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义论》简介
《大乘精髓及日常实践》
土丹却准
2009-11-05发布
本论的由来现在我们要简略地谈一下本论的背景。这个法来自于佛,由阿底峡尊者带到西藏。阿底峡尊者是从他印度尼西亚的上师——金洲大师那里得到此法的,尊者将此法传给了仲敦巴,此后由几位噶当派格西辗转传下。本论是伽喀瓦格西所著的,他在写此论前先读了《修心八偈》,他见到《八偈》中有两句文说:“亏损愿自取,胜利供他人。”感到十分惊异,不知是否真能这样做,所以想知道是否有可信的经典依据。于是,他去了拉萨找《八偈》的作者朗日塘巴格西。朗日塘巴格西不住拉萨,伽喀瓦打听到了他所住的村子,故此就去那个村子找,但是当他到那里时朗日塘巴已经去世了。于是,他就去找朗日塘巴的弟子霞日瓦格西。那时霞日瓦格西正在讲小乘的法,霞日瓦格西讲毕经绕塔的时候,伽喀瓦格西上前请他坐下来,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接受失败以及将胜利供养他人”是否有经典根据?霞日瓦格西回答说是有的,它出自于龙树菩萨的《宝鬘论》。伽喀瓦查阅了经典后肯定了这一点。后来他写了这篇《修心七义论》 。这个故事有几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第一是他读了书以后,要寻找经典依据;第二是他为了找到答案愿意四方寻访。这为我们显示自己所应该产生的态度。本论的内容本论包括了菩提道次第的要素,并且为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实际的要诀,所以易于实修。它不属于那种复杂而理智型的论著,而是可以直接运用于我们的每天的生活。本论特别教我们如何将自己所碰到的一切情况转化为菩提道,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这尤其重要。一般来说,我们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会忘了佛法,而我们很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忘记佛法,这样,我们什么时候也想不到佛法。本论教我们把苦乐转为道,所以我们要修行,一定需要学习此论。本论包含了七义,我们现在要简略地列说一下,这样可以了解它的总纲。 (1) 第一义是预备法(加行),即如何修习而使自心做好准备。(2) 第二义是在修心预备法完成后,正式地修习胜义与世俗两种菩提心。(3) 明白了二菩提心后,第三义是学习转逆境(违缘)为道。(4) 第四义是学习一生修行的总纲。(5) 第五义是如何衡量自己修心的进步。(6) (7) 第六和第七二义是修心的三昧耶和学处(行为轨范),它们是非常实际的。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