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太加:河流的隐喻和人生的真相

西海都市报 李皓 2015-10-28发布

其实,有关那条河的隐喻,并非松太加有意的设置。最初,松太加只想给刚出生的儿子送一份礼物,作为一名电影导演,为儿子拍摄一部“干净”的电影,自然是一份不错的选择。所谓干净在松太加看来,影片应该具有阳光和健康的特质,它“甚至还要具有某种轻松的质地。”松太加说。有关那条河的隐喻,完全是拍摄时期临时加入。在长达三年的电影拍摄时间里,纷繁的灵感,闪烁的意象总会精灵般出现在松太加的脑海中,筛选、运用的过程,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享受。显然这条河的介入,让影片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明显远离了拍摄者的初衷,它变的深刻起来,甚至还带有某种残酷的意味。这在松太加看来,这是一件无奈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的那条河,流淌于松太加的故乡——广袤的同德草原,甚至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这是那片土地对松太加的赐予。松太加说不出那片草原,究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可他知道,虽然自己从未刻意地为影片给贴上明确的民族和地域的标签,可在影片中却不可避免地带有草原的标记,因为对那片土地的感悟,对于一个像松太加这样在草原上长大的人来说,是一件与生俱来的事。这是松太加的优势,“当然旁观者也是好的,”松太加婉转地声明。

这样的感悟究竟是什么?语言在刹那间变得苍白,看来一切只能靠观影自己去体味。

体味出那、这部影片中所传达出的更多的信息,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可能是件艰难的事,可是影片扑面而来的质朴的气质,却及能让所有观众在刹那间轻松捕捉,并为之深深感动。这种气质的营造,首先得益于《河》并不多见的镜头。

在松太加看来,有太多涉及高原的电影作品,拍摄者都刻意地选择了过于唯美的镜头叙述,即使是苦难,也被贴上了悲壮的标识,这样的镜头语言宛如一只艳丽的唇膏,将高原打扮成了另外一副样子。可是高原并非如此,高原人的生活亦非如此。理想与悲欢交织,高尚与庸常并行,这才是高原人生活状况。于是,松太加试图用自己对摄影语言的理解,去营造内心深处属于自己的高原。

不少人看来,这样的镜头语言,甚至带有了某种纪录片的风格。其实不然,作为一种创作,松太加始终希冀用这样的镜头表达出自己对美的理解,只是“美”与“美”不同,松太加镜头中属于生活的原汁原味的质朴和厚重,让整部影片拥有了一种不事雕琢的“现场感”。可是这样的现场感并不是简单的呈现,而是一种有所选择后的特殊语境。

影片中看似普通的故事在不断的挖掘与创作中,变得矛盾迭生,甚至风起云涌。爸爸与爷爷之间因为历史原因,情感上的长久隔阂。年幼的女儿,因为即将诞生的弟弟,遭遇着人生第一道情感的考验……平庸的生活,因为这样情节的注入,而拥有了激越、冲突的可能,谁是抚平这道伤口的“温柔之手”?这正是松太加在电影拍摄中始终在思考的人生命题,同时也是那条河的隐喻。

影片中这样的细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初,年幼的女儿并不理解父亲与爷爷之间的的冷漠,当她发现父亲企图用撒谎的方式,摆脱妻子的谴责,又一次拒绝了与爷爷沟通的可能时,不禁勃然大怒。可是后来,当她自己面对同样的困惑时,却成为了父亲的同盟者,这样的隐喻在影片中比比皆是。松太加说,其实生活原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善与恶,好与坏从未有过鲜明的界限,这不仅是生活的复杂,也是人自身的复杂。人生的真相是什么?这便是松太加希图通过《河》这部影片,告诉孩子的一切。

那条河以一种隐喻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在影片中消隐并出现。从冰封到消融,从严冬到暖春,一条河以它的物理状态,将影片的主题从晦涩推向明朗。

影片最后这样的情节令人为之动容,当得知爷爷身患绝症时,亲情在年轻的父亲的心中悄然复苏,在那条河边,当他听到父亲貌似喃喃自语,实际指向明确,貌似语气平淡,实际意蕴深远的那句“宝宝出生后,抱来让我看看”的话后,不禁暗自落泪,而年幼的女儿,在经历了情感的考验与生活的变故后,几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她的眼中,生活呈现出了另一番模样。人生的真相往往是残酷的,可松太加并没有血淋淋地剥开给你看,而是在试图遮蔽中,一点一点地讲给你听。那条河,是亲情的阻隔,更是血脉的流动。

现实生活中,这条河将世界割裂成了此岸与彼岸,成为了交流与沟通的障碍。可是,春天来了,春潮漫涨,影片中的主人公,却被浩荡的春水,阻隔在了岸边,在他的眼中,那条河流已不复存在。

2015年7月15日,省城夏都大街一家咖啡馆里,松太加说虽然许多评论家将影片称之为“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而他却多少有些不以为然。因为生活,原比这样的表述复杂许多,他试图通过电影所表达的一切,更是如此。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836阅读 68 编辑:拉毛吉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