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加强民族教育推进“四个转变”

青海日报 赵静 阿进录 2017-03-28发布

青海民族大学按照“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新思路,提出学校2017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强化一流学科建设、加强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培养特色民族人才、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校园为重点,努力为青海“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作出应有贡献。

强化一流学科建设,重点打造以民族、宗教、青藏高原研究为方向的藏学、民族学、宗教学、藏医药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实现藏学、民族学、宗教学、藏医药学四个学科博士学位点授权。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建设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工类应用型专业,到2020年理工类专业占比达到45%左右,理工类学生占比达到50%左右,构建更加合理的专业结构布局。

加强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在国别与区域研究、藏区社会稳定、民族宗教和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深度研究,发挥智库作用,每年为国家提供智库研究报告,省级以上决策咨询报告从数量到质量青海省内领先。立足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资源禀赋,围绕青海省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凝练研究方向,建成5个左右具有突出科研创新能力的科研创新团队,在藏药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传承、蕨麻研究、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培育青海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青海省内一流科研平台。

培养特色民族人才,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江河源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改革完善辅修制度,积极拓展与国内外院校联合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强化“语言+专业”的双语特色专业建设,着力办好双语专业,拓宽民族学生的培养面和就业面,提高人才的市场适应性;构建“双创”培养体系,强化实践培养环节,加强实习实训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重点建设60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开放率达80%。建设10门创新创业课程、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优秀人才。

创建民族团结校园,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示范高校作用,优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完善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知识竞赛+选树典型“五位一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开展品位高、参与面广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和践行“一训三风”,形成一批特色突出、影响广泛的品牌活动,努力使学校成为青海省民族团结的模范之地。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3374阅读 11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