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开幕式上,西藏佛学院院长、三级学衔教材编委会主任珠康•土登克珠致辞,中央统战部负责同志、四川省委统战部负责同志到会指导。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副院长、藏传佛教三级学衔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刘鹏主持会议。编委会成员及寺院代表、五省区佛学院教材负责人共计40余人参会。

图为西藏佛学院院长、三级学衔教材编委会主任珠康•土登克珠致辞。

珠康•土登克珠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宗教的历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实践证明,宗教的前途命运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传佛教工作,对藏传佛教代表人士的成长十分关心。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坚持和发展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方针、政策。先后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全国宗教工作会议,针对宗教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指明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提出要坚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为办好佛学院,推进三级学衔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近年各佛学院相继恢复办学,教学管理日益规范,佛学院已经成为藏传佛教代表人士培养的主渠道,是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阵地。可以说,目前是藏传佛教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也是藏传佛教代表人士成长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珠康•土登克珠强调,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梳理总结教材编写工作,进一步推进教材编写使用工作。“三级学衔”教材体系是建立和完善三级学衔制度的重要一环,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升藏语系佛学院办学水平,大力培养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高素质僧才,努力完成好国家交办的历史使命,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图为四川省委统战部游祥飞同志发言。

四川省委统战部游祥飞同志在发言中指出,新时代,在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进程中,教材是“三级学衔”教育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要素,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我们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决定着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最终成果。编写规范科学适用的教材,加强藏传佛教“三级学衔”教材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是名副其实的“铸魂”工程。

近年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加强顶层设计,指导编写出版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契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教材,为“三级学衔”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为藏传佛教传承和弘扬作出了积极贡献。经过专家学者们不懈努力,又一批成果即将问世,一批新教材即将用于“三级学衔”体系教育教学,这是藏传佛教界的一件大事,更是“三级学衔”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

图为西藏佛学院院长、三级学衔教材编委会主任珠康•土登克珠、编委会副主任仁青安杰为即将投入试用的三级学衔教材揭幕。

图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副院长南拉扎西作关于藏传佛教三级学衔教材体系建设相关工作情况的汇报。

会上,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副院长南拉扎西作了关于藏传佛教三级学衔教材体系建设相关工作情况的汇报。他提到,此次编写的“3+1”模式公共课基本教材,紧密结合“五个环节”教学实际。目前,高级教材已进入课堂试用,发挥了实效作用。

与会人员也听取了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藏语系佛学院所承担公共课教材编写情况的汇报。

图为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据悉,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牵头藏传佛教三级学衔教材编写工作,公共课教材邀请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5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评审工作。专业课教材历时两年确定选编目录及内容,先后有学经体系完备寺庙的400余名堪布、经师、格西参与相关工作。现已编写完成初、中、高三级学衔公共课基本教材14册,辅导资料11册,共计25册。选编完成专业课五部大论教材8套,共计135册。已成型的公共课教材图文并茂、简明易懂,符合宗教界人士学习和接受的特点,专业课教材权威性高、认可度强,特别是进课堂试用的教材得到了学僧的广泛好评。

藏传佛教三级学衔教材编委会于2016年5月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成立,委员由藏传佛教学衔指导委员会成员、各地藏语系佛学院负责人、各教派经师代表、有关院校和研究机构专家代表组成。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764阅读 37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