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珠嘉措:胸怀日月 仰望星空

雪域文讯微信平台 德吉草 2018-06-29发布

——记藏族著名天文历算家桑珠嘉措

1984年2月,藏族著名诗人伊丹才让,在兰州为一个藏族天文历算学者写下了这样的诗篇:

辗转的金辇

车不转身的斗室星构筑直达宇宙的通途,

灿若炳烛的指梢上分解风云雷电的脉路,

让日月星辰在宇宙的额头上轮流驻足,

让春夏秋冬海阔的胸臆里随意吮乳!

一碗清茶融合了一整个甲子的寒暑!

一朝天地醉酒,贬值的文明贱似粪土,

辗转日月的金辇上改售五分一个萝卜!

这是诗人写给甘肃省拉卜楞寺时轮学院著名天文历算学家桑珠嘉措的诗。十年动乱中,一代学者,被赶出寺庙,回到生产队里看守仓库,看守菜园子。桑珠嘉措精通数学,心算准如神卜,生产队里为了发挥他的一技之长,差他拉着架子车,在县城大街上叫卖萝卜。这是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一个故事,文化遭受毁灭,智者倍受苦难,文明贱似粪土的年代里,真正的智者即便是跌落到生活的最底层,依旧可以卖菜度日,安身立命。

在萝卜的叫卖声中依然视木车为金辇,回读着这样的诗,我翻阅藏文资料上记载的桑珠嘉措和他心中的宇宙天地。

1923年,桑珠嘉措先生出生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玉哇村。这里林海密布、风景宜人,自然景观赏心悦目,桑珠嘉措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中的童年时期,7岁时,由于家境贫寒,他被人雇佣,当放牛娃,11岁时被父母送到拉卜楞寺出家为僧。在喜金刚学院依止大格西阿其•格桑勒协等高僧为师,系统学习了声明学、诗学、天文历算等五明学科,尤其是天文历算学,是桑珠嘉措大师的兴趣所在。

众所周知,藏族的天文历算法,是藏族传统文化五明学科的组成部分,是在青藏高原特殊的人文自然环境中形成的一种阴阳历算系统。它包含历算、天文、时轮、星相等内容,并通过对年、月、日、节气的观察,划分五星位置的推算以及闰与月蚀、日蚀,有自己独到的解释和论述。据史书记载,早在吐蕃第一代藏王聂赤赞布时期,藏族就有观测天象的习惯,根据天空星辰的运行,预测地上四时的变化。出现在西藏山南地区的《尼泊尔老妪历》,观测月轮的盈缺,推算年月日。此外,西藏本土也有观测鸟与木的山南历,有观测风向的北方历、观测雪山冰川的上方历、观测日月运行的本向历和观测山岳、海湖、动物的甘卓历。各种观测法盛行。《红史》记载,公元7世纪左右,汉地中原的医学和历法传入藏地,文成公主进藏时,就带有《五行珍宝包罗》、《博唐八十数理》等典籍,讲述五行配十二生肖进行运算、计年等历法,使藏族的天文历算有了一个大的发展。随后又不断吸收尼泊尔、突厥、象雄等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天文历算。从7世纪——9世纪,历算从最初的火、海、空纪元发展为十二生肖循环纪年。8世纪,藏族著名医药学家宇妥•云丹贡布撰著了星算学著作,进一步发展了黑白天文历法。从此,吸收印度的时轮精华,发展五星算或占星术,推算天空星曜运行的数据,掌握四时变化的规律以及各种天文变化,编制历书,予以预报,创造了藏族自己的星象学。13世纪开始,出现了《萨迦历书》、《楚普历书》、《敏珠林历算》和《八邦历算》。公元1027年为“饶炯纪年”,也叫“胜生纪元”,是藏历第一饶炯年。它以十二生肖为顺序,依次配合五行的阴阳,每六十年循环一周,称之为一个饶炯。随后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时轮学家和卓、热、楚、普等派系。

藏传佛教名寺拉卜楞寺,是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院之一,从建寺之日起就严格遵循宗喀巴大师显密兼修、先显后密的修行原则,进行分科修持,并设有六大学院,即闻思学院、续部下学院、时轮学院、医药学院、喜金刚学院和续部上学院。在拉卜楞寺期间,桑珠嘉措大师勤奋刻苦,才智出众。浩瀚的宇宙,璀灿的群星应该是他少年梦境的装饰。为什么四季会更替流转、月亮有阴晴圆缺?他不知道自己既将用来运算的书算板,那平展光滑的木板石,那撒在上面的细沙,木板上的小孔,会带给他未来一辈子对日月星辰的仰视和对流沙般滑落于指尖岁月的计数。他全盘接受佛学的培养和上师的加持。唯有精进不息,珍宝般的生命才不被虚度,唯有善和爱的知识,才能探视万象的运行规律。他虽贫寒,但智慧富足,常常得到上师的称赞。很快,他就掌握了黑白天文历法。桑珠嘉措大师19岁时,启程前往卫藏深造,那时从拉卜楞到拉萨,千里迢迢,他和他的僧侣同伴们一路风雨兼程,风餐露宿,心中充满了对圣地的渴望。他急切地想拜读卫藏盛行的楚普派的历算经典。公元1425年,楚普•降扬顿珠沃赛撰写了《历算大论》,首创该派。此派的《楚普历书》在西藏得到了很大发展。到1434年,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第一世班禅克珠杰撰写了《时轮大疏》。普派开创以来,在时轮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不但解决了疑难而且还规定了符合藏人实际情况的天文观测法,发展了制定历数的事业。桑珠嘉措在拉卜楞寺期间,已学习了该寺著名历算学家贡却丹巴绕杰依据普派观点撰著的《历算论》。能在卫藏的土地上亲自感受纯正的学统传承,在他看来,是一件无比喜悦的事。就这样,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大师最初到了甘丹寺,依止多位大德,又系统地学习了摄类学、因明学,尤其苦研法称大师的《因明释量论》,三年时间,他在藏传佛教哲学和因明学的学习中,收获了更多的成果。体大思深、索解为难的因明学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可以说,成为了桑珠嘉措大师未来在天文历算方面取得成就的坚实学理基础。那年,大师二十二岁,才华横溢、精进专攻。

三年后,桑珠嘉措大师又进入格鲁派在西藏的另一座著名的大寺——哲蚌寺,这座寺庙是宗喀巴大师著名的弟子降央曲杰•扎西华丹于1416年兴建的。最初有七大经学院,后来合并为洛色林、果莽、德央和阿巴四个扎仓。这里是藏传佛教高级人才汇聚的地方,桑珠嘉措少年时代的天真未凿和拥有的单纯和热情,在这里通过信仰的催发,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接受能量。他倾听大师们激昂的辩论,不断修正和更新着自己的观点,许多经过辩论后明确而得到框范的学理,对桑珠嘉措正在奠基的天文历算来说,这正是他要到这里寻找的不同的学术基点。在这样一场场、一次次经过严格选择的高等级发言中,他疑惑的乌云散去,心中的日月升起,他沉浸在精神觉悟的盛宴中,忘记了刚才只吃了没有加酥油的糌粑,喝了没有添牛奶的清茶。他没有新的袈裟,但心中的宇宙锦绣灿烂,寒冬的小屋很少能够烤火取暖,但胸臆中的天地早已鲜花盛开。他追随先贤学者的足迹,在静谧的山林中日夜闭关,远离喧闹,化解了许多心中的迷茫与块垒,在大自然的天幕上推算着他心中的日月。

1953年,31岁的桑珠嘉措大师从拉萨返回到了拉卜楞寺,远离安多地区已有十二年之久。这12年,星转斗移,桑珠嘉措已三十而立,他已在思想上,有了更强的生命意识,他的目标与目光再不会专注于人生的此时此刻,他从小接受的佛学熏陶和藏族传统的时轮历,已将他的眼界投入到有关地、水、火、风、空构造的坛城世界里,这里的须弥山,高10万由旬,四大洲依次而驻。他要探测其中的奥秘,他要完全掌握有关星曜运行的天体轨道,十二宫和依它相运行的二十七宿。他推算太阳的方位,系统掌握了时宪历的内容,推算天体的运行和交食,预报日食和月食的时间。在宇宙万物面前,他更加坚信对自然的敬畏,对宇宙万物秩序的尊重,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智慧。他的故事,应该有着这样的意义:人类对万物的了解通达,实际上是在万物中寻找到置放自己身心的坐标,而不是肆意的占有和贪欲的填充。由认识宇宙而到认识自己,看似那么遥不可及,却又时又会近在咫尺。桑珠嘉措大师的一生,细细品味,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不亚于醍醐灌顶式的启示。

十年“文革”活动中,桑珠嘉措大师被迫赶出拉卜楞寺,在生产队里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光。用来计算历数的书算板变成了分配全村生产工分的算盘,测量日影长度的檀香木杖变成吆喝牲口的鞭子。但他依旧坦然度日,安然接受,直至改革开放的到来,他坚信太阳虽有蚀,月亮虽有缺,但琅琅乾坤,终究要云散日出,艳阳高照,皓月当空。这位穷尽自然变化之规律的智者,当然不会被暂时的云遮雾挡而失去信念的方向。“智者如山岳不可撼动,智者如珍宝光溢四方,智者如檀香散发清香,智者如黄金本色不变。”十三世纪藏族学者萨班贡嘎坚赞的至理名言,在桑珠嘉措大师身上得以验证。

1979年,《藏汉大辞典》在成都开始编纂,桑珠嘉措和其他许多著名的学者来到了天府之国——成都。春去秋来,大师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时间。他搜集、整理并注解有关天文历法方面的典籍,梳理藏族历史上天文历算发展的脉络。今天,我们翻开辞典,在天文历法的典籍介绍中,看到这样的记录:藏文天文历法的主要典籍,从梵文大藏经中译来的有《时轮根本经》、《时轮摄略论》、《丹珠金刚空行经》、《韵律占星术》、《十二眼经》、《摩登伽经》、《大集经日藏品》、《胜乐首品释》。其中,大家最为熟知的是《时轮根本经》,此书被翻译成藏文的时间适逢佛灭后1908年,时轮法在印度发展了60年。公元1027年是藏历的阴火兔年,火兔年的藻词为“饶炯”,意为“胜生”,所以使用该年为纪元,称为“饶炯纪年”。历史上先后有25位藏族译师翻译时轮历、仅不同的版本就有14种,可见其影响之大。《藏汉大辞典》中还介绍了著名的藏族天文历算学者和他们的代表性著作,有噶玛巴•让迥多吉的《历算大全》,他是楚派的开山宗师,有布敦•仁钦珠的《智者生悦篇》,他开启了藏族历算学者在书算版上运算的风气,形成了至今还在沿用的书算板运算习惯。辞典还撰录了1478年开创普派的克珠诺桑嘉措撰写的《时轮总纲•无垢光饰》和1638年藏族著名学者第司•桑杰嘉措撰写的《白疏璃论》和《白琉璃疏》。这两本藏族天文历算经典中的主要代表著作在历史上被视为天文历算学的蓝本,并在西藏、康区和拉卜楞等地刻板印行,影响深远。这些梳理、概述与评价,对我们了解藏地天文历算的历史及文化特点提供了翔实而丰富的资料。在成都的四年时光中,桑珠嘉措大师与其他著名的学者济济一堂,他们辛勤架设民族文化的虹桥,以学者的坚持与理性,为后人们留下了值得仰视的人生标杆。像桑珠嘉措这样的学者,他们不玩弄概念、不背诵古诗、不高谈政见,更不炫耀自己精通的专业,而只是把书写当成潜修,把阐释当作静悟。今天打开这些书本时,还能感受到流动着这些智者们思想的活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桑珠嘉措大师开始了他在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甘肃甘南师范专科学校等多所民族高校的教学生涯,直到1992年。期间他亲自编写天文历算方面的教材,通过大学的学科平台,把这门传承在经院中的传统学科引入到现代教育的大平台上,并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教授,使这一古老的学科焕发出新的光彩。桑珠嘉措大师还通过开办专门的天文历算培训班的方法,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每当这些学子们回忆起大师时,心中满怀感激之情。因为这位天文历算大师,不仅测量了自己生命的高度,更是指点了他们未来的理想之路。能够跟随这样的智者前行,是生命中永恒的纪念。

桑珠嘉措大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在他自己驾驭自如、自由驰聘的学术领域,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部天文历算方面的巨著,他撰写的《天文历算大集摄》、《汉历文殊欢悦云海之供》、《四谛论述》等著作,汇聚了他在天文历算、佛教哲学等方面独到的学术见的、学术创新。2006年,桑珠嘉措大师圆寂于拉卜楞寺,享年83岁。

藏族时轮历中说,时轮历最小的单位是“息”,即成年男子一呼一吸所需的时间,人体一日的呼吸与天体中的罗睺周期6900太阳日相应。身为血肉之躯的我们,依旧在一呼一吸中迎送生命中的每一次日出日落,斗转星移。在平凡岁月中也许我们很少抬头仰望星辰,但此时此刻,如果我们举头仰望,深邃的夜幕下定会有一颗闪烁的星星,它高耀头顶,明亮如初。母庸置疑,我们不仅会接受它的照耀,同时也会想念一个和星光一样璀灿的名字。

作者简介

德吉草,女,藏族,1963 年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人。任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1984年—1993 年,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编译局从事古籍文献整理和翻译工作。1986年—1988年,中央民族学院参加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进修班的进修。1993年8 月,调入西南民族语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2000年起,在西南民族⼤学藏学学院任教至今。

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致力于藏族教育、藏族⽂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喀巴大师中论广释释注》等4 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 项、省部级项目5 项。编译藏佛教典籍《隆钦七宝藏论》;出版《歌者无悔》、《族群互动与多元创造》(合作)、《藏族道德》、《藏族简史》(修订本)、《四川藏区的文化艺术》、《诗意地栖居》、《当代藏族作家双语创作研究》、《藏族当代文学批评》等8 部学术著作;撰写《藏族现当代文学选编》、《藏族当代文学简介与批评》2 部教材。先后发表《藏族当代文学再思考、《认识阿来》、《多元文化主义与藏族母语文学》、《失落的浪漫与苏醒的庄严》等学术论文30 余篇。

近年来,先后获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少数民族文学评论优秀奖、四川省教改项目一等奖、西南民族问学教学质量二等奖和西南民族文学首届教学名师、四川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4451阅读 23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5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